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的嬰兒塔,簡直慘不忍睹,封建時期孩童的血淚見證
引言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虎毒不食子,人毒不堪親。意思就是說,老虎兇惡尚且不吃自己的孩子,人狠毒起來都不敢讓人去親近。這句話揭露了人性的複雜,在一些時期,年幼的孩子有很多都被遺棄,他們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什麼樣的,但是,卻將人性的可怕體現了出來。
1、嬰兒的墳墓
有一位英國的女攝影師在晚清時期拍了一些名為「福州嬰兒塔」的照片,「嬰兒塔」是什麼?這是一個專門放置棄嬰的一個地方,被丟棄的嬰兒在這個地方自生自滅。這些塔大多數在荒郊野外,塔大概有半米高的樣子,由灰色石磚砌成,塔的頂部是鼓形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砌有小洞,這些嬰兒就是從這些小洞中被送進去的。
據資料記載,嬰兒塔大部分存在於福州地區,一些荒僻的地方,遠遠的就能看見嬰兒塔的頂尖。曾經有一位高登 康寧的外國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描述過嬰兒塔,並說遠遠的看上去像是鴿子籠。
2、嬰兒塔出現的緣由
自古以來,有一些時期因為戰亂或者饑荒的原因,就會出現棄嬰的現象,但是在晚清時期的時候,棄嬰的行為尤其嚴重,那個時候的社會非常的動亂不堪,女性又是長期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所以「重男輕女」現象更加普遍,大多數人對於家中的男孩子尤其的看重,而女孩子則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畢竟男子是可以在長大之後傳宗接代以及能夠賺錢補貼家用的人。
加上那個時候,若是家中的條件好的話,還能夠多養活幾口人,但是家境不好的人,自己吃飯都成問題,更不要說是養幾個女孩兒了。於是這些女孩子們,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被剝奪了在世間生存下去的權力,狠心的父母會將她們在水中溺死,或者用被子捂死,又或者直接將她們送到嬰兒塔內,讓她們自生自滅。嬰兒塔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嬰兒塔的出生,是很多女嬰的葬身之地。
嬰兒塔內的景象有多悽慘,這一座狹小的嬰兒塔內,小小的嬰兒們死了的早已沒了氣息,活著的哭的撕心裂肺,慢慢的就再也聽不見嬰兒的哭聲了。這樣的一座座嬰兒塔,不知道的以為是供奉著哪座神佛的,但實際上卻是那些死去的嬰兒的歸處,或許這樣做是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罪惡吧。
據高登 康寧在她的書中記載,有些人專門收這些嬰兒的屍體,將她們給放到嬰兒塔內。有的守塔人就說,大約每三天就會將嬰兒塔內的屍體焚燒一次。由此可見,在這一時期,嬰兒的死亡數量有多麼的可怕。
3、因果
古時候的「重男輕女」思想是很多的棄嬰產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古時候,人們並沒有很強的避孕措施,另外就是貧窮和戰亂是造成棄嬰眾多的又一原因。
在封建社會,生個孩子是很簡單的事,但是養孩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況且有一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會被直接放棄,而一些女嬰,也會因為不是男孩子而被父母親處理。或許他們有過一瞬間的不忍,但是也只是一瞬間而已。
在現在這個時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很少了,但是依然有這樣情況的存在,就會導致有很多的心理問題出現,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好的。
不過,因為國家政策的宣傳,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家都有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女性的尊敬也多了起來。希望這些「重男輕女」的思想隨著舊時代的過去而湮滅在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