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體內有多少基因來自爺爺?5000年前祖先的基因還在你的體內嗎

2020-12-22 科學新視界

基因被稱為生命的密碼,我們表現出來的性狀,幾乎都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人是雙眼皮,體內就有對應雙眼皮顯性基因,沒有對應單眼皮的隱性基因。當然,由於基因擁有遺傳性,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性狀,會受到父母雙方的影響。

孩子體內的基因,大部分都是父母給的,但是父母的基因來自於孩子的祖父母,那祖父母的基因在孩子的體內佔據了多少?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5000年前的祖先的基因,還在後人的體內嗎?如此漫長的時間,會不會我們的祖先的基因,已經消失了?

先來說下我們和祖父母的基因聯繫,父親的基因來自於爺爺奶奶,母親的基因來自外公外婆,比例是一半對一半。同理,父母雙方給我們的基因也是一人一半。那按照比例的關係,就能得出我們和祖父母之間的基因聯繫約為25%,事情就這麼簡單?

事實上基因的遺傳具有隨機性,人體內一共有23對染色體,共46條。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在於性染色體不同,男性擁有一條Y染色體。女性身上沒有,因此Y染色體在遺傳時並不會發生重組,它只能是父親遺傳給孩子的,父親也是爺爺給的。往前追溯,一直能找到你的男性祖先。

男性體內的X染色體來自於母親,至於母親身上的X染色體來源,外公外婆都有可能。所以說女性身體裡的兩條X染色體,一條來自於父親,或者說奶奶。另一條X染色體來自於母親,或者說是外公外婆中的任意一人。

基於這樣的判斷,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爺爺並不會把他的X染色體傳給孫子和孫女。

常染色體的遺傳,註定了我們和4個祖父母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常染色體由DNA片段組成,DNA在遺傳時會進行無規律的重新組合,我們並不會完全繼承父母的某一條染色體。在一條染色體裡,既有父親的DNA片段,也有母親的DNA片段,佔比多少都是隨機的,不過總體保持著50%的比例。

同理,父母的基因也是這樣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繼承過來的,所以孫子和4個祖父母當中的任意一個,大約有25%的基因是重合的。

我們的身體裡,也有5000年前的祖先的基因,只不過比較少。一代代遺傳下來,祖先的基因已經被稀釋了很多。或者說,我們都不是純粹的智人,智人曾經和尼安德特人有過基因交流,現代人體內有少量的尼安德特人的DNA片段。

尼安德特人早已消失在地球上,時間這麼久了,都能遺傳。所以我們身體裡的,來自我們祖先的基因還是挺多的。

除此之外,還有線粒體,線粒體內的基因頗為特殊,不受父親的基因影響,反而全部來自於母親。它的DNA片段和染色體不一樣,擁有相對獨立的遺傳物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科學家對此做出了多種解釋。

在生命形式還是單細胞生物的時候,線粒體也出現了,並且和單細胞生物生活在一起。兩者長期共處,最後兩者結合了,也有可能是細胞吞噬了線粒體。總之,線粒體來到了細胞裡生活。卵細胞內的線粒體可以很好地存活,給細胞提供能量。精子就不行了,它在和卵子結合的過程中會丟失線粒體。

所以我們擁有的線粒體都來自於我們的母親,人類的女性祖先將她的線粒體傳遞下來,這才有了現在的人類。基因的遺傳並不是均勻的,只能說我們和4位祖父母的基因,有25%的相似度。基因的奧秘吸引了科學家,等到未來我們破解的基因全部的奧秘,我們就離長生不遠了。

