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2018年01月02日 07: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凌勝利

字號

內容摘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形成了研判務實、目標明確、理念清晰、舉措得當、能力提升的良好局面。為了實現「兩個構建」的目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以「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夥伴關係網」為兩大抓手,五年多來,形成了國安委、亞投行、瀾湄合作等機制,在加強外交統籌、促進互聯互通和周邊外交示範等方面,協調並進。五是外交能力不斷增強,實現首腦外交、主場外交、經濟外交、多邊外交、公共外交的全面推進。通過開展首腦外交,中國與世界主要大國基本保持戰略穩定,在重大全球性問題上呈現不缺位、不卸責,有力地展現了大國外交的風範、大國外交的擔當和大國外交的特色。

關鍵詞: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關係;全球;共同體;習近平;首腦外交;中國外交;理念;合作

作者簡介: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外交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構成部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形成了研判務實、目標明確、理念清晰、舉措得當、能力提升的良好局面。

  一是客觀研判環境,積極順勢而為。如何研判當前的國際環境,需要客觀把握當前國際格局的態勢、全球變革的趨勢和中國發展的形勢。從國際格局的態勢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力量變動,國際秩序加速調整,國際格局呈現「一超走弱、多強易位」的態勢,新興市場國家呈現群體性崛起並加強合作,中國在多強中的優勢更加凸顯,與美國的結構性權力競爭加劇。從全球變革趨勢來看,全球化、信息化與碎片化等多種趨勢並存,全球變革的不確定性增強。與此同時,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信息化使得網絡空間競爭加劇,非政府行為體在國際關係中的影響增大。碎片化顯著,體現了權力的流散與全球治理機制的碎片化,有效的治理需要加強各方面的統籌。從中國的發展來看,如何補強安全合作的短板,擴大全球範圍的影響,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成為當前中國外交攻堅克難的重要任務。基於對環境的客觀務實判斷,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可謂順勢而為。

  二是目標基本清晰,內外聯動日益明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個構建」概括了中國外交今後努力的總目標。新型國際關係旨在摒棄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叢林法則」,探索出一條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新型國際關係是中國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的重要導向,是中國探索如何超越傳統國際關係,積極促進相互尊重與合作共贏,彰顯國際公平正義,改革和完善現有國際體系的重要思想指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理念的重要指導思想。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主動提出的一份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的重大創新。通過「兩個構建」的目標導向,可以增強「國內建設」與「國際建設」的聯動,促進「中國夢」與「世界夢」的聯通。

  三是理念不斷推陳出新,呈現共同性、協調性、普惠性等特點。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進程中,不斷湧現出了正確義利觀、亞洲新安全觀、親誠惠容等理念,這些既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也與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實踐密不可分,同時也是中國與世界多樣文明不斷交流和互鑑的結果。中國提出的外交新理念,呈現了共同性、協調性和普惠性的特點。共同性體現了中國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自我發展,而是謀求與世界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協調性體現了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注重不同利益、不同文明、不同偏好之間的協調;普惠性彰顯了中國的國際責任擔當,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斷增強國際社會的普惠性改革。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孫龍)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
    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提高,中國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士派學術】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系列——國際秩序變遷...
    士派學術本期主題: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國務學院「士派學術」欄目旨在推介本院教師的代表性學術成果,增進學術界的理論交流,本期以「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 上海高校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
    上海高校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 2018-01-16   中新網上海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1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教授領銜的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正式開題。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英文怎麼說?
    6月22-23日,中央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外事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官方新聞稿可以發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英文表述是: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奮力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對外工作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世界發展大勢,繼續奮力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鬥。
  •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談...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錄了這一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外工作的19篇重要文獻,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外交工作中準確把握世界格局發展演變、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破解時代難題、開展偉大鬥爭的光輝實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提供了生動教材,為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科學指南。
  • 每日一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2019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當當,4月至5月,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主持或出席了3場主場活動,6月份,又在一個月內4次出訪、出席4場重要國際會議。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拓新局面。
  • 人民日報整版刊發「聞言」署名文章: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習近平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一書,以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提出的「十個堅持」為總體框架,收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504條,集中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外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對於我們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十三場報告會5月3日上午在京舉行,外交部部長王毅作了題為「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報告。本報記者採訪了王毅。    問:外交是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大亮點。
  • 【思享家】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傳統文化淵源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蒲俜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以大國身份開展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外交,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走出了一條與歷史上傳統大國不同的外交道路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回答的三個核心問題
    原標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回答的三個核心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於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事業,全面闡述了中國對世界發展的暢想與願景,系統提出了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基本主張、原則及重大戰略部署,科學回答了需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麼建設這個世界、中國外交如何更加積極有為三個核心問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勾畫了新的藍圖與實現路徑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2.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原院長 李景治  習近平外交思想具有四個突出特色: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結合。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2.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原院長 李景治 習近平外交思想具有四個突出特色: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結合。 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王磊 習近平外交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重要外交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與創新。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堅持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 【學思踐悟·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指引...
    報告系統闡釋了新時代的中國對外戰略思想,集中體現在其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和第十二部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乏新表述、新概括、新提法,形成了與報告的靈魂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吻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必將給世界帶來光明、給人類帶來福祉,其要有八: 一、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 世界在《大國外交》中感受中國的溫暖與力量
    《星島日報》《信報》《香港經濟日報》《成報》等香港媒體近日也紛紛就《大國外交》的轟動播出進行報導,稱讚專題片通過大量權威訪談和鮮活故事,既勾勒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框架,也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外交波瀾壯闊的宏偉實踐,反映了中國外交給人民帶來的獲得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世界迴響。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編者按 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的話語體系的構建,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構建話語體系的核心不應放在虛構概念上,而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打通和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先進文化的研究,從而形成新話語體系。 話語權的核心是有理論支撐的、有具體內涵的概念或範疇,而不是單純的語詞。
  • ...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構建和對外戰略闡述研討會」述要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在京舉辦了「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構建和對外戰略闡述研討會」。與會者圍繞大國關係與周邊外交、世界潮流新變化對中國外交的影響等議題進行了交流,對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作了探討。
  • 構建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 推動中國譯學國際化發展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胡庚申認為,「要提升、改進和優化生態翻譯學的理論話語體系建設,增進其實用性、可解釋性和可接受性」;新生態主義是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東方生態智慧」「共生共存、整體主義的西方生態哲學」以及「翻譯適擇理論」之大成的新理念,是生態翻譯學理論話語體系構建、深化和發展的理論指導。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面臨的問題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我們創造的偉大實踐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破浪前行(2019,國際社會這樣說③)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2019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斐然。  4次主場外交、7次出訪、3大洲、12個國家、6場國際會議、百餘場雙多邊活動,紮實的數據勾勒出2019年中國元首外交的清晰輪廓。主場外交、雙邊外交、多邊外交,過去一年,在習近平主席的親自掌舵和謀篇布局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格局立體有致、破浪前行,打出漂亮組合拳,收穫更大朋友圈。  「一帶一路」、擴大開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展現大國擔當,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也有力提升了中國的感召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