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2020-12-15 站長之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學慧網最新資訊

 > 

正文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思想和思維模式的轉變,給予了女性越來越大的表演舞臺。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職場,因為女性所具備的亮麗的外表、親切的笑容以及柔和但不失力量的領導力等特質而在各個不同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甚至是在公司中出任關鍵職位,獨當一面。

不可否認,獨立、自信、幹練的職場女性,已經成為了時下社會生活中一道亮麗而不可或缺的風景線。但是風光背後,其實職場女性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女性就業率高達73%的中國,長期的性別歧視下,女性在職場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並且遭遇了許多不公平待遇。譬如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立「僅招收男性」這樣的性別條款把女性擋在門外;還有的用人單位對妊娠期女性員工進行人事調動,排斥、孤立孕期女性員工,逼迫其自動離職。

無法想像,性別竟成原罪。女性不僅因為承擔生育責任而在職場上進退維谷,還因為性別差異而面臨能力不被認可、職業晉升受阻、薪酬距離男性員工收入差距甚遠等問題。儘管社會思想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但是一時間我們仍然無法消除關於性別歧視的固化觀念,意味著女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會遭受不公平待遇。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此前發布的《 2020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預測,按照目前的速度,想要打破這種職場性別歧視至少需要 108 年!

在完全實現性別平等之前,女性應該如何在職場中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如何在職場中實現自己的理想?為幫助職場女性突破職業發展瓶頸,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聯合西安文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特別企劃,邀請學慧網CEO、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高燕作經驗分享,以高燕老師從職場新人到千人公司女CEO的成功職場經驗為例,探討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職業「圍城」,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1.女性如何應對職場性別歧視

女性在職場中之所以會面臨性別歧視,很大原因來源於女性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譬如說生育及照顧家庭,而這些會佔據女性相當一大部分的精力,以致於無法專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儘管高燕老師如今已經是管理千人公司的女CEO,成為成功的職場女性代表,但是在她求職的過程中也同樣遭遇過職場性別歧視,當已婚未育這些條件赤裸裸地呈現在HR眼中,自然會受到一些質疑。在這種情況下,高燕老師表示,一味地使用網傳面試技巧委婉回答問題固然會得到一些機會,但是站在個人角度,她更願意和面試官坦誠以待,不迴避面試中的一些敏感話題,但是也要表明自己對待工作態度,即不管是不是有生育計劃,只要處在工作崗位上,自己必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份工作。當然也許這樣回答可能會讓自己失去一些機會,所以她並不建議所有的人都這麼硬核地去面對HR,需要提前衡量自己選擇的機會有多少。如果我們每一個職場女性都能用非常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應對這個問題,職場上的狀況和格局會逐漸發生變化。

提到自己當初從美國回來後的求職經歷,高老師說「我當時這個情況是在那家企業裡面有一個我自己以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他對於我過往的經驗、資歷、能力,包括人品和職業操守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所以其實是他在公司裡給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書。這樣的話,我的能力、經歷,包括職業操守可能蓋過了我有可能要孩子的這個事情給他們帶來的擔憂。所以最後就如願地加入到了那家公司,最後我的工作成果也證明確實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在求職時,熟人背書會大大提升面試通過的機率,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美國人就非常注重這種熟人的介紹,包括校友這樣的一些關係。建議女性朋友,不管我們曾經在什麼樣的企業工作,做了什麼樣的工作,都應該特別注重打造自己的職場口碑,因為這個口碑會跟我們一輩子。在關鍵時刻,可能熟人的一封推薦信,他給你的一個背書,都能讓你過往經驗中優勢的部分壓過你作為女性的性別劣勢。

2.當女性選擇回歸家庭,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量?

婚姻和事業如何平衡?當女性結婚生子之後,重心很容易傾向家庭那一方,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回歸家庭,當全職主婦,然而這樣的選擇往往會被一些人嗤之以鼻,覺得是在浪費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在高燕老師看來,職業女性和全職主婦並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回歸家庭這件事兒不是在一個理性的分析下面,是被動或被迫做出的決定,就會引發很多後續的問題。有選擇空間時,職業女性是否因為孩子回歸家庭,做全職主婦,需要考量以下 3 個要素。

