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原因太現實

2020-10-19 迪小青

給孩子取名,可是全家的大事,家長們都希望給孩子取一個寓意良好,叫起來也朗朗上口的名字,為了取一個合適的名字,可沒少翻新華字典。

尤其是老一輩人,對於孩子取名這件事十分看重,不過,比起名字好聽,他們可能更注重輩分,堅持要按輩分取名。

什麼是輩分取名呢?就是姓氏和中間的一個字是固定的,家長只需要取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就行了。

舉例,如果輩分是「錦」字輩,那麼這一輩的人,可能叫錦燕、錦麗、錦兵、錦芳……

但是按輩分取名,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有的家族,代表輩分的那個字不是特別好聽,放在孩子的名中,容易破壞美感。

網上就有一位寶媽吐槽了兒子取名時的難處:

「我老公老家在農村,現在還要按輩分取名,我兒子是『財』字輩,我感覺難聽,和老人據理力爭,月子裡沒少為這件事傷心,最後不想和老人置氣,也就妥協了,感覺特委屈,現在按照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家裡老人太古板了。」

按輩分取名的情況在很多地區仍舊存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紅極一時的取名方式,已經逐漸不流行了,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像老人一樣重視輩分了,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農村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原因太現實

1.年輕人宗族觀念不強,追求個性化

以前的社會,較為封建,人們習慣按照傳統的的方式去辦事,包括給孩子取名字。

以前的人們,宗族觀念比較強,很多村子裡還會修建祠堂,只要一說名字,就知道你是哪一家的人,你在族中的輩分高低。

這種取名方式,還可以加強族人的凝聚力。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到處流動,一個大家族也都散落在世界各地,沒有統一意見,這就導致了許多年輕人,特別是90後,沒有很強的宗族觀念!

他們接受的教育,也和老人們不一樣,對這些習俗並不熟悉,也難以接受。

年輕人追求個性化,取名也越來越五花八門。

他們還會追逐潮流,給孩子取一些言情劇男女主的名字,這就導致了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有一批叫做「紫萱、子軒、梓萱、子萱」的孩子。

還有一堆追求獨一無二的年輕人,甚至給孩子取名「朱穆朗瑪峰」,四五個字的名字,已經變成了常態。

年輕的父母們,還會將自己的姓氏加到孩子的名字裡去,表達一種別樣的浪漫。

再者,如今交通發達,信息傳播速度快,農村與城市年輕子女,沒有太大差距,他們都擁有著先進的思想,所以並不會執著的要給孩子「按輩分取名。」

當然,少部分地區,即便是如今,也非常注重輩分,情況可能不太相同。

2.按輩分取名太死板

就像咱們開頭的舉例一樣,按照輩分取名,也許只要取一個字,但是卻難壞了不少家長,取一個字和姓氏與輩分相配,還要有意義、好聽,實屬不易。

就說「財」字輩,很難取出好聽的名字,可發揮的局限性太小。

如果你家是「大姓」,像是李、王、張,按照輩分取名,很容易和別人重名,撞見了也挺尷尬的。

許多年輕父母們,受夠了重名帶來的尷尬,給孩子取名字時,都希望給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按照輩分取名的話,可選擇性太小了!

3.整體文化水平上升

以往,農村地區經濟落後,很難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也比較低,按照輩分取名還比較方便。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普及,這種情況已經大大的改變,村裡也有很多的文化人,取名這件大事,必須得多費點心。

老人們也不是完全一成不變的,他們的思想,也會隨著文化進步而改變,有些開明的老人,也任由自己的子女給孫子取名,不會加以幹涉!

這就導致了按照輩分取名的人越來越少,網友也對輩分取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別晚睡:我是95年的,我父親那一代都是帶輩分的,我們這一輩已經不帶輩分了,現在的孩子更不用說了。

@糖粥是甜的:好多的人名字都沒有加著輩分,不過都知道自己是哪一輩的。

@一周七天:現在這情況,連姓氏都快保不住了,更別說輩份了,四個字的名字越來越多,怎麼個性怎麼來。

@清風:不管社會如何變,我們家始終堅持按照輩分取名,遵循古制,這就是傳統文化,同族的碰到一起也不會尊卑莫辨。

家族輩分的創製,對後代是有深遠意義的,如果搭配適當,說不定聽起來更加高級,年輕人倒也不必完全排斥按輩分取名。

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還有幾個注意要點:

1.避免太生僻的字,影響孩子的交際,別人不知如何稱呼。

2.儘可能避免重名產生的尷尬。

3.注意諧音是否有不雅的意思。

4.避免筆畫複雜的字,方便孩子記住書寫。

5.不要惡搞,過於追求個性,做個負責任的家長。

姓氏,雖說只是一個人稱代號,但是也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因此,取一個合適的名字至關重要。

