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的叛逆,尊重是唯一的法寶!

2020-09-21 半支粉筆

叛逆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滿腔心事,對於他們來說重要的事情,可能在父母眼中看來很幼稚,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不願意與父母交流這些事情。這讓很多父母頭疼!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束手無策。這個時候,做父母的要引導孩子交流溝通,設身處地把孩子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感受他們的心情,讓他們知道你很重視他所煩惱的事,並沒有嘲笑或看不起。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尊重,尊重孩子,能讓孩子擁有歸屬感,孩子才會願意跟你交流,才會覺得父母把自己當做大人,當做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了,他就會樂於接受,願意敞開心扉,和你溝通。這個時候,不用父母提醒,孩子也會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變得懂事禮貌,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他會以大人的角度來嚴格要求自己。

  • 尊重孩子,就是要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的能力。

小時候當他們摔倒時,相信他們自己能站起來;當他們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時,相信他們能自己解決。當他們做得不夠好時,我們要尊重,不要嘲笑,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

尊重孩子,也要尊重孩子的權利,雖然他們不能做所有大人能做的事情,但是他們和我們享有同等的權利,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穿什麼吃什麼,也可以決定自己開心接受還是憤怒拒絕。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不能當做家長的專屬品。

當然,尊重孩子,不是百般嬌慣孩子,溺愛孩子。而是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不能事事依賴父母,很小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做家務,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做錯事自己承受後果等等。

當看到孩子摔倒以後,中國和美國的母親們處理這件事情截然不同。中國的母親們會很快的扶起孩子,然後看看孩子摔得怎麼樣。如果孩子哭了,大人們會用各種辦法來逗孩子,或者踩踩地,對著絆倒孩子的地方,跺上幾腳,意思是你這個大壞蛋,把孩子給絆倒了,接著對孩子說:「好了,不要哭了,我已經打了它了,幫你報了仇。」

而美國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倒以後,因為疼痛,孩子也嚎啕大哭,並轉過臉來看她,她不是馬上跑上前去扶起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她對孩子說:「勇敢些,自己爬起來。」孩子雖然疼痛,但是看到沒有人前來助他,只有忍著痛,自己慢慢地爬了起來。當孩子爬起來後,母親會伸出大拇指誇獎孩子,一股勁地說:「孩子,你是好樣的」凡事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承擔,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 尊重孩子,還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尊重規則。

換位思考,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就先要尊重別人,不亂發脾氣,不蠻橫無理,不任性胡鬧。學會文明禮貌,守信守時。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不加管教,現在許多無法無天的熊孩子,就是缺少父母的管教,父母的縱容嬌慣,造就孩子的胡作非為,目中無人。

有一個小男孩,在附近一所培訓學校上暑期補習班,上學路上撿到一個像「鑽頭一樣的東西」開始劃停放在路邊的車。男孩說,劃車並沒有什麼目的,就是為了好玩,他一路走一路劃,當劃到第9輛車時,被坐在車內的奔馳車主發現。小男孩11歲,總共劃傷了9輛車,最便宜的轎車也價值10萬元左右,最貴的車是一輛全球限量只有999臺的奔馳卡爾森,價值300萬人民幣。

西安某小區發生了這樣令人膽戰心驚的一幕:兩名「熊孩子」在32層高的天台朝樓下扔磚頭。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當業主和保安好不容易將「罪魁禍首」抓獲後,家長卻輕描淡寫地表示:反正又沒砸到人,你們幹嘛嚇著孩子。

這些熊孩子的背後,肯定缺少父母的管教,讓孩子知道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 同時,還要讓孩子尊重規則,給孩子底線教育。