第一,經濟因素。如果你選擇回歸家庭帶孩子,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損失的工資收入能不能比得過僱傭保姆的費用,如果你損失的收入是遠遠高於那部分的話,很可能你要做另外一個考量,是不是值得?當然了,這個決定既然是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那就意味著它不僅僅是個經濟帳,很多的女性會說「哎~我比較看重我和孩子一直在一起,陪他成長的這樣一個過程」。那我覺得這種選擇是要被尊重的,但是你要承受的一個事情是什麼?當你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時候,你要考慮下一步你還要不要回歸職場?如果你要回歸職場,那你就要給自己要提醒一下,在帶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不要放棄學習,因為現在的社會信息發展的這麼快,各個行業發展的如此之快,我們一不小心就會不進則退。等到你的孩子長大了,你可以回歸職場的時候,你可能發現自己的認知,自己的能力已經過時了,那個時候可能你的選擇空間就會特別特別小。說到這裡,大家可以參考很多學慧網學員案例,他們之中有二胎寶媽,有可能已經快接近退休年齡的阿姨,都會在全職做主婦的過程當中,學了學慧網的營養師課程、健康師課程,可能在一個我們認為都不是一個職場黃金年紀的時候,仍然能夠開啟開啟她的職業第二春,我覺得那就是完全看她在這個過程當中給自己做了哪些充電的準備。

第二,我們也要考量即使在全職做家庭主婦的過程當中,你無暇去學習更多不一樣的知識,那麼你是否能夠把育兒本身就當成一個能力。大家都知道,其實教育這件事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以致於我們經常說其實家長才是最應該持證上崗的工作,因為很多家長都缺乏教育孩子的這個能力。因此,在未來某一天,當你回歸職場的時候,你是否能夠把你育兒的經驗變成一種能力輸出給別人?那樣,也許你可以打開職業上的又一片天地。

最後,如果是在另一半的要求下回歸家庭,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警惕。「我並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就是能力這件事兒,自信這件事兒是任何人都給不了你的,只能靠我們自己去贏得。甚至不管我們的愛人多麼愛我們,他們愛我們其實並不影響我們自己作為一個綜合型的女性,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談吐、氣質、外形上等方面。而且你要知道,如果我們把自己荒廢掉了,不能夠逐漸充實自己,也許有一天這個愛都會變的。」所以,在此特別提醒各位女性,如果你的另一半要求你一定回歸家庭,你自己一定要考量一下他此刻對你的愛是否能夠長遠,你是否應該把自力更生的力量放在自己的身上。

3.企業應該如何給予職場女性一些支持?

作為女性工作的主戰場,企業應該給予職場女性一些有力支撐,讓她們可以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能力。「作為一個企業的CEO,我當然不希望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那些不愉快,能夠在更多的女性的員工身上去來發生。所以其實站在企業的立場,真的可能要去來調整一下我們用人的一個心理,尤其是用女性員工的一個心理。」

中國是女性參與工作率最高的一個國家,現在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說青壯年勞動力的人數佔比實際上在逐步縮小。在這樣一個前提下,請問我們的職場上是否能夠缺少女性生力軍?如果企業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是女性的職業人士我們缺少不了,那麼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我們就必須去擁抱他們,去正視她們要面臨結婚、生子等等這樣一些正常的生理階段,而在這個時候我們給予的不應該是拋棄,而是支持。「 2007 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出差,當時有一個看起來馬上就要生產的同事還在和我們非常開心的交流,後來我就問她什麼時候是預產期,她告訴我說『就是明天』當時我還很慨嘆說這個人第二天就要去醫院生產了,今天還如此投入。」這件事兒也證明,其實女性員工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嬌氣,在現今社會,如果大家都能夠注意科學生養、科學健身,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那麼即使是在懷孕的狀態當中,仍然能夠保持一個不錯的工作產出。

另外,等到懷孕女員工生產過後回歸職場之時,在企業層面能否給予這些女性員工更彈性的工作時間,甚至如果真的有條件的企業,是不是也可以在企業當中設置一個day care中心,方便在重要崗位工作的女性員工既能完成工作還能照顧到孩子。我覺得這些科學化的、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許到現在這個時代,應該成為企業不得不去思考的一個現實。

4.家庭作為女性的背後依賴,應該如何幫助女性實現職業成功?

作為一個家庭來講,不管是否希望女性全職回歸家庭,都希望大家能夠給予女性更多情感、心理上的一些支持。比如說如果她真的全職回歸家庭,作為另一半,不要認為妻子在看孩子就是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相反這是沒有薪水、沒有人會給她回報和嘉獎的最難的一份工作,而這個過程當中,她們如果還能夠在付出的同時保持一個比較健康的心理狀態,真的是需要家庭給全職媽媽們更多的情感上的正回饋。更甚者說,如果家庭能夠支持全職媽媽在整個帶娃的過程當中,保持學習能力上的與時俱進,那麼不管是對全職媽媽而言還是對整個家庭而言,都會是一個更好的局面。當然,如果你的愛人對你說希望回歸職場時,我也希望你能夠給予她支持和理解。畢竟在如今的這個社會情況下,關於養娃的社會化服務越來越專業,如果你的妻子非常珍愛自己的事業,她的養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經歷,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家裡,你不希望她失落,你希望家庭幸福,你也希望她幸福,那也請你尊重她這樣的選擇。

