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廉王子念書的大學種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0-09-03 食通社Foodthink

在距離愛丁堡一個小時的火車車程的地方,有一個沿海的小鎮,叫做聖安德魯斯,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鎮」。這個小鎮只有三條主街,各個科系的教學空間都零散地分布在沿街的建築裡。小鎮上的居民大部分由學生、教職員工及其家屬組成。英國皇室的威廉王子在此求學期間,結識了後來的凱特王妃,是這件事情讓這個有著600多年傳統的大學為學術圈外的大家所知。


聖安德魯斯位於英國東北部沿海,離愛丁堡1小時的火車車程。右圖是威廉王子遇到凱特王妃的咖啡店。拍攝 | Lara Cunha


2017年,我也來到這個小鎮學習、生活。作為一個遠離家鄉的留學生,一個叫「可食校園」(Edible Campus)的項目讓我感受到了紮根於生活的「社區感」。


在聖安德魯斯街道上的「可食校園」宣傳海報。海報鼓勵公眾種植自己的食物,還給出了每周大家可以參與到菜園管理中的時間和地點。


從海岸邊的免費食物到可隨意採摘的社區菜園


我是通過一次「食物採集」的技能分享活動了解到「可食校園」的。一位號稱「野外生存專家」蘇格蘭大叔與大家約定在西海岸見面,帶領我們在海岸周圍尋找免費的食物。


早晨九點,大家準時在海邊等候。


一路上,他向我們介紹了放在烤箱裡烤一下就能吃的海草、帶我們走了一圈適合野生貝類食物的潮間帶、還領著我們在附近的街區逛了逛,指出了幾種能被做成果醬的野果和野花。


見我每種食物都拍了照,蘇格蘭大叔跟我開玩笑說:「光吃這些你肯定是吃不飽的。」


行程的最後,他把我們領進了一處社區菜園,說:「在這裡,你能學習到各種種植蔬菜的知識,當然最重要的是,當它們成熟的時候,這些食物大家都是可以去免費採摘的。」


&34;我的耳朵不由一亮,不禁對這個菜園好奇了起來。當時根本沒想到,這個共同耕種,免費分享收穫的社區菜園,成了我留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嗯,這裡的菜,隨便採!


臥底社區菜園


歡迎來到Albany Park菜園。


這裡的菜真的都是免費的嗎?需要交入會費嗎?是不是一定要參與勞動才能免費地摘菜呢?帶著這些疑問,我決定肉身臥底!


原來,參與到社區菜園中真的不需要繳納任何的會費。每周四都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在菜園裡值班,為新成員講解菜園的種植和管理辦法。最重要的是介紹每種作物分別都是什麼,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採摘期。畢竟社區菜園的管理相對自由,成員們日常打照面的機會也少。所以要保證大家都知道在蔬菜成熟的時候採摘,一來避免食物安全事故,二來也能減少食物浪費。


最讓我驚訝的是,無論是否參與勞動,任何人都可以來菜園免費採摘,只需把菜帶回家之前在採摘本上做好記錄就好。


學生從菜園裡收穫了沙拉葉,正在自助稱重。這之後,她會在右側的記錄本上寫下自己從菜園子裡收穫了什麼,以及具體的時間、重量等信息。


有經驗的菜園負責人在教大家如何支起防止海鷗啄食食物的帳子。圖片來源|Transition St Andrews官網


至於每個來採摘的人是否都付出了相應的勞動,就只能靠個人的自覺了。從我後來當菜園管理人的經驗中看,大部分來採摘的居民都會參與每周四的固定勞動。周四來不了的成員,也會在別的時間到菜園裡來做一些拔草、翻土、收集堆肥的簡單工作。平均下來,參與者每周會花1-2個小時在菜園勞動。

對我來說,這裡則成了我的一個加油站。到學期末寫論文時,每每遇到瓶頸,我都會跑到菜園子裡翻翻土,除除草。或摘一些沙拉葉和西葫蘆,做個簡單的晚飯換換腦子。


我還常在菜園子裡遇上同樣來放鬆的外系同學,收穫蔬菜以外的驚喜。有一次,我在除草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學生物信息的德國女生,和她的聊天讓我從信息分整的角度重新考慮了一下自己論文的組織方式。菜園這個公共空間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裡,它讓在不同科系的學習的學生,在不同崗位上就職的市民,有了相遇攀談的機會。


