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禹城市梁家鎮桂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杰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團結帶領全村父老立足實際,不斷「折騰」,在改革創新上發力,在實現村集體持續增收上用功,堅持黨建統領,強動力挖潛力聚合力,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富裕集體增收,成為名符其實的鄉村振興領路人。
聚焦改革拉動,為集體增收拓寬道路。楊文杰搶抓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閒散地整治工作機遇,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舉拆除5座廢棄宅基地、80餘個養鴨棚和一些村內閒散地,集中收回土地800多畝,用於發包或發展特色產業邊角經濟,讓沉睡的集體產權資本「活」起來,發展集體經濟。「受農民『閒散地宅基地是祖業』的傳統觀念影響,宅基地改革這個工作不好做,全村123戶,幾乎家家戶戶宅基地面積都超過免費使用的264平方米,一戶多宅的不少,有的戶閒散地樹行子邊角地多達三到四畝,一下收歸集體非常難」,這是楊文杰對記者交流時的「抱怨」。宅基地改革觸動了村民的利益,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杰沒有退縮,而是想辦法將工作幹到前面。每天在廣播上給講道理宣傳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因牽扯自身利益,講的不少效果甚微。為了把這一改革進行到底,他和村兩委同志商量,由易及難,穩步推進。首先從自身做起,將自己家中多餘的宅基地全部交給集體,做好榜樣。其次,組織黨員幹部帶頭。再就是,與兩委成員分頭利用晚上人們在家的時間上門做工作,黨群合力逐個擊破」,村民不僅主動繳納超佔面積使用費,還樹牢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的法律觀念,實現無震蕩全部徹底收回。
聚焦高鐵招牌,做好增收文章。地收回來了,如何藉助高鐵東站建在本村的金字招牌,用收回的土地帶領群眾致富、發展集體經濟、凝聚民心民力?一言九鼎不善言談的楊文杰超前謀劃。2018年初,一次和外地人才聯繫,偶然聽到了安徽德豐農業有在禹城投資的意向,他馬上聯繫。從洽談到籤約不到20天,投資2000餘萬元的坤陽果玩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引來了好項目,楊文杰與村兩委多次研究、與村民座談、多方徵求意見,與坤陽果玩集團達成「以每畝85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600畝」的合作意向,村集體每年能增收50餘萬元,村民到田園綜合體打工,人均年工資多收入2萬元,實現多贏。
聚焦生態環保,堅持循綠色循環發展。桂莊村順康麻鴨養殖合作社是江北最大的養殖基地,每天產生的糞汙驚人,原來處理時間長、成本高,非常麻煩。引進安徽德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坤陽田園綜合體項目後,經雙方協商,將養殖合作社產生的糞汙做成有機肥用于田園綜合體,不僅節約了成本,更美化了環境。同時,發展冷藏及果品深加工,開發鄉村旅遊、清真美食、特色民宿、休閒採摘等產業,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探索出全產業一體化多贏發展的生態循環模式,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楊文杰與兩委成員一起帶領黨員群眾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以落實之舉、創新之為,化危為機,在果玩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帶動下,藉助國家政策,積極申報山東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工程項目和山東省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楊文杰又帶領全村父老開始「折騰」,挖河道、修景觀路、建遊樂設施,發展鄉村旅遊等產業,以攻堅的狀態,眾志成城、發力超越,堅決打贏」消薄倍增」攻堅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為鄉村振興探索新路徑創造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