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鬼話到人話,趣談中國人的英文學習史!

2020-12-17 劉老師談天說地

21世紀是地球村的世紀,是國際化的世紀,隨著21世紀初中國加入WTO,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我們對於外語的學習越來越重視!

地球村時代

英語成為中小學生的在校學習課程已經幾十個年頭了,英語教學也是經歷各種改革得最多的,學院派,江湖派都弄的沸沸揚揚,因為它畢竟是一門外語,學習它的目的不是單一的考試,而是聽說讀寫甚至是譯,全方面的綜合能力。單單就英語教學而言,它收到過的社會抨擊實在是太多,曾經的「啞巴英語」四個字讓多少人開始自省,讓多少人開始反思我們的教學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下面,筆者將和大家分享一下國人學習英文的歷史以及英文在我們國家的發展!歡迎大家點擊上方藍色圖標關注並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NO.1英語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

英語來到中國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中國開始慢慢興起學英語,還要倒回到十九世紀的中葉,當時,廣州是中國第一個開埠的城市,有著五口通商之稱,和老外貿易來往多,自然廣州成為中國人從實用角度開始學習英語的最早地方,但是基礎教育的學校裡還沒有引進。

廣州開埠

廣州市面上當時就出現了一本英語」教科書」,叫做《鬼話》,首先看這個名字,就看出出書的人和買書的人不打算把英語教好學好,事實上也是如此,《鬼話》教中國人學習英語只不過是一種簡陋粗淺,而且注音(不是音標,是漢字諧音)的英語詞彙入門書。例如:把today 注為「土地」,把man注為「曼」,把morning注為「貓迎」……

一些年以後,隨著英語在中國的發展和少部分人中的流行,第二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定格在了上海,十九世紀後期,上海出現了一本,可以說中國英語教科書史上,最早的英語900句的會話書——書名叫《無師自通英語錄》。與《鬼話》只以單詞為核心的內容相比,此書以譯成漢語的英文句子為核心,出現了句子中心論!美中不足的是,那時候還沒有音標系統,此書中仍採用漢語的字詞來標註英文的讀音。例如: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book? 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賣妮切普特兒絲阿雷兒因祭司布克」。除此以外,上海灘獨特的氛圍使英文發展成了以通俗的、朗朗上口、又像打油詩一樣押韻的竹枝詞為載體的不乏趣味的「洋涇浜」英語,其影響之深遠,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能見到"洋涇浜"英語的影子。初學英語,或者是對英語拼讀語音不太敏感的學習者,都會下意識地用漢字來給生單詞注音,舉個現實教學中的例子我所帶班上的一位六年級學生就用"史必克"來注音"speak ".

NO.2 中國人英語學習方法的演變

縱觀咱們的英語習得史,以上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階段可以稱作為英語學習的「啟蒙期」。一直以來,咱們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方法特點基本可以總結如下:

(1)完全以字(單詞)為中心,捨本逐末。相當簡略;

