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中國人看的《英語發展史》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2014年全國高考剛剛結束,但關於高考英語改革的爭論並沒有就此停歇。

    「30多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語言變革』,但很多外語教學中的問題需要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黨委書記張勇先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們對語言變革的認識問題。」

    張勇先1998年開始為研究生講授「英語發展史」這門課程。近日,他在多年英文講義基礎上編纂的中文版《英語發展史》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全書約為56萬字,講述了英語的起源、英語的特點、英語的發展演變歷史以及英語對漢語的影響,內容涵蓋語言學、文學、詞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領域。

    「前些年,國內英語教學的主要導向是純語言,學生對英語的語言文化特點以及社會文化背景了解不夠。事實上,對這兩點有良好把握,才能在語言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張勇先說。

    北京大學教授胡壯麟認為,這是一本有分量的專著,也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據張勇先介紹,此前中國人用中文寫成的英語語言歷史只有兩本,第一本是1983年出版的《英語簡史》(秦秀白著),第二本是1999年出版的《英語史》(李賦寧著)。  

    「這是給中國人寫的英語發展史。」張勇先說。在英語發展變化的每一階段,他都在書中補充增加了同時期漢語發展史上的名人名著以及主要事件,幫助讀者建立時間坐標,發現語言演變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以及語言發展的規律。如,當「English」這個詞出現時,中國已經是詩歌繁榮的晚唐時期。

    華南理工大學英語教授秦秀白認為,《英語發展史》將「語言」和「文化」融為一體,揭示了「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管軌」這一樸素的道理。這一研究視角不僅為中國人學習和撰寫英語史著作開闢了新的途徑,也為廣義的文化語言學研究提供了實證依據。

    為了讓學習英語的中學生也能看懂,張勇先還在書中增加了大量例句和故事:如,英語中的「casino(賭場)」這個單詞就受了中國閩南話的影響,當年到美國舊金山淘金的福建人和廣東人,晚飯後常聚在一起玩賭博遊戲,他們用方言吆喝一聲「開始啦——」,發音恰如「casino」;英國小說中著名的「東方邪惡天才」傅滿洲,名字取自義和團「扶清滅洋」口號;「horde(部落)」這個英語單詞其實是中國城市鄂爾多斯的音譯,當年隨著蒙古大軍西侵,於16世紀輾轉進入英語世界。

    「了解英語的歷史有助於了解我們自己的語言。」張勇先說,「英語為什麼成為國際語言,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英語的開放性。英語中的外來詞很多。」

    近年來,不少人擔心英語的影響會讓漢語喪失純潔性。2012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因為在附錄和正文中增加了CEO、ADSL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而引起爭議。100位學者聯名寫信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反對「文化入侵」。「其激烈程度不亞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那場持續一百多年的『英語外來詞爭論』,只不過當時『入侵』英語的是拉丁語。」

    張勇先認為:「不要過分擔心漢語的純潔性喪失。你買手機SIM卡,非說買個『身份識別模塊』嗎?醫生給病人看病做CT,非說做個『計算機斷層掃描』嗎?語言的互融、變格、簡化在所難免。」他舉例說,中國人經常使用的「馬路」一詞,其實就是英語「馬卡丹路」的簡稱,馬卡丹是19世紀英國新型公路的設計師。

    在張勇先看來,鴉片戰爭以來,因為缺乏文化自信心,人們對語言變革的認識遠遠不足、亦缺乏創見。「很多中國文化特有的東西,如『麻花』,用英語怎麼說?自己的東西要敢於命名——粉條就是『fentiao』,包子就是『baozi』,粽子就是『zongzi』。韓國人堅持用『soju(燒酒)』這個詞,它2008年被韋氏詞典認可並收錄其中。中國人向外賓介紹白酒時,極少能自信地說出『baijiu』這個詞。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能文化畏縮。」