相關焦點

  • 人體內的基因,有多少自祖父?或能解釋為何有「重男輕女」現象!
    人體內的基因,有多少自祖父?或能解釋為何有「重男輕女」現象!當一個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周圍的親戚都會說這孩子長得跟父母也太像了吧,因為在我們的心中認為,孩子遺傳了父母的基因,各自佔了50%,所以會和父母很像,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我們可以遺傳父親和母親的基因,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的身體裡還有爺爺和奶奶的基因,甚至還有2000年前的祖先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這些基因到底是如何遺傳的。
  • 孫子會不會遺傳爺爺的基因?爺爺和孫子是不是很像呢?
    孫子會遺傳爺爺的基因,孫子的性染色體能遺傳爺爺的,因為爸爸是遺傳的他爸爸的y染色體,也就是爺爺的,孫子遺傳的是爸爸的y染色體,所以說孫子是遺傳了爺爺的性染色體。但是不會遺傳奶奶就是祖母的性染色體。但是有些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媽,反而像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隔代遺傳了嗎?那麼,你的孩子會從祖父母那裡遺傳到什麼呢?
  • 體內基因編輯藥物SB-913
    11月15日,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啟動SB-913首例人體臨床試驗,嘗試通過體內基因編輯技術徹底治癒遺傳性疾病,本次受試者患有亨特氏症候群(Hunter syndrome)。若能取得成功,SB-913將會是疾病治療史上有著裡程碑意義的藥物。
  • 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理論,如果你想製造出一個人,你先是要收集非常多的原子,然後再把原子放到生物化學的雞尾酒混合器裡瘋狂搖動。但即便你搖到宇宙毀滅,混合器裡也不可能誕生出一個人。
  • 爺爺有個基因缺陷會「隔代遺傳」,子女能躲過,但孫子一輩卻難逃
    具體如下:如果顯性基因為X,隱性基因為x,爺爺的攜帶的基因為xx,奶奶的為Aa或是AA;那父親的基因為Xx,就不會被表現出來,母親的基因為Xx或是xx;孫子、孫女的基因就有可能會為xx,那麼這個基因就又被顯現出來,就具備了爺爺所擁有的特徵
  • Mol Biol Evol:素食主義者體內的特殊基因
    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還發現:來自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主要以海鮮為食)的基因與主要以蔬菜等植物為食的鄰近居民之間的某一段DNA存在明顯差異。同時,該研究組分析了來自Genome Project的1000份遺傳樣本,結果發現:在南亞人種中70%含有這一基因,非洲人種中有
  • Science:首次在體內繪製tRNA基因適應度景觀圖
    2016年4月22日/生物谷BIOON/--假定你正在試圖設計一種疫苗來抵抗下一個季度的流感病毒。擁有一種準確地告訴你多種流感病毒毒株如何進化的詳細圖譜將是非常有益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個基因的首個體內適應度景觀綜合圖---大約比之前的大100倍。論文通信作者、密西根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系教授Jianzhi "George" Zhang說,這些發現有望令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感興趣。
  • Science子刊:基因療法新突破!在體內選擇性擴增經過基因修飾的肝細胞
    2016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基因療法為治療遺傳病提供希望,但是它的效率經常太低而沒有治療價值。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經基因修飾後對一種有毒藥物產生抵抗力的肝細胞能夠在活的小鼠體內選擇性增殖,從而高達1000倍地增加轉基因表達。這種新方法也可能用於骨髓、腸道、皮膚或腎臟組織中。
  • 爺爺以下基因,容易隔代遺傳給孫子,希望你家孩子能順利躲過一劫
    更關鍵的是,英國媽媽和丈夫都是白種人,並沒有黑色膚色基因。而其中一個孩子皮膚黝黑原來是遺傳到了爺爺的基因,因為雙胞胎爺爺是黑種人。通過經典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在父輩身體上沒有體現出來的特徵,有可能會在孩子的身上體現出來,這兒就是所說的隔代遺傳。
  • 從基因角度看,誰是最古老的中國人祖先?
    8300年前南北人群的文化交流增加,不同部族的血緣開始產生交融。有好奇的讀者會問,那麼在二三萬年前的中國又是怎樣的?那個時候已經有少量的新亞洲人在此居住了,而在新亞洲之前還有一批老亞洲人,老亞洲人四五萬年前就出現在中國大陸,他們為了繁衍後代,和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發生了基因交流。後來,老亞洲人在競爭之中,落敗於新亞洲人,此為後話。
