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的畢業證

2020-12-16 德州新聞網

作為文化憑證出現
在晚清以前,讀書人並沒有正式的文化憑證,所謂的「狀元、舉人、秀才」,只能算是職稱,不能算是「學歷」。隨著新式學堂的設立,文憑也應運而生,並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身份憑證,被譽為都市人謀職、升遷的敲門磚。現在有人認「磚」不認人,而且還要分出「金磚」、「銀磚」、「鐵磚」,甚至還包括「洋磚」、「土磚」。
畢業證最早是從西方「進口」的,後來才「國產化」,形成「批量生產」。
晚清開始發放
1902年12月17日,清朝設立的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京師大學堂是引進西方先進的教育學制的第一座高等學府。晚清時期逐漸開始在學堂舉辦畢業典禮,畢業證稱為「畢業憑照」、「修業文憑」、「畢業文憑」,在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教育體系為近代科學的教育方式所取代。
晚清時期的畢業證比現在的畢業證較大,堪稱畢業證中的「巨無霸」。它不僅面積大,「容量」也大,幾乎成了學生檔案了,內容包含了學生的姓名、籍貫,有的任課教師的名字也在上面,有的各科成績也在上面。
館藏晚清畢業證
館藏晚清時期畢業證4件,分別是禹城師範傳習所畢業憑照(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山東省官立師範學堂修業文憑(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德州官立高等小學堂修業文憑(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山東省城師範學堂(宣統元年)。傳統社會對文憑非常重視,畢業證上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均「榜上有名」,課程安排上出現了外文、中外、歷史等課程,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現在的畢業證面貌大變樣了,向著小型化、本式化、精緻化發展。晚清時期的畢業證對於研究晚清教育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隋桂婷杜佳王連華

相關焦點

  • 晚清時期的嬰兒塔,簡直慘不忍睹,封建時期孩童的血淚見證
    晚清時期的嬰兒塔,簡直慘不忍睹,封建時期孩童的血淚見證引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虎毒不食子,人毒不堪親。意思就是說,老虎兇惡尚且不吃自己的孩子,人狠毒起來都不敢讓人去親近。這句話揭露了人性的複雜,在一些時期,年幼的孩子有很多都被遺棄,他們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什麼樣的,但是,卻將人性的可怕體現了出來。1、嬰兒的墳墓有一位英國的女攝影師在晚清時期拍了一些名為「福州嬰兒塔」的照片,「嬰兒塔」是什麼?這是一個專門放置棄嬰的一個地方,被丟棄的嬰兒在這個地方自生自滅。
  • 民國時期山東學校的畢業證及徽章
    文/姜國利民國時期畢業證上,除了學校的印章外,有的還加蓋了當地政府或者教育部門的印章。那時的畢業證,以藍色調為主,用孫中山頭像和青天白日旗做裝飾。畢業證上的字體全都是豎排,紋飾簡單拙樸,蓋的印章基本都是篆書,充滿那個年代文化氣息。清末、民初新式學堂開始,文憑應運而生,並成為重要的身份憑證和讀書人謀職、升遷的「敲門磚」。一.
  • 民國時期高小畢業證現身撫州
    想知道民國時期的高小畢業證是啥樣的嗎?日前,撫州市臨川區檔案館在開展館藏民國檔案搶救工作中,發現1947年臨川縣立第五中心學校高小(民國時期4~6年級為高小,實際水平相當於目前的初中水平)畢業證書10份。  據介紹,這些畢業證書每張的幅面為42.5×29.5釐米,由證書及存根聯兩部分組成。畢業證書內容包括:學生姓名、籍貫、年齡、學業情況、畢業時間。
  • 晚清時期的中國軍工:機槍、重炮、鐵甲艦都能造!
