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除了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名勝古蹟的實物外,更多的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農耕文化。這些農耕文化都是過去沒有上過學的農民,通過成千上百年的耕種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口頭文化,我們現在稱之為「農諺」或「老俗話」。
其中最著名的二十四節氣就是農諺的精華。他們根據多年的實踐在失敗和成功中總結的種植經驗,以順口溜的方式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那時候沒有先進的科學設備,對一些莊稼發生的病蟲害檢驗不出來是什麼具體的原因造成的。只能用農諺的方式相互傳播,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後,大家都認為一些順口溜符合某種莊稼的特徵是比較正確的,得到了大多數種田人的認可,才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比如「瓜見瓜流淚花,姜見姜淚汪汪」這句農諺,它講述的就是同一種莊稼在同一塊地裡,由於連續種植給它們帶來的傷害。
01. 瓜見瓜流淚花
這裡說的瓜主要指的是西瓜,種植過西瓜的人們都深有體會。一塊地如果連續種植兩年以上西瓜的話,西瓜的產量會很低,而且還容易生病。西瓜重茬容易使西瓜發生死秧病,也就是枯萎病。這種由重茬引發的枯萎病,它發病快傳播也快,防治十分困難。它可以在幾天或十幾天內蔓延整個瓜田,使瓜秧枯萎死亡造成減產或絕收。它比瓜秧在新土地上發生枯萎病難治的很多,因為西瓜根系殘留的病菌會在土壤裡存活很長時間。
第二年再重茬種植時,土壤裡殘留的病菌就可以感染新栽培的瓜秧使其患病。
02.姜見姜淚汪汪
生薑雖然是具有消炎殺菌,幫助人們增加對疾病免疫力的蔬菜。但它本身攜帶的有植物病菌,對生薑有著很大的傳染性。它的病菌同樣會殘留在土壤中,對生薑有著很大的危害,它最容易誘發的就是生薑的姜瘟病和炭疽病。
這兩種病菌也是生薑在生長中殘留在土壤中最多的病菌,它的防治難度也非常大。同時,重茬也最容易產生薑蛆的蟲害。生薑本身就是最容易發病的一種植物,如果因生薑因重茬引起的土傳性病蟲害將危害更大,同樣會使生薑減產或絕收。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已經有很多種土壤調節劑和有機微生物菌肥,來調節土壤的結構,殺死那些殘留的病菌,使它們可以繼續連作種植。
比如,種植西瓜時可用2.5%的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對種植包衣處理,減輕重茬種植帶來的危害。現在還可以採用西瓜嫁接的方式來連續種植西瓜,不過,這種嫁接的西瓜品質較差。要想西瓜高產、品質優良,採用輪作休耕的方式種植西瓜最好。
生薑也是同樣,雖然也有一些化學肥料可以調節土壤殺死病菌。但對於種植姜種來說,最好每年都要留一些輪作的休耕地,單獨種植姜種,這樣才能育出好的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