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學習交流農村工作經驗,培養年輕新幹部
北京市豐臺區槐房村位於素有天安門前第一鄉之稱的南苑鄉,位於南三環和南五環之間,東與和義地區相接,西與花鄉毗鄰,南鄰北京南苑機場和大興區,北與右安門交界。村域面積6.13平方公裡,是北京市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中最大的村。這裡交通便捷,有南四環、馬家堡西路縱橫貫穿,交通大動脈新宮地鐵站坐落其中。過去的槐房村依靠瓦片經濟維持生計,經濟發展和居住環境相對落後。如今的槐房在撤村轉居的同時,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結構調整,實現了小農經濟到現代化經濟的升級轉變。自2011年9月啟動拆遷,13個自然村合併,歷經6年,槐房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結合槐房實際情況,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黨組織統領改革、村企分離、產權經營權剝離」的改革原則下,原本8.6億集體資產與33億宅基地估值的槐房村實現了今日400億資產的積累,讓槐房村民從貧困直接進入到富裕,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探索了一條創新集體經濟,振興鄉村產業的發展路子,為新時代壯大集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圖片:大得珍藏館
壯大集體經濟走市場化路子
農村集體經濟亦稱「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農村集體經濟是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對於解決「三農」問題,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意義。在物質文明建設中,村級集體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經濟負擔,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是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鄉村是我們黨執政的基石。集體經濟發展比較好的村,村級組織經濟有實力,服務有手段,黨組織一呼百應,顯示出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幹群關係融洽。相反,一些集體經濟薄弱,或者根本沒有集體收入的村,沒有能力給群眾辦事,村幹部在開展工作時舉步維艱。這樣的村幹部威信低、群眾意見大,群眾對其沒有信心。顯而易見,集體經濟的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黨群幹群關係,影響著黨組織的威信和作用的發揮。
二是壯大村級財力的重要途徑。只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級組織才有掌握得住、運用得了的雄厚資金,增強集體的服務功能,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優化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實踐證明,凡是村級集體經濟發達的村,無論是村容村貌還是村內基礎設施、公益事業、農民福利都能搞得好而且有持續可靠的保障。大家都有切身體會,那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的富裕村,村裡的道路、廣場、娛樂設施、健身器材都建得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更加美麗。
三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抓好了村級集體經濟,農民收入必然會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不少富裕村從本地實際出發,堅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村民共同富裕。
四是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保障。基層穩,則社會穩;基層安,則社會安。農村基層穩定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礎。村一級是我國各級組織的最基層,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只有集體經濟發展了,各類公益事業才能得到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不斷完善,農村社會各種不安定因素、矛盾糾紛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消除。村極集體經濟變強了,村民變富了,村莊的文化娛樂活動增多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自然越來越豐富,尊老愛幼、遵守公德、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也就會慢慢形成,農村社會治安就會越來越好,社會也就更加和諧穩定。
槐房村黨支部對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市場化改革,成立了法人制企業單位,接管村域全部資產,進行專業化運營管理。公司成立之初,按照「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的要求,使村民能在集體經濟組織的統一帶領下,實現共同富裕。
槐房村的集體經濟組織——北京盛世源達投資管理公司,於2004年由豐臺區槐房農工商聯合公司改制後成立,公司性質為股份合作制,為集體所有制;改制後,擁有股東4552人(其中個人股4551人,集體股1個)。隨著重點村拆遷騰退工作的結束,為了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使村民真正成為「帶著資產進城」的居民,公司於2012年底率先著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致力於將盛世源達公司打造成為面向市場化的集團化公司。同時,開始了「介於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角色」的中國第一個「城鄉運營商」的探索之路,依照公司法成立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股份制企業北京宏南鄉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集體資產開展市場化經營管理拉開序幕。目前,公司旗下有教育培訓、園林綠化、文化傳媒、體育運營、基金管理、商業管理、地產、物業、保潔等十幾家企業。
槐房村的做法表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緊緊圍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來進行,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有偏離。槐房村以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為核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把全體村民組織起來,因地制宜,成立了「城市合作社」性質的集體企業,把村域資源與群眾權益同集體經濟共發展,從體制上充分保證了全體村民與集體的利益,在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上發展產業,為確保百姓長期安居樂業,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飲水思源,慰問槐房老幹部
科學統籌規划走特色發展路子
發展集體經濟,重點在規劃。堅持「定一個好規劃,找一條好路子,壯大一個經濟實體,造富一方群眾」的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走特色發展路子。
槐房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全力支持集體經濟組織聘請知名專家、聯手科研院校,為村域發展制定詳細規劃。改變以前村域建設沒有規劃、沒有品牌的問題,2012年創新提出「文體」強村產業發展的戰略。
第一,以教育理念為引領,旨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再到青少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傳統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創新文化產業發展與傳承。
第二,以體現團隊精神的足球體育運動為引領,將園林綠地賦予產業動力與生命,通過多國足球文化活動交流與全民健康休閒運動相結合,建設槐房綠地公園,成為北京南城運動與文化基地新地標。