後來,我也把這個寶藏菜園分享給了許多身邊的朋友,他們大多不知道在宿舍區的小角落裡還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們在裡邊認認香料,摘摘薄荷,給成熟的蔬果立一塊牌子。就是這樣的小活動,總在結束後讓人獲得很特別的能量。


剛剛結束勞作的學生們,右手邊小推車裡的雜草將會被運到堆肥處。圖片來源|Transition St Andrews官網


像我常去的Albany Park這樣的社區菜園(位於地圖右下方),在聖安德魯斯大學的校園內有14個。我們可以看到,位於地圖上方的北街(North Street),市場街(Market Street)和南街(South Street)就是小鎮內三條主街,大部分的社區菜園都分布在這三條街上的學生宿舍和教學樓周邊。


14個社區菜園遍布安德魯斯。威廉和凱特相識的咖啡館,就在English Garden的對面。圖片來源|Transition St Andrews官網


之所以這樣選址,估計是為了方便學生和教職員工們參與菜園的日常管理。常常是上班上學的路上,就順路把農活兒給幹了。


每一處菜園都有一群固定的學生在背後管理。圖片來源|Transition St Andrews官網


準備了一個冬天,迎接開春驚喜。圖片來源|Transition St Andrews官網

也存在由於地處偏遠,參與的人員不那麼多的「社區菜園」。但即便如此,管理的學生也讓一小畦菜地裡長出了收穫。圖片來源|Transition St Andrews官網


轉型城鎮從社區菜園開始


「可食校園」項目背後的推動者和組織者是起源於英國,影響力遍布全球的「轉型城鎮」(Transition Town)運動。「轉型城鎮」發起於2005年,是一個關注社區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社區組織,現在在超過50個國家中都有其行動小組。他們通過在當地發起各種有益於社區成長和居民交往的項目來解決潛在或正在發生的社會問題。

去年回英國參加畢業典禮時,我特意回訪了伴隨我一年的菜園,並和聖安德魯斯轉型城鎮專門負責社區菜園的Andrea聊了一下。從她的角度,我重新認識了一下這個項目的背景,以及轉型城鎮和可食校園發展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



Q:馮可慧

A:Andrea


馮可慧:轉型城鎮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社區運動,特別強調能源的可持續性。我觀察到在別的城市的「轉型城鎮」中,似乎都沒有「可食校園」這個項目。為什麼在聖安德魯斯會有這樣一個特別的設置呢?「可食校園」與「轉型城鎮」的理念、目標有什麼樣的關係?


Andrea:在「轉型城鎮」的工作中,種植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板塊。但種植是需要長期投入精力的活動,所以並不是每個社區裡都能召集到願意參與的居民。聖安德魯斯的轉型城鎮由於依託了大學社區的優勢,正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學生們很願意參與到這樣的項目中來,尤其是學習生物、環境科學相關科目的學生。他們在社區裡生活的時間相對穩定,這也為我們展開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

這裡也和英國別的地區不太一樣。蘇格蘭,尤其是聖安德魯斯,其實有很長的耕種歷史。在聖安德魯斯大學成立之初(1413年),這個學校的師生在食物上一度是自給自足的,蔬菜、禽肉都從當地農場採購。所以說,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其實不是什麼新的事情,只是社區活動的標籤讓它年輕化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大部分師生的食物都是從Tesco(一個英國便民超市)獲得的,即便我們每周都會發起蔬菜包(Veg bag)的訂購。但許多居民感覺去固定的取貨點拿菜太麻煩了,就沒有參與到其中,這其實挺可惜的。因為蔬菜包中的菜品都是我們從當地農場進貨的。


馮可慧:為什麼食在當地(eat local)那麼重要呢?


Andrea:「食在當地」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現在我們看似有先進的物流和冷鏈系統,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吃到來地球另一端的食物,何樂而不為呢?但在我看來,如果一個消費者認真思考過自己的消費行為所產生的環境、社會影響,並希望做出積極的改變,那就必然會儘可能地「食在當地」。畢竟,當你在英國吃泰國的香蕉時,它背後涉及到複雜的跨國貿易,長途運輸業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對消費者來說,冗長的供應鏈中許多信息都是不可考的。跨國食物由於要預留出長途運輸的時間,為了防止其腐爛,它們通常都是提前採摘的產品。以番茄為例,一顆在其未成熟時就被採摘下來的番茄,其營養價值比成熟番茄的一半還少。所以說,食在當地,簡單來說,也可以只是為了吃到更營養的食物。


