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為始,助力戰疫」。疫情期間美知園家庭教育通過網際網路在線課程的形式開展科普活動,為家庭賦能,傳遞正能量!
第十八天的科普活動,我們採用美知園家庭教育朱春峰老師直播科普,方院長第二天直播專業解讀的方式進行。既照顧到廣大的網友,為大家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困惑解答,也繼續為專業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者賦能,傳授指導家長解決問題的內功心法。
朱春峰老師結合自己學習家庭教育的經歷,告訴直播間家長朋友們,家庭教育是真實的生活,學得會、做得到。朱老師說,學習家庭教育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感受到學習家庭教育給家庭帶來的幸福感,很感謝方院長對自己的指導,也希望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幫助更多方家庭。
直播間家長們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朱老師以啟發式的引導提問與大家進行互動。
直播間問題一:三歲孩子看到玩具就要買,怎麼辦?
朱老師分享說,自己家女兒敬寶以前也是看到玩具就要買,不給買就鬧,哭著一直要,自己也沒辦法。後來請教了方院長之後,這種情況開始轉變。原來孩子哭鬧著要玩具,是在表達想要家人一起陪著玩,背後隱藏的需求是家人的陪伴。如果父母全情投入地陪伴孩子玩玩具,孩子對玩具的依賴反而會小。因此,這個問題要考慮的不是孩子看到玩具要買怎麼辦,而是父母如何陪伴孩子玩玩具。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面對孩子要買玩具的情形,父母要首先滿足孩子當下要買玩具的這個情緒,告訴孩子:「好的,爸爸知道了。」然後,在陪伴孩子玩的過程中,全情投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親密感和安全感。
直播間問題二:十歲的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孩子不愛寫作業,幾乎是每一個家長頭疼的問題。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父母覺得孩子不愛寫作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總盯著孩子。
十歲的孩子,處於勤奮對自卑的心理發展階段。孩子是願意學習的,孩子有自己安排好學習的能力。現實是,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給孩子制定各種條條框框,限制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父母需要覺察自己在孩子寫作業方面的角色。孩子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情感的需求。父母給孩子充足的愛就好了。
朱老師還分享道,看別人的故事也是很好的學習方式,自己碰到的育兒困惑別人也碰到過,學習別人好的方法,規避別人犯過的錯誤,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育兒過程中的問題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但是背後隱藏的是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不了解孩子,不懂得科學陪伴孩子的方法。為了幫助更多家長懂孩子,學會陪伴,我們在每次直播之後會就當天的問題進行專業解讀,既為廣大家長提供落地實操的方法,也為專業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者賦能,從專業的視角解讀孩子的一言一行。
專業解讀問題:
3歲孩子看到玩具就要買?
6歲男孩說話有點嗲、好哭,怎麼辦?
19歲男孩在學校被欺負,父母也總是管他,怎麼辦?
6歲孩子不聽大人話,三四歲時沒教育好,不合適就哭鬧,該怎麼教育?
「以家為始,助力戰疫」。美知園的使命是打通家庭生態,共建美好家園。疫情面前,我們更要守護好自己的小家,陪伴大家一起共建美好家園。我們用十八年的專業沉澱,助力家長了解孩子,學會陪伴,高質量度過宅家生活。美知園也將繼續通過在線直播互動的方式,為家庭賦能,一起為孩子創造健康美好的家庭環境,傳遞溫暖。
明晚直播繼續,如果你有育兒困惑,歡迎在直播間互動留言。每日直播間,我們溫暖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