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沒開學就畢業了」。這大概是本屆畢業生最想說的一句話了。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畢業特殊到可以作為人生日曆上的「大事件」被標註。為了減少儀式感缺失的遺憾,很多學校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舉辦起「雲」畢業典禮……
比如日本遠程教育大學BBT(Business Breakthrough University)舉辦的這場畢業儀式加入了虛擬交流機器人和視頻會議系統,學生操控著帶有自己頭像的機器人撥穗、領取畢業證書、合影……
日本遠程教育大學BBT舉辦的雲畢業典禮
新奇的場景驚呆不少網友:以為是霍格沃茨的畢業典禮。類似畫面也出現在了南京郵電大學2020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
還有一種風靡全網的操作: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Minecraft)》和《動物之森》裡舉辦畢業典禮,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在「我的世界」中,建設者能夠重新創建關鍵細節例如MIT大圓頂標誌性的圓柱
同學們不僅親自動手在虛擬世界裡高度還原學校的建築,還用代表自己的像素小人參加畢業典禮,不過典禮中途曾一度笑場:同學,請不要在紅毯中央逗留太久;同學,請不要在天上飛來飛去。一些網友評論:別家學校的畢業典禮,硬核又搞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20雲畢業典禮視頻節選
虛擬實境(VR)技術也加入其中,一些學校請部分畢業生代表戴上VR眼鏡,在虛擬世界中感受畢業的儀式感:走上講臺,獲取證書,展示照片,回到座位……
雖然疫情帶來了諸多不便,但大家還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著一切,而那些曾設想好的道別,就留待日後再實現吧。接下來步入職場才是一場人生硬仗。
關於職場有很多話題可以聊:職業規劃、職場思維、技能成長……而對於想加入商湯的應屆生來說,也許更想聽聽關於這個問題的分析:從大學科研研究走向一家科技公司研發研究,工作內容和方式是不是有很大的區別?(學術界科研Research與工業界研發R&D的區別。)
我們來聽聽商湯學長陳愷怎麼說。
陳愷博士,商湯科技研究副總監,從學術科研轉工業界研發已有一年。他認為:科研和工業界研發都是以解決某個問題為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創新的成果產生。從大家對兩者的評價來看,科研更關注創新本身,而研發更追求解決問題。
對於兩者之間的區別,他從以下兩點分析道:
1. 選題(我想做的 vs. 市場要的)
科研的選題通常很靈活,可選擇的點非常多,只要在任何一個點上有突破,都可以完成一篇論文。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檢測算法的研究,既可以從成熟的框架出發,對其中某個模塊進行改進,也可以探索全新的算法框架,或者是新的數據運用方式。是否有足夠的創新空間和出成果是選題時比較關注的點,當然如果能對解決實際問題有幫助就更好了,屬於錦上添花。
研發的選題,一般是需求導向,目標比較明確,如果選擇硬核的問題,影響力也會更大。同時會更加注重解決實際的問題,也會從產品中遇到的問題出發,定義新的研究方向。做出來的技術通過產品影響多少用戶,以及對公司業務或現有市場是否能產生價值。通過親手將技術落地,能夠產生不一樣的成就感。
2、模式(點 vs. 面)
對於科研,通常會傾向於把貢獻集中在一個或少數幾點上,這樣更容易向大家展示課題的核心思想。
而工業界研發,完整的落地算法通常有較長的鏈條,且分為幾個部分,在研發中會儘量將每個環節都做到可落地的狀態,避免短板,同時不浪費時間在已經達到要求的環節上。雖然模塊鏈條比較多,但是有團隊合作,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升。同時,工業研發不僅僅是算法研發,也需要重視工程實現和用戶體驗,會大大提升大家的綜合能力。
其實現在有不少科研工作出自工業界,這兩者也會有交集,大家明顯感覺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研究風格不太一樣。除去以單純研究為目標的 Research Lab(如 FAIR,Deepmind),工業界的科研有兩種比較典型的風格:一種是算力暴力碾壓型,一種是小步快跑實用型。第一種大家可能會驚嘆羨慕,第二種在很多時候可能不太受歡迎,但其實不同的風格也會給研究帶來不同的啟發。
陳愷目前除了在商湯新興創新事業群研究中心工作外,還承擔著商湯和 MMLab 合作的OpenMMLab算法開放體系的工作。他說:「學術界的科研和工業界的研發各有各的特點,想做什麼最終還是要看個人長期的興趣點在哪裡,找到自己感興趣和適合自己的方向,才能帶來更多快樂和成就感。」
說到興趣驅動,不得不提最近加入商湯擔任AI研究員的iA周航。周航是《星際2》中國頂尖蟲族選手,被稱為「中國蟲王」。
在「星際」複雜的世界裡,周航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各種決策:發展經濟,打造不同的兵種組合,進攻和防守等,還需要根據對手的反應做出戰術應對和心理博弈。對於AI在《星際2》中決策表現,他認為:「目前AI還太『單純』,雖然在操作上有一定優勢,但是對整個遊戲沒有建立起抽象的認知,容易被欺騙。」
在周航職業生涯的命題中,他的思考和決策同樣充滿了「策略性」,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擅長什麼以及如何去發揮優勢的人。
大三那年,周航因為遊戲休學一年,這個「不走尋常路」的決定其實經過了深思熟慮:因為天賦和興趣,他希望自己不錯失機會放手一搏。說服家人、老師的同時,他給自己設定了這個項目的Deadline,如果(If)在規定時間內達不到目標,要(Then)及時止損繼續完成學業;如果(If)達成了目標,需要(Then)繼續夢想的同時完成學業。
以上思考的過程好像在寫一段程序……這正是目前周航在商湯的工作:與一串串代碼打交道。雖然本科專業是「自動化」,但目前的轉型對他來說具備著一定挑戰。加入商湯之前他曾嘗試其他工作,比如在俱樂部擔任除選手之外的角色,但發現那些都不是他感興趣的事情。
「我還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周航的「決策」都會往後多考慮幾步,「也希望所做的決定可以讓我在今後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之前已經觸到職業天花板了,選擇來商湯做『決策型AI』是選擇了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我電競夢想的延續。」
能夠「選擇」讓人幸福且心安,但擁有「選擇的權利」並不容易,這背後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28歲,具備著競技精神的周航選擇沉下心從頭開始做好一件事,相信「不懼挑戰+興趣加持+沉下心」一定會激發他更多潛能。
對即將踏入職場的新人類,周航建議說:「不要輕信範本,要思考適合自己的劇本。」
聽完以上學長們的建議和成長故事,各位朋友是不是已經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加入商湯,與優秀的學長學姐做同事?
辣麼,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21屆校園招聘正式啟動啦!
攻略如下,請戳圖
祝願大家一切順利,我們商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