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國軍上將,為何晚年落魄到開餐館?

2020-12-18 壯哥平天下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國軍將領,此人名叫龐炳勳。

龐炳勳是河北省新縣人,曾在清軍中當過兵,後來離開清軍,回老家做起了生意。1920年,龐炳勳認識了同盟會成員孫嶽,後加入了同盟會。龐炳勳加入同盟會後,被送進了東北測量學校學習,畢業後即擔任測量官。在這之後,龐炳勳歷任保衛團隊長、第十五混成旅副官長等。二次直奉戰爭中,龐炳勳給予直系軍閥致命一擊,戰後所部編入孫嶽的國民三軍,龐炳勳擔任第二混成旅旅長。北伐時期,龐炳勳投靠馮玉祥,擔任十二軍軍長。1928年,奉軍與第二集團軍展開激戰,在這一場戰鬥中,龐炳勳的部隊駐防於平漢線以西,在他的指揮下,後將奉軍擊潰。這一戰之後,由於表現出色,龐炳勳一躍成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中原大戰之後,龐炳勳投靠蔣介石,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抗戰爆發後,龐炳勳擔任第四預備軍總司令,在徐州會戰中,他又擔任第三軍團軍團長。在趕赴徐州戰場之前,龐炳勳對李宗仁說道:「為國效力,萬死不辭!請長官放心,我這次絕不再保存實力,一定同敵人血戰到底!」在這一戰中,龐炳勳部始終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令板垣師團十分惱火。當時戰區司令參謀長徐祖貽認為板垣師團來勢洶洶,第三軍團應該後撤。但是,龐炳勳卻堅持不後退。在這之後,在軍民的配合下,板垣師團的多次進攻都被中國軍隊打了回去。不久之後,張自忠率領五十九軍支援龐炳勳部,在兩軍協同下,板垣師團一路倉皇敗退,潰不成軍。戰後,龐炳勳也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

在1943年,日軍集結三個師團的兵力,向八路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龐炳勳時任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此時他已經受到蔣介石的密令,要求他「反共第一」。同年四月,龐炳勳的二十四集團軍總部被日軍合圍,龐炳勳與孫殿英一起投降了日本,成為了令人可恥的漢奸。此後,龐炳勳先後擔任偽軍第五方面軍總司令、開封綏靖主任等。抗戰勝利後,龐炳勳再也沒有掌過兵權。建國後,龐炳勳逃到了臺灣。龐炳勳為了生計,還開了一家餐館,當上了餐館的老闆。一名國軍戰將,晚年卻成為了餐館老闆,實在是讓人不勝唏噓。

