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只有我這裡能寫,本身大量投遞簡歷也是我發明的。當然這不是專利,因為人人可以海量投遞。
但是,我的海投是有規則、順序、數量、職位和城市區別的,不是瞎投。一下子投遞出去幾萬份簡歷,這大概率就是瞎投的。
現實中也很難做到如此大量的投遞,比如你在撫州,這個撫州每日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上的在招崗位,分別大概是1000和500個職位。第二天你去刷新,還是昨天的崗位,職位和數量也一樣的。所以你在撫州求職的那幾個月,算上拜託親友介紹的崗位,你最多也就投遞出去一兩千份簡歷,顯然實現不了兩三萬份的雄心。
但大城市職位數量足夠,之前舉過例,你在前程無憂上選擇城市「上海」,再搜索「採購」二字,大概會有15000個在招崗位冒出來;選擇「青島」搜索「採購」,大概2000個採購崗位;繼續選擇「撫州」搜索「採購」,就只有50個崗位了。
因此,一線城市可以大膽海投,二線城市可以適當海投,十八線小城市沒有大海只有小溪所以海投不了。
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一探究竟,由遠到近,看下猛投簡歷或者過分海投之後的結果。
(本篇不要轉發,要珍惜,全網沒有同類內容。)
2015年時,有個小會計群友,因為跟我在同一個園區上班,我稍微多關照了一些。
她給自己取網名叫盤子,實際上是翻盤的意思,剛畢業小姑娘,估計經常遇到不順的事情卻想立即改觀。後來入職外企的外包崗位,養了只倉鼠,遂給這隻寵物鼠起名糰子。不久自己也改名糰子。當然,名字不是大問題,是說外企外包十個月合同到期前1天,HR來找她說:「明天來辦下離職手續,就可以不用來上班了。公司補償給你2個月工資。」
這位盤子當天晚上就瘋了似的,給我發了很多信息,說50歲女領導原來是笑裡藏刀,枉她平時還對這領導尊敬有加。說著說著,糰子就將這女領導的微信直接刪了,屏蔽,加入黑名單!其實還有很多故事,群裡直播過,某次回家休假,她帶了2包特產送給女領導,這特產你都想不到是什麼,是黑木耳。
哈爾濱姑娘還是比較要強的,也就經過一晚的傷心欲絕,她很快就緩過神來了,問我她該怎麼辦?我記得我就發了一句話給她:「多投投簡歷吧!」
果然她就開始海投了,一開始還挑下,後來就直接「全選」,反正都是選的「上海+會計」,一鍵投遞,2000份簡歷直接出去了。
第2天,她又上了智聯等其他招聘網站,如法炮製,反正只要跟「會計」二字相關的職位,全部投遞,又是2000份。
後來糰子自己說的,也就投了3天總計投出去了5600份簡歷。
當然,這五六年以來,又上千個群友也海投過了,主要根據我不斷完善的海投理論來的,像糰子這種瞎投式海投的確實也不少,更厲害的都有。
這裡先講下我自身海投的經歷。我最近的一次海投是在2016年夏天那三個月的求職,因為我們公司要搬到越南去。
這次求職我全程做了記錄,我各網站總計投出去了大概1000份簡歷,所有崗位基本要求都是「本科以上學歷10年以上採購和供應鏈管理經驗」。我都接近15年相關工作經驗了,不但完全滿足甚至還超過了JD本身的要求,用英語講叫做over qualified。
過程中,我總計收到了65個面試電話。去掉各種微商、保險、獵頭、實在不合適的崗位、我沒有投遞簡歷的面試電話,剩餘大概20家是真實有效的面試電話。
實際上是21家,我做了記錄,這21家我都去面試了。這就叫做密集求職,公司名我也有記錄,知名的包括蘋果(Apple)、奎斯特(Quest Dianotics)、西門子(Simens)、林克斯(Lynxx)、英格索蘭(Ingersoll Rand)、溯高美索克曼(Socomec)、丹納赫(Danaher)、德國杜爾(Durr)、飛利浦(Philips)、奧託立夫(Autoliv)、歐司朗(Osram)、吉徠(Gira),剩餘幾家是國內上市公司和民企。
崗位當然是外企的採購經理、供應鏈總監,民企的總監、副總。
每家我都對答如流,我不談行業造詣多麼深,至少就面試該職位的工作水平來說,我不但完全能夠勝任,而且我的工作水平我有信心不低於或者超過大多數面試我的人,這些面試問答的過程中我也幾乎沒有出紕漏。
按道理,我也覺得我最終至少能拿到一半也就是10-11家的Offer。但是,很可惜,這21家面試後 ,最終進入終面並跟我談工資願意錄取我的只有5家,也就是,其他16家沒有任何下文。
