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入園2周就被老師約談,打人、不遵守紀律,但這還真不能怪孩子

2020-09-18 神奇麻麻在哪裡

瓜媽說:


我又被老師談話了!我家那臭小子,太難管了!


剛開學就動手打人;午睡時間自言自語發出聲音、甚至還自顧自唱歌;放學下樓梯三級跳,老師都被他嚇壞了……


這是一周前,小助手跟我吐槽的內容。娃開學才一周,她就被老師談話兩次,用她的話說「心情真是一言難盡」。


▼老師跟小助手的聊天截圖


小助手正在經歷的問題,還真不是個例。最近開學季,後臺超多媽媽有同樣的留言:


▼有的寶寶很活躍上課「愛搗亂」,媽媽盡力引導了,「但是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咋辦啊?」



▼有寶寶遇到衝突就想「動手」,但媽媽知道「其實娃是很暖的孩子,只是在外面就暴脾氣」,說不聽,媽媽就只好不再帶他去人多的地方……(治標不治本)



娃入園後規範行為、遵守紀律都是挺讓大人抓心的事兒,但怎麼教育娃就是不聽,到底該怎麼辦?


01

軟硬兼施都不管用,

這孩子是不是「沒腦子」?


小助手說,開學這一個周家裡親子關係異常緊張。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個問題就是「你中午睡覺了嗎?有沒有發出聲音吵到別人?」


孩子倒是挺誠實,睡著了會說睡了。沒睡著也會坦白「媽媽,我今天有一點點沒忍住發出了聲音。」



小助理聽了雖然生氣,但也不敢大發雷霆。怕教訓得太狠嚇壞孩子,萬一導致他今後不敢說實話、隱瞞實情,反而得不償失。


只好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午休的時候,大家都靜悄悄睡覺。你可以不睡,但不能發出聲音啊!吵到別的同學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你知道嗎?


放學的時候,大家都慢慢走。你3級臺階跳萬一撞到別人呢?萬一樓梯下面有水,滑倒呢?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行為,以後一定、一定不能做了,聽見沒?


孩子一幅「媽媽,我錯了」的小表情,看著很懂事的樣子,小助手沒忍心繼續責怪他。


結果呢第二天一問老師,沒什麼改變!午休依然鬧動靜、放學依然三級跳!



孩子爸可沒那麼多耐心,回來就把孩子「揍」了一頓,還威脅說,「你再不聽話,看我怎麼收拾你!以後玩具什麼的,你都別想要了!」



小助手說,因為這件事,那幾天的親子關係異常緊張。


每天送孩子上學,在校門口道別時,她都拉著臉嚴肅「警告」娃:今天一定要記住啊,不能發出聲音、不能做危險動作,聽見沒?!表現不好,回來你爸可要教訓你的!


孩子呢,小心地點頭,也是一幅不太高興的樣子。


小助手很無奈,道理都跟他講過很多遍了,每天嘮叨得自己都煩了。說不行打沒用,軟硬兼施,你說這孩子是不是沒腦子,怎麼就不長記性呢?!


我就神秘兮兮地給她支招,我有個辦法,不一定立竿見影,但肯定可以讓親子關係非常融洽地解決問題,要不要試試?


02

別急著指責孩子

你可以給他「賦能」


我說,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一套《讓孩子贏在表達》的書裡面,有一個小兔子皮皮的故事。



這本書裡,講了一個總是聽不進大人話的小兔子皮皮。別人跟它說話的時候總是走神


有一天它找不到媽媽了,急得大哭。原來媽媽去倒垃圾了,走之前跟小兔子講過了,但她在玩玩具沒有認真聽媽媽講話;


有一天它找不到自己的小夥伴們了,小夥伴們告訴了皮皮要去哪找它們,可是皮皮走神了沒有聽到;


還有一天,皮皮沒認真聽老師的話,帶錯了手工材料惹怒了同組的同學……


皮皮很傷心,她想改掉「自己總是聽不見別人話」的毛病,可是怎麼辦呢?


