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中如何避免職業倦怠

2020-12-25 199IT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

對於很多創業者、CEO和其他企業高管來說,經營一家企業,做好時間規劃,是不易的。尤其是當你需要自己安排時間的時候,難讓自己以最高效的方式工作,一不小心就會開始感覺自己心力交瘁,進而對工作產生倦怠。

2013年我忙的不可開交,那時我在同時管理STR、Mingle以及C&M Group三家企業,而且工作之餘,我還希望陪陪家人,參加朋友聚會。首先,我想要非常強調一件事情:不要像我一樣同時經營三家企業,因為一家初創企業就足以把你所有的精力和資源都榨乾。當然,如果你是Elon Musk那樣的人,就另當別論了。

在全職加入C&M Group之後,作為這家公司的CEO,我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引領這家企業獲得增長上。而在成為CEO之後,我發現自己只要是在清醒狀態,每一分鐘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

我的一些朋友,包括幾位在波士頓創業的人,總是對我說,為了夢想,他們每一天都在辛勤地工作。有的人甚至是24*7的在工作,但是這種工作顯然並不適合我本人。

在出現了幾次職業倦怠之後,我給自己制定了一些所謂的「生活規則」。特別是在創業階段,我要求自己必須遵守這些規則。

1. 用電子郵件開始和結束每一天

我每天平均會收到100封電子郵件,其中75%是需要認真思考並且進行答覆的。另外25%則是一些充滿了重要信息的郵件,例如在Hubspot和Buffer上訂閱的新聞稿件等。

每天早上起床後,我都喜歡做一段時間的冥想,通常是在吃早飯前完成。由於我們在印度有業務,每天收到的郵件中,有大約一半來自向我尋求建議的印度創業者和印度企業,有一部分會與C&M Group達成合作。

出於時差原因,我通常都是在早上閱讀這些電子郵件。我所說的閱讀,並非簡單掃一眼而已,而是認真閱讀收件箱中的每一封郵件,直到未讀郵件的數字為0。我通常在開始每天的工作前就讀完前一天晚上所收到的所有郵件。

非常重要的一點:我每天都只是在早上和晚上的時間處理電子郵件,我所說的晚上,是睡覺以前的那段時間。在每周工作日上班時間的時候,我只會在iPhone上查看C&M Group的郵件帳戶,以免我錯過任何重要的工作郵件。

除了早晚這兩個時間段之外,我不會去處理電子郵件。經驗告訴我,無論你當前在幹什麼,查看郵件只會拖慢你的效率。我以前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差,無論何時收到郵件,我都會立刻回復,即便當前正在與別人談事情。

要想快速處理郵件,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把語言壓縮到越短越好。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至少你要嘗試。

我從賈伯斯那裡學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小技巧,那就是在每一封郵件後面都添加上「發自我的iPhone」的後綴,包括從電腦端發出的郵件。這樣一來,人們就會認為你是在手機上處理郵件,因此郵件內容不會寫得太長。還有一種更好的技巧,就是如果對方發來的郵件內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直接打電話過去,且儘量將通話時間壓縮在30分鐘以內。

2. 在感覺到累的時候做點有意思的事情

無論是我的客戶、朋友還是家人,都知道我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我喜歡熱鬧。有的時候,如果身邊沒人,我會感到有點壓抑,甚至沮喪。

如果你問我,我最喜歡我工作的哪一點,我會告訴你,我最喜歡的就是為其他人提供建議和幫助。這也是我成立C&M Group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由於我每一天起的都很早,因此我會在下午的時候感到有些疲倦,而這種疲倦感會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效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通常會將最困難、最需要精力的工作安排在早上和上午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我的精力最充沛。然後將其他一些不是那麼困難,並且能讓我感到放鬆的工作安排在下午的時候。

例如,由於我喜歡與人對話,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我會感到輕鬆愉快,因此我會將與客戶的電話會議安排在午飯以後。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我在一天中的其他時候,尤其是早上的時候進行電話會議,那一定是因為這一周的電話會議數量太多了,我不得不將它們安排在其他時候。

基本上我一天的安排是這樣子的:

5:30 AM – 起床,看Twitter,閱讀電子郵件、安排一天工作計劃

5:45 – 6:30 – 冥想

6:30 – 7:00 – 熱燕麥粥,洗漱

7:00 – 8:00 – 郵件、郵件、郵件+吃飯

8:00 – 12:30 – 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客戶工作, 寫博客)

12:30 – 1:00 – 午飯

1:00 – 6:00 – 打電話,見客戶,接受採訪等

6:00 – 7:00 – 健身

7:00 PM – 冥想

7:30 PM – 晚飯

7:30 – 10:00 – 寫博客、查看郵件

10:00 – 11:00 – 郵件、郵件、郵件、讀書

11:30 – 熄燈睡覺

3. 制定好每天大致的時間安排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自己曾經經歷過職業倦怠嗎?我發現,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缺少休息和放鬆。

