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提質保量推進鄉村振興

2021-02-25 劍邑悅讀

脫貧攻堅已全面收官,鄉村振興正拉開帷幕。在國家政策支撐、各級幹部幫扶和貧困人口自身努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已全面實現了「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宏偉目標,已消除農村人口絕對貧困。可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僅意味著消除貧困,但尚未實現共同富裕。當前,城鄉差異、區域差異、貧富差距仍然較大,因此,在擺脫貧困之後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作為一名身處基層一線的第一書記,我想就掛點幫扶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報告如下。

巷嶺村下轄5個自然村,共有村民519戶,1882人,黨員39名;其中勞動力人口1139人,外出務工人員600人。全村有貧困戶10戶、33人。低保戶22戶69人,分散特困供養15人,殘疾人49人。

自然資源方面,巷嶺村共有耕地3434.47畝,其中水田2140.73畝,旱地1293.74畝;2020年水稻種植面積1869.62畝,水田利用率較高。林地6535畝,已完成高產油茶開發面積3100餘畝,其中與御潤坊公司籤約合作種植1800餘畝,巷口組村民合作開發600餘畝,王家組村民合作開發500餘畝,個人承包開發200餘畝。水庫面積160餘畝,其中小一型水庫1座:石梓崗水庫,面積約150畝;小一型水庫3座:珠坑水庫,面積約30畝,南坑水庫,面積約25畝,石堆子水庫,面積約26畝。林場1個,面積約33畝。

巷嶺村位於梅林鎮西南部,距鎮中心7公裡,東至白雁塔下,西至官橋水庫,南至泉港鎮,北至低山洛田村。雲董路從巷嶺村穿境而過,梅嶺路和雲董路在巷口村相交。雲董路2020年修復通車後,路面情況較好,豐城至杉林公交途經本村,村民出行較為便利。

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規模突破5萬元,具體為御潤坊油茶基地管護費及山租款18880元,村集體資產租賃費19000元(其中林場15000元、水庫4000元),河西煤礦工農關係協調費13743元,合計51623元;2020年收入6.6萬元,具體為御潤坊油茶基地管護費及山租款2000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水庫租賃費15000元,巷嶺林場開發6000元,巷嶺村林地封山育林20000元。

在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中,由於對"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片面理解,巷嶺村只強調"分"的一面,忽視了"統"的作用,不僅沒有保留集體經營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適宜集體統一經營的項目也平均分包到戶,甚至把積累的集體資產也拆分殆盡,村集體經濟從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在此基礎上,重新發展集體經濟自然困難重重,既無資源可供開發利用,又無人才資金等優勢的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就更加艱難。

在新形勢下,發展村集體經濟缺乏內在動力和外部扶持,村幹部對還要不要、特別是還能不能以及如何發展集體經濟缺乏明確的認識。對農村工作只是停留在書面上、口頭上,沒有認真加以貫徹落實。基層幹部通過切身體會,雖已意識到發展集體經濟在農村工作中的作用,但不少人只樂於順風使舵,而不願意逆水行舟,在缺乏物質和經濟基礎的條件下,對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畏難情緒,不願克服困難,開拓進取。村幹部對壯大集體經濟的八種模式不熟悉,對政策掌握不透徹。八種模式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權流轉、利用村級建設用地進行增減掛、推進宅基地改革開展土地增減掛、「四荒地」收歸集體進行開發、村級土地(林地)入股經營主體合作、政府撥款或投資形成可核查的物化資產、國有平臺長期投資。現在村幹部壯大集體經濟的路子都圍繞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權流轉做文章,對其他六種模式缺乏認知和推行方法。

目前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性組織職能是由村兩委代為行使。村兩委由於參與管理的村務頭緒繁雜,很難集中精力發展集體經濟。部分村幹部受計劃經濟的思想影響比較深,對市場經濟新形勢下發展集體經濟思路不夠廣,辦法不夠多,對自身的優勢認識不足,挖掘不夠。還有一些村兩委之間由於各種原因經常會產生矛盾,形成互相掣肘的局面,對發展集體經濟也十分不利。