相關焦點

  • 民國人人唾棄的大總統,晚年落魄寧喝稀粥也不賣國,被追封一級上將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大總統曹錕,雖然身居高位但被世人唾棄,晚年清貧落魄,死後卻被追封為陸軍一級上將,他這大起大落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呢? 這位昔日的軍閥首領、民國總統的晚年生活的確過的十分清貧,每日靠清粥維持生活,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他雖然早年間在軍閥混戰中用盡各種手段爭權奪勢,但那些歸根結底是中華民族的家事
  • 他是國軍三大參謀長之一,逃到臺灣被要求返回,晚年在臺北開飯店
    有一個人是國軍的三大參謀長之一,逃到臺灣又被要求返回,晚年他在臺北開過飯店。此人的名字叫盛文,湖南省長沙人,是胡宗南手下的一位高級將領。 當時,作為國軍西北地區最高指揮機關的參謀長,盛文與衛立煌的參謀長郭寄嶠、杜聿明的參謀長趙家驤,合稱國軍「三大參謀長」。1949年胡宗南將盛文調任第三軍軍長,把老參謀長羅列調回,希望挽回局勢。
  • 國軍五虎上將排行版,誰稱的上是真正的戰神
    應該說國軍中也有很多棟梁之材,為國家民族獨立特別是抵禦日本侵略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老蔣時期評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五人。暫且不論五虎上將是如何出籠的,各自的戰功如何,先按資歷做下排位再論貢獻大小。被稱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是劉峙,年紀最大,資歷最老。
  • 國軍上將胡宗南來到臺灣生活悽慘,感慨道:當年應該自殺的!
    今天潮河君跟談談國軍一級上將胡宗南,他善於常言觀色,毫不誇張地說蔣介石的所有生活習慣他都知道,加上他跟蔣介石是老鄉的這層關係,所以他當時可是在蔣介石面前的大紅人。但是來到臺灣後的胡宗南生活並不是很如意,曾經對身邊的人說的:「我應該在哪裡自殺的?」
  • 國軍歷史上的五大「五虎上將」是哪幾個?他娶了蔣夫人的乾女兒
    國軍歷史上的五大「五虎上將」是哪幾個?他娶了蔣夫人的乾女兒在數百萬國軍中,戰將如雲,良將千員。其中五人一般被公認為「五虎上將」,五人被認為是「五大猛將」。顧祝同率師與周蔭人軍巧於周旋,變被動為主動,避開周軍主力,出敵不意,直搗守備虛弱的司令部,開革命軍戰史上實施敵後遷回作戰獲勝的先例。蔣介石特電令獎勉。鬆口大捷顧祝同升任師長。3.衛立煌陸軍二級上將,國軍「五虎上將」之一,最高軍職: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
  • 國軍將官多如牛毛,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只是個騎兵上校?
    又  以上校軍銜幹了一年中將的活,與國軍將官多如牛毛的印象確實相去甚遠,這又是為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國軍的軍銜制度說起。    不僅中低級軍官多如牛毛,就連上將這樣的高級別軍官也多到到數不清,將官越來越不值錢,連老蔣自己也看不下去了。1933年,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一次紀念周上,他說:  我們軍隊裡階級的升遷,實在太容易了。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銜只是上校?
    國軍的軍銜制度是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才慢慢制定的,內容基本上照抄日軍。不僅中低級軍官多如牛毛,就連上將這樣的高級別軍官也多到到數不清,將官越來越泛濫,越來越不值錢,連老蔣自己也看不下去了。1933年,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一次紀念周上,他說:我們軍隊裡階級的升遷,實在太容易了。
  • 國軍中遊擊戰第一高手,人送外號「金門王」,退回臺灣過得如何?
    之前我們介紹到國民黨軍隊中的王牌軍團第12兵團,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黃維兵團,其實當時為了國軍第12兵團兵團司令的人選,國軍內部確實是有著許多的不同成見,其中當時第一人選並非是黃維,而是另外一個國民黨戰將。
  • 早年誤入國軍軍營、晚年慘遭槍殺身亡的開國中將譚甫仁
    譚甫仁將軍戎馬一生,為中國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晚年卻被亡命之徒槍殺,不禁令人嘆息。 譚甫仁出生於1910年,家鄉是廣東省仁化縣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卻省吃儉用,讓譚甫仁讀書。1926年譚甫仁高小畢業時,正值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開始,仁化地區工農運動蓬勃興起,他遂投身家鄉革命鬥爭,任區農民協會秘書,負責宣傳工作。
  • 解放戰爭中,國軍軍官都穿呢子大衣,為何傅作義穿的是粗布軍裝?
    在解放戰爭中,國軍的裝備比我軍有優勢,主要原因是自抗戰中後期美國被日本拉進太平洋戰爭後,出於戰爭需要和國民政府結成了盟友,無償提供給我國大量軍事和戰略物資。按理來說,傅作義的官職是非常高的,軍銜更是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從在國軍中的地位來說,解放戰爭期間敢說比他高的恐怕不會超過兩隻手的手指頭。那為什麼一般的旅長、團長都能穿的呢子大衣、黑色軍靴,傅作義卻沒有穿呢?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一級上將都是哪10個人?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軍銜,最高檔是特級上將,僅設一人,肩章掛五顆星;而僅次於特級上將的就是一級上將軍銜了,即四星上將。由於嚴格限額,大陸時期國府一共授出17個一級上將軍銜。而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將領中的一級上將僅存10個人(不含死後追授、已故和臺灣時期授予的),分別是誰呢?總結起來就兩條:不是中央軍頂級大佬,就是一流地方軍閥。