原來,是皮皮的耳朵裡住了一隻「嗡嗡話蟲」,是它把要傳進皮皮耳朵裡的話,都吃掉了,才導致皮皮聽不見別人的話



只有皮皮自己不走神,認真聽別人講話時,嗡嗡話蟲才沒辦法搶吃掉那些話。


知道真相後,皮皮馬上鬥志滿滿。她決定下次別人講話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努力不走神,這樣嗡嗡話蟲搶不到「話」吃,就會被餓死。


最終,皮皮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嗡嗡話蟲,成功把它餓跑了。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故事的細節,藏著「賦能」的力量。


作者沒有讓媽媽來指責小兔子「你看你怎麼回事,我說話你怎麼總是不聽?!」,而是把小兔子從「愛走神兒」這件事兒裡抽離出來,「這不是你的問題,是有個小蟲子在作怪」,然後告訴小兔子「你加油哦~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戰勝嗡嗡話蟲!」


於是,小兔子真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嗡嗡話蟲,變得能認真聽別人說話了。


咱們每個人如果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都會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很棒,這一點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孩子尤甚。我把這個過程,叫做「給孩子賦能」。遇到問題了,不急著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都做不好」,而是幫他找到原因,告訴他怎麼辦,讓孩子感覺是通過自己的力量做到的,而不是「聽大人話」,這就是賦能


小助手當時很疑惑,這麼簡單?真的會有效嗎?


我說,當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很多育兒難題就是這麼輕鬆解決的。你可以去試試!總比干著急好!


03

沒有娃不願意做好

你需要教他「戰勝自己」的方法


小助手後阿里採取了我的建議,她跟我說,真的很有效哎!


那天晚上,她先給娃講了這個小兔子的故事。然後說:

寶寶,媽媽知道你也不希望自己是那個吵到別人、沒禮貌的孩子對嗎?


其實啊,你的腦袋裡也有個小蟲子。


每次大家都安靜睡覺的時候,它就想出來說話,想搞點聲音。


每次你慢慢走路的時候,它就會想跳出來,讓你蹦蹦跳跳地走。


明天開始,我們像小兔子皮皮一樣,媽媽幫你,咱們一起努力打敗這個小蟲子好不好?


小助手說,那天孩子一改往日的那副「媽媽我錯了」的蔫勁兒,而是用力地點頭說,「嗯!媽媽,我會努力的!」,鬥志滿滿的樣子,讓她覺得,這孩子真的「被賦能了,充滿力量」。


第二天,在校門口道別的時候,小助手也不像往常那樣「教訓+恐嚇」,而是笑著在胸前比了一個拳頭,笑著說:寶寶加油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戰勝小蟲子的!



孩子也開心地笑著,做出加油的手勢,轉身跑進教室了。


小助手說,那天感覺自己也被賦能了,是充滿希望的一天,而不是充滿擔心。


當天下班回家,還沒等小助手開口問,小娃就興奮地跑過來朝她大喊:媽媽,我今天打敗小蟲子了……


小助手說,那時候她終於鬆一口氣,都快哭了。


娃開學這半個月,真的是太焦慮了,從懷疑孩子不行,到最終發現原來是自己教育方法不行,中間經歷了太多苦惱、鬱悶和崩潰。最心疼的還是,娃爸因此還「打」過孩子……


其實,沒有小朋友不願意做好的,他們只是還沒找到「戰勝自己」的方法,我們不要急著指責他,而是跟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教他找到解決的辦法,下次遇到問題可以怎麼做……慢慢的,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也得到提升,再次遇到難題時,說不定自己就能克服了。


瓜媽最後說:


今天的文章,雖然說的是小助理幫助兒子克服「午睡發出噪音」的問題,但其實育兒的道理都是觸類旁通的,「娃總是忍不住動手打人」、「上課忍不住搗亂」、「得不到就亂發脾氣」等問題,都可以用「給孩子賦能」的方法來解決。


有時候看似麻煩的育兒問題,當孩子自己發現有能力去解決,就是事半功倍的,大家真的可以去試試這個方法,最怕預判了娃可能做不到,就自己覺得不行而不去嘗試。如果只懂嘮叨,最後可能就是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毫無用處,更關鍵是每天嘮叨還可能搞得親子關係緊張。