在2014年初,我經歷了一段非常嚴重的危機,我感覺自己整個人已經無法繼續工作了。在那段時間裡,我感覺需要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來管理每一天的工作。Jack Dorsey幫我找到了這種方式。

這是我給自己制定的每周工作安排:

星期一 ——與員工談話、構建企業文化

星期二—— 與客戶對話

星期三—— 與客戶對話

星期四 ——與客戶對話, 對合作夥伴對話

星期五——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為創業者提供建議和指導

星期六 ——個人開發、少用電子設備

星期日 ——自我審視、制定未來方向

下面我來詳細說一下我每天的計劃。

每周一,我都會專注於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管理工作上面。每周一,我都會與員工進行談話,發展企業文化,並且確保團隊中得每一個成員都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讓他們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都能夠有所斬獲。當然,我在這一天也會處理客戶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個人更傾向於將客戶問題放在一周中的其他時間去處理。

周二和周三我會全心全意的處理客戶所提出的問題,與他們進行對話和溝通,就是這樣,沒有太多可說的。

每周三,除了與客戶進行對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之外,我還會與公司的合作夥伴進行溝通。我曾經學到過這樣一個經驗:如果你能給自己找到一個雙贏的合作關係,那麼創業和企業運營的過程將會變得更加有趣。每周三,我通常都會與來自印度的合作夥伴進行接觸,並且開發其他的企業合作機會。例如,我們目前正在尋找商務智能方面的平臺和企業,希望能夠與這類企業進行合作。

周五,我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為來自波士頓、美國其他地方以及印度的創業者提供幫助上。我會為這些創業者提供完全免費的指導和幫助。人們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告訴我,與我進行交流,他們希望從我這裡得到建議。他們還會就其他許多問題與我進行交流和探討,例如如何制定戰略和如果獲得增長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恰好是我非常喜歡的話題。這些創業者除了用電子郵件與我交流之外,他們還希望與我在電話中進行探討,因此我也會將這些來電安排在星期五這一天。

星期六,這一天對我來說是「無電子設備日」。我都會把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其他電子設備放在一邊。我會在這一天與朋友相聚,和家人享受歡樂時光,出去在波士頓的大街上散散步,讀書等,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簡而言之一句話:這一天不處理電子郵件。

而星期日這一天我通常會用來進行自我反省,總結一周以來的工作,發現自己的不足。另外,由於周六不處理電子郵件,因此此時收件箱中會堆積了大量待處理的郵件,我也會在周日這一天閱讀並回復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還會在這一天為自己設定短期的工作目標,然後總結自己在長期目標上的進度。

總結

創業者都是大忙人,也是充滿了激情的一群人。有的時候,淹沒在繁重的工作中抽不出身。雖然找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就會覺得自己被掏空,失去了工作的動力。

因此我給自己找到了以上的工作方式,我也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實用。它讓我既能夠異常努力的工作,也能給自己一個恢復期,讓我能夠在數年內不斷的進行工作,而無需擔心自己產生倦怠感。