  • 一個人的基因到底能延續多少代?
    看到這句話,小編就在思考這幾個問題,基因延續?基因到底能延續多少代?我們身上還有祖先多少基因?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下。 現代,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對血緣有個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基因。
  • 揭秘非洲人是世界現代人的祖先,從基因學分析,是謬論
    大約5000萬年,靈長類動物進入鼎盛時代。靈長類進化的猿猴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其中A類猿猴就是人類公共的祖先,他們和其他猿猴沒有太大區別,一起生活在叢林裡。此時就已經分散生活在各地的叢林之中,互補同屬,多無聯繫。大約在距今2000萬年~800萬年之間,A類猿猴明顯比其他猿猴聰明,進化成了早期的猿人,由於氣候原因,非洲猿人和亞洲猿人、歐洲猿人的進化方向和程度出現差異。
  • 「孤兒基因」從哪來?
    我們身體中,有這樣一類基因,它們沒有任何明顯的「祖先」,就好像是憑空出現一樣。科學家正在全力以赴、追蹤著它們的來龍去脈。沒有家族譜系的「孤兒基因」沒有家庭擋風遮雨的生活,可以說是步履維艱的。由於各種不幸的原因,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成為了孤兒,他們要付出千百倍於常人的努力與命運抗戰,迎難而上去激發自己的潛能。
  • 全球首例體內CRISPR基因治療啟動,招募18名眼疾患者
    Editas Medicine官網提到,AGN-151587是一種正在開發的實驗性藥物,用於治療Leber先天性黑蒙症10(LCA10),這是一種由CEP290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失明。這項臨床試驗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基因編輯藥物的體內研究。
  • 我們的祖先真的是非洲人嗎?
    這是因為Y染色體是傳男不傳女,每個人男性有Y染色體,而線粒體DNA則是相反的,它是傳女不傳男。科學家發現,現代男性的最近共同祖先來自於距今6萬年前的非洲,而現代女性的最近共同祖先來自於距今14萬年前的非洲。
  • 清華譚旭研究組合作發文報導體內靶向基因治療新方法
    清華譚旭研究組合作發文報導體內靶向基因治療新方法清華新聞網1月26日電 1月24日,清華大學譚旭研究組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董一洲研究組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一種實現體內基因剪切的非病毒性的CRISPR/Cas9輸送系統》(A non-viral CRISPR/Cas9 delivery
  • 新生兒健康基因早知道,基因篩查來把關!
    根據我國出生缺陷監測和殘疾兒童調查結果,全國累計有近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兒,遺傳病已成為兒童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遺傳代謝病? ▲ 常見的遺傳代謝病達1000餘種; ▲ 不同種族或地域的新生兒 IEM 總體發病率可達 1/1000- 1/5000; ▲ 多為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可準確診斷); ▲ 80%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連鎖伴性遺傳及線粒體母系遺傳
  • 科學家將人類基因導入絨猴體內,絨猴大腦體積明顯增加
    人類為何比其他靈長類動物聰明,能進化出文明,這是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想搞明白的事情,黑猩猩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以上,人的腦容量卻是黑猩猩的3倍。而人類與黑猩猩在600萬年前由共同的祖先分別進化後,其蛋白質體系只經歷過一次主要變化。
  • 現代基因反推祖先 曹操家族DNA破解其身世之謎
    曹操生活在近2000年前,尋找他的DNA似乎遙不可及。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這一難題在復旦大學遺傳學和歷史學專家合作下,離被攻克又近了一大步。  此前,李輝、韓昇二人已有長期的跨學科合作,他們還有一個夙願——用現代科技解決歷史問題,如果能通過現代人的基因反推歷史著名人物的基因,對歷史研究是一個新的突破,這比找到誰是曹操後代意義更大。
  • 劉莉:喚醒植物體內的沉默基因
    多年來,她所領導的課題組就將研究的關注點放在了葉綠體蛋白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以解析在全球氣候變化下,植物在抵抗非生物逆境(水分脅迫)、植物生長發育調控(抗衰老和增強光合速率)的作用,運用多種遺傳工程方法創建改良植物抗逆性體系,激活植物體內的沉默基因,以此作為研究之路而耕耘不輟,十幾年熱情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