    事實上,晚清時期的中國軍工並不落後,起碼可以說緊跟世界潮流。從軍費上看,由於晚清正值多事之秋,所以清朝軍費支出一直很高,每年軍費開支數千萬兩白銀,這還不算地方自籌資金和向國外的借款。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一項投入就超過了2000萬兩。1912年,清政府風雨飄搖,國家到了崩潰邊緣,但軍費開支仍然有9000萬兩,相當於世界第一強國英國軍費的四分之一。
  • 晚清時期的護照曝光,國家雖很貧弱,但上面的一句話卻霸氣十足
    也因此晚清時期的護照面積是非常大的,近代世界護照中最大的一張紙,是1899年9月1日中國清朝駐美國公使伍廷芳籤發給中國某外交翻譯官的一紙護照。眾所周知,晚清貧弱,西方國家的人並不是很看得起我國人。不過晚清時期護照有句話卻霸氣十足,即「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意思是說,海關人員要按規矩辦事,不要刁難中國人。
  • 晚清時期,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兩位湖南人都是誰呢?
    從皇帝到大臣大多數對國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全球的地圖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而道光皇帝連英國在哪裡都不知道。晚清政府,割地,賠款,籤訂不平定條約,成了他們的標配。與明朝的「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形成鮮明對比。晚清政府一共丟掉了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包括外東北,外西北,臺灣,香港。
  • 晚清時期到底有多腐敗?你看曾國藩每月的俸祿,大清不亡才怪
    自從乾隆時期完全閉關鎖國開始,清朝就已經全面落後於世界的腳步,而且還被那些來自外國的使臣看破。按理來說,身為一個大國,不應該是那樣的落魄與無助,而且單看數據,還會覺得晚清時期已經到達了繁榮昌盛的頂峰,畢竟年稅收可是有上億兩白銀啊! 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就是百姓們過得最富足的那段時期,整個清王朝的年稅收在最高的時候也就只有4000萬兩白銀。而乾隆時期的大貪官和珅窮盡畢生的精力去搜刮錢財,終於「攢」出了11億兩白銀,這可是相當於國家幾十年的稅收了。
  • 上海三山會館,晚清時期的精緻建築,就在滬上老城廂裡
    上海,眾所周知,我國重要的金融城市,它海納百川,除了鋼筋水泥建造的森林外,有很多民國時期留下的老式洋房,或者精緻的石庫門建築,又或者是古建園林,這些大家都知道,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不過,上海曾經也有很多座會館,但現在遺留下來的已經不多了。更別說完好建構精緻的了。在近南浦大橋橋下的三山會館,單看門面就令人駐足,紅色清水磚面的圍牆內,雕琢著過去許許多多風雲變幻的歷史。
  • 成都將封存1900年籤發「大學畢業證」真跡(圖)
    最早畢業證跟報紙一般大  昨日上午,交大綜合檔案室主任王莉將這張畢業文憑從庫房中捧出來,工作人員從各個角度對其翻拍。  這張被稱為國內發現最早的大學畢業文憑,比4開報紙還大,長47.3釐米、寬33.5釐米,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畢業證書4倍大,畢業證的底色是淡藍色。交大校史辦公室主任楊樹彥說,畢業證的材質是布紋紙。
  • 晚清時期最有權勢的洋人是誰?他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要問晚清時期最有權勢的洋人,一定是英國人赫德。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赫德的故事。赫德的全名是羅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年2月20日,赫德出生於英國北愛爾蘭。1853年,18歲的赫德從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王后學院畢業。
  • 晚清時期李鴻章對日本說「臺灣割讓,兩國定世代為仇」,語出驚人
    中國歷代朝廷都是非常重視領土的問題,大多都會選擇與來犯的敵人交戰而擴大自己的疆土,可是等到了晚清的時候,隨著列強的入侵,中國成為了一個被外國所控制的國家,雖然沒有完全淪落,畢竟清朝時期也有很多愛國人士。
  • 晚清民國時期300多幅紗燈畫輾轉來青,青島「紗燈醫生」讓它們恢復...
