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上萬份簡歷,混得好的都有這3種特質!

2021-12-29 中山職場

人生有1/3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但99%的人都沒有認真的想過,該如何度過這1/3的人生。

 

● 我看到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的工作一眼就能看到頭,想跳槽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我遇到過有人因為工作努力,剛被提拔成了領導,卻因為感覺面對的問題更多,而覺得痛苦;

● 我也見證了身邊很多朋友加入了高管行列,也接觸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

  

在我個人職場和創業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最終決定了他的發展上限。

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的態度。

 

那些心態樂觀的人比抱怨悲觀的人,總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因為只有樂於接受各種未知可能,你才更願意嘗試去做做看。

 

記得2007年時,諾基亞還在憑藉N95號稱機皇。當時,iPhone全觸控的智慧型手機橫空出世,在搶佔知名報刊頭版頭條的同時,也招來了手機同行的冷嘲熱諷。

 

要知道,在07年以前,觸控螢幕手機還是一個非常稀罕的概念,那時用的都是實體鍵盤的手機。所有人都認為,鍵盤是用戶習慣,是市場主流。

 

然而賈伯斯卻堅信,觸控螢幕才是更符合用戶使用行為的設計,所以他在第一代iPhone身上大膽加入了許多新潮又奇特的功能。這在當時的人看來,無疑是一種盲目的樂觀。結果市場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在iPhone的帶動下,智慧型手機被重新定義。

 

我們生活中時常能看見這種「少數派的勝利」,總是對不確定性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遇到難題困境,不要總想著「這不行」、「不可能」,而是多走兩步,去「想個辦法」、「試試看」。

 很多人接下來遇到的問題是,興趣廣泛,目標繁多,什麼都想體驗嘗試,但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淺嘗輒止後,還是沒有任何長進,過不了多久又過回了老樣子。

 

而那些「混得好」的年輕人所具備的第二個特質是

在屏蔽其他的信息和選擇的幹擾後,會爆發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高效且迅速地擊破目標項,然後從容不迫地把注意力和精力快速轉移到下一個挑戰上。

 

世界最傑出的行為心理學家之一的羅伊·鮑邁斯特在他的經典著作《意志力》一書中,用大量實驗案例論證了設定目標過多時,人的決策力和意志力會被大量消耗,結果往往變得遙不可及。

 

當研究者讓人們列出自己的目標時,百分之90%的人會輕鬆列出15個目標。

 

而持續監測這些同時執行15個目標的實驗對象時發現:

 

1.他們持續地陷入煩躁和焦慮中,痛苦指數升高;

2.同時,他們做得更少,思慮的時間佔據了行動的時間,忙著發愁,反而止步不前;

3.另外,這些人身體健康狀況明顯變差,各種負面的應激反應,一個接一個冒了出來。

 

所以你看,設定多重目標是反人性的。我們的心理機制決定了專注做一件事更有效。

 

像多線程作業、過於寬泛的學習、沒有重點地carry多個項目,對我們來說,最終都可能導向無效的付出。只有少部分才智與意志力超強者,才能勝任非人的任務設計。

 

所以,別盲目地做著多個美好的夢,再專一些,踏實些。只有把目標執行出來後,才算距離更好的自己邁近了一步。

真正決定你賺多賺少的

是這條隱形區分線

 

什麼是價值區分線呢?簡單來說,對每一份你擁有的技能,都會有一個水平線,在這水平之上,人們願意為這項技能付費。在水平之下,就可能需要花錢請別人來做這件事。

 

職業說白了就是分工,你全心的打磨某種技能,當你的技能要遠遠的在價值線之上,這樣人們就會為你的這些技能付費

 

例如,一個人的工作是做工程師。這工作需要熟練掌握多種技能:一些電腦編程能力,理解數據的能力,和一些其他的技能。當你的技能在價值區分線之上,才能成為這份工作最合適的候選者。

  

但事實是,在很多職業發展道路上,你超出價值區分線一點點並不可能賺到很多的錢。只有那些遠遠超越價值線的人,才可以賺到很多錢。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就在於,高手會把自己磨練的更深,來獲取這個行業頂尖的薪酬。而普通人把自己的技能練到可以交差,就不再磨鍊,停滯不前了。

 

同樣,多學習不同的技能。這能讓你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賺到錢。而且當一個人掌握了很多技能,就能把這些技能疊加,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比如招聘能招到很多代碼寫得好的工程師,但很難找到寫得好代碼,又同時能帶得好團隊、兼具領導力的人。這種人有一個比工程師更好聽的名字,叫CTO。一個好的工程師,現在市場的價格是每月2W,一個好的CTO,薪資大概是一個優秀工程師的5倍,還要送上一大堆公司股票。

 

