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一個夏天,我去姐姐家玩,在小區樓下大門口就聽見了大聲怒吼的聲音,於是我加快了腳步一聽才知道是我的姐姐在吼我的小外甥,我加快了腳步走到姐姐家一問才知道是因為8歲的小外甥龍龍做作業總是磨嘰,非要他媽媽威脅或真的動武才起到效果。
我想龍龍平時雖然貪玩,但不至於為了寫作業這個事情搞的每次都在家裡咆哮如雷吧!於是我制止了他們的爭吵,並跟姐姐說:&34;
因為我也想知道原因?想知道到小外甥怎麼寫作業磨嘰啦?
第二天我去了姐姐家,龍龍不像平時看到我那麼開心。不知道他是怕做作業,還是怕我批評他。我看他的變化之後我心裡有了想法,我決定我不提做作業的事兒,但我時刻關注他的動向。他在家裡這裡看看,那裡摸摸,一會還玩玩自己的玩具,始終也不提自己要寫作業的事。
我想了一下,我趁他玩的開心時問他一句:「喂,龍龍啊!我到你們家來幹嘛來著?」
他一愣,遲疑著回答:&34;
我拍拍額頭,故作醒悟狀:&34;。
他拿來作業,我翻看了幾頁,不停地慨嘆:&34;不可以」。
我問:「為什麼呀!」
他說:&34;哦,你還知道這是你的作業,那為什麼要媽媽罰你才做呢?」
我接著問:&34;
我說:「那好,那你自己說,今天要多久把作業寫完?」
可能是因為我沒有批評他,他心情很好說:&34;並用鬧鐘設定了時間。「如果你早點寫完,我們就再出去玩玩。但作業一定是要好看工整錯誤少才可以,所以作業一定要認真完成。」
他開始做了,還挺認真。
我故意大聲說,龍龍寫作業了,你們小點聲,不要打擾他。很快他就把作業寫完了,然後大聲的叫我,小姨我作業寫完咯。我去一看,發現作業確實寫完了而且完成的還不錯。但有幾個字寫得不好,我就這樣說:&34;
他咯咯笑,馬上就把字改了。修改好後,我說這麼認真的小孩真是不錯,就是招人喜歡。我摸了摸他的頭表揚了他。他跐溜一下跑出去準備玩,我發現他的鉛筆和書都沒收,讓他回來把自己的作業和筆整理好,放進書包裡。並要求他要養成這樣好的習慣。
最後,我特意讓他媽媽看作業,誰說我們不愛做作業?你看龍龍寫的多好啊!他媽媽開心地笑了說作業確實做得很好。
吃過晚飯我跟姐姐聊了一下:
從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猜出孩子的心理狀態,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去了你家,我一直不提寫作業的事,在他玩的時候我突然問他一句:&34;讓他幫你回答,這時顯得他記憶好,他幫助你想起來了重要的事情。他不會覺得是我們要求他做去什麼,反而覺得是他幫助我們,這時孩子的內心是快樂的,他會更加樂意去行動。
不是所有的磨嘰都是故意的,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嘰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旁邊人在說什麼,旁邊的人玩什麼就會讓他忘記自己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檯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儘量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學習。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裡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談,聲音儘量小一些,或者在一個隔音比較好的房間裡,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幹擾。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放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要去看一看他是不是又在玩,或者是在一旁幫孩子檢查作業,一發現錯誤,就說你這道題做錯了,也不顧孩子正在寫其他作業。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無法專心寫作業。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你相信他能夠很好很快的完成作業,並且放手讓他獨立完成作業。
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有利於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業。在孩子使用鬧鐘前,有些孩子做作業的速度相當慢,總是一會兒喝水,一會兒玩橡皮,有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用鬧鐘會讓孩子有緊迫感,這樣他自己會加快寫作業的速度,效率就會變高。同時,孩子在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孩子做事情磨嘰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這時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想一想,發現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時,就表揚。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積極動機,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較為看重來自外界的承認或認同,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那麼磨嘰,父母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是必須的。如果父母能經常對孩子說:
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另外,為了使孩子更有動力,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大人的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34;。
用鼓勵和獎賞來&34;孩子做事,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