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汙染...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環境保護部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農用地標準》)《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建設用地標準》),將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制修訂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制修訂《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有什麼背景和意義?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土壤環境保護工作。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要求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

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自1995年發布實施以來,在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形勢的變化,已不能滿足當前土壤環境管理的需要。該標準一是不適應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的需要;二是不適用於建設用地。

《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的出臺,將為開展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對於貫徹落實《土十條》,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問:《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的名稱為什麼用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

答:《土十條》明確要求土壤汙染防治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這個思路汲取了國外幾十年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的經驗和教訓。

為充分體現《土十條》風險管控的思路,《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採用了「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名稱。

問:《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制修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一是立足國情。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不超越國情制定土壤標準。

二是問題導向。《農用地標準》充分考慮我國土壤環境的特點和土壤汙染的基本特徵,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要目標,為農用地分類管理服務。《建設用地標準》落實「土十條」關於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的要求,以保護人體健康為目標制定標準。

三是創新思路。《農用地標準》針對土壤汙染與農產品質量安全之間關係複雜的特點,根據劃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將農用地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的管理思路,創造性提出了兩條線(即篩選值和管制值)的標準修訂思路。《建設用地標準》根據我國國情,為防止濫用風險評估方法、隨意放寬修複目標值,分別制定篩選值和管制值,對建設用地進行風險篩查和風險管制。

四是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借鑑發達國家相關先進經驗。

問:《農用地標準》與原《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比較,有什麼變化?

答:修訂後的《農用地標準》與原《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有本質區別,不宜直接比較兩者寬嚴。《農用地標準》遵循風險管控的思路,提出了風險篩選值和風險管制值的概念,不再是簡單類似於水、空氣環境質量標準的達標判定,而是用於風險篩查和分類。這更符合土壤環境管理的內在規律,更能科學合理指導農用地安全利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問:《農用地標準》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答:《農用地標準》以保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要目標,兼顧保護農作物生長和土壤生態的需要,分別制定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篩選值和管制值,以及監測、實施和監督要求,適用於耕地土壤汙染風險篩查和分類。園地和牧草地可參照執行。

問:《農用地標準》為什麼分別規定了風險篩選值和管制值兩類限值?農用地土壤汙染物超過《農用地標準》規定限值的,農產品質量就不安全嗎?

答:《農用地標準》針對土壤汙染與農產品質量安全之間關係複雜性的特點,創造性提出了兩條線(即篩選值和管制值)的標準修訂思路。

風險篩選值的基本內涵是:農用地土壤中汙染物含量等於或者低於該值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農作物生長或土壤生態環境的風險低,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對此類農用地,應切實加大保護力度。

風險管制值的基本內涵是:農用地土壤中汙染物含量超過該值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等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高,且難以通過安全利用措施降低食用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等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對此類農用地用地,原則上應當採取禁止種植食用農產品、退耕還林等嚴格管控措施。

農用地土壤汙染物含量介於篩選值和管制值之間的,可能存在食用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等風險。對此類農用地原則上應當採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安全利用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

「土十條」要求將農用地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生態環境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已制定發布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農用地具體類別劃分將以《農用地標準》為基礎,結合食用農產品協同監測結果確定。

問:《農用地標準》有關風險篩選值項目是怎麼確定的?風險管制值的汙染物項目為什麼少於風險篩選值?

答:《農用地標準》風險篩選值共11個汙染物項目,較《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增加一項汙染物苯並[a]芘。其中,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從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角度,保留鎘、汞、砷、鉛、鉻等5種重金屬;從保護農作物生長的角度,保留銅、鋅和鎳等3種重金屬。六六六和滴滴涕,自我國1983年禁止在農業生產中使用,以及分別在2014年和2009年基本全面禁止生產和使用以來,在農用地土壤中殘留量已顯著降低,基本不會成為影響稻米和小麥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汙染物,但保留六六六、滴滴涕兩項指標作為其他項目。此外,參考有關發達國家經驗,增加苯並[a]芘指標作為其他項目。

從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角度,《農用地標準》只對鎘、汞、砷、鉛、鉻等5種重金屬制定風險管制值。

問:《農用地標準》與發達國家和地區有關標準是否具有可比性?

