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寶寶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年輕爸媽獻肝救娃

2020-12-22 鹹寧新聞網

兩寶寶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年輕爸媽獻肝救娃——你是爸爸媽媽的「小心肝」

2018年即將結束之際,兩個同病相憐、一出生即變成「小黃人」的寶寶,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蘿崗院區分別收到了來自各自爸爸和媽媽送出的最珍貴的「新年新生禮」——健康的肝臟,先天性膽道閉鎖得到治癒,化險為夷。

其中,5個月大的小蕙蕙由爸爸捐獻肝臟,4個月大的小皓皓則由媽媽勇敢地捐獻出自己肝臟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兒童親體供肝往往多來自母親,由父親主動捐獻的情況較為少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甄曉洲、周晉安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小蕙蕙:媽媽身體不適合捐 爸爸毫不猶豫救娃

小蕙蕙出生後即出現黃疸,膽紅素持續升高,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膽道閉鎖。手術前,4個月大的小蕙蕙面色蠟黃,肚子被腹水脹得滾圓。蕙蕙的父母得知可以通過親體供肝的方式挽救女兒的生命,毅然決定捐獻部分肝臟。由於小蕙蕙媽媽體形比較瘦小,肝臟更適合小嬰兒,可惜在檢查時發現不適合做捐肝手術。父母沒有浪費時間,當即決定按照之前商量的,媽媽不行,馬上換爸爸上。但捐肝需要得到雙親、配偶和成年子女的一致同意,爸爸本是家庭支柱,爺爺奶奶會否同意?爸爸當即表態:「應該能說通!」

醫院為爸爸吳先生開通了綠色通道,原本需要三五天的術前檢查一個上午就完成,協助爸爸向爺爺奶奶解釋,並加快倫理審查的速度。所幸爸爸各項檢查合格,也很快說服了原本有些擔心的爺爺奶奶,得以捐肝救女。

昨天下午,記者在中山三院蘿崗院區病房裡見到已經能下地活動的吳先生,他是該院兒童肝移植的近30例親體供肝病例中的第二名父親供者。通常,由於母親體形較小、從解剖學角度上肝臟更適合1歲以內嬰兒,母親和孩子有天生的情感紐帶、捐獻往往更積極,加上不少家庭考慮到父親是經濟支柱,過往的親體供肝病例中多為母親供肝。「孩子是自己的,又有了這個病,當然想盡力把最好的給她。」吳先生說。孩子出生滿月不久後被確診先天性膽道閉鎖,多方了解才決定做肝臟移植,得知可以做親體供肝,夫妻倆都做好了捐肝的準備,最終由自己捐出的這個結果,對於吳先生來說,是自然而然的。術後看到寶寶,他興奮地說:「比原來白了好多了!」

小皓皓:爸爸脂肪肝不能捐 媽媽挺身而出獻肝

而另外一名寶寶小皓皓在同樣的病痛折磨下,營養不良,非常瘦弱。他的父母也曾先後輾轉多地的大醫院尋求救子方法,得知中山三院的肝移植團隊可以挽救兒子生命後前來求助。因皓皓病情危重,父母權衡利弊後果斷選擇親體供肝移植,並極力說服了雙方的長輩。作出這個決定後,皓皓爸爸希望捐獻自己的肝臟來救兒子,但因為患有脂肪肝,不符合捐獻條件,而時間不等人,於是皓皓媽媽挺身而出。小皓皓家庭經濟並不富裕,幸好活體移植費用較低,且得到了家人的資助,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醫生:放棄休假加班手術 兩個寶寶獲新肝

兩個小生命來到人間後,就備受膽道閉鎖疾病的折磨,病情均比較危重。「所有術前檢查、倫理審查等程序走完,已經是去年12月27日了。馬上就到元旦假期,但兩個孩子情況危急,隔了一個假期,他們還撐不撐得住?」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器官移植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易述紅教授介紹,團隊共同決定放棄休假,在元旦假期的第一天進行手術。

手術從早上8時30分開始,楊揚教授和易述紅教授帶領的兩個手術小組同時進行,從吳先生接受肝臟劈離手術開始,到第二位小寶寶接受移植手術結束並被安全送到ICU病房,已是次日凌晨4時,但是所有參與手術的人都未曾抱怨。

昨天,兩個寶寶都從ICU病房轉到了普通病房,恢復良好,預計兩三周後就可以出院了。

專家:兒童肝移植技術成熟 家長勿輕易放棄

「兒童肝移植這幾年的發展,已經突破了手術技術上的難關。日本目前的研究顯示,兒童肝移植10年存活率高達85%。」易述紅教授說,不少孩子家長有「肝移植手術要花很多錢」「手術後要吃很多藥」「捐肝對大人身體不好」等認識。實際上,成人捐肝給小齡嬰幼兒,醫生一般取肝臟左外葉,佔人體肝臟的1/5左右,會把血管、膽管保護好,移植的肝臟會跟隨寶寶長大;費用方面,經過醫保報銷後,肝移植個人支付費用只在幾萬元,特別困難的還可以申請資助。「對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孩子來說,肝移植是一個治癒性手術,不存在復發的問題。因此,呼籲患兒家長不要輕易就放棄孩子!」