儘管消除性別歧視任重道遠,但是相信在企業、家庭和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可以打破這種職場上因性別差異而衍生的各種鴻溝,讓女性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專業能力,收穫事業上的「春天」。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不可否認,獨立、自信、幹練的職場女性,已經成為了時下社會生活中一道亮麗而不可或缺的風景線。但是風光背後,其實職場女性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女性就業率高達73%的中國,長期的性別歧視下,女性在職場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並且遭遇了許多不公平待遇。
  •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關注新職業發展,推出「多元青年」視頻欄目
    從2019年4月起,國家相關部門已發布三批共38個不斷突破社會想像的新職業。在新知識、新科技、新技能浪潮下,職業結構正發生深刻調整,新職業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聚焦新職業發展趨勢,推出「多元青年」視頻欄目,採訪備受關注的熱門職業人才,探索新職業發展路徑。
  • 李佳琦談職業性別歧視:在職業面前,能力比性別更重要
    李佳琦用行動證明了自己雖然現在從事的職業被很多人議論,但也能做到「口紅一哥」的位置,張偉麗證明女性也可以用重拳展示女性的力量。所以沒有什麼工作是限定性別的,只要我們熱愛這個工作,就能做到最好。女性在職場中容易受到哪些歧視?
  • 智聯招聘:職場女性生存堪憂 「性別歧視」短期難消除
    而事實上,女性還面臨著職業發展過程中的能力被認可、升遷阻礙等問題,更有職業黃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兩難。在這些阻礙女性職業發展的因素中,既有刻板的性別認知、角色定位的偏差,又有女性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以及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支持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 學慧網學員:一舉考取人力資源管理師一級證書,加持職業晉升
    29-40歲的職場女性通常面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工作上正在成為業務骨幹,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同時面臨如何突破,獲得晉升的問題。家庭生活方面,生育、孩子的教育及陪伴、處理家庭瑣事……女性通常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時間、精力,但機會從來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給你喘口氣的機會。
  • 近一半職場人離AI很近,對性別歧視的感受卻分化明顯
    2017年,在界面職場2017年關鍵詞系列報導中,由職場人票選出的十大職場關鍵詞依次是AI、知識付費、共享單車、王者榮耀、性別歧視、95後、杭州、共享辦公、35歲以及樂視。總體而言,職場人對其當前及未來的看法不那麼陽光的有王者榮耀、性別歧視和樂視。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就是當今越來越嚴重的性別對立問題。計劃生育以來,由於獨生女的存在,女性地位有了一些提高,性別意識逐漸覺醒,女權主義也有了些許抬頭的趨勢。女性,作為高等教育中受眾佔比更多、消費市場上的消費主力,但在職場上卻面臨一些隱形天花板。因此關於女性各類英文考試作文中常考察的話題一般涉及女性在家庭、學業和工作組所遇到的問題和歧視。
  • 智聯招聘報告指出:超過81%的女性認為就業存在性別歧視
    >一年一度的"婦女節"又來臨,職場女性群體的就業情況再度受關注。智聯招聘今日發布的《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1%的女性認為就業存在性別歧視,其中22%的女性認為就業中性別歧視現象嚴重,比男性高出近8%。1女性感受到的就業性別歧視更嚴重就業性別歧視成為阻礙女性跨入職場的重要負面因素,其危害性顯而易見。
  • 學慧網盤點:學慧網如何在眾多教育機構中脫穎而出?
    在備受矚目的教育企業評獎環節,學慧網作為國內知名職業教育機構,榮膺「2020年度影響力職業教育品牌」獎,充分顯示了學慧網在職業教育教育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和用戶認可度。,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探討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 勵媖中國:《2019女性、職業與幸福感報告》:中國職場女性已開啟自...
