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些寶寶出生時身上總會長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小的肉疙瘩,或者黑痣之類。
多數家長對此都比較有經驗,只要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影響,多半都不會太在意,平時也不會特意去觸摸。
除此之外,有些寶寶身上還會有其他異常,屬於小的畸形,比如唇裂、耳前瘻管等。
唇裂很多人了解,不過耳前瘻管這個名字可能就比較陌生了。
但其實很多嬰兒都會患上這種畸形,也有不少家長會注意到,表現為在耳部較前的位置出現一個針孔狀的小洞。
這個畸形看似不起眼,家長們可千萬別大意,不要隨便去觸碰,否則容易引發危險。
媽媽的這個動作,卻把寶寶直接送進了手術室
曉琳的孩子剛五個月大,不久前她發現寶寶耳朵上有個「洞」,老人都管這叫「聰明孔」。
起初並未太在意,後來發現孩子總是時不時去撓那裡,似乎很癢的樣子。
曉琳順勢就幫寶寶去撓,這一碰不要緊,小孔處居然還流出一些白色膿狀的東西,伴隨著些許臭味。
曉琳覺得可能是有膿或感染了,就趕緊輕輕擠壓起來。
不出所料,擠出了好多白色東西,之後就是清水樣的液體了。
曉琳覺得這是把髒東西都弄出來了,就用紙巾給孩子擦了擦,沒再過多注意。
當天下午,孩子的耳朵那部分紅腫起來,帶去醫院,醫生一看這情形,馬上說,「手術,耽誤不得了。」
被醫生怒斥無知,曉琳當場就懵了,她不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動作竟會害了孩子。
耳前瘻管屬於一種畸形,需要格外注意
耳前瘻管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畸形,平時一定注意衛生,否則很容易感染。
一旦感染,後果不堪設想,這種畸形內部的分支不一定多廣,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而目前來說,最安全的處理方式就是手術摘除。
其實,對於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來說,身體很多部位都是不能輕易觸碰的,很容易出意外,要多加注意。
寶寶的這些部位不要觸碰:
1)後腦
後腦是人整個頭部最為脆弱的位置,尤其對小孩子來講,稍微受到衝擊都容易引發危險。
但很多家長卻會有這樣的習慣,在批評孩子時候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幾下後腦,尤其當孩子在學習方面不盡如人意之時。
這動作的目的多半是以示懲戒,可看似不起眼的幾下,卻很可能給孩子造成永久不可修復的腦損傷。
因此,寶寶的後腦勺儘量別去碰。
2)乳頭
有些寶媽會發現寶寶的乳房裡有腫塊,因而緊張得不行,總會想些辦法去消除,最常見的就是給寶寶按摩。
其實這大可不必,這種腫塊屬於正常現象,多半十到二十天就會自行消失。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切不可輕易地去擠捏孩子的乳頭,很容易讓皮膚受損,無法修復,甚至還會引起營養不良的情況。
3)屁股
犯錯誤,打屁股,這是很多家長不由自主的想法,也是流傳多年的教育方法。
形成這種認知的原因也很簡單,不少人都覺得孩子屁股肉厚,來幾下沒問題。
屁股肉厚不假,但其中隱藏的血管、神經也一樣豐富密集,打屁股很容易對這些血管神經造成損傷,嚴重情況下甚至還會影響腦部發育。
此外,打屁股還容易傷到孩子的肛門,危害也不簡單。
孩子的很多器官、部位尚未發育成熟,需要家長們時刻呵護,隨意觸碰存在很多潛在風險。
另外,孩子身體部位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第一時間去看醫生,不要想著自己解決,以免越幫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