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到了一定的月齡後要給寶寶添加輔食,大部分寶寶都會出現不同情況的異常。這時母乳不再是唯一的營養獲取來源,由液體食物過渡到泥糊狀食物讓寶寶逐漸攝入更加豐富全面的營養。
在給寶寶添加輔食過程中遇到各種不良反應也純屬正常,只是寶媽需要具備及時發現這些異常反應的能力並且及時作出改變。
而今天主要就寶寶添加輔食後出現的便秘原因給予分析說明
一,胃腸道蠕動不足
由於寶寶在還沒有學會走路時,要麼坐在搖籃裡,要麼躺沙發上,要麼睡著了在床上,同時現在很多的家長不願意讓寶寶在地上去爬,缺少了基本的活動量導致了腹部運動不足。腸道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預防便秘的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運動來促進腸道蠕動。
比如:給寶寶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每次3-5分鐘,一天3-5次,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寶寶去遊泳館遊泳,同時也有撫觸師給寶寶按摩,這些都會有利於寶寶排便。
二,腸道菌群失調
人體的腸道有 100~1500 種近 100 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與 人體相互作用,對人體的健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腸道菌群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能量循環也有很多重要作用。腸道菌群能幫助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腸道菌群通過發酵還能產生短鏈脂肪 酸和維生素K供人體吸收,同時一些金屬離子,如鈣、鎂、鐵等,也可通過腸道菌群被重新吸收。
由於寶媽飲食攝入單一,長期以來就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健康人的胃腸道內積聚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是腸道菌群失調症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瘦弱的嬰兒,消化不良,營養不良。
因此我們建議給寶寶適當補充益生菌來調理,有一些就會很快緩解不適症狀,有一些卻不明顯。
三,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的作用有很多,膳食纖維體積大,可促進腸蠕動、減少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其中的水分不容易被吸收。另一方面,膳食纖維在大腸內經細菌發酵,直接吸收纖維中的水分,使大便變軟,產生通便作用。
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被營養學界補充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和傳統的六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與水並列。
基於寶媽平時的飲食食物攝取單一,纖維素獲取過少引起的便秘很常見。平時寶媽的飲食要攝入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像穀物類: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糙米,黑米,大麥,小麥,燕麥等。像蔬果類:南瓜,紫薯,山藥,黃豆,西紅柿,山楂等。
四,沒有養成排便習慣
寶寶在三歲前肛門肌肉未發育完善之前,無論是排便或排尿都是無法自由控制,寶寶的排便習慣一旦養成會給寶媽們帶來很多方便,這一點相信家長深有體會。
每天要定時把寶寶排便,在寶寶一覺醒來時,一定要把便,因為很多時候寶寶都是要排便憋醒的。而且要堅持哦,直到形成規律養成習慣為止。
你也需要留心觀察當寶寶三個多月後,要排便時,會有突然停下,發呆,扭動腿的表現,大人可以認真觀察,發現後立即把便。很快就會養成好的排便習慣的。
我是劉沐昂,一名國家公共營養師,高級育嬰師,從事母嬰行業四年多,曾指導寶媽如何科學添加輔食過程中正確應對異常情況的處理,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