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生卒年代傳說有六十多種說法,眾說紛紜;近2600年來,沒有人能夠追溯、計算出一個準確的時日。目前,公元前565年4月25日和公元前486年5月2日,是普遍被採用的佛誕生、涅槃日子。不確定的佛教聖日,就這樣傳承了近2600年。環顧全球,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人能夠追溯計算出一個準確的時日。
研究佛教曆法40年的大馬年代學家蔡崇正博士以他精深的年代學知識和演算專長,結合電腦工藝,在2005年成功地推算出佛陀的生、卒日子分別落在星期六和星期日。
這是史無前例的新發現,堪稱空前,也是馬來西亞易玄科學研究乾坤中心顧問的蔡博士用他淵博的學問,為佛教作出的重大貢獻。
蔡博士對佛陀生平事跡進行了重新整理,推算了佛陀生、卒日,並推算出從1950年起到2130年衛塞節的準確日期,從而使人們對佛陀和佛教發展有了新的認識。
從古印度傳入的佛教在中國化以後,佛菩薩聖誕的日子已經不用類似梵歷、淡米爾與馬拉亞蘭(Malayalam)日曆的陽曆(Sauramaana)以及特魯古(Telugu)的Chaandramaana陰曆計算,而是以農曆陰陽合曆為「標準」。
根據陳兵編著的《新編佛教辭典》,漢傳佛教界所說諸佛菩薩的誕辰、成道節為:
正月初一日:弭勒菩薩聖誕
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公元前537年2月16日)
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日(公元前486年5月29日)
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
二月廿一日:普賢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聖誕
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聖誕(公元前564年4月25日)
四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吉祥日(公元前565年5月2日,衛塞節)
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成道日
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聖誕
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日
九月三十日:藥師佛聖誕
臘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公元前531年12月31日,創教日)
蔡崇正博士抽絲剝繭,鍥而不捨,在苦思中靈光一閃,想出「星期輪廓系列法」。蔡崇正在40年後恍然大悟:原來星期幾很重要。這一頓悟,終教蔡崇正博士算出了佛陀生於公元前565年5月2日,星期日;卒於公元前486年5月29日,星期六。從而也確定了從1950年到2130年的衛塞節日期。
根據《辭海》,有關釋迦牟尼佛生卒年代,北傳佛教據漢譯《善見律毗婆娑》「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傳佛教則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南北傳年代相差大約60年。
佛陀的生卒年代有六十多種傳說。最早為西藏傳說的前1041年(5月14日)-前961年(5月29日),漢傳前1027年(5月10日)-前953年(5月31日);南傳佛教國家一般傳為前624年(5月24日)-前544年(5月10日)。
其中公元前565年-486年的生、死年被普遍採用,但就是只有年代,沒有月、日和星期的哪一天。
中國近代學者從南朝齊永明六年(488年)來華的印僧僧伽跋陀羅譯《善見律毗婆娑》(Samantapasadika)為漢文後的其中一部分《眾聖點記》中提到,佛陀追隨者在他涅槃後每天放香,為期1年。
蔡教授從香的數目找到統計佛陀生、卒日子的靈感。他把《眾聖點記》和阿育王(Asoka,公元前268-前232年)即位年代的資料及思維結合,以「衛塞節」(聖誕為公元前565年(4月25日,衛塞節前7天)為中心,根據香的數目,以1582年10月15日格列高利13世(Gregorius XIII)的公曆(陽曆)進行追算。
他抽絲剝繭,鍥而不捨,果然算出佛陀的生、卒日子,至於星期幾則無法肯定。
2005年,他在苦思中靈光一閃,想出「星期輪廓系列法」。他從上算到下,從下算到上,順數倒數,不論用哪種方法都印證所算不差:釋迦牟尼佛一共(包括19閏年)在世上活著28,668日(以365日為一年),一共是78.5歲,出生日為星期日,忌辰是星期六。
佛學書籍記載佛陀在世80歲,他多算了1.5歲。
他的計算中,佛陀比基督教的上帝之子耶穌基督(在世13,970日,38.27歲)多活了14,699日或2.05倍。
蔡崇正在40年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星期幾是很重要。上帝創造了1星期從星期日到星期六為止,而聖經時代比釋迦牟尼佛時代更早;而1星期有7天與《易經》的文王序24「復」卦的「七日來復」雷同,即與中國人也以7日來算1周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一頓悟,終教他算出了佛陀生於公元前565年5月2日,星期日;卒於公元前486年5月29日,星期六。也理清了衛塞節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