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行「按輩分」取名,現在家長都不用了,父母:土得掉渣

2020-10-15 璇璇說育兒

文/璇璇說育兒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大事,在寶寶降臨到家庭之前,父母就要給寶寶選好名字,父母有的會根據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來取名字,有的會根據孩子的出生地,也有一些會選取對兩個人的愛情有紀念意義的名字。

農村的家庭會根據自己的家族家譜來給孩子取名字,每個輩分都有固定的字,將這個固定的字用在寶寶的名字中,能彰顯家族的興旺,與對祖宗的尊敬,這樣的思想現在卻很少有用的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自己給寶寶取一個響亮的名字,遵照家譜給寶寶取名的少之又少。

案例:

生活在農村的麗麗最近喜得一個兒子,為了兒子能夠好的未來,麗麗的丈夫每天都絞盡腦汁的給孩子取名字,但是總感覺不是很滿意,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向村子裡面有名望的老人來支招。

老人得知情況,就跟丈夫說:「你自己的家譜看了嗎?孩子這個輩分的應該用什麼字來做名字啊?」這句話讓丈夫摸不著頭腦,只是一個簡單的名字問題,為什麼還要回家去看家譜,等到回到家以後詢問自己的父親,發現寶寶這個輩分的人都需要用「紅」字來作為名字中間的字,例如:劉紅某。

麗麗一聽就生氣了,「紅」字哪有給男生用作名字的啊,而且聽起來也十分的土氣,堅決不讓用,最後將「紅」字改成了「鴻」字,雖然字改變了,但是意義卻有著很鴻大的意思,這也讓自己和妻子都很滿意。

曾經家族留下的「按輩分」取名習俗,現在很少用了,原因太現實

1. 農村的觀念早已不那麼傳統

以前老一輩的時候,總會在意一些傳統的儀式和規矩,對於輩分的要求,不少人也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有些人會認為按資排輩是舊社會的行為,現在是開放的年代,不應該保留這些糟粕的舊習俗,尤其現在新農村的建設,新的思想也刮進了農村,這樣的習俗早已減少了。

2. 會讓寶寶的名字變得死板

如果村子裡面所有輩分的孩子都叫做:劉紅某,那麼會很死板的,反而感覺孩子的名字起的很草率,沒有生機與新意,會讓孩子在下一輩的取名字造成比較為難的現象,所以給孩子按輩分取名字要慎重。

3. 農村文化的提高

現在農村的義務教育早已普及,有些孩子都會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學習成績,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樣就會在思想上有些覺悟,不會想要再用家譜和排輩分來給孩子取名字了。

家長應該如何給家長取名字?

1. 注意諧音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的名字讀音讀起來與其他的事物或者人名相同,最重要的是諧音讀起來要是又不好的,容易被其他的孩子嘲笑作為笑柄,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2. 名字要注意字義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總是想要與眾不同,所以會取一些比較生僻的字,家長需要在注意的是一定要查好字的含義,不要將一起不好含義的字用在寶寶的名字中。

3. 讀音不要拗口

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也要注意讀音,最好朗朗上口,不要拗口,以後孩子長大的時候,在課堂老師點名的時候也會因為孩子的名字不好讀,而減少點名的次數,對孩子的以後也會有影響的。

