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媽說:
我又被老師談話了!我家那臭小子,太難管了!
剛開學就動手打人;午睡時間自言自語發出聲音、甚至還自顧自唱歌;放學下樓梯三級跳,老師都被他嚇壞了……
這是一周前,小助手跟我吐槽的內容。娃開學才一周,她就被老師談話兩次,用她的話說「心情真是一言難盡」。
▼老師跟小助手的聊天截圖
小助手正在經歷的問題,還真不是個例。最近開學季,後臺超多媽媽有同樣的留言:
▼有的寶寶很活躍上課「愛搗亂」,媽媽盡力引導了,「但是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咋辦啊?」
▼有寶寶遇到衝突就想「動手」,但媽媽知道「其實娃是很暖的孩子,只是在外面就暴脾氣」,說不聽,媽媽就只好不再帶他去人多的地方……(治標不治本)
娃入園後規範行為、遵守紀律都是挺讓大人抓心的事兒,但怎麼教育娃就是不聽,到底該怎麼辦?
01
軟硬兼施都不管用,
這孩子是不是「沒腦子」?
小助手說,開學這一個周家裡親子關係異常緊張。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個問題就是「你中午睡覺了嗎?有沒有發出聲音吵到別人?」
孩子倒是挺誠實,睡著了會說睡了。沒睡著也會坦白「媽媽,我今天有一點點沒忍住發出了聲音。」
小助理聽了雖然生氣,但也不敢大發雷霆。怕教訓得太狠嚇壞孩子,萬一導致他今後不敢說實話、隱瞞實情,反而得不償失。
只好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午休的時候,大家都靜悄悄睡覺。你可以不睡,但不能發出聲音啊!吵到別的同學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你知道嗎?
放學的時候,大家都慢慢走。你3級臺階跳萬一撞到別人呢?萬一樓梯下面有水,滑倒呢?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行為,以後一定、一定不能做了,聽見沒?
孩子一幅「媽媽,我錯了」的小表情,看著很懂事的樣子,小助手沒忍心繼續責怪他。
結果呢第二天一問老師,沒什麼改變!午休依然鬧動靜、放學依然三級跳!
孩子爸可沒那麼多耐心,回來就把孩子「揍」了一頓,還威脅說,「你再不聽話,看我怎麼收拾你!以後玩具什麼的,你都別想要了!」
小助手說,因為這件事,那幾天的親子關係異常緊張。
每天送孩子上學,在校門口道別時,她都拉著臉嚴肅「警告」娃:今天一定要記住啊,不能發出聲音、不能做危險動作,聽見沒?!表現不好,回來你爸可要教訓你的!
孩子呢,小心地點頭,也是一幅不太高興的樣子。
小助手很無奈,道理都跟他講過很多遍了,每天嘮叨得自己都煩了。說不行打沒用,軟硬兼施,你說這孩子是不是沒腦子,怎麼就不長記性呢?!
我就神秘兮兮地給她支招,我有個辦法,不一定立竿見影,但肯定可以讓親子關係非常融洽地解決問題,要不要試試?
02
別急著指責孩子
你可以給他「賦能」
我說,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一套《讓孩子贏在表達》的書裡面,有一個小兔子皮皮的故事。
這本書裡,講了一個總是聽不進大人話的小兔子皮皮。別人跟它說話的時候總是走神。
有一天它找不到媽媽了,急得大哭。原來媽媽去倒垃圾了,走之前跟小兔子講過了,但她在玩玩具沒有認真聽媽媽講話;
有一天它找不到自己的小夥伴們了,小夥伴們告訴了皮皮要去哪找它們,可是皮皮走神了沒有聽到;
還有一天,皮皮沒認真聽老師的話,帶錯了手工材料惹怒了同組的同學……
皮皮很傷心,她想改掉「自己總是聽不見別人話」的毛病,可是怎麼辦呢?