答:目前,僅有少數國家和地區針對農用地制定了土壤環境質量類標準,但各國和各地區相關標準的保護目標各不相同,有的是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有的是保護農作物生長(如防止減產),有的是兼顧保護人體健康和土壤生態;此外分析方法(特別是重金屬)也存在差異。

《農用地標準》基於我國國情,創造性提出了兩條線(即篩選值和管制值)的標準修訂思路,總體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關於農用地的相關標準不具有可比性。

問:《建設用地標準》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答:《建設用地標準》以人體健康為保護目標,規定了保護人體健康的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篩選值和管制值,適用於建設用地的土壤汙染風險篩查和風險管制。

問:《建設用地標準》中的土壤汙染風險指什麼?

答:《建設用地標準》中,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是指建設用地上居住、工作人群長期暴露於土壤中汙染物,因慢性毒性效應或致癌效應而對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

構成風險有三要素,汙染源、暴露途徑和受體(如人群)。比如土壤存在汙染,如果採取隔離措施,人不接觸,也就是說切斷了暴露途徑,那麼土壤汙染對人的健康風險消除或大大降低。

問:《建設用地標準》規定的兩類建設用地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借鑑發達國家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本標準主要根據保護對象暴露情況的不同,並根據《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將《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用地標準》規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分為第一類用地和第二類用地。

第一類用地,兒童和成人均存在長期暴露風險,主要是居住用地。考慮到社會敏感性,將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中的中小學用地、醫療衛生用地和社會福利設施用地,公園綠地中的社區公園或兒童公園用地也列入第一類用地。

第二類用地主要是成人存在長期暴露風險。主要是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

城市建設用地之外的建設用地可參照上述類別劃分。

建設用地規劃用途為第一類用地的,適用第一類用地的篩選值和管制值;規劃用途為第二類用地的,適用第二類用地的篩選值和管制值。規劃用途不明確的,適用於第一類用地的篩選值和管制值。

問:建設用地土壤中汙染物含量超過《建設用地標準》風險篩選值的,都要治理修復或風險管控嗎?

答:土壤中汙染物含量超過《建設用地標準》風險篩選值的不一定都要治理修復或風險管控。

風險篩選值的基本內涵是: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汙染物含量等於或低於該值的,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可以忽略。超過該值的,對人體健康可能存在風險,應當開展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確定具體汙染範圍和風險水平;並結合規劃用途,判斷是否需要開展風險管控或治理修復。

風險管制值基本內涵是: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汙染物含量超過該限值的,對人體健康通常存在不可接受風險,需要開展修復或風險管控行動。

問:建設用地若需採取修復措施,其修複目標應當如何確定?篩選值和管制值是修複目標值嗎?

答:篩選值和管制值不是修複目標值。建設用地若需採取修復措施,其修複目標應當依據《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等標準及相關技術要求確定,且應當低於風險管制值。

問:《建設用地標準》中汙染物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答:本標準借鑑發達國家經驗,並總結了北京、上海、浙江、重慶等地方經驗,確定了85項汙染物指標,基本涵蓋了重點行業汙染地塊中檢出率較高、毒性較強的汙染物。綜合平衡管理需求,《建設用地標準》將汙染物清單區分為基本項目(必測項目)和其他項目(選測項目)。

《建設用地標準》未考慮主要影響地下水的汙染物,如氨氮、氟化物、甲基叔丁基醚(MTBE)、苯酚等。有關保護地下水的土壤標準另行制定。此外,一些毒性較小,推導的篩選值數值很高、現實中很少出現超標情況的汙染物,如蒽、熒蒽、芴等多環芳烴指標以及鋅、錫等金屬指標也未納入。

問:疑似汙染地塊應當測試哪些汙染物指標?

