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民辦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民辦幼兒園的生存危機更引起了多方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讓民辦園迎來了「及時雨」。
傳遞信心!民辦幼兒園內心有底了
根據教育部剛剛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在園幼兒4713.88萬人,民辦在園幼兒2649.44萬人,一半以上的幼兒在民辦園就讀。 「真的是雪中送炭!」南京棲霞區某民辦幼兒園負責人王樺直言,「1月『招生季』,好不容易爭取來的生源,因為疫情流失了,不少學生家長在2月就申請了退費。」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況下,幼兒園「空轉」近半年,「咬緊牙關」地負擔著教職工工資。據他了解,有一些民辦幼兒園已經關門或者面臨倒閉風險。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我倍感振奮,對幼教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更有信心。」南京市浦口區霞光幼兒園是一所普惠性幼兒園,同時是一所面向外來民工招生的幼兒園。全國人大代表、霞光幼兒園園長蔣宇霞感慨地告訴記者,去年,針對有些地方片面強調公辦園數量的問題,總理的報告就提出「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蔣宇霞說,她所理解的紓困不僅是針對特殊時期,疫情之後,常態下這些幼兒園也需要得到政府扶持。目前來看,教育部等四部門在2017年提出的《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中,關於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這一目標已經基本完成,很大程度滿足了百姓子女的入園需求,但普惠園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民辦園,還處於一種發展尷尬局面,蔣宇霞認為,這場疫情更加凸顯了普惠園這支學前教育大軍步調不一致和長期以來影響持續健康優質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教師待遇的不公。這也是體現公平教育的關鍵所在。「這次政府報告裡提到的這句話,讓廣大民辦園內心有底了!」
盼更多政策落地,普惠園急需被「普惠」
王樺告訴記者,大多數家長只將民辦幼兒園當作「過渡期」選擇,不少生源上完託班就流向了公辦幼兒園。「我們幼兒園目前只享受大班學生每年600元左右的補助,不斷上漲的房租、教職工工資等都增加了辦學難度。」他期盼,儘快制定並提供針對性的幫扶和支持,包括財政補助、租金減免、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幫助民辦幼兒園渡過難關,迎來「春天」。 蔣宇霞告訴記者,民辦普惠園收費目前是比較低的,政府也以各種方式給予普惠性民辦園經費上的支持和補貼,但這兩部分加起來也無法保證教師的正常待遇,只能勉強運營。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辦普惠園發展空間受限,經費吃緊。最重要的是,民辦園老師無法做到與公辦園老師同工同酬。 「要讓普惠民辦園真正普惠,老百姓才能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蔣宇霞說,真正的普惠應該是「老百姓+政府+廣大教育工作者」三者的普惠,這也正是普惠的真諦。目前普惠園教師工資未能同工同酬,這一問題若長期得不到改善,普惠園必然要走下坡路,優質的學前教育也將成為空談。 蔣宇霞說,目前民辦園辦學質量良莠不齊,普惠園間也存在較大差別,學前教育難以形成良性循環。讓不同性質的幼兒園享有良好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首先要在「讓教師享受同等待遇」的問題上出真招,如此才能真正打開良好的學前教育新局面。同時,政府要精準施策,資金扶持和規範管理並重,確保支持和規範民辦園發展,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化解普惠園間差別大的矛盾,真正實現學前教育的公平、均衡和優質發展。
「支持」和「規範」,一個硬幣的兩面
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9.15萬所,各類教育在校生5616.61萬人,而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的在校生是2.82億。 「換言之,全國每五個學生當中就有一個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民辦教育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分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民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闕明坤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去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重申「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這是黨和國家對於民辦教育一以貫之的政策導向。 「支持和規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在支持中規範,在規範中支持發展,兩者是對立統一的。當前,人民群眾對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民辦學校應進一步規範辦學、加強內涵建設,努力提供更多個性化、品牌化、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同時,政府也應該履行公共管理職責,從划槳轉為掌舵,從教育的舉辦者變為教育的規劃者,落實民辦教育的同等法律地位,為廣大民辦學校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闕明坤說。 「民辦教育涉及利益主體多、社會關注度高,迫切需要強化法治保障,提升治理能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表示,當前,民辦教育改革發展利益訴求多元,面臨民辦學校產權歸屬、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關聯交易、教育集團併購等諸多問題,迫切需要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更好地促進民辦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他建議,加強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民辦學校章程應當規定學校黨組織負責人進入學校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的程序;抓好分類管理頂層設計。細化和完善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制度,處理好與有關法律法規的關係,增強可操作性;強化問題導向,深化制度創新,為地方實施分類管理留下政策空間,鼓勵各省因地制宜、創新性發展;健全監管和扶持機制。完善民辦學校開辦制度,進一步規範和細化監督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民辦學校教育督導、年度檢查、聯合執法等機制。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王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