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中】起爭執兒子一走27年,她特牽掛村頭盼兒歸

2021-02-19 葫蘆島晚報
權威 · 貼心 · 維權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葫蘆島晚報

晚報新聞熱線13019984321

  從今年開春開始,綏中縣荒地鎮東荒地村的村民就發現一老人靠在村口的一棵大樹旁,兩眼直勾勾地望著遠方。當大伙兒上前問她看什麼時,她默不作聲,只是連連嘆氣。近半年時間過去了,老人幾乎風雨不誤,一待就是小半天。她自己知道,遠方,有壓在她心底27年的痛。

  老人叫楊文珍,今年70歲,有一兒一女。儘管生活不很富裕,但老人覺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知足常樂。
  26歲的沈嬌是楊文珍的外孫女,聰明漂亮,在綏中縣城一家公司上班。9月12日下午,在沈嬌帶領下,記者來到楊文珍的家。提及心底的痛,楊文珍說源於27年前自己的不冷靜。
  楊文珍的兒子叫李福光,1970年3月18日出生,身高1.80米左右,手上有一條橫紋,大眼睛,雙眼皮,一笑露出兩個大酒窩和兩個小虎牙。
  楊文珍的手裡到現在還珍藏著一張兒子的黑白照片,「以前我們家住在綏中縣荒地鎮牛心村,我兒子很聰明,曾在村子裡做過赤腳醫生,1990年陰曆二月初一那天,因為處對象的原因,我倆發生了口角。」
  當時楊文珍情緒非常激動,大聲衝兒子吼到:「滾,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沒想到李福光一氣之下真的離家出走了。

  當天晚上,李福光沒有回家,楊文珍沒當回事兒,以為兒子到親戚家住了,等氣兒消了就回來了。沒想到過了幾天,還是不見兒子的影子,楊文珍一家人四處打聽,結果一點兒消息也沒有。「當時拌幾句嘴,本以為過後就拉倒了呢,沒想到兒子至今音信皆無。現在想想很後悔,如果不說氣話或及時追出去,也不至於現在這樣。」楊文珍對著兒子的照片傷心地說。
  儘管是被罵離家出走,然而兒子永遠都是母親的心頭肉,總讓母親牽腸掛肚。
  27年來,楊文珍夫妻和女兒從未停止過尋找李福光,親戚朋友家沒有消息後,夫妻就到綏中縣城及周邊城市尋找,有時坐火車、搭便車去北京、瀋陽等地苦苦找尋,也刊登過尋人啟事。「總之,啥辦法都想遍了,可一丁點兒消息也沒有。我身體不好,歲數又大,好在有親情在支撐,否則,我早趴下了。」楊文珍眼淚汪汪地說。

  據楊文珍回憶,有一次在外地大街上求助時,幾個類似傳銷人員的年輕人讓老人上車,說要幫忙帶著去找。後來她發現情況不妙,趁機來到路邊執勤的警察身邊,假裝問路才脫身。
  儘管任何一種途徑都不曾放棄,期間遇到過苦難無數,也多次被騙,但是只要一想為了找回兒子就啥也不顧了。楊文珍說,二十多年來,為了尋找兒子,光車費就花了一萬餘元。
  11年前,楊文珍的老伴兒由於過度思念兒子,心情壓抑久久不能釋放,遺憾地離開了人世。3年前,她的女兒也去世了。
  「我女兒是帶著莫大的遺憾走的,臨走時,她的一句『媽,早點兒接弟弟回家』的話讓我痛徹心扉。」楊文珍說。
  楊文珍追悔莫及,整天以淚洗面,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逢年過節,她更加想念兒子,看著兒子的照片,她捶胸頓足,有時還抽自己的嘴巴。每年兒子生日那天,楊文珍都會多煮幾個雞蛋,寓意為兒子「滾滾」運氣,能早日平安回家。

  