馮可慧: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Andrea:最開始的困難其實是找到適當的場地。因為雖然學校持有大量的地皮,但要讓管理者讓出這塊地去做「可食校園」的項目,我們還是費了一點力氣的。因為「種菜」是有一點「技術壁壘」的社區活動,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種菜,就會涉及到社區活動中常常都會討論到的「這個活動究竟能讓誰受益的問題」。但幸運的是,我之前在幼兒園、養老院的菜園項目裡工作過一段時間,有過農耕教學的經歷。所以在我2008年加入轉型城鎮,提出「可食校園」項目時,才有了更多可以佐證的經驗。因為過去的教學告訴我,對於作物的了解,和對於耕種方法的習得,是可以在日漸的教學中學會的。而且照顧菜園總能給耕種者帶來收穫食物以外的驚喜:例如更健康的身體、更愉快的心情。


馮可慧:學校最開始的時候給了你們多少空間來做這個項目呢?

Andrea:一開始,就一兩塊地,後來每次又多交付給我們一兩塊,現在我們有14塊地可以種菜。經過我們的不斷努力,現在學校建設新的校舍時,已經在前期的設計上就規劃出了菜園的面積。這代表學校已經開始很認真地考慮讓「可食校園」變成大學生活和學習體驗的一部分,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持續工作的意義。


馮可慧:那在項目組織和宣傳上,你們又遇到過什麼困難呢?

Andrea:有了地之後,的確就要面臨宣傳上的挑戰了。我們和學生、老師之間的溝通還是很有效的。我們有自己的臉書頁面,學生也會通過學生會、印發的宣傳手冊了解到我們。


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反而是在學校人群以外的當地人,變成了我們很難去接觸的人群。他們由於不在大學社群的覆蓋範圍內,他們生活問題其實常常被當地的社區組織忽略。這也是我們經常被批評的原因。因為作為一個在地的社區組織,我們似乎沒有為真正的當地人服務,更像是變成了一個依託於大學的「社團式」組織。而學校裡像你這樣的國際學生比例很高,他們只在鎮上停留1-4年的時間。


如何團結更多的當地人,是我們一直都在討論和嘗試解決的問題。我們已經意識到,雖然聖安德魯斯看上去是一個很光鮮的小鎮,高爾夫球起源於此,一到節假日全世界的富豪們都來這裡度假,但其實鎮上的貧困人口已經達到了30%。貧困率之所以這麼高,正是因為這個地方既是度假聖地,又是一個國際化的名校所在地,物價持續性地全面上漲。這其實對當地家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相信「可食校園」這個項目,在解決和改善本地居民的食物問題,能做的還有很多。




Andrea的省思在我所接觸過的社區活動組織者之中是少有的。在她的管理下,「可食校園」進行得紅紅火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其中。但她仍然願意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出發去思考,持續追問和嘗試「轉型城鎮」作為一個社會運動應當承擔起的社會責任,應當觸碰到的思考深度,而不僅僅停留於單個項目成功與否的視野裡。


這一個個小小的菜園,或坐落於宿舍樓之間,或存在於這個古老小鎮的街頭巷尾中——地圖以外的現實裡,它們也許還不太起眼。但我相信,這些小菜園,會因為這群以它們為實踐切入口,而在認真思考、熱情耕種的人們,漸漸承載起越來越多的力量。


作者:馮可慧。紀錄片拍攝者,自由撰稿人。先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和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社會人類學系


編輯 | 天樂

圖片 | 馮可慧(除標註外)

