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網友問我「孩子只愛閱讀,不愛寫作業,怎麼辦?」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說我,我小的時候,最愛看書,不愛寫作業,所以文科成績特別棒,理科成績比較差。現在做老師,愛講課,愛看書,就是不愛寫教案,所以課講的好,教案檢查出問題。個人覺得各有利弊,但是,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長必須做正面的引導,不然就會得不償失。
一、熱愛閱讀,有個性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特別喜歡看書,每天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了看書上,那個時候經常把數學作業丟給同桌做,然後自己看連環畫和故事書。不過小學的內容很簡單,而且因為我熱愛閱讀,理解能力強,所以數學、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
初中我更加肆無忌憚地看小說和各種雜誌,《青年文摘》、《讀者》、《人民日報》等,每次只要老師講的內容我不感興趣,我就會拿出自己的「閒書」,旁若無人地閱讀起來。因為把時間花在了閱讀上,我根本沒有時間做數學題,導致我的數學成績很差。
有一次上數學課,我在下面看小說,被數學老師批評了一頓,還把我的書沒收了,讓我承諾好好學習,不看閒書,但是我依舊看,因為看的書多,我的寫作能力還是不錯的。
上高中不交數學作業成慣性,我是一個寧願不交作業被批評,也不會去照抄別人作業的人,那個時候我再不像初中一樣,看一些言情小說,而是看一些有營養的大作家的作品。
上大學的時候,我更是把自己的閒暇時間都泡在了圖書館裡,看了很多關於文學、哲學、政治學、歷史學、旅遊學等各個領域的書籍。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人民教師,但是我依舊喜歡閱讀,不喜歡寫教案,或許讀者會覺得小編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其實並不是,我備課特別踏實認真,而且每天都讀很多書,與我的學生分享,學生的成績也很不錯。
二、木桶效應,不偏廢
如果想題主說的「孩子因為愛閱讀而經常忘記寫作業而挨揍。」我覺得這樣就和我一樣了,表面是不寫作業,後果是造成理科成績差。
我們都知道理科的學習和文科不一樣,理科必須寫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而且還要有大量的題海戰術,也就是說必須動手做題,不能只是用眼睛去閱讀。
如果長期以往會造成偏科,我們知道偏科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如果偏科就意味著基本和好大學無緣。
三、權衡利弊,有實效
必須讓孩子清醒地認識到,愛閱讀是好習慣,但是不愛寫作業是壞習慣,必須揚長僻短,不可偏廢。
鼓勵孩子堅持閱讀的同時,讓孩子明確意識到必須把閱讀和動手能力結合起來,讓孩子既在閱讀中收穫知識帶來的喜悅,又讓孩子明確作為一個學生必須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和每一門功課,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把每一門學科都學好,才能讓自己的閱讀的好習慣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服務,不然熱愛閱讀就只能變成一個興趣,如果通過學好其他學科,考一個好大學,然後成為一名文化工作者,那麼以後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閱讀。
結語:讓閱讀為我們服務,但不為任何東西所累,在很好地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功課的前提下,去閱讀課外書,才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學習成績優異,又有見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