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回答的三個核心問題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回答的三個核心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於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事業,全面闡述了中國對世界發展的暢想與願景,系統提出了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基本主張、原則及重大戰略部署,科學回答了需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麼建設這個世界、中國外交如何更加積極有為三個核心問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勾畫了新的藍圖與實現路徑。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清晰呈現,彰顯了中國外交不斷增長的大國氣象與道義精神。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勾畫人類發展的宏偉藍圖,首先需要對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主題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治理領域面臨的挑戰增多,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建設一個美好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本著「以先天下為己任」的大國情懷,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潮頭,著眼人類命運前途和時代發展大勢,明確提出並積極倡導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和長治久安繪製了新的藍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五個方面要素,是新時代中國對人類發展的美好設想,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重要方案。

  中國已經是一個能夠對世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大國。這樣一個大國,它考慮和追求的就不僅僅只是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也積極關注並推動人類共同福祉的增進。這是「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攜手,是「民族責任」和「國際擔當」的統一,表明中國人民在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也正在通過更為積極的全球參與來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充分展現了中國外交為民族復興盡責、為人類進步擔當的重要使命。中國發展造福自身,也正在惠及世界。

  怎麼建設這個世界

  如果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願景,那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則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呼籲,共同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其核心,就是要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就是要反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窮兵黷武的霸道做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就是要打破當前世界及各國內部存在的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不均衡發展局面,謀求開放創新、互惠包容的發展前景。這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弘揚,是當代中國國際秩序觀的重要創新和發展,必將對國際關係乃至全球秩序產生重要積極影響。

  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持續低迷,面對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湧動,黨的十九大報告呼籲各國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就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提出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並從「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這一基本問題入手進行解答,明確指出,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習近平主席以大政治家的擔當,明確提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不僅是世界發展的推動者,也是全球共享價值的維護者和踐行者。