相關焦點

  • 記威廉王子母校聖安德魯斯大學 浪漫的古老學府
    這就是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一所充滿浪漫氣息的古老學府。王子遇見王妃的地方英國威廉王子2001年進入聖安德魯斯大學就讀,在這裡認識並愛上了如今已成王妃的凱特。這個「魔法」也許是聖安德魯斯大學享有英國「配對率最高大學」稱號的原因,學校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十分之一的校友都是在學校中找到的另一半,許許多多的「王子」都在這裡遇見了自己的「王妃」。來自中國的胡妍妍和來自德國的康斯坦丁·瓦施克(Konstantin Waschk)就是這樣一對,他們也是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念書時相識,並已經在去年結婚。
  • 威廉王子一家亮相,小王子小公主紅毯初體驗
    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夫婦日前參加由國家彩券公司舉辦的《潘託蘭》(Pantoland)啞劇表演,慰勞對抗新冠肺炎辛苦的第一線人員與他們的家人,令人驚喜的是夫婦倆還帶著兒女喬治王子、夏洛特公主與路易王子一起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全家首度公開合體,也是3位小王子、小公主的紅毯初體驗,而全家的穿著毫無意外
  • 威廉王子完成三大情報機構「實習」 體驗反恐工作
    英國威廉王子夫婦住所肯辛頓宮7日披露,威廉王子剛剛在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和政府通信總部完成為期三周「實習」。 英國《衛報》報導,威廉王子在英國三大情報機構分別實習一周;這段實習經歷先前處於保密狀態。
  • 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關係的真相
    以下是凱特和威廉關係的真相。在相遇之前,凱特和威廉是在打曲棍球時認識的雖然凱特和威廉王子的友誼始於大學,但實際上兩人在他們的大學生活開始之前就認識了很多年。兩人第一次相遇是在1991年,當時威廉還在預科學校。威廉的學校組織學生來凱特的學校打曲棍球。
  • 威廉王子對梅根不滿?關於威廉與弟媳梅根之間的「愛恨情仇」
    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關於威廉王子和梅根·馬克爾之間的挫折。 據稱,威廉王子的這一聲明是在攻擊梅根·馬克爾 「這與一種強有力的背書恰恰相反,」史密斯總結道。消息交換將只是冰山一角。 這一舉動引發了有關威廉王子和梅根·馬克爾關係緊張的謠言
  • 「在佛山四中念書是什麼體驗?」
    「在某某學校念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欄目已經進行到如火如荼!想知道為什麼?每天都能看見她穿不同的漂亮衣服,也是一種樂趣吧。高一的數學老師有很多口頭禪,搞笑的是同學們都會學她的語氣,總結了數學老師在課上經常會說的話,到現在我只記得最經典的一句「數學是一凡扣一凡」😬
  • 關於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愛情故事
    那一天,是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世紀婚禮,卻更像是一段現代版童話的最後一章。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就這樣過了10年間,威廉、凱特和兩人的3個孩子也續寫了這部美好的童話故事。但你知道威廉王子2001年進入聖安德魯斯大學就讀時,就與凱特米德爾頓(Kate Middleton)再次相遇嗎?
  • 剪羊毛、砌石頭牆、吃農家茶點,威廉王子凱特王妃農場體驗生活
    據英國媒體6月12日報導,劍橋公爵夫婦(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近日到訪了英格蘭西北部坎布裡亞郡的迪普代爾霍爾農場(Deepdale Hall Farm),在當地體驗了一把英國農民的真實生活。布朗一家非常歡迎劍橋公爵夫婦的到來,布朗的孫子孫女5歲的凱特琳和3歲的喬治亞還分別給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獻上了鮮花。在幫助牧羊人傑克·卡特梅爾剪完一隻羊的羊毛後,威廉王子開玩笑說,「我想它不會對自己的髮型滿意的」。當凱特王妃試著剪羊毛時,綿羊扭動著身子,似乎不太樂意,這讓劍橋公爵夫婦倆不禁哈哈大笑。
  • 威廉王子:已開始幫小王子換尿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24日報導,英國威廉王子與王妃凱特於23日抱著剛出生的小王子從醫院走出會見媒體,威廉證實他已開始幫小王子換尿布,並表示等小王子大一點,他會提醒小王子,他太晚出娘胎,讓大家久等。
  • 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要分家了
    據王室消息人士透露,今年春天,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將正式分開居住。兩人曾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尤其是在母親黛安娜王妃不幸去世後,兩人更是互相支持,共同走過了那段黑暗的歲月。如今,由於王室職責和對生活看法不同,兩兄弟將正式分家。有報導稱,這也有助於緩和兩家的緊張關係。