歸根結底,育兒的一切,都應該是在喚醒孩子內在的生命力,而這就是從父母有智慧、有策略的輕推開始的。如果你試成功了,別忘了來告訴哦!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遵守紀律怎麼辦?配合老師教育孩子,但不要火上澆油
    但是孩子偶爾一兩次出現這種現象還情有可原,要是經常出現就要我們去幫助孩子及時糾正了。 孩子不遵守紀律怎麼辦?配合老師教育孩子,但不要火上澆油孩子經常在課堂上出現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不僅會讓他變得隨心所欲、目中無人,還會影響他的聽課效率,進而影響學習成績。
  • 就因為被老師約談,媽媽猶生恨意。想要孩子優秀,請先做優秀媽媽
    想要孩子優秀,請先做優秀媽媽可接下來警方通報來了,因為女孩不遵守課堂紀律和同學發生矛盾,所以被約談家長。那個中年婦女是她的媽媽。在離開學校後,她的媽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路上對女兒進行了體罰。看到媽媽對女兒的教育態度,不難想像女兒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開學第一天,接手畢業班了,學生不遵守紀律怎麼辦?
    滿懷期待的踏進新班級,興致勃勃地開始講課,撕心裂肺的強調紀律,嗓音沙啞的結束課堂。本來預計能上完第一課時,結果連第一自然段都沒教完。究其原因是因為班級裡課堂紀律較差,十幾個男生在那裡講話,充耳不聞老師對他們的聲聲提醒。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盡人意。
  • 遵守紀律,尊重老師,就是尊重自己
    課堂上的紀律由老師維護,一定要讓孩子懂得一點:不要在課堂上給老師「找麻煩」。而孩子對老師的尊重,則需要我們家長來培養。孩子尊重老師了,自然就會遵守課堂紀律。課堂紀律好了,孩子聽課就會變得認真,上課效率自然也會提高了。孟女士的女兒丫丫上的是私立學校,那裡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每個學期期末,丫丫的學校都會發一張「教師評估表」,讓家長們給老師打分。
  • 9月入園娃,家長做好這幾項準備,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安靜吃飯不說話。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子,一口飯一口菜搭配著吃。要細嚼慢咽,一口吃完咽下去,再吃一口培養孩子飲食好習慣,不讓家長餵食,學會自己吃飯,安靜進餐,不挑食,不撒飯不剩飯。告訴孩子碗裡的飯吃完後,沒吃飽還想吃。在家裡告訴媽媽,在幼兒園舉手告訴老師。
  • 課堂上,學生不遵守紀律,不聽老師的話,怎麼辦
    相信每一位進過課堂的老師,在你剛給你教的那個班級上課的時候,你會發現,總有一些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會在你講課的時候,有的和別的同學竊竊私語的講話,或者在那兒一個人拿著一樣東西玩耍,或者在那兒睡覺。這些都是他們不遵守紀律的表現,而這些同學基本上都是平時學習的後進生。
  • 開學第二周,娃在學校被打了
    開學第一周,家長和娃都處於慌慌張張的適應期,第二周,好多了,起碼家長們好太多了,娃不在家的日子,世界清靜了ps,如果是我家娃的話,事態嚴重的情況下,即使果果選擇「息事寧人」,我也是會找老師,讓老師和打人的那個孩子溝通,並且給我娃道歉的。我希望孩子能體驗到,道理站在我們這邊時,溝通是有效的。
  • 上課遵守紀律莫開小會
    上課自己聽懂了,就開始不遵守紀律,一會兒和旁邊的同學說說話,一會兒又接接老師的下茬。老師除了要把課講好外,還要花費許多心思用在維護課堂紀律上,有時候真覺得力不從心。最重要的是,大多數老師都認為課堂紀律不好會嚴重影響我們講課的質量。」
  • 孩子們,自覺遵守紀律的你們,此時真美!
    直到這時,剛剛還寂靜無聲的教室才又傳來孩子們窸窸窣窣的落坐聲。升旗儀式完畢。我很滿意地望向孩子們。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說:「同學們,你們今天早上的表現真棒。即使是室內的升旗儀式,也能做得和在操場上一樣好。老師為你們點讚。」「那麼,藉此機會,我想問問大家:你們認為一個人對於紀律的遵守是做給別人看的,還是應該把對紀律的遵守當成一種自發的行為?
  • 寶媽穿「睡衣」接娃,老師約談仍拒絕悔改,回懟:這是我的自由
    早上送完小孩之後回家,小金就穿著睡衣開始做家務,到了接娃時間,寶媽覺得脫掉睡衣,再去穿另外的衣服非常麻煩,因此這位寶媽每次都是穿著"睡衣"接娃。老師一開始看到寶媽穿著睡衣接小孩並沒有說什麼,覺得可能媽媽當天比較忙,沒時間換衣服。
  • 孩子入園後,在幼兒園不遵守規定怎麼辦?
    孩子入園以後,經歷入園適應融入班集體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常態,但是有少數孩子一直處在適應困難階段,沒有跟從指令,沒有從眾行為,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動作比較多,隨意走動,這樣的孩子在很多班級都能遇到。為什麼孩子會不遵守規則和規定呢?
