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古詩》:讓孩子感受古詩之美

2020-12-25 河青新聞網

河青新聞網訊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許多父母學把唐詩作為家庭啟蒙教育的教材。唐詩中的律詩﹑絕句,短小精悍,而且合轍押韻,琅琅上口。兒童適當地背誦一些古詩,對訓練兒童的記憶力,培養兒童對文學的興趣,陶冶情操都是有好處的。

《幼兒學古詩》封面 供圖/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幼兒學古詩》為彩圖繪本,分上下冊。精選適合幼兒欣賞和閱讀的經典古詩,按照難易程度編排,一詩一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配有注音,釋文,同步音頻,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由畫入詩,感受古詩之美!

文並編河青新聞網編輯賈立芳|頻道主編姚運鋒|頻道監製張顥

相關焦點

  • 孩子應該多大開始背古詩?應該怎麼背?聽聽尹建莉老師怎麼說
    對於孩子多大開始背古詩,尹建莉老師也表達了她的看法。,引導孩子正確發音,感受古詩詞本身的渾厚之美。,讓孩子在誦讀的同時更有美感的理解詩意,感受詩詞之美。,讓孩子感受詩詞畫境之瀾。、懷古之思、家國之愛、人情之暖。
  • 分享幾個幼兒學古詩的優質資源
    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古詩學習,用媽媽圈的行話講,是一個保溫時間短的事。這就意味著需要經常復現才會有效果。所以古詩的資源,也要搭配著來,一種用到底肯定是不夠的。最好是同一首古詩能在不同場景下出現,既保持了新鮮感,又起到了複習的作用。
  • 賽詩交友感受音韻之美 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啟動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1日報導:2017第二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暨古詩文桂冠少年選拔活動今天在上海市實驗小學啟動。活動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古詩文對小學生成長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據悉,本次活動由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活動初賽採用開放式答題,7月中旬到9月中旬,本市所有三到五年級的小學生都可以通過關注「古詩文大會」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參加,開放式的初選重在參與,期望讓更多小學生在古詩文盛會中收穫成長和快樂。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曹旭等專家受聘成為大會評委。
  •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背誦重要性凸顯,如何讓孩子愛背古詩文?
    古詩文離不開背誦,究竟如何讓孩子學會背古詩文呢?現在從幼兒園開始,很多孩子就有背古詩的基礎,可以一開始就讓孩子熟讀或者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等音韻感比較強的淺顯古文,培養孩子的語感。接下來到了小學低段,讓孩子背誦一些唐詩、宋詞,感受古詩的韻律與其中的意象。
  • 小一課本瘦身古詩隱而不退 引導感受情感美和音韻美
    新學期上海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刪除全部古詩的消息,引發各界熱議。據了解,一年級孩子的課堂,古詩並未退席,只是不再以書面形式呈現在教材中。古詩的學習是通過課前兩分鐘、語文拓展課和學科活動等時間,以學生聽錄音磁帶或跟著教師示範進行誦讀的方式進行。
  • 長大後又不需要古詩,那從小讓孩子背古詩還有啥意義?
    在某問答平臺上看到一個問題: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現在的文明社會,既不用文言文,也不需要古詩,懂不懂文言文古詩,對人的生活影響根本不大,甚至幾乎可以說忽略不計。
  • 只需注意這幾點,孩子輕鬆學古詩
    兩、三歲的學古詩,由於經驗不足,不能體會詩歌的內在含義,只能感受詩歌的韻律,能背誦只能說明他記憶力好,說話流暢利索;四、五歲的時候孩子就能根據生活經驗對一些淺顯易懂的詩歌加以理解,比如去看荷花,隨即吟出「映日荷花別樣紅」,能夠做到這樣的理解,足矣!再到七、八歲的時候,也許孩子寫話的時候就能用上自己理解的古詩,文字表達能力也有明顯的優勢。
  • 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如果會古詩,感覺將大有不同,很容易觸達人們心底的溫柔。如果春天下雪了,只用「太美了」,就顯得太單薄,難以表達當時興奮的心情。如果用「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就更有意境。如果會寫詩,那就更妙了。
  • 評論: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基因
    「退役」——刪除了舊版本中《畫》《草》《登鸛雀樓》等全部8首古詩。因此,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全面刪除古詩,顯然是對傳統文化極大的否定,刪除它們,驅逐它們,其實就是驅逐我們的文化蘊涵,驅逐我們的精氣神。雖然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紀小,無法完全理解古詩中的意境、含義、思想,但我個人覺得,古詩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並非僅僅傳達「意境」「含義」「思想」,而是肩承著美感的體驗與語感的培養、文化的薰陶、為人處世道理的領悟等更多更深遠的內涵。  首先是美感的體驗。
