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回答的三個核心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於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事業,全面闡述了中國對世界發展的暢想與願景,系統提出了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基本主張、原則及重大戰略部署,科學回答了需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麼建設這個世界、中國外交如何更加積極有為三個核心問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勾畫了新的藍圖與實現路徑。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清晰呈現,彰顯了中國外交不斷增長的大國氣象與道義精神。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勾畫人類發展的宏偉藍圖,首先需要對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主題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治理領域面臨的挑戰增多,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建設一個美好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本著「以先天下為己任」的大國情懷,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潮頭,著眼人類命運前途和時代發展大勢,明確提出並積極倡導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和長治久安繪製了新的藍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五個方面要素,是新時代中國對人類發展的美好設想,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重要方案。
中國已經是一個能夠對世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大國。這樣一個大國,它考慮和追求的就不僅僅只是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也積極關注並推動人類共同福祉的增進。這是「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攜手,是「民族責任」和「國際擔當」的統一,表明中國人民在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也正在通過更為積極的全球參與來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充分展現了中國外交為民族復興盡責、為人類進步擔當的重要使命。中國發展造福自身,也正在惠及世界。
怎麼建設這個世界
如果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願景,那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則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呼籲,共同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其核心,就是要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就是要反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窮兵黷武的霸道做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就是要打破當前世界及各國內部存在的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不均衡發展局面,謀求開放創新、互惠包容的發展前景。這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弘揚,是當代中國國際秩序觀的重要創新和發展,必將對國際關係乃至全球秩序產生重要積極影響。
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持續低迷,面對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湧動,黨的十九大報告呼籲各國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就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提出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並從「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這一基本問題入手進行解答,明確指出,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習近平主席以大政治家的擔當,明確提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不僅是世界發展的推動者,也是全球共享價值的維護者和踐行者。
中國外交如何更加積極有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更好地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何更好地為世界發展和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這是今天中國外交肩負的使命和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中國自身發展和人類共同福祉,觀大勢謀大局,通盤謀劃、整體推進中國外交布局和重大外交方略,在繼續強調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同時,也強調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從而搭建起層次更加豐富、領域更加寬廣、時空更加開放、內外聯動更加緊密的全方位外交布局。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穩步推進,就集中展現了當今中國外交的全球視野和開拓進取。作為推動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旨在通過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產能合作和人文交流,實現各方的雙贏、多贏和共贏。依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在提升向東開放的同時顯著加快向西開放的步伐,構築起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同時通過機遇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經濟發展,走上共同發展的道路,甚至藉助於不斷推動的人文交流「軟聯通」,推動世界文明的共同發展與繁榮。「一帶一路」及其不斷完善的合作機制,是新時期中國奉獻給世界的重要公共產品。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也顯示出當今中國外交的與時俱進與遠見卓識。中國不僅更加「有為」地參與全球治理,為世界經濟增長、國際和平安全,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貢獻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力量,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也積極致力於推動既有重大國際機制的改革和完善,發起組建了一系列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特點的國際組織及合作機制,在不斷發展的全球治理體系中更加「有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推動世界更為有效地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同時攜手各國共同為國際體系建制度、立規則、定方向,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進而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實現更為公平公正的發展。中國已經由國際體系的學習者和參與者,日益成為國際體系發展和完善的塑造者、建設者甚至是引領者,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個復興的中國能夠為世界貢獻什麼?如果說中國逐步實現自身13億人口的減貧和發展本身是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那麼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又積極推動世界的共同發展和持久和平,則是中國對世界的又一重大貢獻。中國需要繼續做好「一帶一路」和全球治理兩篇大文章,努力推動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並切實踐行好對發展中國家的「正確義利觀」,努力推進中國由「追求自身發展」轉變為「引領世界發展」,推動中國身份由國家緯度走向更為寬廣的全球緯度,進而全麵塑造中國的全球觀念、全球身份和大國形象。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堅定承諾,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