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起個寓意好的名字,能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未來,在取名字的時候也希望父母慎重考慮,畢竟是孩子一輩子的大事。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多大能懂事?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流傳頗廣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原因讓人心酸
    昨天,有位寶媽就跟我訴苦說:老公的老家在農村,公婆很注重按輩分取名。他們說孫子是「旺」字輩,非讓取名帶「旺」。寶媽覺得太老套,又難聽,就跟公婆理論,結果公婆死活要堅持,沒辦法她只能妥協。但是帶「旺」的名字,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旺財」,再沒別的。其實,她主要還是覺得這個字太土,搭不出好聽的名字,沒興致想名字。
  • 曾經農村裡,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卻不流行了
    如何給孩子起一個超好聽,而又不看起來太土的名字,是許多 父母都頭痛的難題。過去的數百年裡,我們中國人全是依照輩分取名。這類取名方法,在農村也曾紅極一時。簡易而言,就是一個大家族裡的人,平輩人名字僅有一個字不一樣。小趙是一個當紅寶媽媽,近期這段時間,她為小孩的取名難題頭痛了很久。做為年青人,她不是很願意依照婆婆的祖譜上,早已要求好的輩分取名。
  • 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原因太現實
    網上就有一位寶媽吐槽了兒子取名時的難處:「我老公老家在農村,現在還要按輩分取名,我兒子是『財』字輩,我感覺難聽,和老人據理力爭,月子裡沒少為這件事傷心,最後不想和老人置氣,也就妥協了,感覺特委屈,現在按照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家裡老人太古板了。」
  • 為什麼農村「按輩分取名」逐漸不流行,這3個理由,讓人無法反駁
    ,堅持要按輩分取名。:「我老公老家在農村,現在還要按輩分取名,我兒子是『財』字輩,我感覺難聽,和老人據理力爭,月子裡沒少為這件事傷心,最後不想和老人置氣,也就妥協了,感覺特委屈,現在按照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家裡老人太古板了。」
  • 曾壟斷中國的「按輩分取名」,如今咋不流行了?答案值得看一看
    親戚家也是對取名這件事非常重視,老人們也非常願意接此重任,一大家子針對孩子取名這件事,可以說是非常上心。很快,針對取名這件事就發生了爭執,老一輩的人說要讓孩子按輩分取名,而年輕一些的小輩們則表示反對。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曾壟斷中國的"按輩分取名",如今卻是不流行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在農村按字輩按取名成為歷史?最後一個原因很現實,是因為土嗎?
    可見那時候字輩的重要性其實,現在還是有不少農村地區還在用這種傳統的起名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流行於農村的「按輩分起名」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更多的年輕人在轉變,按自己意願給孩子取名,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為啥「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這3個原因,合情合理
    有的家庭比較傳統,會按輩分取名字;有的家庭則比較相信算命先生,會找他們給孩子取名;還有的家庭對名字不是很講究,只要好聽有意義就可以。 為啥「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3個原因合情合理,讓人無法反駁 1.家庭宗族觀念淡化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家庭宗族觀念逐漸淡化,我們對家庭的定義也不同於之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家鄉,外出工作,和家裡不是直系的親屬很少聯繫,甚至失去了聯繫,家庭宗族觀念也因為這些外界因素逐漸變淡了。父母慢慢就會覺得這些無所謂,取名字也就沒有之前那麼講究,按輩分起名字的現象就很少見了。
  • 按輩分取名為什麼不受歡迎了?不僅僅是因為「土」,原因很現實
    尤其是在我們父輩的那一代,父母都十分熱衷於用輩分給孩子取名,但是近幾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放棄這種取名方式,這又是為什麼呢?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現在的父母覺得這種取名方式比較土嗎?其中原因也值得現在人深思。
  • 風靡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何漸漸被拋棄?原因現實又無奈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如今家長對於孩子的名字都是比較重視的,在這之前,「按輩分取名」可以說是風靡一時,使得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取名字。張女士因為老公家裡面在農村,所以給孩子取名都是按照輩分的。最近兒子剛剛出生,孩子的爺爺就開始為孩子謀劃名字。
