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投簡歷被倒賣?求職切勿「海投」

2020-12-16 騰訊網

最近,有不少求職者爆料,自己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後,會不斷收到各種垃圾信息推送,疑似求職者的個人簡歷信息被非法竊取、售賣,最後個人信息以極低的價格流入各種貸款、博彩、刷單等平臺之手。

12月8日,記者在百度帖吧的"boss直聘吧"、"智聯招聘吧"中搜尋時,並沒有發現明確的收購簡歷、售賣簡歷的信息,但貼吧裡有很多人反映各種求職被騙的經歷。在百度貼吧、QQ群裡,記者以"簡歷售賣"進行搜尋時,提示均為未找到相關信息,而在QQ群用"招聘簡歷"搜尋時,發現了各種各樣的招聘群,其中有的群公告裡明確寫到"簡歷出售代售、量大優惠"等信息,記者嘗試入群,發現有的群要麼已經滿員,要麼需要各種驗證才能加入,而申請後卻一直沒有獲得通過。

此前新京報報導,有求職者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兩家公司的銷售崗位,投遞簡歷幾小時後,就接到了陌生號碼來電,詢問她是否找到了工作?隨後,這名求職者被來電方以找工作的名義,拉入了一個微信群,而這個群根本就不是招聘群,而是一個電商刷單群。也有求職者反映,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遭到了各種陌生來電和垃圾簡訊騷擾,內容多位(為)貸款、博彩、刷單等信息。報導顯示,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近年來,類似個人簡歷被非法洩露,售賣的事件已經被多次曝光,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類似售賣個人簡歷信息的案件也不少,不少非法洩漏、售賣公民信息的犯罪分子受到了相應的刑事處罰。

國浩律師(昆明)事務所 律師 郭超:「刑法明確規定,違反法律規定向他人提供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新京報的報導,洩露個人簡歷信息的源頭有很多種,一種是平臺自身的員工擅自兜售信息牟利;另一種因為招聘平臺的安全防護體系不完善,導致簡歷被不法分子竊取;還有一種是假冒的招聘企業,用虛假的營業執照,認證註冊並發布招聘廣告,目的就是為了搜羅簡歷,然後非法販賣個人信息牟利。律師介紹,招聘網站作為平臺方,理應做好招聘企業的把關審核和求職者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如果個人簡歷信息是從招聘平臺洩漏出去,平臺方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國浩律師(昆明)事務所 律師 郭超:「作為平臺方要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另一個要採取技術上的保密措施,嚴格防止公民信息洩漏。求職者要求刪除或者註銷個人信息時,作為平臺經營者必須要把信息刪除。」

作為個人求職者,律師建議:在網上投遞簡歷時,首選大型正規的求職網站,要有保護個人信息隱私的意識,能不填的信息就儘量不填,切記不要廣泛撒網,海投簡歷。

國浩律師(昆明)事務所 律師 郭超:「如果招聘網站把你的信息洩露了,可以要求相關的平臺網站停止侵害,可以向公安機關、行業主管機關以及協會等部門舉報和投訴,再一個,也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訴。」