你們家那邊還是按照輩分取名的嗎?你見過哪些難取名的輩分字呢?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曾經農村裡,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卻不流行了
    如何給孩子起一個超好聽,而又不看起來太土的名字,是許多 父母都頭痛的難題。過去的數百年裡,我們中國人全是依照輩分取名。這類取名方法,在農村也曾紅極一時。簡易而言,就是一個大家族裡的人,平輩人名字僅有一個字不一樣。小趙是一個當紅寶媽媽,近期這段時間,她為小孩的取名難題頭痛了很久。做為年青人,她不是很願意依照婆婆的祖譜上,早已要求好的輩分取名。
  • 為什麼農村「按輩分取名」逐漸不流行,這3個理由,讓人無法反駁
    ,堅持要按輩分取名。,月子裡沒少為這件事傷心,最後不想和老人置氣,也就妥協了,感覺特委屈,現在按照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家裡老人太古板了。」,已經逐漸不流行了,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像老人一樣重視輩分了,這是為什麼呢?
  • 流傳頗廣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原因讓人心酸
    昨天,有位寶媽就跟我訴苦說:老公的老家在農村,公婆很注重按輩分取名。他們說孫子是「旺」字輩,非讓取名帶「旺」。寶媽覺得太老套,又難聽,就跟公婆理論,結果公婆死活要堅持,沒辦法她只能妥協。但是帶「旺」的名字,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旺財」,再沒別的。其實,她主要還是覺得這個字太土,搭不出好聽的名字,沒興致想名字。
  • 按輩分取名為什麼不受歡迎了?不僅僅是因為「土」,原因很現實
    尤其是在我們父輩的那一代,父母都十分熱衷於用輩分給孩子取名,但是近幾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放棄這種取名方式,這又是為什麼呢?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現在的父母覺得這種取名方式比較土嗎?其中原因也值得現在人深思。
  • 為啥「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這3個原因,合情合理
    名字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重,有的人會抱怨名字不好聽,有的則很喜歡自己的名字。取名字這件事是很有講究的,和家庭觀念息息相關。有的家庭比較傳統,會按輩分取名字;有的家庭則比較相信算命先生,會找他們給孩子取名;還有的家庭對名字不是很講究,只要好聽有意義就可以。
  • 風靡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何漸漸被拋棄?原因現實又無奈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如今家長對於孩子的名字都是比較重視的,在這之前,「按輩分取名」可以說是風靡一時,使得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取名字。張女士因為老公家裡面在農村,所以給孩子取名都是按照輩分的。最近兒子剛剛出生,孩子的爺爺就開始為孩子謀劃名字。
  • 曾壟斷中國的「按輩分取名」,如今咋不流行了?答案值得看一看
    親戚家也是對取名這件事非常重視,老人們也非常願意接此重任,一大家子針對孩子取名這件事,可以說是非常上心。很快,針對取名這件事就發生了爭執,老一輩的人說要讓孩子按輩分取名,而年輕一些的小輩們則表示反對。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曾壟斷中國的"按輩分取名",如今卻是不流行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農村流行「按輩分」取名,現在家長都不用了,父母:土得掉渣
    ,將這個固定的字用在寶寶的名字中,能彰顯家族的興旺,與對祖宗的尊敬,這樣的思想現在卻很少有用的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自己給寶寶取一個響亮的名字,遵照家譜給寶寶取名的少之又少。孩子這個輩分的應該用什麼字來做名字啊?」這句話讓丈夫摸不著頭腦,只是一個簡單的名字問題,為什麼還要回家去看家譜,等到回到家以後詢問自己的父親,發現寶寶這個輩分的人都需要用「紅」字來作為名字中間的字,例如:劉紅某。
  • 按輩分取名的有趣事,支持孩子按輩分取名!
    前幾天到縣城一公司辦事,用的我父親的身份證,負責辦事的小姑娘看到身份證上的居住地址說我們是一個村的,因為我們離開家到菏澤市居住已經15多年了,小姑娘有20歲左右,自然是不認識。我說了我的名字並說明認識她父親和大爺後,小姑娘竟然喊我叔叔,我的名字和她父親的名字都是按輩分取得,我想小姑娘應該是不了解村中的輩分習俗,也就沒有糾正,以免尷尬。由此我感覺到按輩分取名的重要性,不了解輩分或是不按輩分取名,就會出現亂輩現象。
  • 在農村按字輩按取名成為歷史?最後一個原因很現實,是因為土嗎?
    可見那時候字輩的重要性其實,現在還是有不少農村地區還在用這種傳統的起名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流行於農村的「按輩分起名」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更多的年輕人在轉變,按自己意願給孩子取名,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過去孩子取名要按照輩分,現如今怎麼不這樣了?老人完全無法接受
    老一輩人更加重視起名,比起名字的好聽與否,他們更注重輩分,在過去取名的時候都是要按照輩分來取的,並不是隨意想叫什麼就叫什麼。有人要問了,按輩分取名是什麼意思,簡單的理解就是取名只需要取最後一個字就行,一輩人他們中間的一個字是固定的,以前稍大一點的家族都是有族譜的。