  • 幼兒古詩啟蒙教育探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魄,是凝神聚力之根本。我們嘗試將捉迷藏、跳房子、跳皮筋等民間傳統遊戲融會貫通到幼兒古詩啟蒙教育的實施中,在保有民間遊戲本身獨特趣味的同時帶動古詩互動的遊戲性。戲曲,嘗試古詩吟詠新格調。戲曲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表演藝術,它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我們嘗試將中華戲曲獨有的曲調、表演與古詩吟詠熔鑄為一,在保有戲曲原有韻味的基礎上改編新曲、填詩為詞,綻放古詩的韻律和諧之美,成為幼兒朗朗上口之歌。
  • 從小讓孩子背古詩,長大後有4個「隱形幫助」,為學習打下基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古詩講究聲韻,意境唯美,讀來朗朗上口又容易被記住,同時又是古詩是語文必考的知識點,央視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更是為古詩圈了不少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因為這4個背古詩的隱形「福利」,能為將來孩子的學習打下基礎。
  • 孩子必須要背誦古詩文嗎?部編版語文教材早已給出了答案
    由於學前沒有重視孩子在古詩文方面的培養,所以敏敏的女兒在學習書中的古詩文,包括背誦的過程中,遲遲不能理解,因為古詩文的用詞和韻律和白話文有著天壤之別。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學前就讓孩子背誦古詩文的好處。第三,讓孩子更能感受生活中的美。審美,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詞,有很多人會被認為很無趣,其實往往就是缺乏審美。這裡的「審美」是一個很廣義的詞,它不止是對人對物的「品頭論足」,更多的是發現生活中的美,懂得去欣賞這些美。一個懂得欣賞美的孩子,會發現生活處處都有美好,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能很快地治癒自己。
  • 學齡前兒童古詩啟蒙的最好方式:讓孩子玩著熟記100首古詩
    如何對低齡段的孩子進行古詩啟蒙?如何讓一個活力無限的孩子愛上「垂垂老矣」的古詩?這是大多數家長面對的難題。一米陽光童書館編著的《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創造了古詩詞的另類打開方式,是讓家長和孩子眼前一亮的古詩啟蒙書籍,可以解決大多數家長的古詩啟蒙難題。
  • 廬陽區首屆「和美杯」小學生古詩文大賽順利舉行
    12月1日下午,合肥市安慶路第三小學大楊分校的校園裡,滿溢古詩文之香,廬陽區首屆「和美杯」小學生古詩文大賽在此隆重舉行。廬陽區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周宗華,廬陽區教研室副主任、小學語文學科教研員楊立新,小學語文學科兼職教員吳文超蒞臨活動現場指導,全區31所學校200餘名師生參與活動。
  • 史傑鵬談《古詩課》:補足課本裡古詩的隱藏難點
    其次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戲說的書把古詩講得引人入勝,跌宕起伏,不管合理不合理,或者從學術角度到底靠不靠譜,但是《故事課》中,史傑鵬去除掉了這些逸聞,比如小的時候讀駱賓王和宋之問的故事,宋之問寫詩卡住,駱賓王給他提示了兩句,這種故事很多很精彩,但都不靠譜。
  • 為什麼孩子們要從小背古詩呢?
    一般來說,許多閱讀古代詩歌的孩子可以很順利地寫文章,整篇文章都經歷了古代和現代時代。無論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無論是結構上還是內容上,它都非常易於閱讀。畢竟,古代詩歌的引用不僅升華了文章的風格,而且使文章更有意義。
  • 古詩賞析:本應少出現的重複字句,如何卻成了這些古詩的點睛之筆
    古詩不僅是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更是中小學生欣賞文字之美的途徑。而古詩賞析無論是在平時學習中,還是在考試中,都是一根比較難啃的骨頭。賞析的角度大多從詩人所處的時代結合他的經歷入手,再憑藉詩中的點睛字句來烘託意境,只要找準方法,通過點睛字句來賞析古詩其實並不難。 古詩所呈現出的文字之美道不盡說不完,美在韻律,美在新意,美在整首雖然只有短短數字,但幾乎不重複,這也讓一首古詩在內容豐富的基礎上絲毫不會顯得拖沓。
  • 專門寫給3-8歲孩子的古詩啟蒙遊戲書,能看能讀能玩能聽!
    考慮到低年齡的孩子識字不多,書中給每首詩都有標有注音,同時給單個難理解的字輔以注釋,讓孩子可以自主閱讀。並配以整首詩的詩意,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詩句的美和情感。為了避免部分家長擔心自己普通話不標準誤導了孩子,而不敢教的問題,編者還特意邀請了專業播音主持董昱言為這套書進行配音朗誦,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播放給孩子聽。詩文朗讀的同時還搭配了古琴演奏,讓孩子從小感受古韻之美。
  •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 三十五
    135《古詩十九首》之三十五——真正的「言人所共有之情」《樂府》古題的《猛虎行》所描述的思想感情,《古詩十九首》也沒有涉及,著實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猛虎行》只有兩行:「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
  • 讓孩子感受詩詞之美
    來源:中國網為了更好地帶領孩子們感受詩詞之美,近日,學而思網校攜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推出「康震精講古詩詞」系列課程。課程通過25講內容,傳授25種獨特的理解古詩詞視角和5大獨家古詩詞解讀方法,幫助孩子們深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