答:土壤中汙染物的檢測項目原則上應當根據保守原則確定。疑似汙染地塊內可能存在的汙染物及其在環境中轉化或降解產物均應當考慮納入檢測範疇。漏檢汙染項目可能發現不了汙染,造成誤判。

根據《建設用地標準》,疑似汙染地塊應當測試的汙染物指標包括:一是《建設用地標準》中所列基本項目,共45種。二是依據《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及相關技術規定確定的汙染物,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建設用地標準》其他項目中所列的汙染物。

問:《建設用地標準》未規定的汙染物項目,如何篩查和評估風險?

答:參照國際慣例,《建設用地標準》明確:本標準未列入的汙染物項目,可依據《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等標準及相關技術規定開展風險評估,推導特定汙染物的土壤汙染風險篩選值。

問:《建設用地標準》與發達國家標準相比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答:《建設用地標準》中汙染物項目取值是根據《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規定的關於人體健康的風險評估方法計算得出,並參考發達國家的具有可比性的標準,結合我國國情,優化調整後確定。《建設用地標準》85項指標,篩選值定值與國際相關標準值的平均水平相當,管制值原則上高於大部分國家篩選值或類似標準值的定值。

問:重金屬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有的背景值甚至非常高。《建設用地標準》對此類建設用地如何考慮 ?

答:借鑑國際經驗,《建設用地標準》規定:具體地塊土壤中汙染物檢測含量超過篩選值,但等於或者低於土壤環境背景值水平的,不納入汙染地塊管理。

土壤環境背景值,指基於土壤環境背景含量的統計值。通常以土壤環境背景含量的某一分位值表示。其中土壤環境背景含量是指在一定時間條件下,僅受地球化學過程和非點源輸入影響的土壤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

問:《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的制定是否考慮了汙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答:土壤中汙染物的有效性問題在科學上極為複雜。少數國家在制定農用地土壤相關標準時,對有效性問題有所考慮;各國在制定建設用地土壤標準時,基於保守原則,通常未予以考慮。

我國《農用地標準》按不同pH分檔制定標準,已對重金屬的有效性進行了適當考慮。《建設用地標準》未考慮有效性問題。

問:《農用地標準》與《建設用地標準》中相同的汙染物,標準值為什麼不一樣?

答:《建設用地標準》主要是基於保護人體健康,制定相關標準值,而農用地風險管控標準主要基於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定相關標準值。二者保護目標不一樣,相關標準值推導方法不一樣,不具有可比性。

問:《農用地標準》與《建設用地標準》有關重金屬的測試方法為什麼沿用四酸法進行前處理的測試方法?

答:四酸法指採用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徹底破壞土壤的礦物晶格,能夠提取土壤中所有重金屬。因晶格內的重金屬在可預見的環境過程中不會釋放到環境中去,對於重金屬風險評估而言,採用四酸法進行前處理的測試方法相對偏保守。

