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何漸漸被拋棄?原因現實又無奈

2020-10-22 小哥哥聊育兒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現如今家長對於孩子的名字都是比較重視的,在這之前,「按輩分取名」可以說是風靡一時,使得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取名字。

張女士因為老公家裡面在農村,所以給孩子取名都是按照輩分的。最近兒子剛剛出生,孩子的爺爺就開始為孩子謀劃名字。因為這一輩分正好是「財」字輩,所以孩子的爺爺也希望孩子的名字裡有一個財字。

不過面對這件事情,張女士卻呈現出了反對的意見,因為張女士覺得這樣取名實在是太糟糕了,於是就跟孩子的爺爺吐槽:「這樣取名多不好,而且取出來的名字也很老土,別這麼做了。」

而因為這件事情,張女士跟孩子的爺爺也大吵了一架。事後張女士非常委屈,因為自由自在地取名這是對孩子好,為什麼孩子的爺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其實,現如今很多傳統文化已經逐漸消除,所以當年風靡一時按輩分取名逐漸被年輕人拋棄了。

面對這個問題網友們議論紛紛:「不管時代怎麼變,我們家都是按照輩分取名,這是傳統文化」

中國的年輕人追求個性,別說輩分,以後連姓氏都快保不住了!」

風靡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何漸漸被拋棄?原因現實又無奈

1.年輕人家族觀念性不強

以前社會思想還是比較封建的,所以說大家都喜歡用傳統的方式去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而且以前的人們家族觀念性都是比較強的,所以說一提到名字就能夠很清楚的意識到你到底是誰家的人。因為孩子的名字往往會用家族中的輩分高低來定義,而這樣的名字可以增強這個族人的凝聚力。越是名門望族,越是講究這一點。

可是,現如今大家族變得越來越少,人口到處流動,因此沒有了統一的意見,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年輕人沒有很強的家族觀念。他們給孩子取名字也是比較隨意的,甚至給孩子取「王者榮耀」這樣的名字。

2.按輩分取名太死板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按照家族輩分去起名字的話,這樣會導致名字變得非常死板,而且以這樣的方式取名字,也會難壞了很多父母。畢竟通過輩分去取名字,既要取得有意義,還要取得好聽,實在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而且尷尬的一點就是這樣取名是很容易重名的,所以現如今的父母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給孩子起名的時候都會選擇比較個性的名字

其實,父母也沒有必要因此的困擾,因為還有很多方式可以給孩子起一個不錯的名字。

哪些取名字的方法值得家長們考慮呢?

1.用成語取名

其實父母要是想給孩子起一個不錯的名字的話,完全可以將成語運用到孩子的名字裡,這樣的話孩子的名字會變得非常好聽,而且不落入俗套,最主要的是能夠保持著獨一無二的狀態。用成語配合這姓氏的諧音,大人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那些褒義詞的成語,這樣就足以給孩子帶來一個很好的兆頭。

2.父母的姓氏結合起來

還有一種方式也是可以使得孩子的名字變得不錯的,那就是用父母的姓氏疊加起來。比如父親姓蘇,母親姓韓,孩子就可以叫做蘇韓。這樣起出來的名字不僅有很強的寓意,而且還能夠將父母所期待的願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所以說為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感覺到頭疼。只要選擇以上的方式來為孩子取名的話,都可以取一個不錯的名字。

大家覺得按字輩取名怎麼樣呢?難道真的是毫無可取之處嗎?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相關焦點

