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長與錢學森、錢三強在一起(右起)。2002年10月錢學森為祝賀錢偉長90華誕,複製了這張珍貴照片贈送給錢偉長。
在蘇州中學念高中的錢偉長。
1942年錢偉長博士畢業典禮後留影。
2002年6月錢偉長為上海大學畢業生授予證書。
錢偉長一生傳奇而磊落,年輕求學時棄文從理,只因為「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作為「兩彈一星」元勳,他與錢學森、錢三強並稱「三錢」;時至晚年,他在上海大學倡導的學分制、三學期制都成為教育改革的裡程碑……正如熟悉他的人所說的那樣,「純粹的愛國主義」是錢老的人生底色。
上海大學教授戴世強覺得33年前的鏡頭還在眼前。
那次學術活動,師叔錢偉長絲毫沒有大學者的架子,和藹可親地打招呼,稱他為老戴,並嘲笑他越來越大的肚子:「就快要趕上我嘍。」
「就算趕上了你的肚子,也趕不上你肚子裡的貨。」戴世強的回答惹得錢偉長大笑不止。
他甚至開始策劃2012年的國際流體力學會議,準備跟他的朋友和學生一起,藉機共慶錢偉長的百歲壽誕。
「我原本以為,錢先生能活過百歲,如今,這一切成了泡影。」戴世強在博客裡寫到。
九-一八後「棄文從理」
錢偉長1912年生於江蘇無錫七房橋村一個詩書家庭。因為父親和叔父們皆為文人,錢偉長從小就浸淫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飽讀四部備要和二十四史,以及歐美名著譯本。
1931年,19歲的錢偉長,遠赴清華大學求學,在四叔錢穆的建議下,他準備選擇文史類專業。
但入學後,「九-一八」事件爆發,當時全國青年學生紛紛罷課遊行,要求抗日,這種愛國情緒激發了錢偉長。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棄文學理。
「我聽了以後就火了,年輕嘛。我說沒飛機大炮,我們自己造,我要學造飛機大炮。我決心棄文學理。」數年之前,錢偉長回憶稱,「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但入學物理考試5分的成績讓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把他拒之門外。隨後一周的時間裡,錢偉長執著的等候、說服讓吳有訓做了有條件的讓步:試讀一年,如果數理化有一門不到70分,就回文學院。
錢偉長曾在個人回憶錄中感慨:「這是我一輩子中一個重要的抉擇。」
錢偉長說他一門心思想著造大炮、造坦克,為國而戰。一年後,他終於考到70分。畢業時,他成為了物理系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
1935年,錢偉長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在吳有訓的指導下做光譜分析。
為國家而留學
1939年初錢偉長經香港、河內到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講授熱力學。那一年,他考取了庚子賠款的留英公費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突發,船運中斷,改派至加拿大。
1940年1月,錢偉長等人被派往加拿大留學,但在上船後他們發現護照上有日本籤證,允許他們在橫濱停船3天中可以上岸遊覽參觀。
「我們同學當時決定,在日本侵略軍侵佔了大半個祖國期間,不能接受敵國的籤證,當即全體攜行李下船登陸,寧可不留學也不能接受這種民族的屈辱。」錢偉長在回憶錄中說到。
一直到1940年8月初,錢偉長等人第三次接到通知乘船去加拿大。他在甲板上起誓:我是為國家而去留學的。在太平洋航行28天,後改乘3天火車後錢偉長和同學一行抵達多倫多大學。
似乎老天要對錢偉長的民族氣節做出嘉獎,他入校的第一天就發現他和導師辛吉在研究同一個課題,於是他們一拍即合,花了五十天的時間,完成《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隨即將論文寄到了世界飛彈之父———馮·卡門的手中。
因為這篇論文,錢偉長蜚聲美國,這篇論文和愛因斯坦等著名學者的文章共同發表在一本文集裡,並得到愛因斯坦的讚譽。
兩年後,他轉到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學院馮·卡門教授主持的噴射推進研究所工作,並與馮合作發表《變扭率的扭轉》。馮·卡門曾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彈性力學論文。
這時的錢偉長在美國已經嶄露頭角,事業如日中天,前途一片光明,但抗戰勝利的消息打破了局面——他執拗地想回國。
雖然歷經波折,但以想念妻子和兒子為由,1946年,錢偉長回到國內。
1947年,錢偉長獲得一個赴美從事研究工作的機會。當他到美國領事館填寫申請表時,發現最後一欄寫有「如果中國和美國開戰,你會為美國效力嗎?」錢偉長填上了「NO」,最後以拒絕赴美了事。
「三錢」譜寫佳話
新中國成立後,錢偉長開始從事行政工作,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6年,在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規劃會上,中央組織400多位專家教授,制定了新中國第一個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就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會戰中,錢偉長和錢學森、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總理讚譽為:中國科學界的「三錢」。
但回到國內後,錢偉長、錢學森兩位大師從事研究都少了很多,成果遠不如在美國時。除了行政事務,他們都投入大量精力在教學上。
「錢偉長他們那批學者都有類似的想法,他們認為做教學是更重要的事情。」錢學森的學生朱毅麟說。從那時起,學生們就經常聽到錢偉長說:「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1957年6月,「反右」運動中,錢偉長因為此前「違背主流」的講話,以及對清華照搬蘇聯模式的教學思想的批判,被打成「右派」。當時被打成「右派」的共有6人,只有錢偉長沒有去北大荒勞動改造,原因是毛澤東保了他。毛澤東說,錢偉長是個好教師,要保留教授職位。所以錢偉長繼續待在清華園裡,但已沒有上課的機會。
「錢偉長先生的確敢於直言,敢于堅持自己認為對國家有利的東西。」朱毅麟說。
從被打成「右派」到1966年的9年間,錢偉長先後為各方提供諮詢、解決技術難題100多個。有人戲稱他為「萬能科學家」。他曾在李四光的懇求下,研究了測量地引力的初步設想措施;為國防部門建設防爆結構、穿甲試驗、潛艇龍骨計算提供諮詢……
1968年,這位56歲的科學家又被分配到北京首都特鋼廠做了一名爐前工。
鄧小平任命他終身校長
「文革」結束後,錢偉長得到了平反。1983年鄧小平親自下調令,調任他至上海工業大學任校長一職,並寫明此任命不受年齡限制。
擔任校長期間,錢偉長提出「三制」——學分制、選課制和短學期制,這些當時看來十分「前衛」的教改措施,如今許多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主流方式。
錢偉長還倡議拆掉各系科、專業、部門,以及教育和科研之間的「四堵牆」,抓師資隊伍、科學學制、辦學設施等方面的建設,也抓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培養。
1994年,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和原上海大學組建新的上海大學,錢偉長繼續擔任校長。他曾是全國在位的最年長的校長。
就任大學校長的27年裡,錢偉長一直是一名「義務」校長,不拿學校一分錢的工資,也沒有自己的房子。
「從錢偉長院士的滄桑經歷中,我們能夠深刻理解什麼叫純粹的愛國主義。」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周哲瑋說。
【名言錄】
我一輩子就是這樣,所以有人說我不務正業,今天幹這個,明天又幹那個。我說我是看國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幹。我的基礎好一點,有這個能力可以這樣做。我可以臨時開一個題目,保證三個月內就可以開展。
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道德品質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知識的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專門家。
向工程師致敬,向錢偉長教授致敬!