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9月16日訊(記者 解絢)近期,國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對幼兒園的規劃設立、教育內容、人員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其中「幼兒園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作為企業資產上市」的規定引發行業討論。
作為中國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企業,「紅黃藍」曾是中國知名的兒童早期教育服務提供商,並於2017年9月在美國掛牌上市。據其官網顯示,紅黃藍專注0-6歲學前教育,先後打造了紅黃藍親子園、紅黃藍幼兒園、竹兜育兒三大品牌。
但公司上市不久,即遭遇了對其發展影響深遠的「虐童事件」:2017年11月底,「紅黃藍」旗下北京市朝陽區某幼兒園發生孩子遭幼兒園教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的惡性事件,該事件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輿論,涉案幼兒園教師最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
虐童事件對於「紅黃藍」教育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接下來的兩年內,紅黃藍教育持續虧損,且虧損額度不斷擴大。2018年虧損180萬美元,2019年虧損240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虧損額高達3950萬美元。
新規重申學前教育「公益屬性」
記者注意到,《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對目前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定。比如,對於學前教育的定位,《徵求意見稿》明確「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
《徵求意見稿》還對民辦營利性幼兒園進行了「逐利限制」,第二十七條明確: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
此外,《徵求意見稿》強調「幼兒園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作為企業資產上市。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不過,《徵求意見稿》未對於已上市幼兒園資產處理提出明確要求。
事實上,早在2018年11月,《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曾指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計劃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意見》還針對部分民辦幼兒園存在過度逐利的現象,首次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部分資產打包上市」。
在《徵求意見稿》發布之後,中國網科技曾致函「紅黃藍」教育詢問公司是否會受新規影響,但截止發稿,未收到回復。
「虐童」事件影響深遠
近年來幼兒園教育質量問題頻現,幼兒身心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而「紅黃藍」虐童事件,已經成為其中的標誌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虐童事件」發生之後,「紅黃藍」教育的管理漏洞仍未得到「根治」。據媒體報導,2019年1月,山東青島市北區「紅黃藍」幼兒園一位外籍教師趁午休時間對一女童進行猥褻,最終被法院以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同年7月,上海市嘉定區監管部門開展違規託育機構聯合整治行動。先後查處了6家違規託育機構,其中就包括「紅黃藍」在當地的園所。
對此,《徵求意見稿》強調,幼兒園聘用教師、保育員、衛生保健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前,應當進行背景查詢,不得聘用被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有犯罪記錄的;因實施虐待兒童、性侵害、性騷擾等行為被處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行政處分的;有吸毒、酗酒、賭博等違法或者不良行為記錄等人員。
而「紅黃藍」由「虐童事件」及此後不斷的負面事件,導致的品牌挫傷,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業績及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在「虐童事件」發生前,「紅黃藍」股價一度創下31.8美元/股的歷史高位,公司總市值逾8億美元,而在事件發生後,股價單日暴跌近四成,最低跌到了15美元/股左右。
據上半年財報介紹,由於疫情影響,「紅黃藍」從今年1月下旬開始,關閉在中國的所有校區,導致上半年淨收入3010萬美元,同比下降65.72%;總損失2110萬美元。
圖片來源:紅黃藍教育財務報告
財報數據顯示,「紅黃藍」今年上半年服務收入為2840萬美元,同比減少64.5%;產品收入為170萬美元,同比減少78.2%。顯然,產品收入面對市場不確定因素的衝擊表現得更為明顯,也從側面反映了「紅黃藍」目前的產品研發能力和運營能力不足,難以應對日益變化的學前教育市場。
截至9月15日(美東時間)收盤,紅黃藍股價報收於3美元/股,相較於發行價18.5美元,已跌去了83.7%,當前市值僅剩8276萬美元。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