    勵媖中國第三次發布《女性、職業與幸福感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本輪通過收集ToC端問卷並對其數據進行分析,發掘並探討阻礙職場女性「向前一步」的原因。通過討論職業晉升挑戰、職場發展困惑和職場媽媽的實際需求,助力打造更加適合女性發展的職場環境,提升女性職業幸福感,幫助女性突破瓶頸、走向職業巔峰。
  • 職場性別差距擴大,如何看待女性職業差異性
    在職場工作的人,是否也會出現性別差異而存在的不公平呢?這個問題迄今為止在職場中是爭論特別激烈的,觀點也是層出不窮。那女性是否把工作做得跟男性一樣好呢?其實有很多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在工作中沒有什麼重要的差異會影響到績效考核結果。
  • 看迷霧追蹤:事業女性該不該交出撫養權?消除性別歧視還需100年
    據《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職場女性面臨的重要挑戰都與家庭直接相關,而不是與職業相關: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生育造成的職業中斷;家庭責任與另一半的事業。當代女性的困境與出路曾經以為撐起了半邊天的女性,被現實啪啪打臉。事實上,我們依然在各種偏見和歧視的夾縫中生存:對女性司機的偏見,對女性去酒吧的偏見,就業歧視,生育歧視,同工不同酬……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覺醒,承認自己不是超人,無法平衡家庭和工作。
  • 關於職場性別歧視,英文中又有了個說法叫 hepeat
    這都不是什麼讓人開心的詞,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承認有這回事,但這樣的提煉讓我們得以識別一些可能表現得不那麼赤裸裸的偏見和歧視。而且,這事兒不一定發生在男女之間,比如有人根據 hepeat 造了另一個詞 rewhite,說的是非白人員工的點子被白人同事重複後才會得到注意。這種歧視的發生也許比你想像得還要容易。比如 The Conversation 報導過美國的一個研究。
  • 我國適齡女性反就業性別歧視制度設計
    因為19世紀末美國女權運動萌芽,20世紀新女權運動對歐洲影響之大,不言而喻,美英國家較早關注女性職場遭受性別歧視這一難題,兩國無論在理論基礎還是立法理念以及執法經驗都比較成熟。美國於1963年頒行《平權工資法》,(The Federal Equal Pay Act)此法旗幟鮮明提出禁止以性別因素決定勞動者的薪酬差異,男女應同工同酬。
  • 職場遭遇性別歧視,如何正確應對?
    最近人社部出臺了《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該規定再次強調了網絡招聘信息中不得含有性別歧視內容。但估計很多勞動者會認為這類規定在實務中不少用人單位是參與隱形的方式進行操作的,在招聘信息中往往無法看出存在這種情況。
  • 要解決職場性別歧視,在兩性觀念上與時俱進
    #世間有她全陣容# #央視評成都確診女孩信息遭洩露#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 #當代女性承受的語言暴力# 最近關於女性的熱門話題層出不窮,反應女性社會問題的影視作品也備受歡迎,職場中關於女性的話題也是一直都居高不下。
  • 遭遇職場歧視,女性該如何面對自己?
    三月的最後一次更新,是曹玥婷職場線的第二期。北京的春天急管繁弦,已經過了玉蘭和山桃,四月又有芍藥和桐花。不知道你們那裡的春天現在是怎樣的面貌,希望在春天完全過去之前,這一切都能結束。本期劇情承接上一期曹玥婷回憶和領導的爭執,講講那之後發生的故事。
  • 就業性別歧視,難以消除的「社會之痛」
    不可否認,個別行業、職業有性別是否適合之分,但有些單位不考慮行業、職業,不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招聘中依然存在性別歧視行為。 由於「性別歧視」引起的官司糾紛也並不鮮見:2012年6月,女大學生在網投簡歷時,遭遇北京市海澱區新巨人培訓學校「僅限男性」,遂將該校告上法庭;2013年年初,華南師範大學女學生在求職中同樣遇到企業「只招男生」的尷尬,於是向該企業索賠。
  • 現象背後是基於性別歧視的年齡歧視
    中年女演員選擇受限:世界範圍的普遍問題海清所說的問題,是她一個人的職業瓶頸,還是中年女演員的普遍困境?年輕崇拜:背後的隱藏因素是基於性別歧視的年齡歧視《中國婦女報》評論員莫蘭指出,限制中年女演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長期以來針對女性的年齡歧視,即英國學者約翰·伯傑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所揭示的「被觀看」現象:在男權社會的傳統觀念中,男性操縱著凝視權力,女性被定位於被看者的角色,女人的形象是用來討好男人的
  • 算法中的性別歧視,應被看見被糾正
    本版插圖:小麗「如何避免算法中的偏見和歧視」「AI時代,女性如何向前一步」等話題,在剛剛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引起了普遍關注。而算法背後隱藏的「性別歧視」,也作為AI時代的倫理問題之一開始浮現。算法中的性別歧視是如何發生的?虛擬世界的算法偏見首先源於算法決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在他的政治小說《一九八四》中寫到:「誰掌握過去,誰就掌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