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教授丨從《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共識》看ACS患者血脂管理

2020-12-17 百家號

作者:郭寧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中已定義為「極高危」,但ASCV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再發風險存在差異。2018年美國心血管病學會(ACC)與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了膽固醇臨床實踐管理指南,將ASCVD患者的風險進一步細分為極高風險和非極高風險患者,並進行不同的治療推薦。

鑑於中國人群與歐美人群對於降脂治療方案響應的差異,2020年4月,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共同制定的《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布,通過對ASCVD危險分層提出進一步的建議和標準,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並推薦相應的降脂治療方案,從而更加明確地指導我國ASCVD的二級預防

本文將對《共識》要點進行簡要梳理與解讀,與大家共同討論我國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尤其是超高危ASCVD患者管理的現狀與未來

全面評估ASCVD患者風險,亟需對超高危ASCVD進行識別

既往研究顯示,不同ASCVD患者再發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差異較大,臨床表現明顯的血管性疾病患者,再發血管事件的風險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進一步對ASCVD患者風險進行分層。2018 AHA/ACC指南從ASCVD中分離出「極高風險ASCVD」,定義為「既往多次主要ASCVD事件或一次主要ASCVD事件合併多種高危因素」。

基於亞洲及中國人群的臨床血脂管理經驗,並參考2018年AHA/ACC指南,《共識》採用嚴重事件+高風險因素模式,對超高危ASCVD患者作出了明確定義,即「發生過≥2次嚴重的ASCVD事件或發生過1次嚴重的ASCVD事件合併≥2個高風險因素的患者」為超高危ASCVD患者。其中,嚴重ASCVD事件包括近期發生ACS、MI病史、缺血性卒中病史等,高風險因素包括多血管床病變、早發冠心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基線LDL-C>4.9 mmol/L等等。

圖1 《共識》對超高危ASCVD明確定義

多項研究顯示,我國ACS患者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心血管事件復發和死亡風險。EPICOR Asia研究顯示,ACS患者出院後1年總冠狀動脈事件發生率為12.5%,2年內死亡率為5.2%。所納入的8214例中國患者中,STEMI、NSTEMI和UA患者出院後2年死亡累積發生率分別高達5%、6.2%和3.3%。FOURIER研究二次分析結果顯示,近期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遠期MI患者顯著增加(主要終點發生率:17.2% vs 14.4%)。這些數據都在強調,對超高危ASCVD患者的精準識別和特殊降脂管理勢在必行。

降脂目標值持續降低,超高危ASCVD患者治療現狀仍待提高

LDL-C是降脂治療的首要幹預靶點。對既往孟德爾自然隨機研究、前瞻性隊列研究以及降膽固醇治療的隨機對照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LDL-C的降低程度與心血管風險的降低呈正比。更低的LDL-C對於降低心血管風險、提升患者獲益意義重大。

鑑於越來越多證據支持「LDL-C低一些更好」,國際指南亦對LDL-C目標值的設定日趨嚴格。《共識》在評估2017年以後的國際各類指南和共識後建議,超高危ASCVD患者LDL-C目標值應<1.4 mmol/L且降幅≥50%。對於2年內發生≥2次MACE的患者,可考慮LDL-C降至1.0 mmol/L以下且較基線降幅超過50%以上。

儘管降脂標準逐步收緊,但我國ACS患者的LDL-C達標率仍然較低,存在較大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DYSIS II ACS China研究顯示,我國ACS患者主要使用中等強度他汀治療,降脂治療模式90%左右為他汀單藥治療。患者入院時平均LDL-C達標率僅為17.1%,6個月後達標率為41.2%。研究者認為,高強度他汀使用不足、聯合治療的使用比例極低(入院時和6個月隨訪時聯合依折麥布治療的比例分別為1%和9%)可能是造成我國ACS患者達標率低的原因。一項多中心橫斷面研究共納入1994例過去4-40周發生ACS且接受他汀治療>2周的患者,旨在描述近期發生ACS事件且接受降脂藥物治療但血脂未達標的中國患者的特徵。結果顯示,即使接受高強度/最大耐受劑量他汀治療,我國仍僅有36.2%的ACS患者的LDL-C達標(<70 mg/dL)。