你的思維決定你的薪水

- END -

*來源丨儒思人力資源網、《意志力:關於自控、專注和效率的心理學》

相關焦點

  • 職場混得好的人基本上都有這3個特質,你有嗎?
    你在職場中混得好不好,取決於你身上有沒有以下三個特質。這三個特質是職場老油條們徵戰職場,歷經大大小小無數個磨難總結出來的,對想在職場中混得更好一些的你或許有一些幫助,特別是對於職場新人,尤為要注意這些特質,否則別說想混的好了,可能連混的資格都沒有。
  • 語文成績好的人,身上大多有這3種特質,好多人都只有羨慕的份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哇塞科技原理。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語文成績好的人,身上大多有這3種特質,好多人都只有羨慕的份。總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因為在語文學習方面和數學不一樣,只要多做題就能熟能生巧,讓自己穩操勝券。但語文太靈活了,真的太難駕馭了。其實語文成績好的人,身上大多有3種特質。首先就是愛好。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人和事。語文成績好的人,基本上都比較喜歡文學,喜歡寫作,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或是在文學的天地裡盡情遨遊。
  • 職場上混得不好的人,都有這3種弱者思維
    ……做生涯諮詢的這些年,我接觸了不少人,我發現那些在職場上混得好的和混得差的人,最大的差距不是學歷上的,不是家庭上的,而是思維方式上的。有人在職業生涯早期,認真地對待單調重複的工作,慢慢打磨出了一技之長,以後越跳越高,越走越好。而有些人,卻在單調重複中消磨了自己的意志。所以經過若干年的疊加,我們看到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
  • 一個人想要混得好,到底需要有哪些特質?這四點很重要
    一個人想要混得好,到底需要有哪些特質?這四點很重要。1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切實可行的目標,就是細化到每天都非常好執行的目標。不管難度有多大,有多艱難,堅決完成任務,這是一名優秀軍人身上最為顯著的特質,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執行力強。其實,不管什麼身份,執行力強的人都有這樣的特質,不會在困難面前輕易退縮,一旦有了目標後,堅決執行到底。
  • 一下子投出去2萬份簡歷,結果怎麼樣?
    」果然她就開始海投了,一開始還挑下,後來就直接「全選」,反正都是選的「上海+會計」,一鍵投遞,2000份簡歷直接出去了。第2天,她又上了智聯等其他招聘網站,如法炮製,反正只要跟「會計」二字相關的職位,全部投遞,又是2000份。後來糰子自己說的,也就投了3天總計投出去了5600份簡歷。
  • 社會上混得好的人都有哪些特質?能混好的人,都學會了這4個字
    社會上混得好,其實並不容易,看似別人光鮮亮麗,卻不知道到別人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努力奮鬥是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必經之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嗎?現實並不是這樣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無法成功,只有去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在努力去做前提下,就要掌握很多要點,至少成功的人,大多數都具備這四字訣中的特質。穩、狠、準、信,做到了這四字訣,哪怕沒有成功,也在成功的路上。
  • 子女混得不好,不妨讓他們試試這3種工作,雖然辛苦,但很有前途
    子女混得不好,不妨讓他們試試這3種工作,雖然辛苦,但很有前途父母,對於子女來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大多數父母,對於自己的子女,基本都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如果子女混得不好,不妨讓他們試試這3種工作,雖然辛苦點,但是好歹有前途。一、房地產銷售工資高前景又還不錯的工作,要數房地產銷售了。房地產銷售最看重個人的業績,而個人的業績就是這個人的能力,自己的能力越強,自然業績就越高,工資也就越高。
  • 大多混得好的職場人,30歲以後跳槽不投簡歷,而是靠這5種途徑
    同事說,怎麼50歲了還能應聘成功呢,他怎麼過的簡歷一關?我說:50歲的人壓根不靠簡歷找工作;甚至可以說,30歲以上的人,基本都不靠簡歷找工作了。原因很簡單,不讀研究生,一般是22歲參加工作,到30歲已經工作8年;讀研究生,也工作有5年了。如果在一個行業或崗位上持續深耕的話,會有不錯的積澱,同時也會擁有一定的人脈關係。
  • 人到中年參加飯局,混得再好,也別有這3種行為,壞人緣,還丟人