  去年,楊文珍從外孫女口中得知中央電視臺有個大型尋親節目,是倪萍主持的《等著我》。楊文珍帶著一線希望,去北京尋求媒體幫助。但由於種種原因,願望沒能實現。
  後來,楊文珍將兒子的相關資料和照片寄給民政部門及媒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由於太思念兒子,楊文珍幾乎每天都要拿出兒子的照片翻看,希望母子有心靈感應,兒子能夠聽到。「我姥姥年紀越來越大,因常年哭泣,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現在眼睛也有些模糊不清。這不,出遠門身體吃不消了,只能到村口去張望。」沈嬌說她心疼姥姥,一有空兒就去看望老人家。「兒子,媽沒當好,媽錯了,你別再生媽的氣了,不知道你現在在哪兒?無論你過得好不好,都要快點兒回家,家裡有個老媽在等著你!媽想你,只要見到你,我死也瞑目了。」楊文珍充滿無限深情地說。
  沈嬌對手機、電腦等現代設備都很在行,最近一段時間,她在微信朋友圈及部分網站上發布舅舅的信息,希望藉助其力量,幫姥姥圓夢。
  一部座機:0429—6571379,一部手機:13464517247,時刻為知道線索的朋友準備著。  

  發布自《葫蘆島晚報》微信公眾號的晚報自產新聞,任何微信公眾號及自媒體不得轉載刊用,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葫蘆島晚報》維權中心主任:楊克

《葫蘆島晚報》維權中心法律顧問:

