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性別差距擴大,如何看待女性職業差異性

2020-12-12 眾妙職場

世界經濟論壇12月17日發布《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報告顯示,男女在教育和衛生/生存領域已接近實現性別平等,比例分別為96.1%和95.7%,而在經濟參與領域,追求性別平等的努力也面臨巨大挑戰:性別比例從2018年的58.1%退步至2019年的57.8%。

在職場工作的人,是否也會出現性別差異而存在的不公平呢?

這個問題迄今為止在職場中是爭論特別激烈的,觀點也是層出不窮。那女性是否把工作做得跟男性一樣好呢?

其實有很多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在工作中沒有什麼重要的差異會影響到績效考核結果。無論女性還是男性在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學習能力、專業技能等等沒有明顯的差異。只是有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女性更遵從於權威,男性更具有驅動力並且對自己的成功預期看得更高更長遠,但是隨著近些年來女性在職場中的比例開始提高,這種差異越來越小。

而在職場中為什麼會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呢?其實主要在生活上的選擇不同。在傳統認識中,女性更偏愛家庭和處理家中日常事務,男性更注重工作。尤其是家裡有學齡前的兒童時,女性就會對工作時間進行合理安排。這樣的女性更喜歡有彈性的工作時間,或者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假期等,她們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平衡。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在常規情況下,無論是缺勤率還是離職率,或者從穩定性來講,兩者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但是企業把一種特殊數據作為參考,認為女性遠高於男性在職場的缺勤率。導致這種結果主要是因為傳統思維造成的,認為女性要更注重家庭責任,無論家裡老人還是小孩,都是女性請假來完成這些事務,導致女性缺勤率升高。當然這種缺勤率存在偏見和時間的局限性。不過在當今的社會,這種局限開始逐漸轉變,一部分男性也開始參與家庭責任中。

不過有很多人認為女性在某些工作中無法勝任,不能成為合格的求職者,就對女性求職者予以排除。比如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舉起重物等工作。

有一個概念是「真實職業資格限定」(BFOQ),講的是允許僱主在特殊行業的職員僱傭時,按照行業要求而依據性別,年齡,宗教信仰,種族等特徵而對僱員進行的篩選。這種篩選是非歧視性的,並受到法律保護。通過剛才的描述可以知道女性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比如懷孕禁止的工作等),在職場上女性也是能參與其中的工作,而不是全部排除,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平等就業的機會。

