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近代史比較了解的,都知道在187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後不久,就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國。雖然所謂「大陸政策」在當時還未形成,但是日本的侵略路徑,到還是一模一樣,首先是琉球、臺灣和朝鮮。
地理位置圖
日本侵略製造的藉口,當屬牡丹社事件。牡丹社事件是什麼呢,事件發生於1871年,琉球宮古島島民上繳年貢的船隊歸途中遇颱風漂流至臺灣東南部,船上69人當中3人溺死,54人被臺灣原住民殺害,僅12人生還回國。這本是琉球和臺灣原住民的私下事情,與日本無涉。
然而日本卻藉口此事,大作聲張,此時也成為一個轉折點。1874年,日本利用清朝官員的糊塗,稱琉球是日本屬邦,一步步開始吞併琉球國,並以此為藉口進攻臺灣島。這裡說清朝官員糊塗,是有充分依據,因為明朝時期中國與琉球的朝貢往來一直持續,但是清朝時期,顯然對琉球並不上心。這也導致了琉球被日本吞併時,清朝實際上無動於衷。
糊塗的清朝官員
由此引發了近代史上臺灣地區的第一次危機,日本認為臺灣是化外之地,後在清朝充分證據下又說臺灣東部是化外之地,並不屬於中國管理。還好與琉球相比,臺灣對清政府對中國的重要性要強得多,因此在70年代,清政府還是花了大工夫,力保臺灣不失,最後還建了省。當然1890年代甲午戰爭後割讓臺灣一事另說。
但是日本侵略一事其實和與美國人李仙得有關,日本此次徵臺從策劃到實施確實都與美國退役軍人李仙得相關聯,李仙得為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策略,這些準備對日本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至於一個美國人,為何對日本開啟對中國的侵略,如此上心和感興趣,多半是希望借日本侵略,從中牟取利益。
李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