總之,我國ACS患者LDL-C達標率堪憂,提升降脂管理水平任重道遠。

PCSK9抑制劑廣受關注,在超高危ASCVD患者治療中大有可為

《共識》推薦的降脂治療方案包括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抑制劑等單藥或聯合治療。高強度他汀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及安全性方面似乎存在人種差異。在既往多項大型RCT如MIRACL研究、PROVE IT研究中,中長期強化他汀治療顯示出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然而在針對中國人群的多項研究中,高強度他汀治療的應用目前尚存在爭議。CHILLAS研究顯示,與中等強度他汀相比,高強度他汀並未帶來心血管獲益。HPS2-THRIVE研究顯示,使用同等劑量他汀,中國人群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於歐美。

有鑑於此,《共識》首次提出了中國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路徑,明確了非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啟動時機,對於預計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治療不達標(預計不能達到LDL-C<1.4 mmol/L 且較基線降幅≥50%)的患者,建議他汀類藥物聯合PCSK9抑制劑治療。《共識》還強調,對於不同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及與非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方案的選擇,需依據患者的基線LDL-C水平及擬選擇降脂方案的預計降低幅度,選擇個體化的降脂治療方案。

PCSK9抑制劑依洛尤單抗作為一種新型降脂藥,在我國上市兩年來,以其安全高效的降脂效果、顯著減少心血管復發風險等優勢受到廣大醫患以及相關指南共識的關注。其中,首項將PCSK9抑制劑用於ACS患者急性期(1-3天)的研究EVOPACS研究顯示,ACS患者接受依洛尤單抗治療8周,LDL-C水平較基線降低77.1%,LDL-C達標率提高到90.1%。

圖2 EVOPACS研究結果

上文提及的FOURIER研究結果顯示,依洛尤單抗可使LDL-C進一步降低59%,且降脂效果長期維持。在近期(≤12個月)MI患者中,依洛尤單抗較安慰劑顯著降低主要終點事件相對風險達19%。

圖3 FOURIER研究結果

安全性方面,依洛尤單抗的總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依洛尤單抗組中未檢測到中和抗體產生,療效確切。二次分析結果顯示,即使將LDL-C降至<0.5 mmol/L仍未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EBBINGHAUS研究評估了FOURIER研究中1974例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和認知功能狀態,結果顯示,未發現LDL-C水平與神經認知功能之間存在相關性。

圖4 FOURIER研究二次分析結果

一項共納入33項RCT(21項他汀,12項PCSK9抑制劑)研究、覆蓋163688例非糖尿病患者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PCSK9抑制劑治療未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提示新發糖尿病風險的增加可能來自他汀類藥物本身,而非LDL-C水平的降低。

結語

ASCVD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再發風險不盡相同,對於超高危ASCVD患者,他汀類藥物聯合非他汀類藥物可能是未來降脂治療的重要方案。PCSK9抑制劑等非他汀類藥物顯示出顯著的降脂療效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相關事件風險的有益作用,為中國醫生提供了更多的疾病管理新手段。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非他汀類藥物應用的中國數據,以進一步夯實其在中國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的相關證據並支持其在臨床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20; 48(4): 280-286.