  • 孩子吃飯慢還沒吃完被收走,家長找老師理論,老師反駁:還慣著?
    說家長不擔心是不可能的,而家長們最擔憂的就是孩子的入園適應情況。孩子和小朋友能不能玩一起?孩子在班上能聽懂老師話嗎?其中生活方面也是剛入園適應能力的重中之重。孩子吃不吃得慣幼兒園的夥食?孩子睡不睡得慣幼兒園的床?果然分離焦慮症,不止是孩子,有時候更嚴重的是父母。
  • 要想孩子入園不被欺負,這一點很重要,很多家長不知道
    開學已經進入倒計時,很多新入園的寶貝家長們開始了各種焦慮和擔心,擔心孩子去幼兒園會不會哭,擔心孩子能不能吃好睡好,擔心孩子會不會與同伴相處、會不會受到排擠和欺負……或許有些家長會覺得,我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強,我從小就給孩子樹立規則感,教會孩子分享,所以我不擔心孩子入園被欺負、被孤立。
  • 孩子入園前,家長要做好這4項準備,避免入園焦慮的產生
    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年紀正處於習慣、性格等多種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而且又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離開父母生活,幼兒園好比一個小社會,當孩子第一次步入社會一定會出現諸多不適,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入園前做好這4項準備,避免孩子產生入園焦慮。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孩子在幼兒園愛打人,家長總被老師約談怎麼辦
    樂樂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打人、推人,每天都有家長跟我說你小孩今天又把我兒子打了,學校老師也跟我反映這樣的情況,當時我每天都很焦慮,每天都怕有家長找我說樂樂打人的事。樂樂回家我就跟他核對白天打人的事,問他為什麼打人,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第二天我帶樂樂去學校之前,我跟園長發了信息,告訴她我昨晚批評了樂樂,樂樂今天不太願意去幼兒園。
  • 孩子喜歡打人、咬人,還經常「發飆」?做好兒童情緒管理是關鍵
    群裡聊天也經常會提到,「自己家兩三歲的娃,動不動就喜歡給人一拳。」家長都懷疑娃是否有「暴力傾向」了。說好的「天使小寶貝」咋就忽然變身「霹靂嬌娃」了?一切還得從娃小時候說起。孩子喜歡打人,為啥?首先家長得明白,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娃喜歡動手這件事,孩子打人不等於是「喜歡暴力」。
  • 班主任的課上同學們都遵守紀律,其他老師的課紀律差,怎麼辦?
    學生們班主任的課上遵守紀律,其他老師的課紀律差,一是班主任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二是其他科任老師組織教學工作做得不好。這種情況,需要學校明確班級每位老師的責任,齊抓共管,把班級紀律整頓好。教導處要召開班級全體教師會,明確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師的責任,齊抓共管。班主任的課同學們遵守紀律,其他科任老師的課紀律鬆懈,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一是由於班主任不了解情況,或者替代不了科任老師的工作;二是因為科任老師責任心差,或者沒有管理經驗。
  • 入園一個月,我家高敏感寶寶怎麼樣了?做到這幾點,緩解入園焦慮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她的個性。她天生氣質如此,無論如何,她也成不了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天入園的孩子哭的比較多,三個老師根本忙不過來。當老師去照顧其他孩子的時候,只剩下她一個人站在那裡無助的哭。我遠遠地看著特別焦慮,擔心老師會把她遺漏,真想衝過去告訴老師,還好有一個老師扭頭看到她,還把她抱起來進教室了。我這才安心地離開幼兒園。
  • 寶寶入園4種哭鬧類型,媽媽做好這5個準備,巧分離才能不焦慮
    這是因為孩子對於幼兒園的環境不了解和不適應,才導致的牴觸和焦慮。應對方法:看到孩子如此牴觸上學,媽媽一定不要過度反應。媽媽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當孩子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有了小夥伴後,牴觸和焦慮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