目前,一些原應由農民承擔的經濟負擔大多轉嫁到村集體經濟頭上。特別是隨著稅費收入的規範,村級不規範收入來源的減少,儘管農民負擔減輕了,但村集體收入渠道也相應地縮小了,"無錢辦事"的矛盾將更突出。此外,巷嶺村自然資源貧乏,地理條件差,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等,也是影響集體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原因。

村級組織要建設成戰鬥堡壘,村級組織一定要能夠植根於廣大村小組,植根於老百姓,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目的是讓村級組織有收益,並用已有的收益,去解決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解決村集體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村級組織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信任。村級組織一定要充分依靠群眾,發揮好組織的宣傳、組織、發動等功能,抓好村集體經濟建設和發展工作。

經摸排,本村有糧食種植大戶鄒權飛,承包經營農田180畝;養殖大戶王繼華,養殖肉鴿2萬羽、雞鴨禽類百餘只,他們經營各自行業多年,具備產業經營技術力量;與此同時,村內有閒置的養殖場、閒置校舍、集體水域、山林,集體的存量土地,未能有效利用,我們可否想辦法把盤活存量閒置資源,以資產入股的形式和產業能人開展合作,共同開辦一些養殖項目、加工項目和基地、實體產業項目,實現集體資產的效益最大化;儘量避免因嫌麻煩、圖省事而一租了之情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發展集體經濟,選擇一個好的項目非常關鍵。一是要做好市場調研,真正搞清楚市場需要什麼,市場的前景怎麼樣。二是要做好項目實施條件的論證,看一看我們這有沒有生產原料、有沒有生產技術、有沒有建設材料,氣候條件是不是合適等等。三是要確定好項目建設的規模,然後根據生產規模設計好項目的建設內容,確定好建設工藝和生產工藝。四是要根據建設內容算一算投資需要多少,所需資金從哪些渠道可以落實。五要算一算投入產出帳,也就是項目建成後能不能掙錢,能夠掙多少,多少年可以收回投資。項目規劃設計過程中涉及好多專業方面的事情,應該請專業技術人員來幫忙把關。

一是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在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基礎上,對集體資產的佔有,經營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確規定,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強化民主監督,實行民主理財、定期公開帳目,接受群眾監督,杜絕帳目不清、貪佔挪用、濫支管花問題的發生。三是轉變經營機制,參照規範企業科學設置崗位,做好定員定崗,細化生產分工,避免人浮於事、出工不出力等大鍋飯現象的發生,切實提高生產效率。