  • 按輩分取名的有趣事,支持孩子按輩分取名!
    我就問小姑娘你父親叫什麼名字,我應該認識,她說了她父親的名字,果然比較熟,我比她父親大一歲,和她父親的哥哥,也就是她大爺(我們這裡稱呼父親的哥哥為大爺)是小學同學,關係還不錯,小時候經常一塊玩,雖然不同姓,他姓彭,我姓張,但是按照祖輩傳下來的輩分,她父親應該叫我叔,這樣小姑娘應該稱呼我爺爺。
  • 農村那些土掉渣的食物,除了土掉渣餅,這些也很美味!
    農村那些土掉渣的食物,除了土掉渣餅,這些也很美味!中國是個十分廣大的國家,這就意味著美食也是一樣的,有很多受到其中的影響,十分具有鄉土氣息,這種食物一般會被叫做土掉渣了的。而這種稱號,也在現在被叫的十分紅火,很多人吃慣了城市那些精細又精緻的美食,開始對農村那些土掉渣的食物感興趣起來了。發現這些食物雖然做起來不夠精細,但是味道也還是個頂個的美味,可以感覺到那份粗糙下的淳樸和爽口。
  • 「梓涵」已成過去式,如今「土掉渣」的名字又襲來,老師無言以對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流行取名方式,像是70後的名字,多半都是和國家有關,「建國」「國輝」之類的。而90後由於新上海灘的流行,流行疊字的名字,「玲玲」「盈盈」等,而到了00後,10後,孩子的名字則是被「梓」字給包圍。
  • 曾經流行的「按字輩取名」,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不用了?
    在過去,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走夫販卒,不論是書香門第還是普通農民,給孩子取名字基本都遵循一個共同的規矩,那就是——按字輩取名,也就是同一個姓氏的人們,如果是同一輩份的孩子,名字中間那個字是共用的,父母給自家孩子起名字時只需考慮最後一個字就可以了。
  • 「梓涵」已經成為過去式,這些新的取名方式土到掉渣,父母卻愛用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許多人看來,越晚當爹媽,給娃取名就越難,為啥?因為那些早就當家長的已經把好名字都挑光了,再想要給娃取名,要麼就是重名率高,要麼就是要費很大的勁兒,所以很多家長會追求新潮,殊不知這些新方式早已被淘汰。
  • 按輩份取名的傳統為什麼不時興了?
    我覺得按輩份取名有很多好處,為什麼當下不時興了呢?我們那個年代,孩子上戶口了,就要先問問老人,這孩子是什麼輩份,輩份這個字在中間,第一個字是姓,最後一個字是名。網絡按輩分取名字,為什麼不時興了呢?中國人口太多,一些大姓,按輩份取名字,由於受到輩分字的限制,往往出現很多重名的,重名給上學、工作、就業帶來一些麻煩。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感覺西方人的名字瑪麗、皮特什麼的很洋氣,我們按輩份取名字很土,於是很多家長放棄了傳統的取名按輩份,學著西方人的名字那樣,娜娜、麗麗、一郎等,甚至出現四字、五字的名字。像熱榜上的小朋友叫「朱穆朗瑪峰」,也不足為奇。
  • 「梓涵」已經不算什麼,這才是新型土到掉渣的名字,父母們長點心
    然而,很多年輕人嘲笑60後70後的名字土到掉渣的時候,實際上自己給孩子取的名字也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俗套,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1、幼兒園、小學老師表示:很無奈之前就有幼兒園老師在網上吐槽班上孩子同名從而引起熱議,本來家長們都想讓自己孩子的名字好聽、特別一些,哪知取出來都一個樣兒。幼兒園老師點名的時候,表示很為難。
  • 過去孩子取名要按照輩分,現如今怎麼不這樣了?老人完全無法接受
    老一輩人更加重視起名,比起名字的好聽與否,他們更注重輩分,在過去取名的時候都是要按照輩分來取的,並不是隨意想叫什麼就叫什麼。有人要問了,按輩分取名是什麼意思,簡單的理解就是取名只需要取最後一個字就行,一輩人他們中間的一個字是固定的,以前稍大一點的家族都是有族譜的。
  • 濟南「80後」家長取名追求個性 不少是「測字」起名
    儘管家長們在給孩子起名時絞盡腦汁,沒承想重名率還是如此之高。  說起給孩子起這樣的名字,不少「80後」家長表示,都是看瓊瑤小說、港臺電視劇和韓劇鬧的。「上中學時整天躲在被窩裡看瓊瑤小說,什麼《梅花三弄》、《婉君》……那裡面的人物名字都是很雅致、婉約的,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後,一說起名就想到瓊瑤小說,所以就給女兒取名『嘉怡』了。」市民朱女士說。
  • 為孩子起這4類英文名,家長自認是洋氣,在外婆眼裡是「土掉渣」
    生完小孩後,父母除了要絞盡腦汁地給孩子起個大名之外,還要竭盡全力地給孩子起個英文名,既響亮又有寓意。由於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起英文,不僅可以讓孩子提前接觸英文的名字,即使平時在外面大喊大叫也會更有面子。但是家長們知道,英文名字不太好起,很多家長自以為起了超級洋氣的英文名字,但在老外的眼中往往是「土掉渣」哦~。
  • 關於輩分取字取名,敬亭後裔曹璟如
    文:曹璟如這個景字輩和原來的輩分已經沒有關係了!現在都是隨意性的取名。過去一個家族裡的輩分和字輩都是十分嚴格而又非常莊重的事。一般排字輩時,都是要組織族長等一群族中權威,一起到家族祠堂裡舉行一次儀式。少不了燒香叩拜,然後,從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字庫盒子裡,讓長輩(族長)摸出一組四個字的排輩來!當然這個字庫盒子裡肯定不會有已經知道的祖輩上中間或已經取過(用過)的字的。當然這些字的排列,也不可以是一眼看上去就是平輩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