這麼一個真實的我在上海的跳槽過程,濃縮一下是這樣的:3個月總計投遞出去1000份簡歷,獲得了65個面試電話,參加了其中21家的面試,獲得了5個Offer。
5除以21,等於23.8%,四個面試接近一個入職通知,這就是我2016年在上海的面試成功率。當然,沒有國企央企或者事業單位,不是我不願意投遞,至少在我投簡歷的時候沒有找到他們的採購經理/採購總監的崗位。
2017年,我教一個長期的粉絲在北京海投簡歷,他跟我說一個月投出去了1萬份簡歷,只在智聯和前程倆招聘網站投的,第3個月他入職了,工資接近翻番。
2018年,又來位小會計,本科畢業後在老家國企待了四五年,工資也不過從3千漲到4千5。此時男朋友突然提出來了分手,她心灰意冷,趁著某天父母沒注意,她打了火車票跑蘇州去了。
在蘇州邊考研邊考CPA邊求職,3月份找到9月,錢快花光了,但是工作還沒著落。能找到的會計工作月薪也只有五六千,比老家高不了多少,她只從小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蘇州工資為何這麼低?於是,就在這麼糾結和猶豫中求職半年未果。
之前離家時她進了群,沒過幾天就退群了,半年後實在求職無門了,又進了群。大概在2018年9月30號,長假前夜,找我指導。那是我收費指導的第一年,簡單考核後,我看了她的簡歷,微信電話跟她通了大概3個小時。這叫強力反洗腦。
第二天她發來信息,說一夜沒睡,投遞出去了6000份簡歷。
大家知道,即使當下我讓大家海投,也頂多讓你一天投遞100-500份簡歷。一天投遞6000份不是我教的,我覺得是她「窮怕」了,或者有女漢子的性格。此外,蘇州一下子是沒這麼多崗位的。我報了十來個職位名給她,她就目標蘇州、上海、杭州三城同時投遞,第一天總計投出去了6000份,這是能投遞6000份的由來。
當然,第二天就沒這麼多了,直到她新公司一個月後入職時,又投出去了另一個6000份,所以她算一個月投遞出去12000份的典型代表。
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10月15號前後拿到一個月薪8千的採購員工作,10月22號民企會計月薪1萬2,10月底一家外企項目副經理月薪用倒逼法談到了1萬6,算年薪22萬吧,11月初上班去了。
三年來,這位後來有沒有再次海投求職,有沒有再1天投遞6000份,我不知道,但她已經有經驗了,好像今年初發信息給我說又跳槽了,巨頭,年薪超過40萬了。一直還在蘇州,性價比還是蠻高的。
2019年,此時我每年大概收300個職場徒弟,其中總有「膽大」的,有位深圳女孩,她比較倔強,只用智聯招聘一個APP投遞,其他她不喜歡,2個月投遞出去大概1萬份,但是基本沒有面試通知。
後來我一查問,才知道她的簡歷被招聘網站凍結了。當下的招聘APP開始捕捉瞎投簡歷的人,所以我參考更多人的經驗,修改了建議:每家招聘網站每天投遞量不要超過100份,否則你的簡歷會被屏蔽,看起來你投遞出去了,實際上人家企業沒收到,但招聘網站屏蔽簡歷卻不通知你。方法就是打客服電話去解凍。
當然,這位深圳女徒弟當然做出了改變,8個APP同時投遞,大概8000份後入職了,工資增長了也算翻倍。
還有個小規律大家記著,比如在前程無憂你海投了8000份簡歷,系統就只顯示最大投遞量4500了,也就是4500份簡歷是前程無憂對個人簡歷投遞計數的最大值。
2020年底,從2018年初至此,收過800個職場徒弟了,其中海投最沒效果的是工作超過十年的。這些人十有八九不敢投遞,你說海投他們連連點頭,但是就是不執行。
總結他們的案例後,我就懂得了規律,畢業超過十年的人,被傳統思維培養了二十年畢業了,接受社會世俗的洗禮又來了十年,所以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海投的。你讓他們每天投遞200份簡歷,那是要他們的命,因為200份簡歷比他們求職幾個月投遞出去的總數量都要多。他們點擊滑鼠的手和思考的大腦,已經不是自己的手和大腦,那是世俗洗腦後的機器手、預裝了程序的機械腦。
2021年以來,我不再收職場徒弟了,但有個群友對我非常崇拜,他雖然學歷不高,大專畢業,工作年限有5年,不多不少,都是一直在老家做銷售員。但他敢海投。今年初從老家來到上海,5個月投遞出去了4萬份簡歷,只要不是銷售和程式設計師,他都投遞。而且他還知道經常打招聘網站客服的電話,去不斷查詢自己的簡歷有沒被凍結。
我不知道他的手機有沒有被打爆,好像說收到了好多Offer,其中也有採購主管的,最終他選了一個數據分析員入職去了,月薪1萬5吧。
2021年6月,我們再來看倒推案例。
