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媽媽
今天早上給娃準備早餐,家裡沒雞蛋了,就沒準備煎蛋,兒子還問我說,媽媽今天為什麼沒有雞蛋。
其實孩子不太愛吃雞蛋,都是因為我經常跟他強調,小孩子一定要多吃蛋白質,你以後每天不吃雞蛋不能去上學。現在孩子已經習慣了吃煎蛋。
自從早餐是否要多吃肉蛋奶的爭議出現之後,早餐的營養問題我開始非常重視,因為我真的發現孩子免疫力的高低,身體的強弱,都是吃出來的。
疫情期間,感染了病毒而成為重症患者的,都是營養極度缺乏的,主要是蛋白質缺乏,所以醫生才會反覆勸告,一定要重視飲食營養,不要每天想起什麼吃什麼,或者簡單的吃方便麵對付。一旦缺乏蛋白質,你的抗體根本不可能產生,一旦感染,病毒就會在肺裡面拼命蔓延,所以蛋白質非常重要。
而說到飲食和營養,曾經掀起早餐應該吃肉蛋奶討論的張文宏教授,近期參加一個節目,提出了另一個營養建議。
先是主持人笑著問他:「您今天早飯吃的什麼?」
張醫生笑了笑,一如既往實在地說:「你問我今天吃了啥,我還真忘了,因為我每天吃的早飯是不固定的。不過我的原則是固定的,早餐也一樣要多樣化。」
多樣化,這也是我最近給娃做飯在努力實現的一點。
接著,張文宏醫生提出一個具體的標準來參考:「你吃的食物種類,每周要超過25種,每天的食物種類,最好超過10種。」
聽到這裡,我趕緊掰指頭算一算,前兩天每天都讓孩子吃了啥。
食物種類每天要超過10種,也就相當於每頓飯的食物種類要超過3種,每周食物種類要超過25種,也就意味著,今天吃的食物這周不能一直重複。
營養素分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糖類)、 維生素和礦物質(無機鹽)、水、纖維素7大類。
不同種類的食物,其中所富含的營養元素不盡相同。比如蛋白質,我們常吃的肉、蛋、奶中含量較多,而穀物中則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水果和蔬菜中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再往下細分,比如每種水果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種類也有不同,大棗、石榴、橙子中富含維生素C,而香蕉、蘋果中則富含維生素B。
美國農業部曾經提出,平衡的膳食結構是由四種基本食物種類構成的,後來這個理論發展成金字塔膳食建議,用來指導人們的膳食營養,降低多種疾病的發生率,比如脂肪的攝入量,應該減少到總熱量的30%……
根據建議,不同人群根據熱量消耗不同,要選擇不同的搭配量。比如,一個每日需要代謝2400大卡的人,應該食用10份穀物食品,加上5份蛋白質食品,而一個需要消耗1600大卡的人,則需要6份穀物食品和3份蛋白質食品。
很多人都更熟悉這張圖,《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這張圖形象地反映出健康的膳食結構應該是什麼樣的。
中國飲食結構和西方有所不同,不管是北方喜歡的麵食,還是南方喜歡的米飯,都是碳水化合物為主,它們佔據了很多家庭飲食結構中的主體。
大家都有個中國胃,改成以肉蛋魚禽類為主可能也不適應,但是這個中間的比例要做好把控,
一日三餐都讓孩子吃米飯喝粥,蔬菜、水果、肉蛋奶比例很少,這卻是不行的。
比如一個4歲的孩子,穀物類的食品需求是100-150克,蔬菜類需求150-300克,雞蛋50克,肉類50-75克,奶類350-500克,這樣才均衡。
我經常看到網上有媽媽拍的自己寶寶吃飯的食品,餐盤上放著孩子一餐的食物,寶寶自己拿著勺子乖乖吃,他們給孩子準備的食物,都很均衡全面,種類很少低於3種。
幾個米飯糰,4-5塊肉,素菜兩個,一個3-4勺,再給孩子米飯上淋點橄欖油或者放點肉鬆,孩子就吃的很開心很健康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的要求,怕是有錢才能吃得起吧,普通人哪能做到呢?
給孩子準備豐富種類的食物,並不一定非要買貴重的食品,比如水果,草莓車釐子價格昂貴,但是也有相當多相對平價的水果,而且不同水果上市時間不同,結合時令來買,比如橘子在上市的時候多買一些橘子,再搭配一些香蕉蘋果,既能保證營養,又能順應節令,品嘗到最佳口感。
人生所追求的,其實不過就是一日三餐爾,吃好喝好,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