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又迎來了一個就診小高峰,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伍學焱的門診一上午就要接診三四十個病人,這些病人看上去都不大,他們都是在生長發育方面遇到了難題,趁著暑假來請專家進行初診或複診。
23歲小夥被「凍齡」
昨天早上8時許,北京協和醫院五層內分泌科的走廊裡早已座無虛席,擠滿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看病的患者和家屬。一位父親帶著稍顯「稚嫩」的兒子小張走進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伍學焱的診室,他們是專程從陝西來到北京複診的。
雖然小張今年已經23歲了,但他的外貌和初中學生並無二致——身高僅有158釐米,相對應的,體重也只有48千克。「這個孩子的情況比較複雜,他在出生時難產,導致垂體柄受到牽拉損傷,中斷了下丘腦和垂體的聯繫,導致垂體的內分泌功能低下,往往生長激素缺乏伴隨性腺功能減退,於是出現生長極度遲緩且面容幼稚的『凍齡袖珍人奇觀』。同時,他又得了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生殖細胞瘤,相當於『雪上加霜』。」
從進門起,小張和父親的眉頭就一直緊鎖著。「我們老百姓常說『二十三,躥一躥』,對於他來說,不僅可以『躥一躥』,我們還可以再給他20釐米,甚至20多個釐米都可以。」伍學焱拿起小張的指骨X光片,耐心地向父子倆解釋著,「我們看一個孩子能否生長,除了要看他的年齡,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骨齡。小張的指骨、腕骨很多地方還沒有閉合,證明他還可以再繼續長高。」伍學焱說,按照小張的體重,應該給他開出每天5個單位的生長激素劑量,而小張現在每天的用量僅有2個單位,這樣的用量便讓他在半年內長了5釐米,這樣的生長速度非常可觀。「父親的身高都有180釐米呢,孩子回去好好休息,保證睡眠,注意營養,長到178釐米也沒問題。」伍學焱的話給父子倆吃了定心丸。
11歲女孩5年長了35釐米
「還是那麼瘦!」送走了小張父子,伍學焱迎來了「老朋友」——11歲的女孩琪琪。
從外貌上看,眼前這個梳著長馬尾的小姑娘,除了身材偏瘦以外,和同齡的孩子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在琪琪小小的身軀裡,由於缺少了一條X染色體,她先天對生長激素不敏感,導致生長遲緩。
從2014年起,爸爸就帶著琪琪來到了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伍學焱便成為琪琪的主治醫生。由於體質的「特殊」,琪琪的用藥除了體外注射的生長激素針劑,還有各類補充營養的口服藥。5年間,小姑娘的身高從最初的103釐米長到現在的138.5釐米,「5年一共長了35釐米,按照這個速度,還能再給她20釐米,我們還要努力呀。」伍學焱對琪琪爸爸說。「再難都不礙事,只要她能長。」琪琪爸爸笑著說,「伍教授,您不知道每天催她鍛鍊有多費勁。閨女,回去咱們得多活動,長高個兒!」
醫生一坐就是6個小時
對孩子來說,生長發育是一輩子的根基,從生長到發育、再從發育到生育;從初次的診斷,到著手治療、定期跟進,再到真正「放手」,伍學焱常常是陪伴著每個孩子走過人生的「春華秋實」,為每個家庭帶來幸福和希望。
「小夥子真棒,已經長成男子漢了!」「您放心,再長20釐米沒問題!」「下次再複診完我就要放手讓她自己長啦!」……診室裡,伍學焱的話像陽光一樣撥開孩子和家長心中的烏雲,每個走進診室的家庭都會笑盈盈地離開。然而,周四這天上午的門診,伍學焱從早上8時一直坐到下午將近2時,幾乎從未離開過診室,也根本顧不上吃午飯、上廁所。
來源:北京晚報·北京新聞 記者:李祺瑤 文並攝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