這位帥哥拿到了15個Offer,按照當下2021年的行情來說,4-5家面試1個Offer,面試越多因為經驗越多則成功率越上升,所以這位大概面試了60家公司。按照500個簡歷投遞1個有效面試通知來算,他今年上半年總計投遞出去了3萬份簡歷。
至於他為何大多數Offer的月薪只有1萬2,個別加班的才1萬5月薪,大家看不出來,實際上他已經驗證了行情價,1萬2就是他目前工資也是工作能力的上限。此外,他上家工資太低了實際五六千,勉強號稱七八千又拿不出證明。
再看下一位,沒說男女,我們按照TA來稱呼,也是北京,投遞了3.5個月。
TA面試了50家,倒推則投遞了25000份簡歷的樣子,但是貌似TA應該拿到至少10個Offer的,而TA才拿到了3家,哪裡出了問題?
大家看群中我分析過。
好了,以上這麼多海投案例,大家記住,我並不是鼓勵你無序無腦狂投。你不要只看數量不看質量。以上案例儘管每個都有待商榷,但他們獲得Offer、解決失業問題,是完全不在話下的。
其實,某次你跳槽,再怎麼還投,超過1萬份簡歷這樣一個投遞量(每天投遞100份*100天=10000),就完全可以找到當下你能找到的最合適甚至工資最高的工作了。
以上兩位就是不服,一個說資本家會算計,一個說自己不會運用倒逼法。這都是沒找到點子上。
跟相親和找對象一樣,女孩都想找高富帥,男孩都想找美女,其實你能找到的高富帥的程度、美女的上限,是確定的,只是你不知道。
也有方法驗證,大家看下圖我的描述部分。
我們說,這個人生,什麼時候你開始務實了,這是你落入人間、接地氣的開始。國內的家庭喜歡培養巨嬰,加上後來的獨生子女時代,普通人家的男孩女孩大多會有自己是富二代的錯覺,配合書本名人故事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太子和公主思維,會導致畢業時理論和實際的巨大錯位。
但是,此刻你已經畢業了,還懂得海投,又有了實踐,我希望你能夠實際一點。
此外,海投是把雙刃劍,既要海投,又要適可而止。
如果你有百度搜不到答案的問題,可以進星球提問。我都不收職場徒弟了,星球幾乎是我保留的唯一諮詢窗口。包括微信向我提問的人,每天甚至上百個,來不及回復,基本不看,你別盯著問。
老群友續費券如下。
那種以「我」為主語的問題,就要微信甚至電話、線下等長期諮詢了,因為需要了解你這個人和目前的複雜背景,還要看簡歷、職業感言,這叫做個人一對一諮詢。
微信有連續性,短句子多,每天局勢和你的職場情況都在變化,需要從頭開始去回憶或者了解你這個人的歷史,再看你現在碰到的具體問題,最花時間和腦力。一對一諮詢消耗的是時間、腦力和經驗,精神商品,不退費。
正常的職業夥伴說起來是1年諮詢時間,但主要就是你求職跳槽那前面兩三次的電話語音交流,更主要是從求職前到求職中再到轉正的全程陪伴,而不是個全年的實物商品。你可以職場蛙後臺回復「微店」進去大致看下詳情。
當下中國的所有諮詢,幾乎都是事前諮詢,我這是為數不多的事後諮詢。區別在於,用到職業規劃方面來,事前諮詢叫做性格測試,事後諮詢叫做解決問題。但我時間不夠,本身做自媒體的,別搞成諮詢了。對我了解不夠的讀者,看下這裡《幽哥具體什麼時候退休?退休後還會做職場指導嗎?》。
如下職場蛙一對一諮詢導師介紹: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白鶴,擅長問題分析、國企跳民企、求職和跳槽、買房置業等領域,所在區域上海及長三角,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白鶴」即可。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Mark,美國留學及工作經歷,500強美資企業就業,兼職商務英語老師,擅長簡歷修改和外企求職和工作,所在區域廣深及珠三角,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mark」即可。文章見《如何寫出一份優秀的英文簡歷?》。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喵喵喵,女導師,網際網路大廠產品經理,所在區域北京及陝西,擅長應屆生求職和畢業1-5年內的職場和求職跳槽問題解答,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喵喵喵」即可。文章見《職場蛙第一位女導師:如何改行做產品經理?》。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八神,幽哥十年來的職場首席弟子,職位廠長,擅長外企面試、製造業運營、管理藝術、人生選擇、副業和財務自由,所在區域上海蘇州和山西甘肅,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八神」即可。文章見《遇到重大的人生挫折時,怎麼辦?》《年底了,公司「不講武德」,該怎麼辦?》。