     長按二維碼關注  劍邑悅讀

相關焦點

  • 瀾滄縣富邦鄉「三個聚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瀾滄縣富邦鄉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關鍵之舉,作為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通過因地制宜、精準施測、整體推進,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 河南舞鋼:集體經濟大發展 鄉村振興謀新篇
    「我們棚裡的香菇成色好的,鮮菇每斤能賣到七八塊,剩下的在烘乾房裡烘乾後,有人上門收購,銷路不是問題,預計今年年底能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香菇大棚項目給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贏得了村群眾和黨員的認可與擁護,還解決了村裡7名貧困群眾就近務工的需求問題。」舞鋼市武功鄉人大代表、田崗村黨支部書記趙廣軍感慨地說。
  • 高臺縣「四向發力」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全縣圍繞落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點任務,以推進「四抓兩整治」措施為抓手,著力在組織設置、集體增收、陣地建設、村幹部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優化組織設置「添動力」。積極將有條件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依託本村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示範園區、「扶貧車間」等設置產業型黨支部,推動農村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目前已建立產業型黨組織9個,設置產業黨小組95個,培樹黨員致富帶頭人834名,打造黨群共富產業區430個,累計帶動1.6萬多戶群眾創業致富,有力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壯大集體經濟「增實力」。
  • 富川坪江村依託資源優勢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坪江村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區、賀州市和富川瑤族自治縣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統一部署,把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依託生態、旅遊、產業等優勢資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
  • 北京市豐臺區槐房村的探索與啟示:創新集體經濟振興鄉村產業
    探索了一條創新集體經濟,振興鄉村產業的發展路子,為新時代壯大集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農村集體經濟是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對於解決「三農」問題,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 亢振峰調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圖)
    11月30日,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赴龍門鎮陽山莊村,調研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龍門鎮黨委書記石雨,市政府辦、龍門鎮有關負責同志以及村「兩委」幹部參加。亢振峰認真聽取陽山莊村情、村史和集體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情況介紹,詳細了解村「兩委」幹部帶領全村人民群眾創業發展歷程和存在的問題困難,與大家深入交流探討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產城融合及鄉村振興等思路。亢振峰對陽山莊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
  • 葉樹林到德興李宅鄉主持召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座談會
    葉樹林到德興李宅鄉主持召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座談會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焦春燕報導:5月15日上午,副市長葉樹林到李宅鄉主持召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座談會。李宅鄉黨委書記程萬清等在家黨政班子成員、各村(居)書記參加了會議。
  • 成把的筷子折不斷——漯河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風生水起
    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先脫貧後小康,漯河市鄉村全面振興一步一個腳印。  一根筷子閂不牢門,成把的筷子才折不斷。  曬呀曬,明晃晃的太陽不知不覺給村裡「曬」出來幾萬塊錢  漯河市源匯區空冢郭鎮前朱村,出村向南幾裡地就是駐馬店西平縣地界。  「前朱村,偏僻!」
  • 三百山鎮:發展鄉村民宿 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該鎮瞄準民宿產業,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全力打造民宿旅遊新業態,加快鄉村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助推鄉村振興。近日,記者在三百山鎮咀下村集體經濟民宿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施工人員各司其職,正在緊張有序施工,確保項目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 福建泉州臺商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脫貧攻堅有底氣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19年,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了100%。預計到2020年底,全鎮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將達到60%。」東園鎮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績令人眼前一亮。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考
    村集體經濟的強弱關係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解決質量,關係到黨在農村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關係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成與敗。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該鎮從2018年6月開始,歷時兩年多的改革攻堅,核實各級集體土地總面積共計279240.14畝,核實各級資產總額共計6297.38萬元,核實村級經營性資產392.4萬元,開展了2次人口界定調查工作,確定了本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戶數19012戶,人數72759人。通過清產核資摸清了集體家底,確定了集體資產權屬關係,為集體經濟改革發展鋪就了堅實基礎。
  • 鉛山稼軒巖前村:借東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在省旅遊集團的幫扶下,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有機茶種植等扶貧產業,通過有效運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16萬餘元。我村從有名的集體經濟『空殼村』一躍發展為全鄉集體經濟第一的『富裕村』。」
  • 巨野:統籌推進「五個振興」 走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巨野:統籌推進「五個振興」 走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14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原標題: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任務。近年來,贛州、宜春、吉安、新餘等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 豐鎮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豐鎮市「八種模式」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  入股實體經濟模式。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村,通過村集體入股龍頭企業的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巨寶莊鎮巨寶莊村依託綠康源公司,投入130萬元註冊成立巨福合作社,綠康源公司負責收購合作社農產品並銷售,村黨支部負責種養殖和勞務組織,2017年村集體收入6.2萬元。
  • 新蒲新區:三重三強培養鄉村振興 村級組織領軍人才
    今年以來,新蒲新區聚焦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從重幫帶強培養責任落實、重機制強培養規範運行、重項目前培養後續效果三個方面,落細落實,著力培養一支能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村級組織領軍人才隊伍。
  • 新蒲新區:三重三強培養鄉村振興 村級組織領軍人才
    今年以來,新蒲新區聚焦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從重幫帶強培養責任落實、重機制強培養規範運行、重項目前培養後續效果三個方面,落細落實,著力培養一支能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村級組織領軍人才隊伍。
  • 潮州市潮安區全力為基層「輸血」「造血」「活血」 發展壯大村級...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洪展偉、記者羅勉從潮州市潮安區了解到,該區近年來堅持抓基層強基礎,不斷發揮黨建引領優勢,全面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把資金往下投,把陣地往下建,把人才往下引,不斷提高基層保障水平,努力為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