王水法能夠提取除晶格外的所有重金屬,更能客觀反映重金屬的土壤汙染風險,符合《農用地標準》與《建設用地標準》的定位和功能,也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但鑑於目前我國土壤重金屬測試,利用四酸法進行前處理的測試方法比較常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較完備,對於現行監測標準中兩種方法體系都存在的汙染物,包括鎘、銅、鉛、鎳等,現階段《農用地標準》與《建設用地標準》仍沿用四酸法進行前處理的測試方法。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有...
    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有關問題答記者問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農用地標準》)《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建設用地標準》),將從2018
  • 生態環境部答問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農用地土壤汙染物超過《農用地標準》規定限值的,農產品質量就不安全嗎?疑似汙染地塊應當測試哪些汙染物指標?……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制修訂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 堅決守住土壤環境質量底線——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土十條」
    能否遏止損害群眾健康的土壤汙染問題?能否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問:我國土壤環境的總體狀況如何?答: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總體粗放,產業結構和布局仍不盡合理,汙染物排放總量較高,環境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 ...印發《廣州市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技術指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印發廣州市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技術指引的通知 穗環〔2020〕101號各相關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明確和規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我局於2019年印發實施了《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印發廣州市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技術指引(試行)的通知》(穗環〔2019〕130號),目前已到期。
  • 廣元土壤環境質量怎麼樣?「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
    「2017年以來,全市開展了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從調查和監測情況看,關閉搬遷企業地塊中僅有1個存在超標現象,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12月17日下午,廣元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土壤汙染防治情況新聞發布,這是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 土壤環境 詞彙(徵求意見稿)
    2019 年 3 月 28 日,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土壤生態環境司在北京主持召開《土壤質量 詞彙》(修訂 GB/T 18834)徵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形成如下修改意見:(1)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和有關標準、規範及術語,進一步凝練和準確定義相關中文詞條內容;(2)編制說明進一步加強修訂詞條的依據和合理性分析。
  • 生態環境部發布《人體健康土壤環境基準制定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防止土壤汙染,保護人體健康,科學、規範地制定人體健康土壤環境基準,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制定人體健康土壤環境基準的程序、方法與技術要求。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C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定。本標準起草單位: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本標準生態環境部20□□年□□月□□日批准。本標準自20□□年□□月□□日起實施。
  • 第二屆中國·天津土壤汙染防治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苗加興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和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有關負責人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開幕式上,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苗加興在致辭中說,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2018年,為打好淨土保衛戰,特別制定了《天津市打好淨土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年)。
  •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關於加強重點...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6號,以下簡稱《通知》)。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通知》出臺的背景、編制思路、管理要求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 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之我見
    湖南石門白雲鄉鶴山村,廢渣治理工程現場被汙染的土壤呈紅色。 寇聰 澎湃資料       中國環境保護部1月13日公布了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徵求意見稿)》(編註:含《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與《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篩選指導值》)。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
    第四十七條 土壤汙染責任人變更的,由變更後承繼其債權、債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履行相關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義務並承擔相關費用。 第四十八條 土壤汙染責任人不明確或者存在爭議的,農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會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定,建設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定。認定辦法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負責人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針對《名錄》修訂的原因、指導思想等內容,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答:《名錄》是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確定了不同行業的建設項目是否納入環評,以及具體的環評分類。其中,報告書、報告表依法應當報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登記表則無需審批,在線備案即可。《名錄》既是建設單位履行環評主體責任、環評單位提供技術服務的重要依據,也是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監管、執法的法治保障。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形勢的變化,《名錄》的修訂十分必要。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採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 通州生態環境局解讀《通州區2020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
    答:深入貫徹落實《土壤法》,全面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深化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成果應用,建立重點企業土壤汙染防治責任體系,有序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和開發利用監管。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
  • 生態環境部調研組赴台州調研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實施情況
    12月9日,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投資處處長逯元堂和土壤司汙染地塊處副處長畢波等一行赴台州市調研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實施情況,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單錦炎,省生態環境廳科財處、土壤處等陪同參加調研。
  • 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詞彙(徵求意見稿)》
    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詞彙(徵求意見稿)》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北極星環境修復網獲悉,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土壤環境 詞彙(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詳情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土壤環境 詞彙(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 生態環境部一周要聞(1.3-1.9)
    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0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指南》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 【科普文章】一文讀懂土壤修復常用各種「標準值」
    《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2018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篩選值risk screening values for soil contamination of devolopment land定義: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建設用地土壤中汙染物含量等於或者低於該值的,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可以忽略;超過該值的,對人體健康可能存在風險
  •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率先出臺土長制 全面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通過落實最嚴格的土壤管控制度,加強土壤汙染綜合防治,推動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二、確立總體目標與主要指標到2020年底,土壤汙染防治體系基本健全,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得到管控。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