職場蛙一對一職業諮詢導師,禪師,幽哥八年來悉心相傳的職場徒弟,外企主管,擅長考研、在職碩士學位提升、工科生求職、新媒體副業開拓、社群運營等,所在區域上海和安徽,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禪師」即可。文章見《如何提升學歷?》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和文,幽哥七年來悉心相傳的職場徒弟,擅長城市選擇、廣告行業策劃、市場營銷以及求職技巧,所在區域廣深和湖南,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和」或者「和師兄」即可。文章見《一個領悟,少走五年彎路》。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少俠,擅長體制內外互跳、復員軍人求職、公考,所在區域浙江,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少俠」即可。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靈芝,女導師,擅長婚戀和感情諮詢、家務處理、同學同事糾紛和矛盾協調,所在區域武漢和華中,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靈芝」即可。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樂樂,擅長高效投簡歷、職場向上和向下管理,熟悉上海本地仲裁流程、勞動法諮詢、寫作編輯指導、辦公軟體、電腦硬體問題解答、戀愛輔導、興趣愛好培養、精通子女如何填報學校志願、懂得上海風土人情,能給予外地人在上海生活方面的人文關懷。所在區域上海,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樂樂」,可得樂師兄微信。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自由貓,擅長成家立業、子女教育和父母養老諮詢,尤其家庭理財和保險規劃,所在區域東莞、廣深,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貓」,可得貓師兄微信。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劉總,擅長質量管理、製造業行業研究、名牌大學在職研究生&MBA擇校、碩士博士論文指點,了解新冠肺炎確診和治療全程,所在區域上海、遼寧、山東、廣深,見《《群友逆襲100人》之第一例》,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劉總」即可聯繫。
職業指導一對一諮詢導師,錦鯉,女導師,目前就職於一線網際網路大廠,擅長數據分析、產品經理、財務、金融等崗位技能和求職技巧,有傳統行業跳網際網路公司、轉行換崗及面試BAT、tiktok、Amazon等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的經驗,所在區域長三角。職場蛙公眾號後臺回復「錦鯉」即可聯繫。
以上一對一,都是收費諮詢,正常諮詢費是我的1/8-1/2之間,即2-9千,當然每個諮詢者情況不一樣,諮詢費也都可以具體協商,但是不退費。他們任意一人的諮詢,是找我一對一指導的前提,當然屆時需要補足價差。
我新媒體分享經驗以來,並沒有出書,主要是這部《中國職場寶典5.0(2021年初版)》,600多篇文章。我也擔心哪天下架,大家關注下我的倆小號如下。
最後,我總共倆視頻課程,《主業跳槽》和《副業開拓》,最近幾天優惠。
你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直接進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