第三,研發創新的「世界首創、中國首發」的文化體育娛樂綜合體,集合上百種室內體育休閒運動與文娛創新服務,為國內外友人與北京市民能在清新的室內環境進行體育運動休閒。
同時,積極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展槐房改造項目規劃工作。本著為子孫後代負責的強烈責任感,通過大量的走訪,對比國內外村鎮的發展模式,經過多次專家研討會的論證,為槐房村的發展量身定做了文化、產業、金融與建設一體化的科學規劃。將文化體育、教育、商業金融等產業因地制宜地融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美麗槐房。例如正在建設的全國首創的「創新體育商業綜合體」,將文體休閒與生活消費創新結合,孵化優秀體育企業,為槐房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體制機制建立起來了,規劃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解決資金問題。為了實現集體財產的保全與利益最大化,槐房創造性地總結出了集體經濟輕資產的發展思路,在政府支持下,以三權分開的經營模式,確保集體財產保值增值的基礎上,將經營權進入市場,進行商業合作與金融合作,順利啟動了整個槐房村的集體資產證券化、產業金融化。
圖片:走集體經濟發展道路,實現共同富裕
資產保值增值走產業發展路子
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管理是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事。為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可以嘗試建立增值考核的激勵機制,對集體經濟發展中安全投資、招商引資等方式,實現保值增值的農村幹部給予相應的獎勵。也可以嘗試如股份制改革、鼓勵優秀人才以智慧財產權的方式入股等新的資金管理方式,增強集體資產經營發展後勁,促進村級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僅靠村集體自身的力量和資源是有限的,必須利用一切可能條件,爭取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持,聚成發展強大的合力。藉助國家政策力量,抓住國家實施縣域規劃的有利契機;藉助部門力量,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商,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和農業、林業、水利等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槐房村黨總支通過反覆學習、多地考察,經黨組織決議,大膽創新,在集體土地的經營權上做文章,運用北京市政府提供的「綠通」扶植政策,抓緊時機,積極實踐,頂住各種難以想像的質疑與壓力,帶領黨員群眾連續苦幹數十個月,終於實現了上任之初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為村集體取得了可持續發展的百億財富積累。在新的企業管理機制下,在對外運營與合作方式上,與專業經營管理團隊強強結合;將集體資產進行委託經營,實行保底分紅方式;開展村級集體資產委託管理工作,進一步轉變村級集體資產自行管理模式;通過民主決策程序,將村級集體資產委託鎮級集體公司或第三方專業機構經營管理,進一步規範村級集體資產的出租、出借,嚴格項目準入、優化產業結構、確保安全生產、保護生態環境,切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利益,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槐房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拓展產業渠道,夯實了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實力,目前已經發展了以下五大代表性產業項目:
一是一畝泉文化傳媒項目。由宏南鄉依投資成立北京龍河一畝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小龍河公園運營管理。公園整體規劃位於槐房村任家莊,南側緊鄰小龍河水域,整體規劃面積為27.24公頃。
二是槐房體育綜合體項目。由北京宏南鄉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同北京中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中瞾鴻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行開發建設及運營。體育綜合體項目致力於打造以體育運動為主、休閒購物為輔的一個國際新綜合型商業中心,成為「北京發展看豐臺,豐臺發展看槐房」的創新發展風向標,同時為槐房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三是大得珍藏館項目。位於槐新公園內,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由三層高的L型建築和48米高的瞭望塔組成。其中的「大得珍藏館」成為展示傳統文化、傳播中華文明、百姓實實在在的「精神家園」;「瞭望塔」可以監測到村域內整個林地,杜絕監測盲區,更好地體現「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防火方針,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現有綠化資源。
四是綠色足球體育項目。位於公益西橋東南側南四環路綠化隔離用地,將依託區域內大面積生態綠地和周邊便利交通,打造成為大型綠色體育公園,推動北京和中國足球及體育事業發展。
五是槐房萬達廣場項目。位於槐房西路東側,屬於自主產業用地,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與萬達集團籤約,建設萬達廣場北京旗艦店「槐房萬達廣場」項目。槐房萬達廣場項目是北京南城新的商業中心,實現購物中心、商務辦公、文化交流等多元化的社會深度融合、協調發展的國際形態都市生活中心,以此實現槐房區域的城市品質提升和吸引力重塑,使槐房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獲得一個長期穩定收益的不動產,並新增大量就業崗位。
圖片:2012年7月2525日槐房安居工程二期竣工日槐房安居工程二期竣工
槐房村集體經濟輕資產的發展模式,是城鄉一體化開發過程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範例。在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徵地補償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基礎之上,通過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把農用地和農村集體用地的價值充分挖掘,成功吸引社會資本為主的投入,同時又確保了農民的長期利益,解決了長期困擾國家在農村土地政策實施方面的困局,為國家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農用地開發供給側改革的創新樣板。
槐房村創造性地提出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實現產業化、金融化、證券化」的「二變三化」改革:從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入手,採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推動農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資源變股權,讓沉睡資源活起來;採取集中投入、產業帶動、農民受益等方式,實現資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資金變股金,讓分散資金聚起來;通過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讓資金在市場中流動起來,提高村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實現增收致富,讓村民富起來。
槐房村的做法表明,壯大集體經濟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新就新在要堅持市場導向,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盤活集體資產,創新集體資產運營管護機制。全面激發農業生產要素的活力,喚醒農村沉睡的資產,有效地推進了產業發展和新村建設,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作者:張延卿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創新集體經濟振興鄉村產業——北京市豐臺區槐房村的探索與啟示(上)
責編:姜舒譯
31293155,.北京市豐臺區槐房村的探索與啟示:創新集體經濟振興鄉村產業,.2018-04-06 11:14:12,.204263,.姜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