2. Kaasenbrood L, et al. Circulation. 2016 Nov 8; 134(19): 1419-1429.

3. Grundy SM,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Nov 8. pii: S0735-1097(18)39034-X.

4. Huo Y,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4; 35 ( Abstract Supplement ), 1078

5. Huo Y,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6;67(13_S):505.

6. Baris Gencer, et al. JAMA Cardiol . 2020 May 20.

7. Ference BA, et al. Eur Heart J. 2017 Aug 21;38(32):2459-2472.

8. Jiang J, et al. Ther Clin Risk Manag. 2018; 14: 2255–2264.

9. Schwartz GG, et al. JAMA. 2001;285:1711-1718.

10. Cannon CP,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15):1495-1504.

11. Zhao SP,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4 Apr;233(2):707-12.

12. HPS2-THRIVE Collaborative Group. Eur Heart J. 2013 May;34(17):1279-91

專家簡介

郭寧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

美國心臟病學院(FACC)及歐洲心臟病學會(FESC)專家會員

衛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訓導師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冠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心臟重症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聯絡與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心腦疾病介入治療產業分會理事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分會常務委員

陝西省醫學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委員兼秘書

Circulation中文版、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文版、ESC Cardiovascular中文版及Cardiology Plus雜誌編委

相關焦點

  • 郭寧教授:《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共識》ACS血脂管理
    鑑於中國人群與歐美人群對於降脂治療方案響應的差異,2020年4月,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和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共同制定的《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 張波教授:從斑塊逆轉看超高危ASCVD患者強化降脂策略|ASCVD|斑塊|...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強化降低LDL-C,可以穩定甚至是逆轉斑塊,進而降低ASCVD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提升患者獲益。本文將基於近幾年最新循證證據,結合新指南/共識的更新意見,就ASCVD患者的強化降脂策略進行闡述,並從斑塊逆轉的角度談談,強化降脂對於超高危ASCVD患者的臨床意義。供各位讀者交流、討論。
  • ASCVD 超高危患者應用PCSK9i:從強化降脂到斑塊逆轉
    病例作者: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馮高科 前言 對於ASCVD多高危因素患者而言,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不斷增加,血脂管理成為重中之重。因此超高危患者應強化降脂,在治療中選擇早期應用、起始聯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 BMJ:如何更好的管理血脂
    然而,對於不同臨床特徵的患者,最佳的管理策略仍然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近期,來自Mayo Clinic的Vinaya Simha教授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上發表了一篇系統性的綜述,討論了不同形式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療目標,並研究了各種遺傳和生活方式相關的風險因素。
  • 如何看懂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結果?
    劉玲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  膽固醇是血液中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關係最為密切的血脂成分。降膽固醇是對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主要措施。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口服降脂藥是他汀類藥物,包括瑞舒伐他汀、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紅曲提取物(如:血脂康)等一系列降膽固醇藥物。因此,冠心病患者無論是否接受冠脈搭橋或支架植入手術,都必須堅持服用降脂藥物,定期檢測血脂,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冠心病的復發。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專家霍勇: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然而與之對應的是,目前中國血脂異常卻呈現出低知曉率、低檢測率和低達標率的「三低」現狀。作為「三高共管」倡議的長期推動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亞洲心臟學會主席霍勇強調,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幹預手段是控制危險因素,除了要避免吸菸、大量飲酒、運動減少等不良生活習慣,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三高」疾病。
  • 2020 天壇會丨趙性泉教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如何管理
