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綜合能力。對於學校學生來說, 解題的能力和習慣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無論是高考閱卷還是平時改作業,老師總會遇到很多解題過程不規範的學生,甚至有些學生根本沒有過程。而高考卻對解題過程有明確的文字描述。以物理為例,高考試卷上明確的寫出: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字計算的題目,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評分標準中也有這樣的說明:只有最後答案而無演算過程的,不給分。解答中單純列出與解答無關的文字公式,或雖列出公式,但文字符號與題目所給定的不同,不給分。參加過高考閱卷的老師都知道,如果在閱卷過程中遇到一個解題過程不規範,字跡潦草的學生是多麼的令人頭疼。這樣的考生最後的得分肯定會受到他解題不規範的影響。
高中生解答物理題的不規範,從很多方面都可以表現出來。我通過這幾年批改作業和試卷,觀察到了各種解答的不規範,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版面設計不規範。從平時作業和考試閱卷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解題時喜歡從答題區域的中間位置開始寫,將左邊的部分空出來,這樣很影響解題過程的觀感,而且浪費解題空間,造成左邊不寫,右邊不夠的情況。如果解題過程中發現解題錯誤,將沒有足夠的紙面空間改錯誤,甚至有些同學不注意,會把解題過程寫進密封線內,最後造成閱卷閱不到的情況。還有一部分學生,解題時從試卷的一頭寫到另一頭,中間不換行,沒有條理性,重要的公式和過程體現不出來。閱卷時有時會造成得分點沒被閱卷老師找到的情況。大多數的物理計算題需要畫物理圖,有些同學覺得圖不重要,所以隨手亂畫。實際上,物理圖既對自己分析問題有幫助,還對老師閱捲起到輔助的作用。閱卷老師會根據考生畫的物理圖來看你的解答過程,找得分點。
2、文字說明的不規範。從學生平時寫計算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同學只是在羅列公式,根本看不到幾個文字說明。這部分學生可能根本就沒有寫文字說明的意識或者不知道怎麼寫。雖然俗話講「數理不分家」,數學和物理的解題過程都使用字母和數字,但其本質是不同的,物理的解題過程實際上是把數學作為一種工具,通過對物理過程的理解,運用物理公式,通過數學運算解決某一物理問題。物理解題過程和數學解題過程最大的區別就是物理需要必要的文字說明來把物理過程和思路理清楚。
3、文字符號書寫的不規範。有些同學在解題書寫時,字跡潦草,亂塗亂畫,卷面很難看。有些細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計算結果中最後結果的數字中不加單位。有些同學加了單位,但不規範。物理量的單位現要求只能寫成字母符號,不再使用中文名稱。如果在運算過程中省略了單位,則最後結果中添出的單位必須加括號註明。在運算表達式中,如果帶單位,則每一個量的單位都應寫出來,不能有些寫出單位,有些又省略單位。
4、作圖的不規範。雖然物理計算題對作圖沒有明確要求,但99%的題目是需要作圖的。一方面有利於考生自己理解物理過程,另一方面也方便考生書寫解題過程,同時其他人通過圖像也可以很方面理解考生寫的解題過程。但學生並沒有充分意識到作圖的重要性。在作圖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對於物理作圖,有著明確的標準:規尺作圖、線條清晰(網上閱卷要求先用鉛筆作圖,修改正確後再用黑色鋼筆或中性筆填塗,因鉛筆太淡,不利於掃描)、圖形規則、位置合理、擺放平正、大小合適、比例協調、鬆緊適度。
5、解題步驟的不規範。學生在解題步驟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解題步驟沒有邏輯性,書寫的步驟跟題目的物理過程不能很好對應。有些學生一個式子中出現連等,層次不分明。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標準的解題步驟應該是題目問什麼就解什麼,不能漏也不要畫蛇添足。最好按照題目問題的順序,依次作答。切忌機械地羅列物理公式,體現不出各步驟間的邏輯關係。學生只有解決了上面列舉的一些問題,才能在物理計算題上做到不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