讓孩子懂得敬畏,知道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在學校要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在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在家裡要尊老愛幼,懂禮儀,知廉恥。小孩子一張白紙,父母在這張潔白的紙上,是揮毫潑墨藝術創作,還是不負責任胡亂塗鴉,決定孩子的一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教育不了你老師教育,老師教育不了就社會教育,社會教育不了你,就是公安局、法院教育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對待孩子青春期叛逆?教你不打不罵;教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我一個朋友總是跟我抱怨,弄得身心疲憊,一邊是高強高壓的工作,一邊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工作生活都搞得烏煙瘴氣,白天工作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心裡總是在想著怎麼處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事情,他回憶的說起,孩子小時候都比較聽話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上了初中以後,就感覺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非常叛逆,聽不進父母的教導,還染上了很多惡習,抽菸,打架,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 面對孩子早戀,家長一定要理性對待,尊重孩子,巧妙化解!
    早戀是往往是學生的初戀,是一件正常而美好的事情,家長不要武斷而獨斷的組織學生,而是應該平心靜氣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感情觀、幫助孩子了解早戀是一朵過早開放的花朵,認識清楚早戀對他們的影響。家長不可以打罵孩子甚至鬧到學校人盡皆知。
  •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叛逆?
    孩子長大後,父母就要採取雙向溝通的試驗,把角色轉換過來,當孩子的傾聽者,聽聽孩子心裡的想法,包括對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從不斷的溝通中總會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法。4、換角色對待: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對方的難處,自然就不會有怨恨的態度,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溝通中關係自然就比較融洽。
  •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在現實生活中,向劉星這樣隔三差五就搗蛋的孩子也十分常見,在父母眼中這大概就是一個「叛逆孩子」,而且是從小到大就這麼能折騰人。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雖然都是叛逆,但是對於不同時期的叛逆是有不同的管理方法。那麼家長們又是否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大概是在什麼時候,有幾個時期呢?
  • 怎樣對待孩子的「叛逆」?13歲寶媽做法堪比「教科書」,值得學習
    那就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微地關注孩子的成長,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在必要的時候能給孩子指引方向,理解和幫助孩子順利地渡過難關,可能很多父母都在經歷孩子的叛逆期,覺得孩子經常不聽話,很叛逆,於是很多父母經常在人前人後抱怨自己的孩子,這樣給孩子潑冷水,或者採取強制的手段去壓制,,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作為父母,應該及時的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時候,也要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愛心
  • 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孩子的方法。每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和模式不同,孩子的性格也完全不同。也許有的孩子,在家長溝通交流一兩次以後就會有明顯的改變;有的孩子,無論你使出什麼招數,他就是軟硬不吃,永遠是一副你奈我何的樣子。
  • "互相尊重"解決孩子發脾氣的制勝法寶
    懲罰— 「父母沒有做到尊重孩子」被孩子激怒的父母,會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通過簡單粗暴的懲罰方式來解決,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道理。而懲罰其實是對孩子的極大不尊重,這會讓孩子壓制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將會對孩子的身體及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害,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或者逃避的情緒。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叛逆不是天生的,孩子叛逆的背後是你沒「讀懂」他
    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學會理解孩子,不要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而是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的原因。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沒有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
  • 家長這3種行為,容易使孩子變得叛逆,孩子叛逆應該如何教育?
    通常孩子在一定時期都會表現出叛逆,性子倔強,不聽家長的話,有的則成為了熊孩子,到處搗亂,這成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大難題。家長下班回到家要是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把這些情緒推向孩子,對孩子釋放自己的不滿。孩子如果平白無故地被父母這般對待,心理肯定會非常委屈,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叛逆內向。
  • 家裡有叛逆暴躁的孩子,如何才能他溫順懂事?
    孩子總是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叛逆這麼嚴重,怎樣才能讓孩子溫順懂事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一,尊重對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尊重孩子非常重要。我們要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來對待,不能總認為他是一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從出生就對外界有敏感的反應,到了三歲左右,已經完全能夠感知別人對他的態度。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孩子種種的不聽話,叛逆,其實都是對父母不恰當的教育和錯誤溝通的反饋。孩子叛逆,往往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而不止是孩子。看見,是改變的開始。心理學有研究,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這一點,孩子的生命力就會得不到釋放和引導,會走向兩個方向: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只有看見孩子叛逆背後的動機,才能給予合適的幫助與引導。理解,是打開孩子內心的通道。
  •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
    叛逆和不叛逆都是成長過程許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並對周遭事物都傾向於批判態度,尤其是對父母。這些表象常被認為是叛逆的表現。趙梓屹介紹說,叛逆並不只是一種情緒,孩子的「叛逆」也並不是只發生在青春期。
  • 孩子人生中的三次「叛逆」?
    進入青春期,「叛逆」兩個字猶如洪水猛獸,令父母不知該如何應對。什麼是「叛逆」?我經常告訴家長大家口中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而已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叛逆」所謂的「叛逆」,只是成長的一個標誌。
  • 孩子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我經歷過上千個關於孩子「叛逆」的個案,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最近,一篇描寫少年尋找自己的文章讓我深受感動。
  • 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這麼叛逆!怎麼辦?怕,沒有用啊!我得想招對付他啊!我得想辦法幫助他減少青春期叛逆行為啊!我得趕緊為我們倆的情感帳戶增加儲蓄啊......那麼,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表現的那麼明顯?青春期,由於身體生理髮育的特點和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是孩子長大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無法跨越,也是孩子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必須經歷的階段,通常會持續6年。
  • 教育丨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叛逆,而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逆反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 學會應對孩子叛逆,是父母自我提升的必修課
    作為爸爸,他以身作則、包容孩子的缺點、挖掘孩子的優點、尊重孩子的意願與想法。他說: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候,他不願被別人知道,往大了說,尊重隱私權,往小了說,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麼能學會尊重別人呢?
  • 青春期孩子叛逆怎麼辦?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才能解決教育的困惑
    導讀:如果說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場拔河比賽,那麼青春期叛逆,就是孩子突然扔掉麻繩,躺在地上大哭大鬧的情緒釋放。為什麼一進入青春期,大多數孩子都會變得叛逆起來?有些父母反覆責怪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卻不知道孩子的叛逆和質疑,恰恰是孩子成長的表現。10歲以下的孩子之所以好管教,是因為孩子的見識少、閱歷淺,思想意識和情緒性格還沒有初步建立起來,因而對於父母的喜怒好惡,其實並沒有自己的見解看法,也就談不上質疑、反對和叛逆。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這位家長的做法,真的是全國統一
    主要原因只有這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沒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孩子的叛逆多是源於不恰當的引導教育方式,把孩子一步步推上叛逆之路。孩子的叛逆,離不開家長的「不尊重、不理解」打著「一切為孩子好」的目的,總是去強迫和安排孩子的人生,並且不允許孩子做出任何反抗的行為。媽媽希望孩子能多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不是小小年紀貪圖玩樂,但在孩子看來「我只是學習累了想放鬆一下都不行,媽媽一點都不理解我,也不尊重我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