作者Chirag Kulkarni是一位創業老兵,也是一位企業顧問。他目前是C&M Group的CEO。

摘自: 創業邦

相關焦點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正式將「職業倦怠」作為一種綜合症,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第十一次修訂版中,並將將職業倦怠形容為「無法妥善管理的長期工作壓力」,而其3種症狀是: || 感覺精力耗盡或筋疲力盡; || 與工作有越來越大的心理距離,或是對工作感到抗拒或悲觀懷疑;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隱隱地我明白,是自己對工作的認知出現了負面的情緒,這個情緒沒有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消除,反而越來越明顯,我突然有點害怕了,因為我看不到工作的樂趣,工作佔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如果從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那麼還會有幸福可言嗎?恰逢繼續教育補學,在選修課程上我看到了《職業倦怠的與正能量激發》這個課題,直覺告訴我這會對我有幫助,我便認真地學習了這個章節。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
  • 職業倦怠 job burnout
    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出現「職業倦怠症」嗎?據調查,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職業倦怠症」正日益蔓延,而且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數據顯示,相當高比例的職員患有「職業倦怠」,這個術語出自上世紀60年代格雷厄姆•格林所著的《一個自行發完病毒的病例》,目前被定義為「情感耗盡、自我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狀態」。
  • 當「職業倦怠」來臨時
    傾聽內心的聲音  在刻板的印象中,職業倦怠是個負面的字眼,因此許多人不願意承認、正視自己的工作倦怠感,因此導致問題變得更糟。  今年32歲,viva電視購物臺系統工程師謝國治說,「一般人會擔心,承認工作倦怠,會被批評是年輕人吃不了苦、經不起挫折,於是迴避內心的真實感受。」
  • 社畜自救指南|如何擺脫職業倦怠,重構職業生涯?3個法寶請收好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職業倦怠(burnout)是一種由長期過度的壓力導致的情緒、精神和身體的極度疲憊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添加到第十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將它看作一種職場上的現象,但並不認為它是一種疾病。
  • 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我們如何從各方面為工作找到新動力!04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怎樣避免職業倦怠美國社會心理學家MASLACH和LEITER於1997年提出了職業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論。他們認為,個體與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包括:工作負荷:如工作過量;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與職業倦怠中的無力感有關,通常表明個體對工作中所需的資源沒有足夠的控制,或者指個體對使用他們認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沒有足夠的權威;
  •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下發「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育品質」六大行動計劃,包括精簡會議、簡化考核等舉措,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靜心教書。曾經,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增多,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種種因素,使教師職業倦怠不斷蔓延。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 關注幹部的「職業倦怠症」
    【關鍵詞】基層幹部  職業倦怠  工作作風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會漸漸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職業倦怠症」。
  • 如何喚醒老員工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的話題能佔到職場心理諮詢的80%,大部老闆都意識到職業倦怠伴隨而來的是職業發展瓶頸期,卻鮮有人知道如何喚醒那些處於倦怠期的老員工。——喚醒倦怠!01識別出「不在狀態的人」。你團隊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工作意願度持續下降。
  • 大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又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
    大學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規劃職業生涯,就是指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相結合,通過個人能力分析、總結並測定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設想的過程。而規劃自己職業生涯是為了明確目標,方便自我管理。並且一旦目標明確,更能樹立信心,以克服困難,避免彎路。且大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自己自我定位、認清自己、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
  • 沒有職場人願意經歷職業倦怠期
    工作了3—5年之後,很多在蛻變中成長的職場精英慢慢會進入職場倦怠期。伴隨著職業理想慢慢成型到最終實現,努力貫穿著職業生涯之路,具備一定競爭能力也處於管理崗位。但面對社會和生活壓力,遭遇職場瓶頸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職業倦怠期是被一直關注的話題,也困擾著從業多年的職場人士。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HR看這裡!
    雖然許多招聘人員進入這個行業是為了幫助頂尖人才找到他們夢寐以求的職位,幫助公司建立他們夢寐以求的團隊,但許多人最終卻生活在招聘人員精疲力竭的噩夢中,這就是職業倦怠產生了。研究分析表明,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員流動率排名第五。除此之外,據報導,在第一年裡有90%的招聘人員流失。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但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們把這樣一個職場階段稱為「職業倦怠期」。很多人都曾經或正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它來的時候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你甚至都未必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狀態。今天,我們就想來聊聊我們該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尋求新的挑戰Riceman: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
  • 困頓與擺脫之路——職業倦怠症
    作為網絡攝像機模特在工作室裡幹活,就像是把野獸關進籠子裡……你必須工作許多個小時,你沒有合法的工作文件,還有性騷擾……」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位於東歐某間地下室中的視頻女郎,抑或是華爾街摩天大樓中的金融才俊、東南亞服裝血汗工廠中的計件工人,大部分位於全球經濟秩序中不同位置的勞動者,不管他們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等級如何,都在飽受一種病痛的折磨——職業倦怠(Professional
  •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
    教師如何緩解職業倦怠?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難免會疲憊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大學教師也不例外。大學教師有多累?又因何精疲力竭?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有多少人動了離職的念頭?大學又該如何留住他們的心?日前,騰訊—麥可思針對大學教師職業倦怠展開問卷調查,為您詳解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之謎。此次調查收回在校教師有效答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院校教師7789份,高職高專院校教師2945份。
  • 教師如何克服職業倦怠感?
    教師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感。因為,教師在教師育人的過程中,經常要引導學生,而每個學生他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長期在一個崗位工作,必然會產生倦怠感。職業倦怠會有哪些表現呢?第一,對備課不上心。重複使用課件,不在教學資源上進行重新整合。第二,對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因為認知上的不對稱,學生很難將老師所要求的事進行一一回應。
  • 機關黨員幹部需克服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概念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魯頓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美國學者瑪勒詩等人在此概念基礎上歸納出職業倦怠的三個核心成份: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低個人成就感。在機關,職業倦怠依然是一個含混、敏感、私下的話題,在領導眼中,只不過是下屬「有情緒、不在狀態」;在公眾眼中,那是「缺乏職業道德、無病呻吟」;即便機關人員自己,也將其看作「身累了、心累了」。
  • 新時期教師「職業倦怠」如何破解
    新時期教師「職業倦怠」如何破解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07 14:45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