楊威律師事務所 楊青樂

●葫蘆島市人民政府關於防空警報試鳴的公告

●下周三葫蘆島多地停電請做好準備

●【本地】父母都患病,女兒無力入學,幫學費幫家用,眾人給希望

●【本地】法理上:三輪車無牌無證得罰!情理上:駕車老人沒吃早飯交警幫買

微主編:王 巖 微編輯:潘笑怡

副主任記者:張寶成

特約記者:劉洪剛

©葫蘆島晚報

相關焦點

  • 婺源的柿子又紅了,慈母盼兒歸,「柿」情畫意染紅了歲月!
    深秋,村口旁家家戶戶門前掛滿著的柿子,就像是一個個大紅燈籠,給盼兒歸的母親以指引。這,何曾不是兒子歸來的指路燈?婺源,一個聽起來就很神秘而美麗的地方,就像是隱世的另外一個國度。在秋風起、秋意涼、秋葉落的季節裡,獨自一個人緩緩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深深吸引眼球的還是那滿山滿坡的火紅的柿子。盛放在鄉村的那一樹紅似火的柿子,美得自然,美得盈實,透著一種喜氣,這是婺源山鄉特有的秋韻。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古屬徽州府,1949年劃歸江西上饒管轄。
  • 《大學生兒子失蹤16年,古稀父母哭瞎雙眼盼兒歸》後續:南紅義父母親趕赴源渦村蹲守尋兒
    2月15日,三晉都市報公眾號以《大學生兒子失蹤16年,古稀父母哭瞎雙眼盼兒歸》為題,刊發了新絳縣古交鄉南李村南根柱的大兒子與父母一別16年,之後音訊全無的消息,引發了眾多熱心讀者的關注。2月15日,三晉都市報公眾號以《大學生兒子失蹤16年,古稀父母哭瞎雙眼盼兒歸》為題,刊發了新絳縣古交鄉南李村南根柱的大兒子與父母一別16年,之後音訊全無的消息,引發了眾多熱心讀者的關注。
  • 失蹤17年,九江母親每年在兒生日當天煮一碗長壽麵盼兒歸
    離家出走17年至今無音訊,望擴散!》這篇文章刷爆了。更多的網友被文章中母親寫給兒子及妹妹寫給哥哥的信戳中淚點,紛紛留言,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早日讓這家人團聚。劉秀娥拿著兒子的身份證和信。17年前留下一張紙條後悄悄離家出走江潤紅1984年10月8日出生,都昌縣周溪鎮輸湖大舍村一組人。
  • 七年之痛終化解 八旬老父盼兒歸
    七年之痛終化解 八旬老父盼兒歸 2020-12-18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詞:空巢老人盼兒歸,望眼欲穿臨雪飛
    李js空巢老人盼兒歸,望眼欲穿臨雪飛。摩託穿梭皆不是,爹難見崽盈濁淚。《老來福》(打油詩)作者周長春老來菸酒茶,閒賞詩賦花。翹首以待看,兒子何時到?安居樂鄧海松[ 老馬人生在晚景 ]紅樓老馬福門庭, 綠水青山村鄉情。悠閒自信香菸噴, 人生晚餐夜遊晨。
  • 八旬老母親26載盼兒歸 湘大扶貧隊千裡尋親把夢圓
    湘大駐村幫扶工作隊幫82歲的龍永英接回失散多年的兒子,這一天,她盼了26年。紅網時刻通訊員 馬志遠 記者 賀衛玲 報導「風雨兼程近1000公裡,只為圓八旬老人26年來的夢!6月6日清晨,在從湖北宜昌驅車返回湖南瀘溪縣之前,湘潭大學駐瀘溪縣張家坪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郭鳳安發了一條朋友圈。此時,500公裡外的張家坪村,徹夜未眠的龍永英在家翹首以盼——湘大駐村幫扶工作隊將幫她接回失散多年的兒子,母子即將重逢。龍永英今年已82歲,這一天,她盼了26年。
  • 「回家不只是回家」家親常無憂,盼兒歸,兒雖歸,一日見不得幾回
    【回家不只是回家】家親常無憂,盼兒歸,兒雖歸,一日見不得幾回一晃2020年就要結束了,收穫的許多,也失去了許多。2020年和2021的更替,年年春節,外出工作的人們,也將陸續回鄉……自我畢業踏出社會,已經過去好多年了,嚮往著外面的世界多麼美好,亦或是渴望脫離雙親的監管,這些年來,廣州、深圳、佛山四處闖蕩。一年下來,也曾回過幾次家,都說常回家看看,雙親鬢髮漸白,也是今年才發現,不禁有很多感慨。
  • 「背包書記」鄢宏回村「探親」 被幫扶戶為啥三次落淚?|回家·駐村...
    鄢宏(左一)在村民家裡拉家常鄢宏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融」)員工,2015年8月被選派至四川省宣漢縣峰城鎮仁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1月「卸任」後,鄢宏一直牽掛著村子裡的人和事。鄢宏說,這次回村「探親」,他最想見的人,就是老楊頭。
  • 最悲壯紅31軍參謀長兄弟犧牲母盼兒歸,60年身份確認家鄉建紀念碑
    洪水季節,湖河一體,大水茫茫一片,秋冬水退,又是星星點點的小湖汊,在湖邊的紅土崗上,有一座叫龔家咀的小村莊,村裡一位老人,從30年代起就天天在村頭盼望遠行的兩個兒子歸來。歲月更替,冬去春來,老人臨終之時,她的女兒守在床邊,他突然迴光返照,對著女兒大叫道:火秀,你哥哥火生、木生騎馬來了!你哥的馬蹄——」喊罷,戛然而逝。這一年,正是解放後十年的1959年。
  • 寶爸:一跟媳婦發生爭執,兒子就開始打我
    當時她和老公發生一點爭執,正在拌嘴,說話聲音就有點大。3歲的兒子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拿起自己金箍棒就朝爸爸打去。朋友和老公對視一眼,雙雙覺得很驚訝。接著,朋友就是抱著兒子爆笑,而孩他爸氣得頭蒙。嘴裡還說著:「你這小子,玩具都是我給你買的,你居然為媽媽打我,氣死我了。」
