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教培行業震蕩不斷,上半年充滿了煎熬!短期看來,目前國內的教培行業依舊會處於地迷糊期,甚至會雞血有一些教育機構或公司破產倒閉。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種說法有點誇張,但實際上一點都不誇張,而且是保守估計。
一時間,大中小型機構們資金短缺、春招中斷、生源流失、規模持續萎縮!整個行業呈現出「蝴蝶效應」,紛紛受到了波及,90%的機構聲稱受到了影響!
時至今日,已經進入7月下旬了,教培行業才漸漸緩了過來,開始傳出了除了疫情嚴重地區,教培機構複課率達到70%的好消息,讓教培校長們鬆了一口氣!各大中小教培機構都在通並快樂著進行復工複課:一邊積極的把上半年的課消全部完成,實現掃尾;另一邊開始暑假招生,已期待這個短暫的暑假可以儘快的「回血」!
這時候,就有很多人樂觀的猜想,一直這樣下去,不就很快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嗎?想法是美好的,不過現實卻是截然相反的,疫情上半年不僅僅有線下培訓機構的緊急轉在線、求生存,還有在線教育機構在巨大流量紅利下的全新挑戰,更有作為橋梁搭建者To B機構的業務迭代轉型!整個教培行業實際上已經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關注教培行業的人肯定都知道:2020年上半年以後,躺著賺錢的教培時代結束了!這句話目前已經成為了事實,現在教培行業機構模式、內容產品、商業模式、頭部效應、準入門檻、區域網校等都發生了嶄新蛻變,如果不能跟得上這些變化,將走的異常艱辛!
那麼,今天,奇碼星球就跟大家分享下,疫情常規防控狀態下,2020年教培行業下半年都有哪些嶄新蛻變!以便可以輕鬆應對!
蛻變一:機構管理增強
疫情未開始之前,傳統的線下管理多以招生任務分解,各部門各司其職進行,並不具備「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能力。疫情開始後,各大教培機構開始建立網校中心,搭建專門的線上教務組、線上教師培訓組、直播服務組、輔導服務組等動作,這一些列的行為,從根本上把組織管理能力大大提升,並且換了一個「跑車引擎」,原來靠營銷和銷售,如今變為了教學、服務、科技為主動力,機構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蛻變二:內容產品迭代
上半年的疫情,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內容產品迭代,加速了內容的優勝劣汰!人們突然發現時間是最寶貴的,開始關注起孩子單位時間內的用戶習得,也就是說,家長只會對「學習效果」這一件事情買單,因此內容產品迭代成為了教培機構下半年是否可以站得穩,發展好的關鍵因素。
蛻變三:商業模式升維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疫情,讓本來應該是5年後才能完成的教育系統完善提早了!對於在線教育的熟悉,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線下機構都惡補了一遍OMO,未來OMO會變成全行業的普遍共識,甚至會成為未來10年培訓行業的終極形態。這就倒逼了商業模式的升維,大部分機構將擁有線上+線下的全新商業模型,規模邊界被打破,或許5年之後,在線教育公司和線下教培機構統一成為教育機構!
蛻變四:頭部效應加強
上半年疫情來臨,對機構的現金流、組織能力、應急能力開始了多重考驗,洗牌的速度也在加速演進。而且因行業洗牌、倒閉、關店機構釋放出的生源大多因為「不安全感」而選擇流向全國大品牌,這些大型機構亦會採取密集動作收割市場,構成啞鈴狀的一端。在啞鈴狀的另外一端,則是一些非常小、非常靈活的個人工作室。這些機構因為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關門壓力小,疫情後依舊會迅速「吹又生」,相較而言,中型機構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當然這也就意味著,線下培訓機構的頭部效應將越發集中。
蛻變五:準入門檻抬高
從去年的教師資格證、辦學資格證、教培機構校區等要求,到了今年不能超綱教學、不能多收入多過三個月的預付費,以及局部省市開始要去教培機構繳納保證金,這一系列的硬性要求,都很清晰的彰顯著,教培行業準入門檻抬高了!
蛻變六:區域網校增多
受自身供應鏈、資金、組織管理、屬地化教研等能力的影響,線下機構涉足在線業務往往會選擇區域網校作為切口。基於在線教育「跨地域進行供應鏈打造及用戶連結」的特有屬性,區域網校將有助於線下機構打破校區周邊3公裡的限制,實現更遠距離的服務,過去很難覆蓋的郊區市場將被覆蓋。往更大範圍說,在多數區域機構的「扎透區域」這一發展戰略中,區域網校也將成為機構下沉的利器。對於試圖切入在線教育的新入局者而言,區域網校也將可以避開與全國在線教育品牌的血拼,成為一個創業新維度。
共學雲總結
2020年下半年已經悄然而至,整個教培行業呈現出了不一樣的變化,疫情之下的教培行業正在洗牌,對很多機構而言這也是一場生死之局。但當鳳凰涅槃之時,教培行業其實也會脫胎換骨、迎來美好時刻!所以,廣大教培機構要積極關注行業機構模式、內容產品、商業模式、頭部效應、準入門檻、區域網校等蛻變,結合自己的機構情況,增強機構競爭力,以奪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