  • 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原因太現實
    尤其是老一輩人,對於孩子取名這件事十分看重,不過,比起名字好聽,他們可能更注重輩分,堅持要按輩分取名。網上就有一位寶媽吐槽了兒子取名時的難處:「我老公老家在農村,現在還要按輩分取名,我兒子是『財』字輩,我感覺難聽,和老人據理力爭,月子裡沒少為這件事傷心,最後不想和老人置氣,也就妥協了,感覺特委屈,現在按照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家裡老人太古板了。」
  • 按輩分取名為什麼不受歡迎了?不僅僅是因為「土」,原因很現實
    尤其是在我們父輩的那一代,父母都十分熱衷於用輩分給孩子取名,但是近幾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放棄這種取名方式,這又是為什麼呢?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現在的父母覺得這種取名方式比較土嗎?其中原因也值得現在人深思。
  • 按輩分取名的有趣事,支持孩子按輩分取名!
    我就問小姑娘你父親叫什麼名字,我應該認識,她說了她父親的名字,果然比較熟,我比她父親大一歲,和她父親的哥哥,也就是她大爺(我們這裡稱呼父親的哥哥為大爺)是小學同學,關係還不錯,小時候經常一塊玩,雖然不同姓,他姓彭,我姓張,但是按照祖輩傳下來的輩分,她父親應該叫我叔,這樣小姑娘應該稱呼我爺爺。
  • 為啥「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這3個原因,合情合理
    有的家庭比較傳統,會按輩分取名字;有的家庭則比較相信算命先生,會找他們給孩子取名;還有的家庭對名字不是很講究,只要好聽有意義就可以。 為啥「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3個原因合情合理,讓人無法反駁 1.輩分取名逐漸跟不上潮流按輩分取名是老一輩的觀念,取的名字有點「老套」,甚至是給人一直「呆呆」的感覺。隨著新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與眾不同,希望孩子身上有獨一無二的特點,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名字就是一個能突出個性的標誌,所以家長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就更加注重個性和好聽,對按輩分取名字的方法逐漸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有個性的名字。
  • 曾經農村裡,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卻不流行了
    過去的數百年裡,我們中國人全是依照輩分取名。這類取名方法,在農村也曾紅極一時。簡易而言,就是一個大家族裡的人,平輩人名字僅有一個字不一樣。小趙是一個當紅寶媽媽,近期這段時間,她為小孩的取名難題頭痛了很久。做為年青人,她不是很願意依照婆婆的祖譜上,早已要求好的輩分取名。由於她感覺,依照輩分取名看起來有點兒土了,並且都早已二十一世紀了,為何非得依照輩分取名。
  • 流傳頗廣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原因讓人心酸
    其實,現在按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但一些地區仍舊還存在。那麼,什麼是「按輩分取名」呢?但是,現在的人卻越來越少按照輩分取名了,尤其是現在一些90後00後,根本就沒有「按輩分取名」的觀念。流傳頗廣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
  • 在農村按字輩按取名成為歷史?最後一個原因很現實,是因為土嗎?
    可見那時候字輩的重要性其實,現在還是有不少農村地區還在用這種傳統的起名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流行於農村的「按輩分起名」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更多的年輕人在轉變,按自己意願給孩子取名,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為什麼農村「按輩分取名」逐漸不流行,這3個理由,讓人無法反駁
    ,堅持要按輩分取名。…但是按輩分取名,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有的家族,代表輩分的那個字不是特別好聽,按輩分取名的情況在很多地區仍舊存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紅極一時的取名方式」,已經不流行了,原因太現實1.年輕人宗族觀念不強
  • 曾壟斷中國的「按輩分取名」,如今咋不流行了?答案值得看一看
    親戚家也是對取名這件事非常重視,老人們也非常願意接此重任,一大家子針對孩子取名這件事,可以說是非常上心。很快,針對取名這件事就發生了爭執,老一輩的人說要讓孩子按輩分取名,而年輕一些的小輩們則表示反對。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曾壟斷中國的"按輩分取名",如今卻是不流行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農村流行「按輩分」取名,現在家長都不用了,父母:土得掉渣