  • 海口一女子懷孕27周胎膜早破 雙胞胎早產呼吸衰竭盼救助
    6月28日,來自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月塘村的林桂蘭提起剛出生16天的雙胞胎兒子,淚花就在眼眶裡打轉,她不僅牽掛著寶寶的病情,還擔心後續治療費問題。正在醫院治療的雙胞胎(大寶)。記者 王洪旭 攝正在醫院治療的雙胞胎(二寶)。
  • 一年燈火盼人歸·6063次 久別盼重逢 又怕時光太匆匆
    一年燈火盼人歸·6063次 久別盼重逢 又怕時光太匆匆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31日 11:39 A-A+ 》「一年燈火盼人歸」。這趟開行了61年的綠皮火車,穿過陝西、甘肅、四川三省,沿途經過的幾乎都是鄉村小站。它連接著山裡山外,是外出求學和打拼的人回家的最後一段旅途。年越來越近了,久別的人盼著重逢,重逢又怕時光太匆匆。
  • 恨了張玉環27年的她,在得知無罪釋放的消息後,連夜搬出了張家村
    老話說的好有人歡喜有人憂,最近被捕入獄長達27年的張玉環被以無罪為由而釋放了,對於張玉環和他的家人來說這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他的重獲自由也引來了廣大媒體的注意,這位背了27年黑鍋的張玉環也成為了廣大網友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隨著張玉環的出獄27年前的那起案子也再次被提起。
  • 程曉明離家19年杳無音訊 父母身體不佳只盼兒歸
    程曉明(後排左一)當年與父母和哥哥的合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閃抗疫時期,成千上萬的白衣天使勇敢逆行,看著一個個身披白大褂的身影,仙桃人程曉陽心裡五味雜陳:「如果弟弟沒有失蹤,忙碌的人群中一定也會有他吧近日,程曉陽求助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希望弟弟早日回家,父母日夜思念成疾,盼望生前再見兒子一面。衛校畢業後沒找到工作1980年3月16日,程曉明出生在仙桃市沔城回族鎮,今年已經40歲了。而程曉陽對弟弟的記憶,依然停留在19年前。那一年,21歲的弟弟國字臉,單眼皮,濃眉毛,有旁腮,眼睛有假性近視,講話有點結巴。
  • 【尋親】兒子外出打工多年無音信 父母泣淚盼兒歸
    今天我和凌廣聚前來,希望你們也能幫助他找到兒子,讓他們家的日子也好起來。」 陪同凌廣聚前來的鄰居杜秋平說:「他們家這幾年變故太多,大兒子不在了,女兒嫁到了江西,現在就指望這個兒子能回來,把這個家撐起來。去年過年時,孫子問他奶奶,別人家過年爸爸媽媽都回來,咋不見我的爸爸媽媽回來?孩子這一問勾起了凌廣聚夫婦的傷心事,兩人四目相對哭作一團,鄰居們見了無不落淚。
  • 山鄉裡的小都市——棗莊市山亭區焦山頭村電氣化村建設巡禮
    一入村,就被村東頭正在興建的近千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吸引住了,村民們有的在整修廣場水泥地面,有的在安裝健身器材。電工們爬在杆上忙著安裝廣場的照明設備。一群剛放學的小學生,紛紛跑到健身器材上玩耍。村黨支部書記鄧運明告訴我們,這是他們村為迎接棗莊市2006年生態文明村和山亭區首批電氣化村建設的驗收而進行的最後一個項目。
  • 與等待搏鬥:一樁冤案的27年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1期,原文標題《與等待搏鬥:一樁冤案的27年》,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7月9日,張玉環故意殺人案在江西高院再審,檢方建議改判無罪,但要擇期宣判。此時,距離1993年張玉環因涉嫌謀殺同村兩個孩子而失去自由,已經過去了27年。
  • 溫庭筠:寫盼歸之思,表達希望失望到腸斷的心理歷程,27字已足夠
    在這一時間出現了很多經典的詞人。今天我們所談到的唐代晚期的著名詞人溫庭筠就是如此。他是晚唐詞最具代表性的詞人之一,而且才華橫溢,與李商隱並稱為溫李,在晚唐文學史上獨領風騷。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詩詞,是溫庭筠最為精彩的一首詞作。全文雖然只有27個字,但是卻寫出了盼歸女子從希望到失望一直到最後腸段的整個心理歷程。
  • 她為入獄的丈夫奔走了27年,卻沒有等來一個擁抱
    他也是目前公開報導中被羈押時間最長的伸冤者,27年,沉冤得雪。得知他要回家的消息,前妻宋小女早早通知兩個孩子,在家等他。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太久。張玉環的母親在家裡整日以淚洗面,哥哥們因為此事在村裡備受排擠,張玉環的妻子宋小女和兩個兒子更是抬不起頭來。
  • 家庭財產歸兒子?一個農村女兒的房產官司
    李麗將她的父親、哥哥告上了法庭,她認為家裡拆遷所分四套房子中裡有自己和母親的部分,父親和哥哥應該還給她。這個訴求的背後,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農村女孩對「家庭財產歸兒子」的村莊傳統的抗爭,也是為另一位家庭女性——李麗的母親長年的隱忍、痛苦和掙扎尋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