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異性戀、同性戀,甚至是雙性戀,可是你知道什麼是無性戀嗎?是不是從來不知道還有這樣一種性取向呢?
在英文中,無性戀對應的單詞是Asexual。中文世界,無性戀同類們多稱自己為小A;英文世界裡,無性戀者則稱自己為Ace。他們辦聚會時,桌上常會擺著一面畫著黑桃A或紅桃A撲克牌的小旗。在無性戀圈,尤其是歐美無性戀圈,右手中指戴黑戒是公認的亮明身份的標誌。
此外,蛋糕也是無性戀的標誌之一,在無性戀論壇上,你時常會看到蛋糕圖,意為「與其做愛,不如吃蛋糕」,算是他們對這個遍地是性的世界丟出的一句調侃式宣言。
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無性戀,就算知道的也對無性戀有著這樣那樣的誤解。《無性戀的秘密》就帶我們進入無性戀者的神秘世界,告訴你什麼是無性戀。
1.無性戀也是一種性取向,只是對誰都沒性趣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走在街上,迎面走來一個帥哥或美女,你忍不住多看兩眼,有的人還會眼神就被粘住了一直盯著看盯著看,直到一頭撞上一根電線桿,還有人呢,會覺得春心蕩漾心痒痒忍不住想上前搭訕,等等。總之吧,這就是最基本的性吸引。
我們先來說幾個概念,性吸引、性喚起和性衝動,它們聽上去是不是都差不多呢?但其實,這幾個東西完全不同。性吸引只是說看到一個外表吸引你的人時,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而性喚起就更進一步,說的是生理反應;性衝動則是把喚起付諸行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區分這幾個概念似乎沒什麼必要,因為這三個過程通常都是相互連帶,層層遞進的。當你被別人吸引之後,就很容易性趣大增,接下來就會想辦法去行動了。
然而,區分這三個概念對無性戀者就很重要。你要是問一個無性戀者覺得誰性感,他會跟你說「沒有人」。因為對他們來說,性吸引的對象並不存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無性戀者就沒有性喚起和性衝動。的確,一些無性戀者對性愛很厭惡,但也有無性戀者覺得沒所謂,只要另一半喜歡,自己也可以配合。
就算無性戀者有性行為,也不會改變他們無性戀的身份。要知道,這些行為並不能說明性取向,因為跟我們所有人一樣,無性戀者也可以委屈自己,跟不感興趣的人發生關係。
和其他性取向一樣,無性戀者並不是自己選的,而是生來如此。畢竟,喜不喜歡誰也不是你控制得了的,一切都得順其自然。面對無性戀人群,不少人都是一副看不起的樣子,覺得他們完全因為沒搞清楚狀況,所以才以為自己是無性戀,甚至還有的會說,「等著吧,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讓你神魂顛倒!」
但其實,跟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無性戀也是一種性取向,它也是一種性吸引的情況。
2.就算沒有性,也一樣可以有長久的愛情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話,「性和愛不是一回事」,這通常會被那些出軌的人用來當藉口。但這個被人鞭撻的藉口,其實對於無性戀群體來說,恰恰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因為即使沒有性,他們照樣可以享受愛情。
在無性戀的世界裡,性只是不在考慮的範圍內,但沒有性並不意味著就沒有愛。
在無性戀的浪漫關係裡,親密和陪伴同樣會帶來滿足感,但這種親密不需要用性來定義,而是來自安慰和信任。儘管沒有性行為,還是可以有其他形式的親密舉動,比如愛撫、擁抱、親吻等等。
即使沒有性,伴侶雙方也可以建立起牢固的關係。兩個人可以一起生活,一起做生意,分享共同的人生目標,甚至一起養孩子,所有這些都不需要用性來維持,甚至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浪漫。