(2)完全以我們的中式漢文化的實際環境來強迫英文適應我們的語言習慣,思維習慣,換言之,就是我們再用「字本位」學習英文。

漸漸地,到了清朝末年,大學在19世紀20世紀交替之時,

國人有了第一部漢語語法書《馬氏文通》,來系統地解釋古漢語的文言文中的語言規律。借用英文grammar的諧音,當時被稱之為「葛郎瑪」,而且使國人茅塞頓開地感受到漢語文言文也有語言「規律」可循!從此我們有了總結語言規律的東西——語法,那這一划時代的書籍對我們的英語學習起到了什麼樣的推動作用呢?它讓我們從「字本位」變而為強調「語法」,學習者的注意力不再僅僅是單個的詞,而是轉向到英文詞與詞之間的「構成關係」上,人們開始重視完整的句子,並努力理解其結構所產生的意義。對於那時還處於「啟蒙期」的英文學習者而言,這無疑這是一次大革命。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人學習英文的方法似乎停滯了前進更新的腳步,從此以後,還是停留在這個兩個方面,要麼強調「詞本位」,絞盡腦汁地背單詞,更有甚至拿著牛津 朗文詞典瘋狂地背,以為背下來數以萬計的詞彙就等於掌握了英文;另一方面在強調「句本位」,各種「800句」,「500句」,帶著噱頭的商人們在市場上興風作浪,不知道哪裡弄來的一些「金句」,讓學習者以為把這些句子倒背如流,就能徵服英文,乃至全世界。這樣的發展狀況,帶來的積極影響很明顯——中國人的英語學習熱情幾十年從未減退,而負面影響也是令人尷尬——國人的真正英語交流能力似乎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英語學習任重道遠,語言是人類交流溝通的工具;學習語言要遵循科學的規律,劍走偏鋒,囫圇吞棗,結果可想而知;目前我們學習英文的目的一般是考試或者交流或者翻譯,目的導向不同,學習方法也不同;在後面的文章中,筆者會陸續分享一些扎紮實實的英文學習方法,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趣讀】清朝人150多年前就使用中文標註英文讀音,原來中國人剛開始都是這麼學英語的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
  • 鬼扯,銷售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誰鬼話
    銷售需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誰鬼話」嗎?消費者首先是人,不是鬼,搞清楚好嗎?對顧客說鬼話的銷售員才是鬼,即使是鬼,也會被人話感化,今天有個幹銷售培訓的老師跟我聊起銷售,我問他,銷售最高境界是什麼?>鬼話贏一次,人話一世,我始終認為:營銷的最高境界叫實在,銷售的最大功能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比如:幫助顧客選擇到物有所值的產品,把每一個用戶當成朋友一樣用心對待,
  • 邱志紅 | 「鬼話」東來:「紅毛番話」類早期英語詞彙書考析
    從「鬼話」到「番話」:早期來華西人筆下的「紅毛番話」   明清以降,雖然封建王朝施行閉關政策,厲行海禁,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傳教士仍繼續尋求各種可能來華傳教,與此同時,隨著中外通商貿易的迅速發展,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英、法等國的商人也先後來到中國的廣州等地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來華西人在傳教與經商的過程中,開始了與中國人的接觸與交流。
  •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任何一個人,只要生活在現代社會,就應該具有「嘴勤」這種基本功,明白什麼是「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做到見什麼人上什麼菜,大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條、見人說人話先尊重後磨合。自己工作上的領導,必定有某些過人之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精彩的過去和驕人的業績。當然,任何一位領導都不可能事事正確。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 2015年02月16日 16:34 來源:澎湃新聞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為廣府人
  • 成都: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原來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俗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為何這麼說?蘊含古人的智慧
    今天要說的便是俗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生活中會說話的人更受人們的歡迎。會說話的人,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見到什麼樣的人,說什麼話,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這個意思。我們每一天都要通過說話來與人交流。說話的方式會給我們的人際關係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為無論在家庭中還是職場中,說話都是我們與人溝通的不可缺少的渠道。
  • 該說人話還是鬼話,決定於對方是人還是鬼!(句句精闢)
    我們常講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相信有相當的人把這句話作為人生哲學而在指導著自己的言行。在與人溝通中真的不必太在意對方是人是鬼,面對執念的人,你更無須用自己的執念去對抗他,讓他聽懂你的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的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即要講人話(真善美的話)也要講鬼話(假惡醜的話)。不學鬼話也沒什麼不好,選擇什麼樣的活法是個人自由,更需要勇氣。當今是一個講鬼話走遍天下,不講鬼話寸步難行的天下。改變有鬼的環境難,改變自己很容易。很多人認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高情商八面玲瓏。
  •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清朝人用漢字標註讀音學英語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150多年前的中國人是這樣學英語單詞的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圖)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原來150多年前的中國人是這樣學英語的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寫給中國人看的《英語發展史》
    近日,他在多年英文講義基礎上編纂的中文版《英語發展史》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全書約為56萬字,講述了英語的起源、英語的特點、英語的發展演變歷史以及英語對漢語的影響,內容涵蓋語言學、文學、詞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領域。    「前些年,國內英語教學的主要導向是純語言,學生對英語的語言文化特點以及社會文化背景了解不夠。事實上,對這兩點有良好把握,才能在語言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安倍晉三要走東條老路 日本史作假是「騙人的鬼話」
    本文中,九十高齡的著名史學家史式先生以史為證,詳述日本侵華野心由來之久,二戰時期所謂「一億玉碎」的口號都是騙人的鬼話。安倍政府走上今天倒行逆施之路並不意外。   i態度:你贊成將安倍列入「不受歡迎的人」黑名單嗎?
  • 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很有我當年的風韻啊!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
  • 鑑藏:漢字標註讀音 清朝人學英語「自揣摩之」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 學習英語趣談
    學習英語趣談清靈書香2018-05-13 英語中稱呼中國為China,大凡人名、地名、國家名,第一個字母都是大寫,句首的第一個字母亦是大寫,如果是短語,則另當別論。如Japan 日本,Europe 歐洲,Mary 瑪麗等。後來,我在字典中無意間又翻出了一個china,只是此china非彼China,譯為瓷器。
  • 中國人趣談日語學習方法,零基礎入門技巧,快速進階
    英文會變得很奇怪,就是這個道理;反之,外來語對於英文本來就不怎麼樣的東方人來說,倒是沒啥差別。不過這對於想學日文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會「聽攏無」,但是你可以將聽不懂的字或話先抄在紙上,再去查字典或是問老師,多聽就會漸入佳境了,而且還可以順便糾正自已的發音。不敢下問中國人常有個毛病,就是在公共場合之下,聽不懂也不敢舉手發問。聽不懂就聽不懂,你一定要抱著非問個水落石出才罷休的精神去學習,不然的話那真是白白浪費你繳出去的錢。
  • 基督聖言,能影響人的話語有三種,鬼話,人話和
    凡是聽到的人都對牧羊人的話感到,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銘記在心,反覆思量。牧羊人回去了一路光榮讚美天主,因為他們所見所聞的正如天使所說的一樣。滿了八天,孩子受了割禮,取名耶穌。第一種,來自撒旦的語言,俗稱鬼話,惡語,它有足夠的能力使人迷失自己,跌入萬丈深淵,又黑又冷又滑濘,讓你有想爬出去都難的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