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本護照出現在清聖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是由清政府發放的「信函式集體護照」,這一護照的發放一直到1839年才停止,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國家強行打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南京條約》則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之後清政府也開始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並為中國人發放型式不一的護照,當時我國由於技術等原因,中國護照上還沒有照片等設置,因而為了正確的辨別持照人真偽,基本是使用文字,詳細地描述持照人的相貌特徵。
也因此晚清時期的護照面積是非常大的,近代世界護照中最大的一張紙,是1899年9月1日中國清朝駐美國公使伍廷芳籤發給中國某外交翻譯官的一紙護照。眾所周知,晚清貧弱,西方國家的人並不是很看得起我國人。
不過晚清時期護照有句話卻霸氣十足,即「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意思是說,海關人員要按規矩辦事,不要刁難中國人。
為什麼說這句話霸氣十足?事實上大家也都知道晚清比不上進行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次次無可奈何的籤訂了不平等條約。但人都有恥辱感,以及想要被平等看待,不願被輕視的心理。
護照是交給其他人看的,這句話也是給別人看的,同時還是給自己看的,在這裡要特別介紹一下伍廷芳,伍廷芳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1896年擔任了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3年後籤訂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胡適曾對伍廷芳做出這樣評價:「伍廷芳在外海做外交官期間,全靠他古怪的行為和言論,壓倒了西洋人的氣焰,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居然能使一個弱國代表受到許多外人的敬重。」
世人皆知「弱國無外交」,但一個國家再弱,也還是想要爭取平等的權益,以及實現平等的權益,正是如此不放棄的態度,在鞭策與奮鬥中,我國最終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