    ——崔液高靜正在對殘缺的晚清民國紗燈畫進行修復。洗乾淨手,打開無影燈,套上套袖,開始工作的高靜,身上仿佛懸掛著一張「請勿打擾」的銘牌。高靜是李滄區文物保護中心的文物修復師,在她和同事們多年的努力下,從全國多地徵集而來的紗燈畫,恢復了往日風採,並於20日起正式在李滄區檔案館一樓展廳展出,這是全國首次舉辦以晚清民國時期紗燈畫為主題的文物修復成果專題展覽。燈,點亮了我們的世界,也點綴著我們的生活。那紗上的畫,那畫裡的燈,水墨丹青婆娑搖曳。
  • 晚清老照片:貌美驚豔的青樓女子,眉目陰寒的劊子手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圖為晚清時候的青樓女子留影舊照,老照片中的女子貌美驚豔,氣質亦是十分的清冷出眾。本組時隔百年的晚清舊照,非常直觀的記錄了晚清時期的人物生活狀態。不但可以一窺晚清時期人們的生活場景,亦是成為了歷史學家研究晚清歷史的珍貴影像。
  • 晚清時期老照片:帶你走進當時的社會!看看一百多年前清朝!
    兩個要飯的乞丐這張在照相館內擺拍的照片,有著晚清拍照的典型場景:被拍攝對象手裡拿著摺扇(也有拿書本的),椅子旁邊有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擺著的永遠是花瓶、茶碗、菸袋。圖為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樓,故宮東北方向的角樓,建於1420年。這是晚清年間一戶王大戶人家家的婚禮儀仗,其婚嫁的禮節還都是前清風格的八抬大轎,場面非常的熱鬧闊氣。
  • 晚清老照片,貧富差距大,最後一張患病人真可憐
    圖為:晚清時期的青年男子,看起來缺乏精氣神兒,尤其是眼神兒。 晚清時期農村診所裡的病人,左面那名男子辮子纏著脖子上,露出了靦腆的笑容,而中間這名剛好捂住了臉,還是右面這名孩子單純,自然地看著鏡頭。
  • 百年前畢業證見證清末教育改革
    隨著清末教育改革的推進,新式學堂開始頒發畢業證,文憑應運而生,並成為重要的身份憑證,被譽為讀書人謀職、升遷的「敲門磚」。德州市檔案館館藏清末畢業證,是研究清末教育改革的第一手史料。改革背景清末教育改革,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社會背景。一是政治背景。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中華民族危在旦夕。
  • 民國時期的高中畢業證: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 晚清新政時期民變的原因及歷史特徵
    一 普遍焦慮和緊張的社會心理  與十九世紀60年代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反洋教和義和團運動相比,晚清新政時期的民變有兩大特點:一、無嚴密的組織;二、無明確的政治口號,旋起旋躓,持續時間較短。指出這一時期 民變頻繁的發生,與一個特定時期的民眾心理密切相關。所謂川民篤信鬼神,平日土匪、 匪、會匪及遊惰之民最眾,以致今日擁一柔弱女子為觀音,便可聚眾數千,明日擁以騃稚童子為孔明,又可聚眾數百。如他在赴川就任途中, 聽說有一「女匪」號稱廖觀音,擁眾數千,官方以千金重賞購之猶不能得,以為此女一定狡悍絕倫,後將其擒獲,方知不過是一十六歲的柔弱女子。
  • 被捲入世界的晚清中國暨戊戌變法120周年——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
    被捲入世界的晚清中國暨戊戌變法120周年——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戊戌時期康有為、梁啓超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的底色 黃興濤 強者的特權與弱者的話語:近代中國「治外法權」概念的傳播與運用
  •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底層社會
    晚清在科技、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正在近代化,但變化主要集中城市以及城市中上階層,廣大農村地區、城市的貧民階層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上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方式。因麻風病失去雙足的殘疾人士,這個草棚就是他的家。事實上,清朝是有一套救濟制度的,但到了晚清末年社會經濟衰敗,保障制度幾乎形同虛設了。晚清時候,那些底層老百姓因為沒錢,一般有病就拖著,很多人從小病拖成了大病。沒錢請大夫看病,經常就用一些民間偏方來治療,有些還真治癒了,至於是如何治癒的,沒人知道,主要看運氣。這是一名正在休息的街頭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