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3月15日訊 央視3·15晚會今晚在北京舉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以及農業銀行員工被曝向其他人出售客戶個人信息,導致銀行客戶資金被盜。
以下為文字實錄:
2011年2月14日,家住上海浦東的陳小姐通過網銀登陸帳戶,她立刻驚呆了。原本存有4萬多元的招商銀行帳戶裡,餘額竟只剩下85元錢。陳小姐說,她這張卡已經用了十幾年了,從來沒有離過身,密碼只有她一人知道。那卡上的錢怎麼會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呢?
同樣的事情也降臨到王小姐身上,原本存有15000元的招行卡裡,莫名其妙僅剩下了24元錢。
類似的儲戶失竊案一件件發生,2011年2月下旬起,上海警方連續接到幾十起報案,涉及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銀行,被盜金額最高的達到233萬多元。
是誰神不知鬼不覺盜走了這些帳戶裡的錢?而且銀行卡發生支付或轉帳時,都會有簡訊通知,受害人為什麼沒收到呢?警方發現,作案人極其狡猾,在通過網銀進入受害人的帳戶後,並不是直接將錢划走,而是利用目前銀行對水電煤氣等公共事業費繳費不提供簡訊通知服務這一點,先給帳戶開通公共事業費繳費功能,之後通過淘寶網店,使用受害人的銀行帳戶,以低折扣代繳電話費、水電費等方式轉手套現,而受害人毫無察覺。
要完成這些操作,除了銀行卡號,必須要有帳號密碼,作案人又是怎麼知道密碼的呢?
上海市閘北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在江西南昌將犯罪嫌疑人朱凱華抓獲。起獲贓物時,一個小小的U盤讓警方大為震驚,裡面竟儲存著50多萬條上海市機動車主信息, 3000多條個人詳細的銀行卡信息和徵信報告,包括姓名、銀行卡號、身份證號、車輛情況,家庭住址,甚至家庭成員狀況等等。
這麼多如此詳細的個人信息,朱凱華是從哪裡獲得的呢?朱凱華交代。他首先在網上從一個重慶人手裡購買了大批上海市機動車車主信息。車主信息裡面,有的帶身份證,有的不帶。依照車的高低檔次,朱凱華整理出帶有身份證號的車主名單,這些人成為他作案的初選目標。如何獲取這些人的銀行卡信息呢?朱凱華再次在網上聯絡尋找專門販賣個人信息的販子,以每份幾十到一百元的價格,從這些人手上購買目標車主的個人銀行卡信息和個人徵信報告。
朱凱華得到的信息包括:車主在各家銀行的銀行卡卡號和帳戶餘額。而個人徵信報告中包含了更為詳盡的個人信息,包括銀行客戶的收入、詳細住址、手機號、家庭電話號碼、甚至配偶和子女的職業、生日等等,正是藉助這些信息,朱凱華篩選編排出最有可能的六位數密碼。
王小姐的密碼就是跟家裡的電話號碼有一點關係。而陳小姐的密碼是跟她的身份證信息有一點關係。之後,朱凱華逐個登錄網銀,用編制的密碼嘗試進入受害人帳戶。他交待,成功的機率能達到20%左右。
朱凱華共購買了3000多份車主的銀行卡信息和個人徵信報告,到被抓獲時,共造成受害人損失300多萬元。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在出售這麼詳細的個人信息呢?
胡斌,網名「夜光杯」,真實身份是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風險管理部貸款審核員,向朱凱華出售個人銀行信息300多份。胡斌通過中間人拿到朱凱華要求查詢的名單後,通過銀行內部系統查詢這些客戶的銀行卡信息及個人徵信報告。他交待,自己在上班的電腦上查好後列印出來,掃描好後發給客戶。
曹曉軍,網名「四一人生」,真實身份中國工商銀行武漢黃陂支行客戶經理。僅他一人,通過中介向朱凱華出售個人徵信報告多達2318份。
向朱凱華出售個人徵信報告、銀行卡信息的,還有中國農業銀行無錫榮龍支行員工董某、中國工商銀行福州鼓樓支行員工陳某。個人徵信報告、銀行卡信息,本屬該被嚴格保密的個人信息,在這些銀行工作人員手中,卻被以一份十元到幾十元的低廉價格,大肆兜售。這樣的隱患讓人擔憂:這一份份詳盡的個人信息,又會給多少心懷叵測的人留下可乘之機。
招行回應:
招行於16日凌晨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稱對央視「315」晚會所報導的內容非常重視,並向客戶表示歉意,並稱已經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偵破工作。招行還表示,將繼續加強信息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