你是如何看待《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的?歡迎大家討論。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學慧網最新資訊 > 正文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 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譬如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立「僅招收男性」這樣的性別條款把女性擋在門外;還有的用人單位對妊娠期女性員工進行人事調動,排斥、孤立孕期女性員工,逼迫其自動離職。無法想像,性別竟成原罪。女性不僅因為承擔生育責任而在職場上進退維谷,還因為性別差異而面臨能力不被認可、職業晉升受阻、薪酬距離男性員工收入差距甚遠等問題。
  • 2020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刷屏,面對職場困境,女性該何去何從?
    本文2500字,建議閱讀時長5分鐘近日,一篇《2020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在朋友圈刷屏,女性問題再次被提上輿論前沿,報告通過調研數據,得出結論: 女性正從職場慢慢消失,獲取經濟資源的機會也在減少。 為直觀體現,我們摘取報告中的幾組數據:2010年,每100名男性身在職場,同時會有88名女性身在職場。2020年,每100名男性身在職場,同時僅剩83名女性身在職場。2010年,每100個部長級別的崗位中,有13個由女性擔任。
  • 男女收入差距擴大 動畫公司設計師工資待遇如何?
    12月17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徹底消除性別差距所需的時間縮短為99.5年,比起2018年的108年略有進步,但是,在衛生、教育、職場和政治等領域,男性和女性難以在有生之年實現性別平等。
  • 勵媖中國:《2019女性、職業與幸福感報告》:中國職場女性已開啟自...
    報告背景 ǀ中國職場女性「向前一步」的挑戰女性由於性別及生育等因素,在職場中面臨眾多無法避免的發展阻礙,這些客觀或非客觀的阻礙限制著她們選擇更高級別、更具挑戰的職場角色。
  • 智聯招聘:職場女性生存堪憂 「性別歧視」短期難消除
    而事實上,女性還面臨著職業發展過程中的能力被認可、升遷阻礙等問題,更有職業黃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兩難。在這些阻礙女性職業發展的因素中,既有刻板的性別認知、角色定位的偏差,又有女性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以及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支持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 中國職場男女收入存在明顯差距 平均相差2200元
    《2019中國女性職場調查報告》發布金羊網訊 記者周聰報導:隨著《都挺好》《歡樂頌》等影視劇熱播,類似「蘇明玉」「安迪」一樣的女領導、女強人貌似層出不窮,她們身著套裝、腳踩「恨天高」,笑傲職場……但是,在現實中,情況又是如何呢?
  • 如何看待延長產假一事,對職場女性來說是好消息嗎
    ·作者:壹點壹社會眼·聲明:原創文章,抄襲,洗稿必究如何看待延長產假一事,對職場女性來說是好消息嗎?生育好像就是要女性更多貢獻,更多付出,所以還是希望更多的女性多點子宮道德,自己腦子長好,職場中做好準備,資金也準備再生比較好。休完產假回到職場,有些上司或者領導會認為要多把放到家庭中,去撫育孩子,職場競爭力下降,可能收入就會下降,雖然不是直接降你工資這麼明顯,但是別人都加工資了,只有你沒加,這一系列操作,會導致的很多後果都是只能職場女性自己承擔,職場競爭力下降。
  • 李佳琦談職業性別歧視:在職業面前,能力比性別更重要
    比如,護士或者幼師在大家印象裡就應該是女生的工作,如果男生做這樣的職業,會被大家帶有色眼鏡看他。其實在職業面前,能力比性別更加的重要。李佳琦用行動證明了自己雖然現在從事的職業被很多人議論,但也能做到「口紅一哥」的位置,張偉麗證明女性也可以用重拳展示女性的力量。所以沒有什麼工作是限定性別的,只要我們熱愛這個工作,就能做到最好。女性在職場中容易受到哪些歧視?
  • 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之際,智聯招聘繼續聯合寶寶樹發布《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本次調研共回收有效樣本65956份,全面呈現性別平等的現狀、存在的挑戰以及不同群體做出的努力,旨在幫助女性順利跨越職業發展障礙,推動女性職業生涯快速發展,進而推動社會逐步實現性別平等。
  • 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出爐 女性收入低於男性17%
    調查報告得出多項重要結論,職場女性整體薪酬低於男性17%,收入差距迅速拉近;女性領導力被普遍認可,但女性領導者依然鳳毛麟角;「職業性別」不平衡,男性多在技術崗,女性多在職能崗。  兩性月收入差異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男性都分配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而近年來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也是薪酬差距逐漸縮小的原因之一,從本次受訪者的學歷分布來看,本科以上的學歷人群中女性佔比超過男性,整體看職場女性普遍呈現「高知」的特徵。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就是當今越來越嚴重的性別對立問題。計劃生育以來,由於獨生女的存在,女性地位有了一些提高,性別意識逐漸覺醒,女權主義也有了些許抬頭的趨勢。女性,作為高等教育中受眾佔比更多、消費市場上的消費主力,但在職場上卻面臨一些隱形天花板。因此關於女性各類英文考試作文中常考察的話題一般涉及女性在家庭、學業和工作組所遇到的問題和歧視。
  • 2018年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35.9%的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為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無形中放棄了更大範圍的工作機會選擇。女性對通勤因素的重視既是出於時間成本的考慮,更是方便顧及家庭的權衡。●22%: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更低的薪酬凸顯了性別職業選擇的分化,更是女性進階管理層的不足。
  • 《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揭開職場女性生育...
    2020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寶寶樹聯合智聯招聘共同發布《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全面呈現了女性職場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旨在發揮其在廣大家庭用戶尤其年輕媽媽群體的品牌號召力,呼籲關注與幫助中國女性自我成長、推動女性職業發展,進而推動社會逐步實現性別平等。
  • 吳振華 | 縮小農村居民教育性別差距:更關注文化資本還是經濟和社會資本?
    吳愈曉(2012)研究認為,父親的職業地位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低,教育性別差距越大;教育層次越低,升學機會的性別差距越大; Huang(2013)研究認為,家庭資產增加顯著提高父母教育背景向 男孩的傳遞性。範靜波(2016) 研究認為,家庭資本因素在不同性別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上存在差 異,對男性後代的支持力度要高於女性後代。
  • 麥肯錫:2018職場女性比例仍然較低且進展停滯不前 不公平現象依舊...
    女性也在積極進取。30多年來,她們獲得的學士學位比男性還要多。她們要求和男性一樣的晉升和工資談判。與傳統觀點相反的是,她們和男性在工作崗位上的比例應該是一樣的。現在公司需要採取更果斷的行動。首先,要像對待商業優先事項一樣對待性別多樣性,從設定目標到讓領導人對結果負責。它要求在招聘和晉升方面縮小性別差距,尤其是在女性最容易被忽視的初期階段。
  • 職場女性,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女人,你的職場優勢在哪裡?人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了欲求,就不斷的被各種欲望誘惑著。男人和女人們分別利用各自性別的優劣勢在生活,在獲取。特別是在這個非常現實,功力,競爭壓力都很大的時代,女性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參與社會、參與職場的欲望和能力也越來越強。
  • 領英《中國新興職業報告》顯示,未來女性就業優勢明顯
    今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個部門也於近日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明確規範了包括「不得詢問女性婚育情況、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等容易引發性別就業歧視的行為。
  • 日本職場女性被教「一不做二不休」
    對於不少走入職場的日本女性來說,她們要麼將工作當作尋找「鑽石王老五」的跳板,要麼作為嫁人之前的過渡。為讓女性提高對職業的認識,很多企業正將在職女性組織起來,對她們進行教育和宣講。在一些住宅區的公民館,《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了有關「新職業女性的要素」講座,總結起來,「新職業女性」需要「一不做二不休」。
  • 【大溼說英文】外刊:教育無法解決性別收入差距
    教育無法解決性別收入差距From The Atlantic 1.最近數十年來,女性在牙醫、醫生以及律師這些領域的就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些職業需要一定的教育基礎和研究生訓練。根據一些理論,愈發上升的具有高學歷的女性人數應該能幫助填補性別收入差距。但對這三項職業而言,性別收入差距不僅持續存在,且無法由一些簡單的因素(如工作時長或年紀)解釋的差異在這三種職業上表現得比整個女性群體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