  • 國軍大潰敗,劉峙為何不敢去臺灣?他幹的這些事老蔣一件都不能忍
    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那些國軍大佬們都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 然而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是老蔣的心腹愛將,為老蔣立過不少戰功,但在國軍大潰敗的時候卻沒敢去臺灣,而是先去香港,後又去了印尼。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位列老蔣五虎上將之首的劉峙。
  • 這位國軍營長埋下地雷,幹掉日軍師團長,自己到晚年才得知這件事
    這位國軍營長埋下地雷,幹掉日軍師團長,自己到晚年才得知這件事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很多日軍高級將領都死在戰場上。酒井直次是個狂熱的好戰派,被派到中國戰場後他表現十分積極,每次戰鬥中都充當「先鋒」,因此日本國內把酒井直次打造成了一個榜樣,具有很高的人氣。因此,在酒井直次戰死後,給日軍的整體士氣打來了巨大的打擊。
  •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陳誠】最擅長爭權奪利,圈子文化總代表 引言: 近代史上,有很多非常強大的軍閥集團,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蔣介石打造的黃埔系集團。
  • 開國上將黃永勝,晚年判刑入獄,因何事寫信給主席?
    說起開國上將黃永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這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充滿傳奇色彩。在革命年代,黃永勝是一位戰無不勝的驍將,參加過湘贛邊秋收起義、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幾十年的戰火洗禮,讓黃永勝從普通戰士逐漸成長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將領。
  • 法海飾演者乾德門逝世,曾落魄到開計程車維持生計!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老演員,卻曾經因為演戲掙不到錢,而去做苦力開計程車維持生計。有臺灣媒體報導,因為十幾年前乾爸的資源不多因此演戲也不多,加上自己的父母病情惡化急需用錢,而自己的兒子也不爭氣需要花錢,為此演戲多年的乾爸開起了計程車,辛苦賺錢來償還欠下的十萬多元債務。沒想到,辛苦一輩子的乾爸晚年時的生活居然如此落魄。
  • 1949年廣州解放時,12萬國軍為何一槍不開?洪學智揭開其中原因
    隨著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國民黨軍隊呈現出了一片潰敗之勢,不久後南京便實現了解放,一時間國軍也只得紛紛南撤。到了1949年10月,人民解放軍開赴到了廣東省境內,而解放廣州,便成為了解放軍的首要任務。當時駐守廣州的國軍將領是抗日名將餘漢謀,當時他手下的國軍總共有十多萬人,而他收到的命令也只有一條,鞏固粵北,守住廣州。不過當解放軍第四兵團和第十五兵團出現在粵北時,餘漢謀的駐粵大軍便開始紛紛難逃。等到了十月中旬,解放軍的兩個師出現在廣州境內時,國民黨軍隊又不戰而退放棄廣州,從而廣州實現了解放。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7.東方隆美爾----孫立人,1900-1990,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後在臺灣晉升為二級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新一軍軍長。9.抗戰中最早捐軀疆場的副軍長----佟麟閣,1892-1937,河北,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抗戰中曾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10.抗日愛國將領----趙登禹,1898-1937,山東,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抗戰中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師長,毛澤東曾稱南宛犧牲的佟麟閣和趙登禹是「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在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民間流行一句俗語「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
    國軍的軍銜制度是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才慢慢制定的,內容基本上照抄日軍。不僅中低級軍官多如牛毛,就連上將這樣的高級別軍官也多到到數不清,將官越來越泛濫,越來越不值錢,連老蔣自己也看不下去了。1933年,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一次紀念周上,他說:我們軍隊裡階級的升遷,實在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