    人到中年參加飯局,混得再好,也別有這3種行為,壞人緣,還丟人人到中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想必很多人應該是深有體會。各方面壓力撲面而來,在一些事情上往往處於一個迫不得已的狀態。人到中年,去參加飯局 ,就算你混得再好,也千萬別有著3種行為,不僅壞人緣,而且還特別丟人,別不信。第一種:勸酒在酒桌上,總是喜歡勸別人喝酒,自己又不喝的人,往往會讓人十分厭惡。這樣的舉動,其實無異於自取其辱,壞了自己的人緣和形象,根本得不償失。
  • 簡歷上寫幾份實習經歷比較合適?
    有應屆生問,「我的簡歷上寫了3份實習經歷,分別是採購實習生、財務實習生、兼職老師,HR 說我的實習經歷很亂,沒有方向。校招至今收到的面試邀請也很少,怎麼辦?」實際上,應屆生求職,實習經歷寫2份就可以了。為什麼兩份剛剛好呢?我們來路演一下。
  • 飯局上,越是混得差的人,越容易有這3種「吃相」,很準別不信
    飯局上,越是混得差的人,越容易有這3種「吃相」,很準別不信表面上來看,飯局和職場之間的關係不大,但實際上兩者之間卻是緊緊相連。飯局就相當於職場的縮影,一場聚會下來,能夠從中看出人生百態,明白哪些人該結識,哪些人該遠離。很多時候,原本在公司不起眼的小職員,通過一場飯局後,瞬間就成為了領導身邊的紅人,只要有提拔的機會,領導就會想到他們。
  • 資深班主任直言:將來混得好的學生,上學期間都有這些共同特徵
    文|文兒姑媽是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齡的高中資深班主任,前段時間我去她家的時候,正巧碰上以前她教過的一個學生來看他。這位同學走後,我對姑媽說,當老師都是好呀,桃李滿天下,一個好老師,不管學生過多少年都不會忘記,時不時來看望,這樣真的很有成就感。
  • 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我發現混得好的,全都有同一個特質
    跟我同期入職的,我記得就有兩個清華計算機系的博士。那我是不是技術最好?是不是最有經驗?我發現都不是。後來我想了想,當時自己有哪些特質。1、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
  • 500強HR: 像這樣GPA3.5+的簡歷, 我隨手丟掉了10萬份!
    誰不想好好寫份簡歷?也許你的簡歷是出了以下問題!寫3個獎,不錯!寫12個獎,尤其是寫上12個類似的獎,那就要麼說明您是得獎專業戶、除了去拿獎別的啥事也沒幹;要麼證明您連歸納、提取、總結、過濾、強調等基本的邏輯能力都沒有。這不適得其反了嘛?
  • 簡歷寫得好,工作不難找(附100份world格式簡歷模板)
    90%的公司都是面試造火箭,上班擰螺絲。招聘要求裡面各種嚴苛的條件,讓不少履歷不夠的求職者瑟瑟發抖,甚至覺得簡歷一無可寫。寫簡歷是一個有章可循的技術活,跟寫小說不一樣,講究的是結構化撰寫,是有原則和套路的。仔細研究了市面上超過2000份網際網路大廠牛人的簡歷,給大家總結了寫簡歷的三大原則。
  • 一個人最終混得好不好,看這3個方面就知道了
    以前我們看一個人混得好不好,都是從他表面的囂不囂張來判斷的。比如說他開的車好不好,說話硬氣不硬氣,出手豪爽不豪爽等等,其實這並不完全能說明一個人混的好又不好,因為好多人都是裝的。而那些真正混得好的人,不會在眾人面前這麼高調,他們知道他們所得到的都來之不易。那麼如果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混得好不好,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 橋水基金創始人:我閱人無數,混得好的都有這7種特質!
    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甚至評價說,達裡奧的橋水基金對經濟的統計分析甚至比美聯儲都靠譜。如何取得成功?或者如何從平凡走到不凡?我們節選書中部分由作者口述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周末愉快。題圖:橋水基金創始人 雷·達裡奧我一直都很幸運,因為我有機會體驗身無分文,也知道富有是什麼感覺。
  • 橋水基金創始人:我閱人無數,混得好的都有這7種特質
    現在很多人都花很大精力賺錢,我如果沒體驗過貧窮與富有兩種狀態,就不會明白金錢對於我來說是否真的重要。我不是說擁有更多不好,但對我來說,當金錢積累達到某個臨界點後,增加再多,也就不會明顯提升那些我認為人生最棒的東西:有意義的工作,有意義的人脈,有趣的經歷,吃得好睡得好,聽歌,各種新點子,性等其他基本需求和令人愉悅之物。
  • 混得越差的中年人,在飯局上越喜歡把這3種話掛嘴邊,希望你不是
    混得越差的中年人,在飯局上越喜歡把這3種話掛嘴邊,希望你不是人到了中年,就會回憶年輕時候的美好時光,也就免不了大家一起出來聚一聚,重溫大家的青春歲月。到了中年,每個人發展得都不一樣,有人混得比較好,自己做了點小生意變成了大老闆。有人家庭生活幸福,兒女雙全,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人還在職場奮鬥著往上爬,已經做到了一個管理崗,還算是事業有成。還有人混得不好,職場打拼過,也沒有爬得上去,自己做創業做生意,又不見起色。
  • 真正的有錢人,有這3種特質
    節目內容有點毀三觀:五個拜金女,要跟有錢男嘉賓進行一場相親。拜金女們各個年輕貌美,有模特歌手、女主播、前女團愛豆、學生妹。對比之下,IT男的創業經歷則顯得樸素得多:「我很討厭給別人幹活,工作半年之後就自主創業了。我是個不適合替別人打工的人,我很難遵守他們的規則,但我喜歡創造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