相關焦點

  • 看視頻•辨人物——《英語發展史》中的31位名人
    不過,在一定程度上,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要想學好英語,就應該了解英語的特點;要想了解英語的特點,就需要知道英語發展的歷史;要想了解英語發展的歷史,就應該通曉其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英語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早在第一篇微文《兩分鐘英語簡史》中就有過介紹,本篇微文則以介紹英語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歷史人物為主。
  • 英語發展史:英語發展的三個階段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英語發展史:英語發展的三個階段 2015-10-21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張勇先教授撰寫《英語發展史》一書在京首發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首先致辭,她向張勇先教授表示熱烈祝賀,並談及她對張教授工作、治學的嚴謹態度印象深刻,伊校長高度讚揚了《英語發展史》一書的學術價值和廣博視野,認為這不僅是一本英語史專著
  • 成語,是所有中國人的默契——《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
    一米陽光童書館編輯的這套《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是《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的姊妹篇。承接著之前的風格,《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把成語故事融入到寓教於樂的遊戲中,這些遊戲不僅能開發孩子的邏輯思維,同時,其內容又不脫離成語的主題,不知不覺間,孩子就理解了所學的成語,真是特別棒的一套書籍。2.
  • 中國人英語學習變遷史:清末曾被視為救國工具
    幾乎一夜之間,全國多地開始「拿英語開刀」。  英語在國內何時掀起學習熱潮?國人在學習英語中又有哪些變化?梳理國人的「英語學習史」,講述一門語言在他鄉的經歷。  從1982年的1月開始,每到晚6點20分,北京、上海,許多城市中的院落裡就響徹著地道倫敦口音的英語對話。那是人們跟著電視裡播放的英語教學片《跟我學》(Follow Me)在學英語。「這讓長期學習語法英語、說口號英語的中國人體會到了一種顛覆性的英語學習方式,也為國內的學英語熱添了一把火。」
  • 從鬼話到人話,趣談中國人的英文學習史!
    NO.1英語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英語來到中國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中國開始慢慢興起學英語,還要倒回到十九世紀的中葉,當時,廣州是中國第一個開埠的城市,有著五口通商之稱,和老外貿易來往多,自然廣州成為中國人從實用角度開始學習英語的最早地方,但是基礎教育的學校裡還沒有引進。
  • 好書推薦 | 第一本中國人用英語寫給中國翻譯專業學生用的技術寫作教材
    圖書名稱: 英語技術寫作精要
  • 瑞典電視臺稱中國人不懂幽默 他們教授都看不下去
    (原標題:瑞典電視臺詭辯稱中國人不懂幽默,連他們的教授都看不下去了)
  • 驚呆:原來這才是中國人英語學習的變遷史!
    但是,我們的英語學習變遷史,大家又都知道嗎?視頻在此,不到5分鐘,還沒看過的盆友趕緊看下來源:網易教育論壇上世紀20年代,中國教育界出現了學習西方教育的熱潮。翻譯西文、向西方學習之勢蔚然成風,英語教學開始初具規模。
  • 中國人吃糖路上的辛酸史
    因為他們要想吃點兒甜的,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風物簡史」欄目強勢回歸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中國人吃糖路上的辛酸史▼1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此時,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是一個新的問題:蜂蜜和果實不易儲存2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從經濟學發展史看學習經濟學的意義
    工作十年以後,當我再次想學一學經濟學時,考慮再三,我沒有像以前一樣直接從經濟學的專著開始讀,而是選擇了一本《經濟思想史》,作者是Harry Landreth, David C. Colander,由周文翻譯,我讀的是第四版。全書529頁,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讀完,發現做了正確的選擇。
  • 《英語發展史》紀錄片
    英語最初的發展無非是說英語的人徵服了其他語言的人,所以當時的語言版圖跟政治版圖是吻合的,但這個基本上是指口語的發展。書面英語替代拉丁文卻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Alfred發現懂拉丁文的宗教人士太少,於是決定把拉丁文教義全部翻譯成普通大眾能夠讀懂的英文,這才促進了書面英語的推廣。後來諾曼人的統治導致英文成了次於拉丁文和法語的第三語言。
  • 中國人是如何玩出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的?看充滿智慧中國科技發明
    【百道編按】近日,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貪玩的中國人——寫給孩子的中國科學史》,作者為老多,本書屬於貪玩的人類系列。本書講述了中國古代科學和科學家的故事,重現那些充滿智慧光芒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與創造的輝煌事件。
  •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圖)
    老祖宗的英語書這樣讀在書中,畫了1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這些注音都是用漢字代替音標。一些近代史研究專家則表示,漢字注音學英語的現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漢字標註讀音 清朝人學英語「自揣摩之」  七八年前,成都市民堯先生從重慶的舊書市場淘回一堆舊書,其中一本沒有封面的繁體字書籍引發了他的興趣。「繁體字下面還有英語字母。」 堯先生告訴記者,這本書共有四五十頁,從左往右翻,開始的幾頁裡面有「鹹豐十年」(1860年)的字樣。
  •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 原標題:   老祖宗的英語書  這樣讀  在書中,畫了1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這些注音都是用漢字代替音標。
  • 起源與發展—英語的歷史
    相信大家都學過英語,從小學、初中再到大學,甚至工作、深造,有十幾年的時間都在與英語打交道。對於中國人來說,學英語總是那麼難,正如外國人學漢語那麼難。今天就帶你詳細地深入了解一下英語的歷史。所以,英語的歷史相當之久,現在是世界上使用較廣泛的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發展時期可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早期日耳曼人移民到英格蘭,統治了凱爾特語民族,英語從他們的語言中繼承變化而來。
  • 在日本到處都是漢字,為什麼中國人都看不懂?
    在日本到處都是漢字,為什麼中國人都看不懂?文|關關說史在世界上推廣最多的語言,肯定就是英語了,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其殖民地區,甚至達到了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這也就使得在那些地方的人民在被殖民的那段時間裡都需要學習英語。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在我國周圍的其他一些國家裡,他們是至今都還保留著漢字,但是她們卻是自願保留著漢字和學習的,就比如韓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
  • 押韻100行:寫給音樂考研生的西方音樂史Freestyle
    寫在前面:11月5日完成西方美術史100行押韻總結,11月10日完成中國美術史100行押韻總結。
  • 《非正式會談》:中國人與奈及利亞人對飆英語
    而在本期節目中,這兩個人卻因為「說英語」槓上了。當楊迪遇上錢多多,這樣的爆笑日常會如何上演?­  對楊迪來說,學英語這件事可謂「一路辛酸」。不僅老師帶有濃厚的川音,自己在學習英語的路上也困難重重。為了方便記憶,楊迪會用漢語諧音輔助背誦,自創迪氏英語:「用鼓的摸你代替Good morning。」他也曾通過聯想記憶法來學習,如:導遊就是見鬼的!
  • 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在全球啥段位?看完這個視頻:對不起祖國是我拖後腿了
    從長遠發展看,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學好英語可以更好地與世界交流。被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一門語言,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它代表的是一種思想,它代表的是另一個世界。」 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早年李笑來因為英語好常常翻閱facebook,偶然間看到國外朋友分享了比特幣,他覺得很有意思便開始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