    ,將這個固定的字用在寶寶的名字中,能彰顯家族的興旺,與對祖宗的尊敬,這樣的思想現在卻很少有用的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自己給寶寶取一個響亮的名字,遵照家譜給寶寶取名的少之又少。曾經家族留下的「按輩分」取名習俗,現在很少用了,原因太現實1.
  • 老一輩的人都用「輩分」取名,現在為何卻很少見了?原因很真實
    今天,00後和90後群體中,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的名字總能找到相似的規律,只要一聽到名字,不管年齡相差多大,就知道它是什麼輩分,只要他們名字中的第二個字是一樣的,就是一個輩分。但是這條法則並不適用於自己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原因何在?
  • 關於輩分取字取名,敬亭後裔曹璟如
    文:曹璟如這個景字輩和原來的輩分已經沒有關係了!現在都是隨意性的取名。過去一個家族裡的輩分和字輩都是十分嚴格而又非常莊重的事。圖片來源網絡當抽出第一個字時,比如,"茂"字,這個字便是該這一輪的該輩分的中間一個字,比如曹茂蘭,規定同輩分的人只按只輩分來取名,老二隻能叫曹茂什麼。
  • 過去孩子取名要按照輩分,現如今怎麼不這樣了?老人完全無法接受
    老一輩人更加重視起名,比起名字的好聽與否,他們更注重輩分,在過去取名的時候都是要按照輩分來取的,並不是隨意想叫什麼就叫什麼。有人要問了,按輩分取名是什麼意思,簡單的理解就是取名只需要取最後一個字就行,一輩人他們中間的一個字是固定的,以前稍大一點的家族都是有族譜的。
  • 古代起名字一般都按輩分來排,為何現如今很少人採用這種方式?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美俠帶你觀人生),中國的文化也可以說非常博大精深,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了許多人間精華,比如說給孩子起名字就有一定的講究,古代的時候起名字一般都按輩分來排,但是在現如今很少人能夠根據輩分來起名字,對這一現象,很多人都很不解,甚至有五花八門的猜想,為了給大家解惑
  • 按輩份取名的傳統為什麼不時興了?
    我覺得按輩份取名有很多好處,為什麼當下不時興了呢?我們那個年代,孩子上戶口了,就要先問問老人,這孩子是什麼輩份,輩份這個字在中間,第一個字是姓,最後一個字是名。網絡按輩分取名字,為什麼不時興了呢?中國人口太多,一些大姓,按輩份取名字,由於受到輩分字的限制,往往出現很多重名的,重名給上學、工作、就業帶來一些麻煩。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感覺西方人的名字瑪麗、皮特什麼的很洋氣,我們按輩份取名字很土,於是很多家長放棄了傳統的取名按輩份,學著西方人的名字那樣,娜娜、麗麗、一郎等,甚至出現四字、五字的名字。像熱榜上的小朋友叫「朱穆朗瑪峰」,也不足為奇。
  • 賈代儒輩分最高,學問又好,為何管不好賈家私塾?原因很現實
    身為賈家最年長、輩分最高的老人,賈代儒還有一肚子學問,堪稱當代「老儒」。然而,這位應該很有威望的老儒,卻管不好一個賈家私塾。賈家的私塾,本來是寧榮二公在世的時候,就修建起來的。為的是族中子弟,有因家中貧困,不能念書的,請不起老師的,便在這裡讀書上進。
  • 曾經流行的「按字輩取名」,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不用了?
    在過去,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走夫販卒,不論是書香門第還是普通農民,給孩子取名字基本都遵循一個共同的規矩,那就是——按字輩取名,也就是同一個姓氏的人們,如果是同一輩份的孩子,名字中間那個字是共用的,父母給自家孩子起名字時只需考慮最後一個字就可以了。
  • 手機音質賣點,為何漸漸被國產手機拋棄?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近年來大部分國產手機不再內置獨立音頻晶片,漸漸放棄手機音質賣點。就連靠手機音質起家的vivo,也開始邊緣化手機音質賣點。從X27系列開始,vivo只在Pro機型上搭配獨立音頻DAC,到X30時,則不管是標準版還是Pro版,都不再搭載獨立音頻DAC。
  • 2020年,為什麼用輩分給寶寶起名字,越來越少了?
    中國人排資論輩由來已久,「輩分」又為「輩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亦很常見,按輩分,很多年齡大的人卻得稱呼年齡小的人為叔叔或姑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其輩分。當上皇帝後,朱元璋覺得世世代代都該有個好名字,於是發明了影響幾百年的取名方法。他規定後代名取兩個字,第一個字是輩分,第二個字可以較為隨意。如果把姓放在前面的話,相當於中間那個字是輩分,這樣以後大家的輩分就有規律可循了。
  • 為何孩子取名不能「太大」?
    為何孩子取名不能「太大」?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說其他的,光是給孩子取名字就是很有講究的。別看名字只是一個人的「代號」,但是它卻將伴隨著人的一生,並且一個好的名字也可能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