  • 英國威廉王子「重男輕女」嗎,公開場合怎麼老是照顧喬治小王子?
    2017年英國威廉王子一家發布的聖誕卡照片裡,威廉王子和兒子喬治小王子有親密動作,而女兒夏洛特公主則是站在媽媽凱特王妃的面前,難道是威廉王子也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嗎?▼英國育兒專家Jasmine Peters接受媒體採訪時候認為,「一般來說,爸爸在總是希望兒子能有一種家庭責任感,從小就對兒子有期待,盼望他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 威廉快成"禿頭王子"遺傳家族有禿頂基因
    由於遺傳了王室家族的「禿頂基因」,威廉王子脫髮情況越來越嚴重,年僅24歲的他腦後「地中海」已逐步成形。據悉,威廉王子擔心自己步叔叔愛德華王子後塵變成禿頂,不得不展開一場「頭髮保衛戰」——每天他不僅要吃各種維生素並按「增發食譜」進餐,而且正秘密用「針灸」和各類中醫療法,以拯救日漸稀少的頭髮。  據報導,最近數月來,威廉在多個場合被拍到脫髮日益嚴重的照片。
  • 手機APP可追蹤威廉王子救援行蹤 愁了英國王室樂了威廉粉絲
    據臺灣「中央社」7月26日報導,現在有一種售價僅2.99英鎊(約合人民幣28.8元)的應用程式被研發,只要購買即可追蹤英國威廉王子駕駛的空中救援直升機升空後的行蹤。聽起來很酷,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出王室安全出現重大漏洞。
  • 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愛情瞬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的愛情似乎就用來證明了前半句。7月29日MSN分享了劍橋公爵夫婦的婚姻日常。九年前,這對情侶讓全世界見證了他與她令人豔羨的童話婚禮,而之後的九年,這對王室夫婦史詩般的愛情故事其實也和每一對普通情侶如出一轍。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米德爾頓是在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藝術史系求學時認識威廉的。凱特承認,當她第一次被引薦給王子時,曾激動得難以自已。
  • 小App或為威廉王子招禍
    原標題:小App或為威廉王子招禍  新華社電 英國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威廉王子駕駛直升機提供醫療救護一事如今頗受人關注。   英國《每日郵報》25日披露,一款手機App可以實時跟蹤威廉的工作足跡,進而給他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 威廉王子婚禮瓷器「中國製造」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英國威廉王子和準王妃凱特•米德爾頓的皇室婚禮上使用的官方餐具將是「中國製造」,中國一家瓷器製造公司已獲得這份訂單。瓷器的設計大致相同,心形的圖案中飾有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的畫像,下方寫有「威廉和凱薩琳」的字樣。廣西三環集團成立於1987年,是現代中國成功故事的縮影。這家企業原為國企,現已改制為民營企業,在過去十年間成為陶瓷製品的高質量生產商,享有美譽。該企業現有八千多名員工,所生產的高端陶瓷餐桌及餐具遠銷到歐美和東南亞,極富盛名。
  • 34歲哈裡王子又調皮了,拿劍對著哥哥,還帶威廉王子分享紅色小熊
    但是她自己的婚姻是不幸的,1996年,黛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離婚,第二年,她便因車禍死於法國巴黎,只留下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兩個孩子。威廉王子作為哥哥,比弟弟哈裡大兩歲,在母親黛安娜王妃的培養下,兄弟倆感情非常好。
  • 威廉王子抽空參加球賽 稱回家路上要買尿布(圖)
    比賽結束後,主辦方向威廉王子贈送了一根迷你馬球桿  綜合外國媒體8月3日報導,初為人父的英國威廉王子忙裡偷閒,3日與弟弟哈裡王子一同參加了一場皇家慈善馬球賽,並在球賽結束後聊起自己的育兒體驗  著裝不當遭嘲諷  當地時間3日下午,剛剛榮升父親的威廉王子暫時放下育兒重擔,出現在英國南部阿斯科特的慈善馬球賽場上。這是他在7月23日陪伴妻兒出院後首次公開露面。  眼尖的媒體記者發現,威廉王子當天的衣著搭配似乎有些問題。
  • 威廉王子夫婦參觀澳大利亞艾爾斯巨巖
    威廉王子夫婦參觀澳大利亞艾爾斯巨巖7) "← →"翻頁 當地時間2014年4月22日,英國威廉王子和妻子凱特參觀澳大利亞亞艾爾斯巨巖
  • 威廉王子訂婚照曝光 與未婚妻深情相擁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英國威廉王子和準王妃凱特•米德爾頓日前公布了由著名時尚攝影師馬裡奧•泰斯蒂諾拍攝的官方訂婚照。泰斯蒂諾稱這對情侶在在聖詹姆斯宮拍攝時「幸福滿滿」。威廉王子和女友凱特於上月宣布訂婚。泰斯蒂諾說:「我很高興能受邀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全世界都熱切期待的歷史性時刻。」他曾為威爾斯王妃黛安娜拍攝過一些最經典的傳世之照。他說:「他們風華正茂,而且洋溢著幸福。當我看到他們在一起時,我感到從未如此開心。」同為28歲的威廉王子和米德爾頓小姐從一組照片中選擇了這兩張作為訂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