可是什麼才算是「浪漫」呢?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無性戀者也一樣,他們也會對不同的人群產生浪漫感覺,有的對同性,有的對異性,還有的對異性同性都可能產生浪漫感覺,這就跟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有點類似。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異性浪漫」的無性戀女人跟一個男人共進燭光晚餐,即使男人對她沒有性吸引,但是他點蠟燭、倒紅酒的舉動,也可以讓女人心裡泛起浪漫的感覺。可對面要是換成另一個女人,恐怕她就沒什麼興致了,因為她對同性並沒有浪漫的感覺。
那你可能就會跟我一樣好奇了,有沒有對浪漫感覺都不感興趣的人呢?當然有,他們不會對任何人產生浪漫的感覺,也不覺得要有另一半才能過得幸福。
3. 無性戀不但不為人知,還被各種誤解
大家有沒有想過,要是咱們人能隱形該多好?可別瞎許願啊,對於無性戀者來說,他們就像是一群「隱形人」,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世上還有這種性取向的人群。
人們很難理解無性戀者為什麼沒有性行為,久而久之,他們就被扣上了一大堆帽子,比如「宗教狂熱」「沒有激情」甚至是「反社會」,或者乾脆就被說成是「注孤生」的loser。
假設有這樣一個單身的男人,他對性和浪漫感覺都沒興趣,但是活得開心又灑脫。這沒什麼不好的對吧?可是人們就會覺得他懦弱又無能,因為男人的能力往往會跟他的性能力掛鈎,別人一看,你都這麼大了還是個處男,簡直就是活得像個笑話嘛。同樣,一個無性戀的女人就會被說成是冷淡的、悲慘的、孤獨的老處女。
就連那些有同情心的人都會覺得無性戀者不成熟,就像叛逆期一樣,只是一個階段,遲早會過去的。所以總會有人跟無性戀者說,「哎呀你這種情況我見過,我有個朋友以前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或者「你可能是開竅比較晚,沒關係的」。他們說這些,意思就是覺得無性戀者過的不是成年人應有的真實生活。
人們對無性戀的誤解還不止這些。就算有人能夠明白無性戀是一種成熟的、不可改變的性取向,他們還是會覺得無性戀者低人一等,難道沒有了性,無性戀者的生活就不豐富不充實嗎?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無性戀者也一樣有困惑和煩惱,比如說怎麼找一個性需求和自己相匹配的伴侶。對其他人來說,找對象已經很不容易了,無性戀者就更是困難,因為他們身邊的大多人都不是無性戀。
所以說,人們對無性戀有著各種各樣的誤解,搞不好還會進一步升級,說無性戀者有病,怎麼回事呢?接著往下聽。
4. 無性戀者總會被懷疑是身心有問題
要是你的一個閨蜜跟你說,她對男朋友不感性趣,你會怎麼回應呢?你應該不至於讓她去看醫生吧,然而,這卻是無性戀人經常要面對的狀況。
很可惜,一些人就覺得無性戀是一種病。無性戀者經常會被問性器官是不是出了問題,甚至還被要求接受內分泌檢查,等等。
的確,有一些疾病會讓人性慾減退,但這跟從來沒體驗過性吸引根本不是一回事。畢竟,醫生也沒法鑑定一種性取向,因此要對無性戀者體檢,以此來確定一切都沒問題之後才肯接受現實,完全就是很荒謬的做法。
更糟糕的是,做完了身體檢查,無性戀者還要被拉去看心理醫生,看看他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很多人認為,無性戀者小時候一定受過虐待才變成這樣的。這樣想不但沒良心,隨便把別人的性取向跟慘痛經歷聯繫起來也是毫無依據。就算是專業人士,對無性戀也還是不夠了解。不管是單獨面對心理治療師,還是伴侶雙方一起參加治療,無性戀者都覺得別人想要改變自己的真實感受。
還有人覺得,無性戀者其實就是同性戀,只是因為不敢出櫃,才用無性戀來當掩飾。可是無性戀的生活也不容易,因此用它來掩飾同性戀真的沒什麼必要。他們受到的壓力並不比同性戀少,還是會被迫接受異性戀。
人們不但覺得沒有性的生活很難接受,很多人還會認為這世界就是黑白兩邊,不是異性戀的就一定是同性戀,於是無性戀就沒有立足之地了。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無性戀不是病,不需要診斷,更不需要治療。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