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臺灣首府臺北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為美食之都。確實,臺北是全島最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但是很多美食都來自於臺灣最古老的城市——臺南。這裡的廚房都臨時搭建的,便宜的食物,尤其是海鮮是美食之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6日為大家推薦的臺南19道美味佳餚一定會讓你看著流口水的。
擔仔麵
這道美食對臺灣美食文化的重要性就跟李小龍對中國功夫的重要性一樣大。它以油麵為主料,搭配肉鬆和鮮蝦,加以少量麵湯而成。
擔仔麵的意思就是「行商的扁擔面」,它在1895年由一位漁民洪芋頭髮明,當時他常常挑著竹扁擔在臺南市水仙宮廟前叫賣麵食以維持生計。
洪芋頭的遺產的是兩家由其家人創辦的商店,其中,「度小月」成為了全臺灣最著名的連鎖餐館之一。同時,「洪芋頭擔仔麵」被認為是當地最地道的。
度小月:臺南中西區中正路101號。
洪芋頭擔仔麵:臺南中西區西門路二段273號。
滷肉飯
這種滷肉飯將燉了幾小時的肉放在米飯上,再灑上一點香菜,肥肉塊也可以很美味。
滷麵
滷麵是一種鹽水湯麵,在濃玉米澱粉的肉湯中,配以木耳片、蛋清和豬肉煮成。
粽子
這是全國各地端午節的主食,也是常見的早餐。但是據說臺南的粽子口感更好,它耐嚼、多汁。有肉粽和菜粽兩種選擇,搭配甜醬和花生碎屑食用最好。
蚵仔煎
蚵仔煎材料有紅薯澱粉、牡蠣、蛋和生菜,也加了些豆芽碎末,最後裹在一層甜紅糖醬內。
「古堡蚵仔煎」建立於1958年,其老闆稱是他們的祖先發明了這一著名美味。
古堡蚵仔煎:臺南安平區效忠街85號。
豆花
臺灣的豆花頂上覆有一層甜醬,通常搭配有紅糖、綠豆和芋頭,夏季還有碎冰。 「安平涼粉」的豆花是比較有名的。另一個店名叫「修安扁擔豆花」,一開始它是刨冰店,後來變成了豆花店。
安平涼粉:臺南安平區安北路433號。
修安扁擔豆花:臺南中西區國華街三段西門路157號。
豬蹄飯
豬蹄在芳香的大豆藥草湯中滷製後,放在一大勺米飯上,美味可口的豬蹄飯就完成了。有些店會配上紅燒豆腐、雞蛋和很多竹筍等。
肉圓
肉圓是一種粘性半透明丸子,其超Q的口感讓人們讚不絕口。這種巨型餃子主要材料是豬肉、香菇和竹筍,配有甜粘汁,有些店會加點香菜配色。
四十年老店「武廟肉圓」,門口一直排著長龍。
武廟肉圓:臺南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5號。
白木薯奶茶
臺灣發明了波霸奶茶,不過其詳細發源地還有待考究。有人說起源於臺中的春水堂茶館,也有人堅持說它來自臺南。
臺南的競爭者是「翰林茶館」,由茶葉專家塗宗和建立於1986年。塗宗和一開始使用的是白木薯,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泡沫奶茶常常指珍珠奶茶。
翰林茶館:臺南中西區赤崁裡民族路二段313號。
遮目魚
遮目魚是臺灣最流行的食材,流行到安平區都有自己的賣遮目魚冰棍的博物館。 「赤坎擔仔麵」有搭配著少量柑橘的無骨煎魚賣,同時也有遮目魚丸湯。
赤坎擔仔麵:臺南中西區民族路二段180號。
馬鮫魚
馬鮫魚是臺南很流行的魚,任何市場都可以買到。這種魚的高峰季節是夏末到秋初。嘗試馬鮫魚最常見也是最好的方式是與檸檬一起煎炒。
鴨湯鍋
肉湯中有豬骨、大蒜、幹炒鰈魚等,而白菜會一直煮到溶解在湯中。鴨肉先是水煮、水滷,然後在肉湯中炭火慢燉三小時,同時會加入更多食材。
八寶刨冰湯
刨冰是臺灣十分流行的甜點,雖然其形式各異,但是臺南有家店是傳統風味,真正的有「八寶」,包括湯圓、紅豆、綠豆和花生。在冬季,一碗熱騰騰的甜肉湯尤其美味。
鱔魚面
雖然鱔魚面在整個島嶼都可以找到,但是在南方尤其有名。大部分飯店都使用養殖鱔魚。它們都是分開烹製翻炒的,這樣可以讓外層鬆脆。使用黑醋和醬油調味後,就放進肉湯與麵條和木耳一起烹煮。
火雞飯
手撕火雞拌飯從來沒有如此美味。這種家禽會如此鮮嫩美味,得益於幾小時的精心烹製。米飯都注入了火機油汁。
「肉伯火雞肉飯」已有70年歷史,每碗價格不到7元。
肉伯火雞肉飯:臺南中西區公園路12號之2。
棺材板
發明於20世紀40年代,棺材板是臺灣人與西方麵包碗對抗的東西。這道美食是用一片超厚吐司包著海鮮大雜燴、豬肉、蘑菇、豌豆和胡蘿蔔製成。它因其狀如棺材而得名。
「安平貴記」的棺材板以其鬆脆可口聞名,當然也有一口一個的迷你版。
安平貴記美食文化館:臺南安平區延平街93號。
蝦卷
這是臺灣與日本天婦羅叫板的聲音,只不過蝦卷裡的蝦是包在豆腐墊內的,而且裡面裝滿了青蔥等香料,然後油炸。
最著名的店叫做「周氏蝦卷」,創立於1965年。
周氏蝦卷(老店):臺南安平區安平路125號。
碗糕
當地將鹹八寶粥稱為「窪桂」,即碗糕,其中混合了鴨蛋蛋黃、香菇、豬肉和蝦。這種八寶粥是用米漿製成,配以醬油和香油使其呈現出一種淡淡的棕色。
魷魚湯
魷魚湯是臺南常見的配菜。雖然隨處可見,但還是有些比較有特色的。
「浮水花枝羹」的魷魚湯覆有一層碎遮目魚和麵粉,配了一小戳香菜和竹筍絲調味。
浮水花枝羹:臺南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