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就沒有停止過對命運的思考與掌控的奢求。前段時間,筆者利用空閒時間連續寫了幾篇關於紫微鬥數十四主星性質的文章,筆者從太空中真實的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的性質和中國古典玄學想像力的方式詮釋這些星性,收到了觀眾的關注。那麼,今天,我們將主要討論紫微鬥數的另一個系統,紫微十二宮。
如果從中國古代哲學陰陽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是很直接的,紫微鬥數中的所有星曜我們可以理解成現實中存在的星,只不過被我們的祖先發揮想像力賦予了人的性格。星我們都是看成是鮮活的,運動的,屬於陽!
那麼,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星過也得存氣啊。所以,十二宮就是各個星曜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停留時留下的氣,十二宮屬於固定的驛站或者旅店,它是靜止的,不動的,屬於陰!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十二宮都是什麼?
他們分別是:命宮、兄弟宮、夫妻宮、子女宮、財帛宮、疾厄宮、遷移宮、奴僕宮、官祿宮、田宅宮、福德宮、父母宮。可以說,單從這些宮的名字來說,就詮釋了一個人人生不同階段,時期的努力方向,冷暖處所。
那麼,所謂的紫微鬥數十二宮都是怎麼形成的呢?什麼原理呢?其實就是黃道十二宮,就是十二地支的別稱;
中國的古人通過長期觀察「圍繞地球」的周天星系,總結出了以北極星為核心的,北鬥七星、南鬥六星、日月五星和黃道附近的三垣二十八星宿。
然後我們老祖宗以二十八星宿作為固定的坐標,以地軸、北鬥星、北極星三者構成動態模型,根據北鬥七星的指向二十八星宿的不同位置確定二十四節氣。
這是一套完整的陰陽動變體系。遠遠比二千多年前希臘的天文學家們研究的黃道十二星座高明得多!那麼,二十八星宿為什麼要組成十二個宮呢?這裡面就需要引出一顆行星了,就是現在八大行星中的木星,這顆星被我們老祖宗很看重,木星又叫歲星,也叫太歲。
我們老祖宗最晚在殷商時期就發現了木星這顆特殊的星。因為木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約十二年。我們的老祖宗以大地為中心,不知道我們與木星都是繞著太陽轉的,在假定我們大地不動的前提下,去觀察木星,就會發現,我們每年看到的木星位置都不一樣。
因為木星繞太陽一周是十二年,我們站在地球上觀察木星的角度和可見不可見,就總結出了十二種狀態,所以,我們的老祖宗就將周天二十八星宿劃分為十二個分區,分別是: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這就是最早的十二地支。後來十二地支簡化成十二個符號: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就是紫微鬥數十二宮的由來!我們試想,以地球為核心,仰望北極星,以北極星為參照物,觀察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這兩套恆星組合本來是不動的,但當我們假設地球是不動的,北極星又在地軸延長線上,也是不動的。那麼就得辛苦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動了,隨著北鬥南鬥星系的轉動,他們就會不間斷地指向由二十八星宿組成的黃道十二宮。
與黃道十二宮內固定的恆星體系產生作用力和反作力。我們的老祖宗同時為這十二宮按照十二地支賦予陰陽五行屬性,再為運動的各星賦予陰陽五行屬性,就會產生每一顆星在黃道十二宮不同位置的能量狀態。五行之間相互作用會產生旺相休囚死。
那麼也就有了紫微鬥數十四主星在不同宮位的廟、旺、平、得、陷。只是,某些星的評定方式不同,例如太陰和太陽直接模擬現實中朝升夕落,夕升朝落的的規律了。
所以,紫微鬥數十四主星分布在十二宮內,就開始詮釋人生在命運,兄弟緣,父母緣、子孫緣、事業運、財運等不同的狀態,還能根據大運,流年動態反應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人生冷暖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