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0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無以名狀的生活
阮夕清
阮夕清新篇《鳥獸草木之名》刊載於《花城》2020年第3期,責編 許澤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紙刊。插圖 | Jinsol
直到三十二歲,我才知道家門口的那棵樹叫什麼,我不知道問誰。
在我的童年,有些是身邊已有事物的無名,我無從得知,不知它為何物,弄堂裡敲小心火燭的宋狗,八十歲去世,他全名叫什麼,沒有人知道。另一些則大名鼎鼎,卻不知對應的是什麼。比如,什麼叫嚴打,什麼叫黃帶、勞保,還有我小學高年級時親戚說起來帶有特別重音的「學生子」三個字。
我們有迎接亞運會的冬季長跑,據說跑四個冬天,全部完成可以達到無錫到北京的距離,隔兩個星期,老師會說些地名,說是已經跑到哪裡了,我看著紅磚起的二層小樓,在想像中跑在陌生的地名。這近乎一種名和物的雙重模擬。
什麼叫「強富美高」,又是什麼叫「市民中心」,很多年裡,從無錫火車站出來,可以看到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太湖鍋爐」。從事物到命名,再從接受命名,世界在一些語言之中顯形,而太多的我們,生活在無以名狀的世界之中,很多事物我們找不到準確的名詞來對應,另有一些詞語搞混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我們行路在一種熟悉的陌生之中,一切司空見慣,一切似乎又是無法了解的,日子依靠慣性滑行,仿佛一旦深入某種未知,就會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陷入到不可控制的自我製造的難度裡。
小說裡面提到一個表姐,事實上我沒有表姐。這個形象來源於我母親工作的紡織品印花廠一個工友的女兒,她就讀於無錫本地就有名的輔仁高中,後來考上北京的大學,是她家人的驕傲,再後來也成為她母親痴掉的原因。其實按現在的說法,她母親得的應該是抑鬱症,她母親退休後跟我母親成為牌友,打牌時一切正常。我喊她珍珍阿姨,我問母親她到底姓什麼,我母親也不清楚,懷疑地反問我,你要搞清楚她姓什麼幹嗎?
四年前,我下載了一個叫「形色」的軟體,據說掃描植物識別率很高。我掃遍了老宅門口的每一種草和弄堂裡的每一棵樹,當我知道那些雜草的名分別叫車前草、漆姑草、酢漿草和井沿草的時候,我激動不已。應該是流淚了,我認出它們的一刻。
日本作家林將之寫道,「如果知道身邊樹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將會變得快樂無比」。
作者
簡介
阮夕清
1976年出生,在《花城》《上海文學》《小說界》《天涯》等雜誌發表中短篇小說。
原標題:《無以名狀的生活 | 阮夕清創作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