  • 老一輩的人都用「輩分」取名,現在為何卻很少見了?原因很真實
    今天,00後和90後群體中,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的名字總能找到相似的規律,只要一聽到名字,不管年齡相差多大,就知道它是什麼輩分,只要他們名字中的第二個字是一樣的,就是一個輩分。但是這條法則並不適用於自己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原因何在?
  • 按輩份取名的傳統為什麼不時興了?
    我覺得按輩份取名有很多好處,為什麼當下不時興了呢?我們那個年代,孩子上戶口了,就要先問問老人,這孩子是什麼輩份,輩份這個字在中間,第一個字是姓,最後一個字是名。網絡按輩分取名字,為什麼不時興了呢?中國人口太多,一些大姓,按輩份取名字,由於受到輩分字的限制,往往出現很多重名的,重名給上學、工作、就業帶來一些麻煩。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感覺西方人的名字瑪麗、皮特什麼的很洋氣,我們按輩份取名字很土,於是很多家長放棄了傳統的取名按輩份,學著西方人的名字那樣,娜娜、麗麗、一郎等,甚至出現四字、五字的名字。像熱榜上的小朋友叫「朱穆朗瑪峰」,也不足為奇。
  • 2020年,為什麼用輩分給寶寶起名字,越來越少了?
    中國人排資論輩由來已久,「輩分」又為「輩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亦很常見,按輩分,很多年齡大的人卻得稱呼年齡小的人為叔叔或姑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其輩分。現在你取名再好,保不齊十年後就爛大街,或者變成一些特殊意義的字眼,比如現在的「子」、「涵」、「萱」等字,子涵、子軒、欣怡滿大街跑,像這樣爛大街的名字以後聽著還會像當初那樣好聽麼?古人當初制定行輩字派,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重名。
  • 關於輩分取字取名,敬亭後裔曹璟如
    文:曹璟如這個景字輩和原來的輩分已經沒有關係了!現在都是隨意性的取名。過去一個家族裡的輩分和字輩都是十分嚴格而又非常莊重的事。少不了燒香叩拜,然後,從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字庫盒子裡,讓長輩(族長)摸出一組四個字的排輩來!當然這個字庫盒子裡肯定不會有已經知道的祖輩上中間或已經取過(用過)的字的。當然這些字的排列,也不可以是一眼看上去就是平輩的字。比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等等此類同時出現的字。
  • 為什麼紅極一時的韓式料理,現如今卻衰落的如此迅速?原因很現實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了,所以說對於美食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而中國的美食可以說不管是在中國,在世界上也都是非常有名,但是由於很多的外國人也是非常喜歡吃中國的美食,現在我與國之間都講了對外開放,是中國的美食走村了,中國走進了國外,而像是一些外國的美食,就比如說相聲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這麼好聽?古人取名方法大揭秘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是康叔,如果想讓你的兒子擁有衛國,給他取名叫「元」。襄公認為這是天意,給孩子取名為衛。在他去世後,繼位為衛靈公。我們不能排斥這種託夢取名的做法,畢竟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當然也與他們當時生活的時代有關。如今我們思想開放了,也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隨意評價他人。
  • 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外婆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原因很現實
    導讀: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外婆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原因很現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外婆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原因很現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曾經紅極一時的銳澳雞尾酒,為什麼現在沒人喝了?原因很現實
    但有兩個品類的的企業就是不服氣,一定要挖出一片市場,讓年輕人多一種選擇。一個就是白酒行業的江小白,靠著文案營銷風靡一時;一個就是雞尾酒行業的銳澳,靠著瘋狂的廣告轟炸成為知名品牌。不過,兩個紅極一時的品牌,如今都過得不怎麼好,年輕人嘗鮮之後,逐漸還是喝回了啤酒。
  • 古代起名字一般都按輩分來排,為何現如今很少人採用這種方式?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期,為什麼現代人不願意按輩分來給孩子起名字?以下都是小編自己的看點,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不同的理解,我個人認為如果按照輩分來起,名字就過於呆板,古代因為有各種習俗和規矩要守,所以起名字也非常的老氣,而現代人推崇的是創新,如果按輩分來取名字的話,就不能滿足大家對下一代美好夙願的表達,更何況現代人追求的是個性鮮明,不能拋棄一切舒服來說,這一點就足以讓大家不願意中規中矩,遵循老一輩,按輩分起名字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