  中國外交如何更加積極有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更好地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何更好地為世界發展和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這是今天中國外交肩負的使命和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中國自身發展和人類共同福祉,觀大勢謀大局,通盤謀劃、整體推進中國外交布局和重大外交方略,在繼續強調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同時,也強調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從而搭建起層次更加豐富、領域更加寬廣、時空更加開放、內外聯動更加緊密的全方位外交布局。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穩步推進,就集中展現了當今中國外交的全球視野和開拓進取。作為推動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旨在通過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產能合作和人文交流,實現各方的雙贏、多贏和共贏。依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在提升向東開放的同時顯著加快向西開放的步伐,構築起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同時通過機遇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經濟發展,走上共同發展的道路,甚至藉助於不斷推動的人文交流「軟聯通」,推動世界文明的共同發展與繁榮。「一帶一路」及其不斷完善的合作機制,是新時期中國奉獻給世界的重要公共產品。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也顯示出當今中國外交的與時俱進與遠見卓識。中國不僅更加「有為」地參與全球治理,為世界經濟增長、國際和平安全,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貢獻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力量,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也積極致力於推動既有重大國際機制的改革和完善,發起組建了一系列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特點的國際組織及合作機制,在不斷發展的全球治理體系中更加「有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推動世界更為有效地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同時攜手各國共同為國際體系建制度、立規則、定方向,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進而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實現更為公平公正的發展。中國已經由國際體系的學習者和參與者,日益成為國際體系發展和完善的塑造者、建設者甚至是引領者,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個復興的中國能夠為世界貢獻什麼?如果說中國逐步實現自身13億人口的減貧和發展本身是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那麼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又積極推動世界的共同發展和持久和平,則是中國對世界的又一重大貢獻。中國需要繼續做好「一帶一路」和全球治理兩篇大文章,努力推動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並切實踐行好對發展中國家的「正確義利觀」,努力推進中國由「追求自身發展」轉變為「引領世界發展」,推動中國身份由國家緯度走向更為寬廣的全球緯度,進而全麵塑造中國的全球觀念、全球身份和大國形象。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堅定承諾,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2018年01月02日 07: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凌勝利 字號 內容摘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英文怎麼說?
    6月22-23日,中央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外事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官方新聞稿可以發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英文表述是: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奮力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中國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準則,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無私支持亞非拉國家民族解放運動,堅決反對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親手奠定了新中國外交的基石,直接領導和採取了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包括調整同美國的關係、形成中美蘇大三角格局,有力維護了國際戰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穩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開始全方位大踏步走向國際舞臺。
  •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談...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際形勢風雲激蕩,中國發展砥礪前行,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外交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
  • 上海高校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
    上海高校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 2018-01-16   中新網上海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1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教授領銜的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正式開題。
  • 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十三場報告會5月3日上午在京舉行,外交部部長王毅作了題為「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報告。本報記者採訪了王毅。    問:外交是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大亮點。
  • 人民日報整版刊發「聞言」署名文章: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習近平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一書,以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提出的「十個堅持」為總體框架,收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504條,集中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外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對於我們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每日一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2019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當當,4月至5月,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主持或出席了3場主場活動,6月份,又在一個月內4次出訪、出席4場重要國際會議。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拓新局面。
  • 【思享家】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傳統文化淵源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蒲俜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以大國身份開展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外交,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走出了一條與歷史上傳統大國不同的外交道路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破浪前行(2019,國際社會這樣說③)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記者會現場,媒體記者爭相舉手提問。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2019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斐然。  4次主場外交、7次出訪、3大洲、12個國家、6場國際會議、百餘場雙多邊活動,紮實的數據勾勒出2019年中國元首外交的清晰輪廓。
  • 【學思踐悟·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指引...
    報告系統闡釋了新時代的中國對外戰略思想,集中體現在其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和第十二部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乏新表述、新概括、新提法,形成了與報告的靈魂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吻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必將給世界帶來光明、給人類帶來福祉,其要有八: 一、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 世界在《大國外交》中感受中國的溫暖與力量
    《星島日報》《信報》《香港經濟日報》《成報》等香港媒體近日也紛紛就《大國外交》的轟動播出進行報導,稱讚專題片通過大量權威訪談和鮮活故事,既勾勒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框架,也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外交波瀾壯闊的宏偉實踐,反映了中國外交給人民帶來的獲得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世界迴響。
  • 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
    原標題: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8日(星期三)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人民日報記者:外長您好。
  • 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開播 網友盛讚「中國真棒」
    該片通過大量權威訪談和鮮活故事,既勾勒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框架,也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外交波瀾壯闊的宏偉實踐,反映了中國外交給人民帶來的獲得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世界迴響。  這部專題片一經播出,立刻引發了眾多關注。
  • 大國新外交
    在這裡,鳳凰財經駐華盛頓特約記者張璐與王緝思暢談了二個多小時,除中美關係話題,王緝思教授更透露了很多外界鮮味人知的外交插曲,向外界展示出中美間大國外交的錯綜複雜。歐巴馬的外交特色:「不幹蠢事(DDSS)」 鳳凰財經: 您能談一下歐巴馬自2009年上臺後,外交戰略,對華政策的走向和未來二年趨勢嗎? 尤其是近五年中美關係的變化?
  • 習近平全方位外交方略解讀:絕不犧牲核心利益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馬振崗在評價習近平外交戰略新特點時稱,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科學判斷時代潮流的發展大勢,準確把握國際形勢和環境的變化特點,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針延續性與穩定性的基礎上,以戰略的高度和前瞻的視野因應國際因素的變化,拓展創新,全面推進外交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積極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道路。
  • 外交學院院長:中國強起來過程中,外交如何作為?
    我們將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界定為新時代,將這個時代的中國外交界定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因此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上形成整體規劃和清晰的世界觀,也就需要回答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在這個時代,我們希望建成什麼樣的世界?」答案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個總目標是著眼於整個人類而設計的,它超越國家、超越意識形態。
  • 《大國外交》第一集 《大道之行》 解說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思考並洞察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國外交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 觀察|暖心開場與嚴厲收尾,中國外長記者會折射外交新氣象
    王毅隨後就中美關係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展開闡述,堅定地闡釋了中國的立場,「在全球化的今天,選擇貿易戰更是抓錯了藥方,結果只會損人害己,中方必將做出正當和必要的反應。」120分鐘,22個提問,中間沒有一秒中斷,外長向世界闡述著中國外交。直到主持人提示會議結束時,仍無法阻擋記者們向外長的提問熱情。
  • 大國時代,呼喚中國發出最強聲音——「大國系列」讀書會在京召開
    今天的《大國復興》《大國崛起》《大國外交》這三本書是我們今年出版的三個重點書,有可能的話,在今年和明年會請來兩個非常有名的美國專家跟我們一起探討大國這個話題。《大國復興》的作者也是美國紐約大學的終身教授,熊玠,他有兩個標籤,第一是馬英九的老師,第二個鄧小平當年在北戴河接待了他6小時,並一起用了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