    在今年的第六屆中國卒中學會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CSA & TISC 2020)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趙性泉教授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的管理》做了專題報告,醫脈通有幸在會後對趙教授進行了專訪,就管理這部分患者的注意事項作了進一步的說明。
  • 79歲大爺SCAD合併血脂異常,降脂治療這麼做!
    這是一例SCAD合併血脂異常的老年患者,同時有10年高血壓病史,需同時進行調脂和降壓的治療。考慮到患者服用藥物較多,容易發生藥物相互作用,予以氟伐他汀進行降脂治療,藥物相互作用少,值得臨床借鑑。點評專家智宏 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 2019-2020的血脂領域新動向,都在這了 | CSE 2020
    來看下面這張圖:國內外指南先來看看國內最新的指南、共識的異同:從危險分層而言,2016年血脂指南、2019年CCEP指南與2020年的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指南均分為了極(超)高危、高危、中危與低危,而2020年的共識明確了超高危ASCVD的定義,定義為:發生過≥2次嚴重ASCVD事件或發生過1次嚴重ASCVD
  • 血脂稠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血脂稠怎麼辦
    有些患者在出現了不舒服的症狀的時候,去醫院檢查出血脂稠,什麼是血脂稠?怎麼判斷自己得的是否是血脂稠呢?血脂稠的症狀有哪些?血脂稠的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血脂稠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咖啡、茶咖啡因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因此,應注意儘量少喝咖啡、茶,並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藥物。
  • |AHA2020血脂專場
    從Inclisiran到Pelacarsen,更多新型生物製劑將使血脂領域迎來更多突破2020年12月2日,心血管健康聯盟遠程教育平臺——AHA 2020血脂專場邀請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袁祖貽教授擔任主席,並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郭寧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張大慶教授就2020美國心臟學會(AHA2020)
  •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很常見,降脂藥怎麼選擇?相互之間有什麼禁忌
    2 型糖尿病患者為什麼容易合併血脂異常? 我國 T2DM 患者合併血脂異常的比例高,但是治療率、達標率較低,而 2 型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異常, 可進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異常,他汀治療如何優中選優?
    這是一例老年糖尿病合併高脂血症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80 mg治療後顯著降低血脂、促進LDL-C達標管理,又儘可能減少了對血糖的不良影響,在療效和安全性上達到了完美平衡,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 霍勇教授盤點血脂領域最新進展!
    降脂面臨挑戰,科研仍在努力,2020的血脂管理領域有哪些令人鼓舞的進展呢? 2020年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邀請到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霍勇教授,為大家盤點了後他汀時代的血脂管理研究進展!
  • 疫情下血脂如何管理?中等強度的他汀是我國血脂異常人群的常用藥
    其中血脂異常為ASCVD發生發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血脂異常,對我國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PCSK9抑制劑是近年血脂領域的研究熱點。 七、特殊人群血脂異常的管理 (一)糖尿病 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主要表現為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或正常。調脂治療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根據心血管疾病危險程度確定LDL-C目標水平。
  • 每天吃山楂可以降血脂?北大教授: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2件事
    據數據研究表明,我國血脂異常的患者已達2.2億,其中約有9000萬人患有高血脂。同時,高血脂患者的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地升高。主要是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使血脂升高的元兇。我們不得不及時注意身體的異常,儘量減少高血脂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ADA2016 指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同樣,血脂的治療目標強度可較寬鬆些,可適當停止降脂治療;E10. 醫療人員的糖尿病教育能明顯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管理;E11. 居住在醫院或護理院的糖尿病患者需全面評估疾病狀況,基於臨床與功能狀態來制訂血糖控制目標和降糖藥的選擇;E12. 老年糖尿病管理目標的基本內容包括:舒適的環境、避免痛苦產生、維持生活質量、人格尊嚴。
  • 每天吃芹菜就可以降血脂?北大教授: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它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高血脂的患者已達到了1.3億,且這個數據仍在不斷攀升,並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高血脂逐漸成為全民性的健康問題,對國民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危害。,這個時候頭部就會出現供血供氧不足,造成頭暈頭痛,隨著血脂水平的不斷升高,頭暈頭痛症狀的出現也會越來越頻繁。
  • 血脂化驗報告單要怎麼看?發現血脂升高,如何把血脂降下來
    那血脂就是血漿中膽固醇、類脂以及三醯甘油等的總稱。所以可以根據血脂的升高類型將高血脂症分為三類,分別是高膽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高甘油三醯血症。根據病因可將高脂血症分為繼發性高脂血症和原發性高脂血症。
  • 吃魚油降血脂?要看血脂哪一項升高
    吃魚油降血脂?要看血脂哪一項升高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