【編輯:丁寶秀】

相關焦點

  • 男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媽媽捐出255克肝救子
    原標題:男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媽媽捐出255克肝救子     因為兒子李毅帆患上膽道閉鎖,37歲的丁美英捐出255克肝救下了自己的兒子。然而,因為支氣管炎、呼吸衰竭、顱內高壓等症狀,半個月前小毅帆住進了PICU至今未出。
  • 孩子確診先天性膽道閉鎖 「90後」母親割肝救女
    因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她近日在福州總醫院接受了母親小崔移植的七分之一肝臟。小寶是來自三明的小崔和丈夫的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全身蠟黃、腹腔腫脹,7個多月時的體重僅有7公斤,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一旦患上這種病,意味著膽汁滯留在肝臟內,很容易造成肝硬化,致死率非常高。
  • 半歲女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90後媽媽割肝救女
    半歲女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90後媽媽割肝救女 2019-06-13 15:25:36   來源:安徽網
  • 「易肝救子」兩寶寶出院 釋疑膽道閉鎖
    兩個孩子的母親都決然獻肝救子,但又都血型不配。一天,兩位同命相連的媽媽在網上相遇,驚喜地發現彼此與對方孩子的血型相同,由此上演了易肝救子的生命奇蹟。「易肝救子」的兩對母子現在康復良好,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本周他們就能出院。昨天下午,記者在武警總醫院病房裡見到了小哥倆。他們看起來和同齡的寶寶沒有差別,原來黃黃的小臉蛋現在已經轉為健康的「白裡透紅」。
  • 女兒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生命垂危 33歲父親「割肝救女」
    東方網5月18日消息:8個月大的福州女嬰小淑群不幸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如果不進行手術,孩子一歲前會因為肝功能衰竭而死。80後爸爸黃川為救女兒,毅然捐出自己的部分肝臟。青年報記者顧金華  女兒出生4個月被下病危通知書  1982年出生的黃川原在福州一家私企當司機,婚後四年,妻子黃玉亭誕下了寶寶小淑群。  因為之前有過兩次意外流產,寶寶的降生對夫妻來說是最大的財富。然而,孩子滿月體檢時查出的「肝功指標異常」讓這個小家庭又一次陷入迷惘。
  • 半歲多女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90後媽媽毅然割肝救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身上的黃疸遲遲不退,大便是陶土樣的灰白色,肚子也越來越鼓......從安徽到上海,輾轉奔波,從起初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到做葛西手術失敗,再到肝硬化,7個多月的小女孩洪依諾幾乎沒有離開過病房,只能透過玻璃窗打量外面的世界。
  • 新生男孩先天膽道閉鎖,年輕媽媽決定割肝救子
    六個月前,來自貴州畢節的年輕媽媽查美通過剖腹產生下一個男孩,這個孩子的誕生為一家人帶來了喜悅。可沒想到半年後喜事變壞事,孩子被查出來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做肝臟移植,23歲的查美決定割肝救子。隨後,天天的病情得到確診,系先天性膽道閉鎖,醫生建議轉院至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住院期間,天天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可是沒多久,又開始高燒不退,病情復發。們再次帶天天前來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治療,醫生告知他們,天天的病情需要做肝臟移植,而且最好是親體移植,但做手術需等一段時間,而天天可能堅持不了太久。
  • 5個月男嬰膽道閉鎖 父母爭著捐肝救子
    小小年紀便要遭受病痛的折(,這讓小光傑的父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雖然周圍人不斷勸說他們放棄給孩子治療,但孩子的媽媽羅永洪仍下定決心捐肝救子。「孩子生在我家就是與我們有緣,作為父母即便把全部的肝都給他也願意。」羅永洪說。嬰兒患膽道閉鎖 肝移植是唯一救命辦法  在省立醫院肝膽外科病房,病床上的小光傑嘴裡含著奶嘴,皮膚、眼白都是黃的,肚子鼓鼓的,青筋暴出,肚臍外凸。
  • 7月大女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20歲父親捐肝救女
    她只有7個月大,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肝臟移植對她來說,是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法。  經過配型比對,小思韻的爸爸李世賢配型成功。讓孩子健康地活下去,是他一直以來的希望,「捐肝救女這件事,一刻都沒有猶豫過」。  為小思韻主刀的是該院肝移植科主任陳新國和他的團隊專家們。昨晚8時,李世賢270克肝臟順利「植入」女兒體內。醫院稱還未度過危險期,需進一步觀察。
  • 亞洲女嬰多發先天性膽道閉鎖
    先天性膽道閉鎖屬於小兒常見先天性疾病,特別好發於亞洲女嬰身上。「對於先天性膽道閉鎖,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孩子年齡在60天內效果最好,否則可能不耐受手術或預後很差。」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醫院肝膽外科劉超副教授表示。遺憾的是,大部分患兒被發現患病時都已錯過手術最佳時期,而此時最好的補救辦法就是父母捐肝。