65333333記者報導。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求職要不要海投簡歷?
    現在大學生們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很多求職者無奈海投簡歷。所謂「海投」,是指求職者向儘可能多的用人單位投遞簡歷,希望藉助「量變引發質變」的積累,增加offer的命中率。乍看起來,海投簡歷有以下2點好處:1、增加面試的機率。這是海投最直觀的效果,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也許A公司淘汰了你的簡歷,但B公司卻認為你恰好匹配崗位,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
  • 簡歷:我不是海的女兒,不想被海投
    捫心自問:如果不是海投簡歷又怎會走向海底那條不歸路?那麼今天職小簡就和大家講講投簡歷這件「小事兒」。01|海投簡歷不可取投簡歷這條路上,充滿了奇奇怪怪的驚喜套路,比如看似博愛卻得不到愛的海投。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 海投簡歷後,我只接到了騷擾電話
    失落的肖娜放棄了「精挑細選」,開始瘋狂海投簡歷。先投個100份,廣撒網,總能接到面試電話吧。簡歷海投無數,返信寥寥無幾,在目前的環境下,這太正常不過了。這其中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畢業生本身的原因:1、求職環境惡劣。
  • 杜絕倒賣簡歷亂象 求職網站責無旁貸
    原標題:杜絕倒賣簡歷亂象 求職網站責無旁貸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在某些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人公開售賣
  • 大學生求職乾貨:為什麼簡歷投出去一直沒有回應?
    因為對於職場,我們還依舊很迷茫,缺乏經驗,剛畢業出去找工作可能就屢屢受挫,為什麼簡歷投出去一直沒有回應?今天老魏就給大家帶來一些大學生求職乾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嗎?這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也很簡單,可是恰恰很多人直到步入了職場依舊還沒有答案。
  • 一個面試邀請也沒接到,我要不要海投簡歷?
    失落的肖娜放棄了「精挑細選」,開始瘋狂海投簡歷。先投個100份,廣撒網,總能接到面試電話吧。然而一周過去了,遲遲沒有面試邀請,肖娜只收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一.投遞簡歷無人理,是自己太菜了?簡歷海投無數,返信寥寥無幾,在目前的環境下,這太正常不過了。這其中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畢業生本身的原因:1、求職環境惡劣。
  • 深潛 | 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
    設想一下下面的場景:你剛在招聘平臺更新了求職簡歷,沒過多久,就收到了一條帶有你名字的簡訊,告訴你某崗位特別適合你,並留下了聯繫方式。你滿心歡喜地添加對方,卻發現對方是一個網絡博彩平臺,或者是賣高仿包的小商家……文 | 常濤近日,多名求職者向中新經緯反映,自己在招聘網站發布兼職求職信息後,頻繁收到騷擾簡訊、郵件,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被洩露。中新經緯調查後發現,求職者頻繁收到騷擾信息背後,存在一條完整的簡歷資源倒賣產業鏈。更有人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卡發系統向求職者群發簡訊,以達到吸粉、營銷等目的。
  • 時評|斬斷倒賣求職簡歷黑色產業鏈
    ◆ 有關部門需不斷夯實招聘平臺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同時加大司法打擊力度,斬斷簡歷倒賣的黑色產業鏈,還求職者一個安全的求職環境文 | 李松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不少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
  • 是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什麼人在購買簡歷信息?
    中新經緯調查後發現,求職者頻繁收到騷擾信息背後,存在一條完整的簡歷資源倒賣產業鏈。更有人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卡發系統向求職者群發簡訊,以達到吸粉、營銷等目的。上述人力資源專員坦言,這種方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造成求職者簡歷信息洩露。該人士稱,她就曾經被陌生人加QQ後詢問是否有簡歷賣。  還有知情人士表示,簡歷信息洩露也可能是招聘網站出現了「內鬼」。中新經緯在採訪過程中,就遇到一位自稱是某招聘平臺內部員工郭江,他表示可以通過內部方式開通後臺帳號,下載全國任意城市的求職人員簡歷。
  • 網投簡歷被倒賣 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到底是誰動了你的簡歷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導老牌招聘網站前程無憂(NASDAQ:JOBS)、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疑雲,這給今年本就嚴峻艱難的求職就業市場更加蒙上了陰霾。
  • 瞭望|求職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文 | 李松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不少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倒賣。近日,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些不法分子在招聘網站上註冊了空殼公司,以此套取求職者的簡歷。但更多不法分子是通過黑客以及招聘平臺員工中的內鬼,用「提取器」「採集系統」等外掛工具,從正規招聘網站、郵箱非法批量抓取下載。這已成為簡歷洩露的主要渠道。
  • 網絡求職尋工作,簡歷竟遭倒賣
    打開APP 網絡求職尋工作,簡歷竟遭倒賣 楊鑫宇 發表於 2020-12-14 11:42:12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大學生求職簡歷自我評價最忌套話連篇
    核心提示: 每年的10月、11月,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的關鍵時期,學子在求職過程中,寫份簡歷必不可少,而現實中不少學子寫了簡歷,也向不少用人單位投送,但往往「海投」的結果,是杳無音信。昨日,記者採訪省內就業專家了解到,就業簡歷缺乏個性,自我評價套話連篇,是失敗的求職簡歷最為顯著的特徵。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12月7日《新京報》)<br/><br/>  求助者滿懷期望,在招聘平臺上投出個人簡歷,沒等來招聘單位電話,卻遭遇「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怎能不令人惱火。
  • 求職簡歷如何與職位相匹配?
    ▲聽說,關注X職場的人都升職加薪了喲作為一個HR,我經常會看到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簡歷,這些簡歷不僅讓我想把它們扔進垃圾桶,而且讓我想把它們關進小黑屋,永遠不給放出來。因為工資給的比較高,所以很快我們便收到了很多簡歷。粗略地掃了一下,這些簡歷真的是五花八門。有些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來湊熱鬧;有之前是做銷售的也來投簡歷,還有的竟然想從健身教練轉行做平面設計?  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些人肯定是海投的簡歷,不管對方招聘的是什麼,我都去試一下,萬一遇到合適的呢?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_中國網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2020-12-13 09:47: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求職小助手】投遞簡歷後無回音的同學看此貼
    一、不投超過50封簡歷,不要唧歪如果你翻開一本2000年的求職指南之類的書,他會告訴你,當時的簡歷的回饋率大概在10%,也就是說,大概投遞10份簡歷,你就會有一個面試機會。而這個數字隨著求職網站的盛行,網絡的普及大大下降。如果今天你依然用電子簡歷的話,回饋率大概在2%左右。這就意味著,平均一個找工作的要投遞50封簡歷才有一個面試機會。
  • 夜讀 | 投了簡歷卻石沉大海?你該了解這些信息
    這裡是南方日報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Kim,今晚跟你分享的文章是《投了簡歷卻石沉大海?你該了解這些信息》。來源 | 瞎說職場知友在值乎上問了我一個問題:5年以上工作經驗,投遞了很多知名跨國企業的簡歷無一回應,希望能尋求簡歷指導。看到問題,我馬上想起了8年前的自己。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幾個常見的誤解。
  • 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所以,簡歷被倒賣,不僅給廣大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們求職添堵添亂,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從報導來看,簡歷倒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甚至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了「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