原來,是皮皮的耳朵裡住了一隻「嗡嗡話蟲」,是它把要傳進皮皮耳朵裡的話,都吃掉了,才導致皮皮聽不見別人的話。
只有皮皮自己不走神,認真聽別人講話時,嗡嗡話蟲才沒辦法搶吃掉那些話。
知道真相後,皮皮馬上鬥志滿滿。她決定下次別人講話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努力不走神,這樣嗡嗡話蟲搶不到「話」吃,就會被餓死。
最終,皮皮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嗡嗡話蟲,成功把它餓跑了。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故事的細節,藏著「賦能」的力量。
作者沒有讓媽媽來指責小兔子「你看你怎麼回事,我說話你怎麼總是不聽?!」,而是把小兔子從「愛走神兒」這件事兒裡抽離出來,「這不是你的問題,是有個小蟲子在作怪」,然後告訴小兔子「你加油哦~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戰勝嗡嗡話蟲!」
於是,小兔子真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嗡嗡話蟲,變得能認真聽別人說話了。
咱們每個人如果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都會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很棒,這一點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孩子尤甚。我把這個過程,叫做「給孩子賦能」。遇到問題了,不急著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都做不好」,而是幫他找到原因,告訴他怎麼辦,讓孩子感覺是通過自己的力量做到的,而不是「聽大人話」,這就是賦能。
小助手當時很疑惑,這麼簡單?真的會有效嗎?
我說,當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很多育兒難題就是這麼輕鬆解決的。你可以去試試!總比干著急好!
03
沒有娃不願意做好
你需要教他「戰勝自己」的方法
小助手後阿里採取了我的建議,她跟我說,真的很有效哎!
那天晚上,她先給娃講了這個小兔子的故事。然後說:
寶寶,媽媽知道你也不希望自己是那個吵到別人、沒禮貌的孩子對嗎?
其實啊,你的腦袋裡也有個小蟲子。
每次大家都安靜睡覺的時候,它就想出來說話,想搞點聲音。
每次你慢慢走路的時候,它就會想跳出來,讓你蹦蹦跳跳地走。
明天開始,我們像小兔子皮皮一樣,媽媽幫你,咱們一起努力打敗這個小蟲子好不好?
小助手說,那天孩子一改往日的那副「媽媽我錯了」的蔫勁兒,而是用力地點頭說,「嗯!媽媽,我會努力的!」,鬥志滿滿的樣子,讓她覺得,這孩子真的「被賦能了,充滿力量」。
第二天,在校門口道別的時候,小助手也不像往常那樣「教訓+恐嚇」,而是笑著在胸前比了一個拳頭,笑著說:寶寶加油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戰勝小蟲子的!
孩子也開心地笑著,做出加油的手勢,轉身跑進教室了。
小助手說,那天感覺自己也被賦能了,是充滿希望的一天,而不是充滿擔心。
當天下班回家,還沒等小助手開口問,小娃就興奮地跑過來朝她大喊:媽媽,我今天打敗小蟲子了……
小助手說,那時候她終於鬆一口氣,都快哭了。
娃開學這半個月,真的是太焦慮了,從懷疑孩子不行,到最終發現原來是自己教育方法不行,中間經歷了太多苦惱、鬱悶和崩潰。最心疼的還是,娃爸因此還「打」過孩子……
其實,沒有小朋友不願意做好的,他們只是還沒找到「戰勝自己」的方法,我們不要急著指責他,而是跟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教他找到解決的辦法,下次遇到問題可以怎麼做……慢慢的,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也得到提升,再次遇到難題時,說不定自己就能克服了。
瓜媽最後說:
今天的文章,雖然說的是小助理幫助兒子克服「午睡發出噪音」的問題,但其實育兒的道理都是觸類旁通的,「娃總是忍不住動手打人」、「上課忍不住搗亂」、「得不到就亂發脾氣」等問題,都可以用「給孩子賦能」的方法來解決。
有時候看似麻煩的育兒問題,當孩子自己發現有能力去解決,就是事半功倍的,大家真的可以去試試這個方法,最怕預判了娃可能做不到,就自己覺得不行而不去嘗試。如果只懂嘮叨,最後可能就是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毫無用處,更關鍵是每天嘮叨還可能搞得親子關係緊張。
歸根結底,育兒的一切,都應該是在喚醒孩子內在的生命力,而這就是從父母有智慧、有策略的輕推開始的。如果你試成功了,別忘了來告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