  • 女嬰先天性膽道閉鎖,媽媽舉債割肝救娃,爸爸欲放棄治療玩失蹤
    近日,在上海的仁濟醫院有一位特殊的小病人,李雪蓮的女兒因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救治的唯一辦法就是肝臟移植手術,李雪蓮決心把自己的部分肝臟移植給女兒,她一定要救女兒的命。李雪蓮的女兒出生三天後就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全身發黃,腹部腫脹。
  • 男童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奶奶執意捐出1/3肝臟
    46歲的楊富桂決定這次自己做主的事兒,是她要為自己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孫子捐肝,哪怕兒子兒媳再三反對。1月10日,楊富桂1/3的肝臟被成功移植到孫兒體內。21日上午,楊富桂在病房門口探望術後的小孫子。早產娃患先天性膽道閉鎖剖腹取肝,經歷這樣一個創傷很大的手術十幾天後,楊富桂的臉色看起來還不太好,只能慢慢地行走,一咳嗽刀口還是會疼。但21日上午見到孫子俊俊(化名),足以讓她暫時忘記這些痛苦。俊俊剛從監護室轉出來只有3天,還處在感染易發期,楊富桂一直沒見到手術後的孫子,她非常憂心。
  • 7個月大幼子先天性膽道閉鎖 42歲媽媽割肝救「心肝」
    他還不知道,身邊這個最溫暖的依靠,半年多已經給了他兩次生命——第一次是今年1月11日,她在42歲的年紀,經歷十月懷胎的艱辛,安然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來;第二次是不久前的8月7日,得知兒子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肝移植成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她完全沒有考慮自己,毅然躺上手術臺,捐肝救子。
  • 德州陵縣1歲寶寶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盼好心人相助
    齊魯網8月22日訊(實習記者 雒福苗)崔傳奇是山東省德州市陵縣西崔村一個年僅1歲的男孩,在這個本該無憂無慮享受天真快樂的年紀裡,小傳奇卻因為患上先天性膽道閉鎖飽受著病痛的折磨
  • 3歲男孩患先天膽道閉鎖腹鼓如球 年輕媽媽求幫助
    3歲男孩豬豬的腹部由於膽道閉鎖鼓成了球東南網3月13日龍巖訊(本網記者龍巖武平的80後年輕媽媽程麗英著急又無助。豬豬2012年出生,出生3個月後黃疸嚴重,經檢查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目前,他又被查出肝硬化,必須儘快進行肝移植手術,而肝臟移植手術的15萬費用更像一塊大磚壓在了全家人的身上。「實在拿不出這麼一大筆手術費,但現在寶寶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程麗英無奈又焦急。
  • 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的 8月大女嬰獲新生
    緊急  「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  需肝臟移植  今年只有8個月大的女嬰諾諾(化名)老家在河南,父母長期在丹東打工,孩子剛出生時就出現黃疸、之後病情越來越重並發生嚴重的肝腹水,最後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  「看到她肚子那麼大,腹水那麼多,我特別痛心。保守治療兩周之後效果不好,必須手術治療了。」
  • 兒子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在廈父親將割肝救子
    兒子出生後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父親毅然決定「割肝救子」。兒子重病父親決定割肝救子這名父親名叫崔曉峰,安徽固鎮縣人,目前在廈門明達玻璃公司上班。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孩子名叫崔雨楊,才5個多月大,是崔曉峰的第二個兒子。十萬火急,愛子心切的崔曉峰得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在嬰幼兒親體肝移植手術方面處於領先水平,隨即將孩子轉入該院治療。
  • 4月大寶寶患膽道閉鎖 海口一駐村扶貧書記欲「割肝救子」
    4個月大的寶寶查出患膽道閉鎖、腸粘連等,在醫院做了腹部微創手術未能疏通,只能寄望於肝移植手術。王寶兒向上級部門請了假,準備帶孩子前往上海就醫,此行是他們一家人的希望。王寶兒抱著4個月大的兒子。記者 王洪旭 攝4月大寶寶肝脾腫大 查出患膽道閉鎖5月22日中午,王寶兒迎來了兒子的降生,體重7.6斤,寶寶的到來給家庭添加了喜悅。
  • 孫子患先天膽道閉鎖,一向溫順的奶奶「強硬」捐肝
    出院不久,全身皮膚黃染的俊俊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膽道閉鎖」。首次手術後病情也沒能好轉,到2018年秋,肝移植成為他唯一的活路。為了救俊俊,連吊瓶都沒打過的楊富桂,一改平日的溫和,不顧家人猶豫,態度「強硬」地堅持捐肝。2019年1月10日,省千佛山醫院手術室,楊富桂捐出三分之一的肝臟,移植給孫子。手術成功,死神停下了他的腳步。
  • 兒子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爸爸捐獻肝臟移植救子
    二寶出生不久,便被確診先天性膽道閉鎖澤澤是亓加衛夫婦倆的第二個孩子,大寶今年已經13歲。夫婦倆為了儘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一個在外地打工,一個邊帶孩子邊打零工。雖然日子並不寬裕,但是擁有兩個孩子後,兩個人感覺日子更加有了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